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新课导入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学习目标】
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
时空坐标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 部分
壹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1.背景:
公元前8—前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国家发展起来。
地理: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
经济: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
政治: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
制度 概况
君主制 君主个人专制,公民权较少。
僭主制 非法取得个人独裁,公民有一定权力
贵族制 贵族掌握政权,公民权较少。
寡头制 少数贵族掌权,公民权力较少。
民主制 公民掌权,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其制度中包含一定的民主因素,但各城邦实际实行的制度千差万别。
2.特点:
3.代表:
雅典:民主政治
斯巴达:寡头政治
共同点:都受到公民大会不同程度的约束;都体现了公民政治这一特点。
政体划分依据: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
机构 产生方式 主要职责 性质或地位
公民大会
议事会
官员
陪审法庭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
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从公民中抽签产生
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并参与国家日常管理
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由选举产生,大多一年一任
在任时需接受监督,随时可以被罢免和审判
各机构的成员
抽签产生
组成规模不等的法庭,审理大小案件
司法机关
4.民主制的代表——雅典
梳理知识,完成表格。
雅典民主政治特点?
人民主权
轮番而治
直接民主
法律至上
公民意识
合作探究: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制度?
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 ──亚里士多德
美国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址的发掘中,发现刻有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辨认系14个人的刻写。
陶片放逐法
积极(1)雅典民主政治充分调动了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局限性:①民主只属于成年男性公民,是少数人的民主。②易形成多数人的暴政,导致国家权力的误用和滥用。
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奴隶主贵族的民主
权力机构 产生方式 主要职责
公民 大会
国王
长老 会议
监察官
名义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世袭
垄断军事统帅权
议员仅30人,且终身任职
实际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一年一任,一般不得连任
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梳理知识,完成表格
5.古希腊寡头政治——斯巴达
斯巴达寡头政治特点?
特点:混合政体,各司其职;实行分权,具有民主色彩。
君主们希望城邦长存,因为他们在臣民中享有应有的荣誉,贵族们乐于在长老院中有一席之地,平民则安于监察制,所有人都有入选的机会。——亚里士多德
局限性:国家权力掌握在少部分贵族手中,民主因素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不易发挥作用,但仍具有民主色彩。
实质:是奴隶主贵族独裁政治
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1.古罗马的历史:
君主制
贵族共和制
帝制(元首制)
帝制(君主制)
权力机构 产生方式 主要职责或说明
执政官 政府最高职务
元老院 权力中心 向官员提出建议,协调他们的行动
公民大会 最高权力机关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局限 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
有两人,一年一任
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并执行相关决议
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
终身任职
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
①公民大会的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②所有官职均无薪金,穷人实际上无法出任。
共和制: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手中的政权组织形式。共和政体是作为君主政体的对立面而存在的。
2.罗马共和国时期——贵族共和制(公元前509---前27年)
特点?
君主制
贵族制
民主制
①分权制衡。存在一定程度的权力制约,但权力偏向贵族一方。
②兼具民主与寡头色彩的贵族共和制,带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
③是一种混合政体,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并存。
3.罗马帝国时期——君主制(前27—前476)
建立:
特点:
从共和制到君主制的转变是罗马不断扩张的结果。
罗马经过对外扩张,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崩溃,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形成君主统治。罗马帝国建立
元首制是一种介于共和制与君主制中间的制度。由于长期的共和传统,帝国早期的皇帝们不称皇帝,而以元首身份掌握政权控制军队,成为事实上的君主制。
①皇帝(元首):掌握国家大权,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②军队:听命于皇帝,是实行独裁统治的工具。
问题思考:与罗马共和国比较,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
罗马共和国是贵族共和制,权力分散在公民大会、元老院和高级官员手中,官员任期有限;而罗马帝国是元首制(君主制),君主集元老院、执政官和公民大会职权于一身,实行个人独裁统治。
问题探究: (教材的思考点)
雅典、斯巴达、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有哪些方面相似?又有哪些不同?
