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教学设计1

文档属性

名称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教学设计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3-09 18:2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7课。教材是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展开活动。学社对沉浮的关注一般落在物体本身,很少关注到液体的性质,液体对沉浮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个意外的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有这样的经验。影响物体的沉浮因素不仅仅有物体本身的重量和体积,而且还有液体的密度。本课将展开对另一个量的研究,向学生展示一个新的探索项目。联系本单元的第1课,继续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本课主要研究不同浓度的液体,对马铃薯沉浮的影响。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可以使学生看到只有在液体中溶解足够多的物体时,马铃薯才能浮起来,渗透了改变液体密度会影响物体沉浮的概念。
学生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知道了有些物体在水中下沉,有的物体在水中上浮,知道了能够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具备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因此,学生的思维难度不太大。一般情况下,学生们对物体沉浮的关注,只落到物体的本身,如大小、形状、轻重等,很少关注到液体的性质,液体对物体沉浮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个“意外”的发现。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这方面的经验,本课将引导学生展开对另一变量——液体密度的研究,向学生展示一个新的探索项目。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使学生知道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并指导学生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让学生了解液滴加热的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教学重点: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质疑—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教学准备:演示实验:2个马铃薯,一杯清水,一杯味精水、酒精灯、不锈钢调羹2个。滴管两支
小组实验:每组二个马铃薯、浓盐水、食盐、克白糖、2只烧杯、一根搅棒、小勺2个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马铃薯 ,播放课件并板书:马铃薯
2、提问:马铃薯是我们平时吃的蔬菜,今天我们把马铃薯拿到课堂上,老师这还有两杯液体,想一想,我们可以研究什么问题?
3、讲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播放课件板书课题。)
二、观察马铃薯的沉浮
1、谈话:老师如果把马铃薯放在这杯液体里可能会怎样?
2、学生推测。(沉!浮 )
3、渡:究竟是沉还是浮,让我们试试吧。
4、教师分别将两个马铃薯放入水中。师:怎样放马铃薯?扔进去吗?(轻轻放)
5、学生观察沉浮状况:
6、老师提问:土豆放在这杯液体中怎样了?
7、学生观察后交流。(板书:沉)
渡:我要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给马铃薯施一点小“魔法”,让马铃薯从液体中浮起来,信不信?
8、演示实验:请大家认真观察,看你能发现什么?(板书:观察,发现)
⑴、将沉入水中的马铃薯拿出来擦干了再放进另一杯溶液中。
⑵、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板书:浮(播放课件2)
⑵、猜测:(播放课件3)同一个马铃薯在1号杯中沉,在2号杯中浮,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因素改变了马铃薯的沉浮情况呢?
生:(在教师引导下推测:(板书:推测 原因)引导:马铃薯是同一个; 液体的量是相同的;杯子的大小是相同的;)(播放课件3)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因素可能是杯子中的液体
三、观察比较两种液体:
1、师:我们不知道这个杯中装的是什么液体,但根据刚才看到的现象我们可以推测出什么?(两个杯中的液体不一样)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知道这两种液体不同呢?怎样验证呢?(板书:验证) 生讨论、汇报检验方法。(播放课件4)
2、师:我们要想用加热的方法检验,需要些什么材料呢?(生讨论汇报实验所需要的材料,教师适时播放课件5后拿过材料准实验 3、师播放课件6:边演示边讲解:1、用滴管先从1号烧杯中取一些液体,在药匙上滴2—3滴。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的外焰对药匙进行加热,待液体快要完全蒸发时停止加热;用酒精灯盖熄灭火焰;观察比较两个药匙上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两支滴管分开用;
5、学生观察两种留下的痕迹,有什么不一样,生:加热一号杯中的液体,铁勺中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加热二号杯中的液体,铁勺中留下了白色的痕迹。(白色的颗粒状物体。) (播放课件7)
6、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有什么特点 (水中有白色物质溶解在里面了)(播放课件7)
7、比较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与清水区别。
清水:水是没有其他物质,没有改变水的性质。(板书)
溶液:水中溶解了其他物质,改变了水的性质(板书)
三、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1、师:(播放课件8)刚才我们已经知道能让马铃薯上浮的液体中溶解了一种白色物质,盐、糖、碱都可以溶解在水中,你能用其中一种材料做实验去验证你的猜测吗?(播放课件9)你打算怎样调一杯能让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呢?需要什么材料?每种材料用来做什么?
1、师生讨论:调制盐水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师:杯中盐是一次性加入,还是分批加入?
生:一勺一勺地加。
师:一勺盐是多少呢?一平勺约4.5 克
师:加入后还要做些什么?
生:加入后要用筷子搅拌,使盐充分溶解,再放入马铃薯看它是不是浮起来了?
2、投影:温馨提示
调制盐(或糖、碱)水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1)每次加一平勺。
(2)每加一勺,都要搅拌至完全溶解,停下来观察,看看马铃薯的沉浮情况,在表格上做好记录。
(3)夹出马铃薯,继续加盐(或糖、碱)搅拌至完全溶解,再放入马铃薯,再继续观察记录。
3、小组合作: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盐水、糖水、碱水任选其一)
4、展示汇报:调为投影 实验记录
水的量 食盐的量 沉浮情况
100毫升
100毫升
100毫升
100毫升
5、教师小结: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使马铃薯浮起来呢? 生:不是的。从同学们调制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一次次地加盐,马铃薯没有立即浮起来,当水中溶解了足够多的食盐(糖)等物质时,马铃薯能够浮起来。足够多就是液体达到了一定的浓度(板书: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也就是说,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播放课件12)这样的液体有许多种如碱水。
四、拓展延伸:是否在水中加任何物质都可以让马铃薯浮起来呢?我放点别的东西到水里,也能使土豆浮起来吗?如小米?为什么小米不能让马铃薯浮起来?
交流:(使马铃薯浮起来是在水中放的是可溶化的物质,使水变成了溶液,而且要放到了一定的量。而小米不能溶解在水中,所以不能让马铃薯浮起来)
五、阅读资料:课件演示相关图片
六、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小结,师生齐读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观察 ——发现——推测原因 ———— 验证 结论
清水中 沉 ( ) 没有改变水的性质 会沉
溶液中 浮 ( ) 改变了水的性质 会浮
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