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新课导入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学习目标
1.知道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知道《资本论》;知道马克思主义组成。通过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友谊,学习他们坚持真理,为人类进步事业用于探素的精神;
2.知道《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时间,理解其内容,拿握其意义;
3.了解第一国际成立和巴黎公社建立的史实,认识巴黎公社政权性质和历史影响;
第 部分
壹
马克思与恩格斯
一·马克思与恩格斯
1.马克思的介绍
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2018年5月4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时对马克思作高度评价: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
2.恩格斯的介绍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家、军事理论家,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尔·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经济支持。恩格斯同马克思一起,在批判地继承以往军事理论遗产和总结革命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战争、军队、军事学术和军事史的学说,为无产阶级军事科学奠定了基础。
两位导师的初次会晤
马、恩在《新莱茵报》编辑部
从巴黎到布鲁尔,马克思始终积极参与许多工人团体的活动“,在马克思身上,嗅不到一点空想家的气味……常被工人们亲切地称为“马克思老爹”。
——弗 ·列斯纳《一个工人对马克思的回忆》
深入街头,接触工人群众
实践基础(主观努力):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努力及实践。
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进一步探讨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化,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
3.诞生的背景
材料一:到1911年—1913年间,英国25岁以上人口中,4.93%的人拥有60%以上的财富……英国首相迪斯累利描绘当时的富人和穷人的差别:“(他们)之间没有往来、没有同感;他们好像不同地带的居住者即不同行星上的居民”。
——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逐渐显现。
②经济基础: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使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贫富差距扩大,阶级矛盾日益突出。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
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压迫的
两次武装起义
为得到自己应有的权利而掀起的工人运动
抗议资本家对自己的
压迫剥削
意义: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也提出了科学理论指导的需求。
③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探究:马克思是如何“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来创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三大理论来源
德意志古典哲学
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法)傅立叶(法)
欧文(英)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黑格尔
费尔巴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辨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批判
继承
科学社会主义
19世纪人类思想三大优秀成果
④思想基础:批判吸收了19世纪人类思想的三大优秀成果。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小结: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暴露
(2)阶级基础:工人登上政治舞台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3)思想基础:批判继承三大理论(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4)实践基础:马、恩的个人主观努力
第 部分
贰
《共产党宣言》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正义者同盟
共产主义者同盟
1847年
流亡英国的德意志工人组织
1848年2月,发表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第一版封面
马克思所写草稿仅存的一页
1、诞生的标志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作用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 《共产党宣言》
阐明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指出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共产党宣言》
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 《共产党宣言》
强调联合的必要性
意义:第一次较为完整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3、内容
(1)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2)实践意义:
①自19世纪中期起,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
②在东欧和东南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
③在亚洲和美洲,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
④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3、马克思主义的意义
第 部分
叁
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1、第一国际的成立
原因:
成立:
意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联合。
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第一国际成立大会
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协会,是1864年建立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马克思是创始人之一和实际上的领袖。1871年,第一国际法国支部参加并领导了巴黎公社运动,但是随着巴黎公社的失败,组织也日渐衰弱,1876年正式宣布解散。
知识拓展: 历史上三个国际工人组织
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1864年在伦敦成立。
第二国际:1889年恩格斯领导下在巴黎建立。
第三国际:“共产国际”,1919年列宁领导下在莫 斯科建立。
普法战争失败
1870年
武装起义
1871.3.18
法兰西第二
帝国崩溃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卖国
镇压
民族矛盾
阶级矛盾
巴黎公社革命
3.28
根本原因:普法战争失败,民族矛盾激化阶级矛盾。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不可调和的矛盾)
直接原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对内敌视人民。
2、巴黎公社
(1)背景:
巴黎人民起义
巴黎公社建立
性质:巴黎公社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性质的工人政权
1871年3月18日,巴黎爆发工人武装起义,起义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
(2)成立:
①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②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无产阶级革命与专政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1871年,马克思《法兰西内战》;1917年,列宁《四月提纲》、《国家与革命》…)
十月革命的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结果:
(4)意义:
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被法国资产阶级和普鲁士联合扼杀。
它是在巴黎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府的基础上建立的
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成员,大多数是工人;其中有些委员虽然从事不同的职业,但他们被公认是工人阶级的代表。
公社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做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尝试;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
【思考】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巴黎公社不是一个全国性的政权,而是一个城市自治组织。巴黎公社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一个民主的政权。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诞生背景:
理论诞生:
指导运动:
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且蓬勃发展
第一国际:1864年,各国无产阶级联合斗争
目的:提高工作、缩短工时等
巴黎公社:1871年,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为此后无产阶级运动提供宝贵经验。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弊端显露,
资产阶级残酷剥削无产阶级
课堂总结
1.“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也是另一个新型社会的预言者。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科学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阶级的前程”。材料中的“他”应为( )
A. 英国宪章运动的领导者 B. 法国巴黎公社的建立者
C. 共产主义运动的红色导师 D. 资产阶级民主的倡导者
2. 前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弗·拉扎尔夫人曾动情地说道:“《共产党宣言》不是一般的书。它不是冰而是碳,放在锅里能使水沸腾起来。”对弗·拉扎尔夫人的话理解恰当的是( )
马克思主义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
B. 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C.《共产党宣言》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D. 马克思主义必须与各国实际相结合
C
B
课堂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