(1)相似点:
①都是奴隶制国家,都有一定的民主性;
②都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公民都是少数,由成年男子组成;
③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④部分官员由选举产生,且有任期。
国家 时间 制度内容 性质
雅典 公元前8— 前6世纪 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议事会员抽签产生;主要司法机关陪审法庭 民主政治
斯巴达 公元前10世纪 名义上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国王垄断军事统帅;长老会议员终身任职;监察官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一年一任。 寡头政治
罗马共和国 公元前509 —前1世纪 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但受到高级官员和终身任职的元老院限制,所有官制均无薪金 贵族寡头
(2)不同点:
①国家政体不同:雅典为民主制,斯巴达是寡头制,罗马共和国是贵族寡头特征;
②公民大会的权力有所不同;
③在斯巴达和罗马共和国,官员数量少,且没有薪水,普通人实际上无法出任。
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中古西欧封建国家的形成
中古西欧封建国家的代表
第 部分
贰
中古西欧封建国家的特征
罗马帝国分裂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发生分裂,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分裂。
日耳曼人入侵
日耳曼人建立许多王国,把他们征服的地区视为私产,分封给儿子和随从,形成封建制度(形成阶段)
法兰克帝国建立
法兰克王国的查理大帝一度建立起庞大的帝国(扩展阶段)
法兰克帝国分裂
帝国三分,即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雏形
一·中古西欧封建国家的形成
395
476
1500
罗马帝国分裂
西罗马灭亡
近代欧洲
“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
二·中古西欧封建国家的特征
(1)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
内容:
特点:
影响:
封君给封臣提供土地和保护;封臣对封君效忠和服兵役
①以土地为纽带形成契约关系,
②等级森严,不可越级管理
③双向权利义务;
①国王或皇帝成为名义上最高统治者
②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
5世纪
11世纪
13世纪
相互利用
扶持阶段
王权教权对抗
教权极盛阶段
王权加强
教权衰退
丕平献土(751)
卡诺莎之辱(1077)
阿维尼翁之囚(13C末)
政教合作
政教冲突
教皇势力受到冲击
(2)重要特征:世俗王权与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
三·中古西欧封建制度的代表
1、法国:等级君主制
背景:
结果:
影响:
①工商业发展,自治城市兴起,市民阶层壮大
②强化王权的需要:14世纪初,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对抗
召开三级会议。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
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国王与贵族、教会、市民通过三级会议相互合作,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
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贵族和市民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
(2)英国:议会君主制
第一阶段:1215《大宪章》的签署—王权受限
背景:
结果:
13世纪初,英王约翰奉行的内外政策失败,遭到贵族、骑士和市民反对。
肯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与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同时保障封建主的特权,并适当照顾骑士和市民的利益。
“丢地王”约翰
1199年继任英国王位,他对内实行残忍统治,任意没收土地和增加税收,干涉教会主教选举,被教廷开除教籍后又被迫赔礼道歉并向教廷纳贡;对外与法国的战争也频频失利,丧失了在法国的大片土地。
◎丢地王约翰
材料一:(39)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41)除战时与予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路与陆路,出入英格兰。
——周一良、吴于廣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中古部分》
材料二:尽管如此,《大宪章》的意义仍然是深远的。首先,它通过颁布成文法的方式,比较含蓄地申明和体现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宪法精神,却把一般性封建原则明确具体地写进条款之中,以后随着岁月流逝,人们渐渐忽略了许多原文,可法律至上、王在法下的法则却被久久铭记。再则,该文件所规定的一些封建原则往往被后人赋予新内容,并根据政治需要另作解释。另外,还通过向国王宣告国民有被协商原则,明确规定国王必须召开有若干贵族组成的会议,这为数十年后议会产生铺垫了一块沉稳基石,为数百年后新兴资产阶级参与议会斗争提供法律依据。——阎照祥《英国史
材料三: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Nation)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
—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对王权的限制:限制国王的司法权和随意征税的权利。
(目的:限制王权,维护封建贵族利益。)
影响:积极:①限制了王权,确立了“法律至上、王在法下”的历史传统;
②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封建制度;③为议会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④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法律依据,并被确定为英国宪法性文件之一。
局限性:
①它主要是封建阶级内部权力再分配的文件,并未改变广大农民的地位,而且不久就被约翰王撕毁,失去了效力。
②《大宪章》是英国主张地方分权的贵族同中央王权斗争的产物,把封建特权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在当时具有倒退的性质。
学思之窗:《大宪章》对王权的限制体现在哪些方面? 《大宪章》签署有何影响?
发展:议会权力加强
13世纪中后期,英国多次召开议会,议会权利逐渐加强。
14世纪中期,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
上院主要由贵族和高级教士组成,又称贵族院,具有司法权
下院主要由骑士、市民和新贵族组成,又称平民院,具有立法权和财政权
国王通过议会为自己的政策寻求支持;议会以向国王请愿的方式,要求国王改善统治
确立了“王在议会”的历史传统
英国:议会君主制
第二阶段:13世纪中期以后,议会权力加强
开端:
形成:
确立:
终结:
(3)德国:神圣罗马帝国——选帝侯制度
962年,德意志国王被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德意志王国逐渐演变为神圣罗马帝国。
1125年,部分德意志诸侯选举萨克森公爵罗退尔为“罗马人民的国王“,罗退尔承认他们的选举权。此后国王由诸侯选举成为制度。
1356年,皇帝查理四世发布“黄金诏书”,确认由选帝侯选举“罗马人的国王”的合法性。
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要求解散,选帝侯变成荣誉称号。
◎七大选帝侯
原因:三国的历史和文化等因素不同
法国
英国
德国
选帝侯制度
国王权力受到德意志各诸侯制约
为换取各封建诸侯对国王帝位的支持
同一个西欧,不同的制度
制度:
背景:
特点:
民主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发展,但都发展不充分。
相同点:
都对近代西欧各国政治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
问题思考:对比法、英、德国的封建制度有何异同,原因是什么?
国王与教会
对抗
确立和强化国王的权力
贵族、骑士和平民反抗国王
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
等级君主制
议会君主制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联邦制共和制
法国:议会制共和制
第 部分
叁
资产阶级代议制
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君主立宪制:是指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国王只能是依法而治的君主,必须执行资产阶级的意志,属资产阶级民主制政体类型。
联邦制: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联邦由几个成员国(如共和国或邦、州等)联合组成统一国家的政治体制。联邦政府行使国家的外交、军事、财政等主要权力。联邦成员国(州)拥有一定权力,其权限划分由联邦宪法规定。
共和制:即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与“君主制”相对。
概念辨析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旧政治制度的严重阻碍;
②政治基础: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者独立战争取得统治地位是确立的前提;
③思想基础:启蒙思想为民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④历史条件:英国限制王权的传统和美国较少受封建制度的影响都有利于民主政治的确立。
1、概况:
16-18世纪,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近代西方政治制度。
19-20世纪,经过多次改革和革命,西方政治制度逐渐走向稳定和成熟。
原因:
确立:
成熟:
代表:
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联邦共和制、法国议会共和制
2.英国:君主立宪制
(1)建立过程:
奠基:
确立:
发展:
完善:
17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的法律由议会制定,国王无权废止;议会定期召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和招募常备军
立法权从国王到议会
18世纪,逐渐形成内阁制度。国王的权力限于任命议会多数派领袖出任首相,并批准首相提名的各部大臣,内阁实际掌握政府权力,国王统而不治。
行政权从国王到内阁
19世纪,英国经过三次议会改革,基本实现成年男性的普选权。
民主权力由贵族到工业资产阶级并下移的公民
国王(国家元首)
下议院(平民院)
(权力中心)立法权
内阁(首相)行政权
首相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共进退
上议院(贵族院)
形式上任命
授权组阁
选民选举
任命、世袭
对议会负责;有权要求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议会有权监督政府行政;议会如果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
司 法 独 立
(司法权)
议 会
(2)运行方式:
(3)特点
①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权力至上;
②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掌握立法权;
③内阁对议会负责,掌握行政权;
④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的混合体;
⑤权力制衡
3.美国总统共和制(联邦共和制)
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
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
联邦制原则: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
分权制衡原则: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中央与地方、上院与下院、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两党之间的制衡。
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员都由由民选产生。
背景:
确立:
4.法国议会共和制
曲折发展:
确立标志:
特点:
1792年,法国首次建立共和国;
1870年,法国建立第三共和国。
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立法权由两院行使。总统任期七年,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①实行分权制衡;
②权力中心在议会,立法权控制行政权;
③实行议会制共和制。
法国共和之路艰难原因:
①经济:封建小农经济比较发达,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弱;
②政治:法国封建势力强大;
③外因:欧洲其他国家的干涉。
比较项 英国 美国 法国
政治体制
国家元首
元首产生
元首任期
元首实权
政府首脑
政府产生
权力中心
行政权属
首脑与议会的关系
立法权属
相同点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国王
世袭
终身
“统而不治”无实权
首相
议会产生
议会
内阁
内阁由议会中多数席位政党组建,以首相为首,对议会负责
议会,实际由内阁操作
都是资本主义政体,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都是以法律形式确立的政体
总统制共和制
总统
选举
有实权
总统
总统任命
总统
总统
总统与内阁不对议会负责,总统与议会相会制约
国会
议会制共和制
总统
选举
有实权
内阁总理
总统任命
参众两院
总统,但须内阁部长副署
总统与内阁部长共同对议会负责,总统可解散众议院
参众两院
4年,可连选两届
7年,可连选连任
综合归纳:英、美、法政治制度
材料一“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材料二 由于1832 年的改革,(英国)全国选民人数从1831 年的48.8 万人上升到1833 年的80.8 万人,由占人口比例的约2% 增加到3.3%。
——王觉非主编《近代英国史》
材料三 杰克逊总统实行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政策……印第安人在西迁中约减少了1/3 的人口。美国的大陆扩张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坟场上。
——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
结合材料并依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认识。
1、积极性:近代西方政治制度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
2、局限性:英国妇女长期没有选举权,美国宪法一度承认了黑人奴隶制的合法地位。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古希腊罗马
的政治制度
中古西欧
的封建制度
西方资本主义
政治制度的
产生与发展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从罗马贵族共和国到罗马元首帝国
古希腊城邦国家的发展
雅典: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代表
斯巴达:古希腊寡头政治的代表
中古西欧封建国家的形成
中古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
中古西欧政治制度的代表
以封君、封臣为基本特征
王权和教权长期并立
法国:等级君主制
英国:议会君主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制共和制
法国:议会制共和制
确立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认识:从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课堂小结
课堂训练
1、历经多次流血和动荡后,“政治上成熟的英国人决意尝试一下新政体的实验”。托利党和辉格党议员联合起来,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选择”。詹姆士二世的女婿、捍卫欧洲新教思想的荷兰的威廉亲王受邀前往英国,经过“一场几乎未流血的战斗,信仰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不得不放弃王国”。从英国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个“选择”更大的意义在于( )
A.推翻了君主制度 B.促进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
C.催生了民主共和政体 D.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主张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