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1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4 15:4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新课导入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学习目标】
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
本课线索
民族国家的发展
国际法的发展
第 部分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
自学深思(结合课本自主学习,完成以下有关内容,并在课本上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
1.指出近代专制王权国家产生的背景和表现、特点?
2.请简单列举近代民族国家建立的原因、表现及特征?
3.P70三四段简单梳理国际法形成背景、过程?
4.外交制度的建立背景、建立时间、及发展、意义?
5.维也纳体系内容、评价
概念解释
民族国家是指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由单一民族或多民族组成的,主权独立,有确定的领土疆域,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国民经济,全民族通用的语言和国民的文化认同等的国家形态。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民族国家基本要素
政治——国家主权独立
地域——确定的领土疆域
经济——统一的国内市场
民族——单一或多民族
文化——共同的语言、文化
基本特征
问题思考:在中世纪时期,西方有民族国家吗?
问题思考:为什么中世纪没有民族国家?
材料一:封建西欧……像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这些概念,基本上是一种地域概念……现代人脑子里的“民族”观念,在中世纪是很模糊的。同时,“国家”的概念也一样模糊……因此,人们说在中世纪西欧,只有领地,没有国家……事实上,如果说中世纪西欧有什么共同点,那就是它是个天主教大世界,天主教是所有人共同的身份认同。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二: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可言,他们的忠诚要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是对基督教的。
——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①封君封臣制度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
②普世的基督教世界掩盖了民族特性
③中世纪西方人的国家观念、民族意识淡薄。
必须打击教会权力和地方的割据势力!
一·专制王权国家的产生---奠定基础
(1)背景:
材料一:城市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如同四处开放的花朵。“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营造一个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的环境,城市市民阶层必须展开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这一点与封建王权打击割据势力、加强集权的努力不谋而合,因此,共同的利益把王权与城市的命运系在了一起。”
经济: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城市的发展,需要强大王权的保护(根本原因)
1337-1453年,英国和法国之间爆发了百年战争。最后,法国获胜,基本实现了国家统一。在战争中,法国为了赶走英国军队,奋起抗争,涌现出了民族女英雄贞德。这场战争促进了英、法两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百年战争后,英国内部爆发玫瑰战争。英国贵族分为两个集团,分别参加到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这两个王室家族争夺王位的斗争中。长达30年的自相残杀沉重打击了英国的封建割据势力,为统一铺平了道路。
政治:①英法百年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②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的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材料三:新教主张:"因信称义",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简化宗教仪式,王权高于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的英语成为英国官方语言,并为英国人广泛使用。14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先驱威克里夫把《圣经》翻译成英语,主张用本民族语言作礼拜,抵消拉丁语的影响。
——徐志强《近代早期英国民族国家意识的产生与发展》
思想:宗教改革沉重的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各国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
(2)表现:
①英国: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
《至尊法案》
英王亨利八世因离婚案与罗马教廷闹翻,在议会的支持下,他宣布脱离教皇。1534年,英国颁布《至尊法案》,规定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管辖脑,建立民族教会——英国国教。至此,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王权与教权合一,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
②法国: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王权达到顶峰。
③扩展:欧洲国家纷纷成为专制王权国家。
朕即国家!
法王路易十四自号“太阳王”,自诩为“上帝在人间的代表”,他在给他的孙子的训词中说:“不要让别人来治国,你要自己做主,永远不要有亲信,也不要首相”。
问题思考: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专制王权国家的特点及影响?
腓特烈三世(1440-1493在位): 1477年,其子马克西米连和与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的女儿玛丽结婚,奥地利由此获取了勃艮第在尼德兰的大片领地,一举成为欧洲强国,哈布斯堡王朝此后通过联姻几乎统一了整个西欧,由此诞生了一句名言:“让其他人去发动战争吧,你只需和奥地利一起,享受婚姻。”
(3)特点:国家的版图常常因为国王的婚姻或继承关系发生改变
材料:西欧各国君主不断加强王权,打击大贵族等地方分裂势力,剥夺地方各种共同体的权利,把居民置于国家的直接管辖之下,确保政治上的统一。在经济方面,专制君主采取重商主义政策,扶植本国工商业的发展,使国家作为一个经济单位得到强化。专制王权确立了民族共同体的基本框架,大体明确了本国与其他国家的基本区别。人们效忠的对象转向了国家,王权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象征。
(4)影响:
①结束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②国王支持城市工商业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国王是早期民族国家的象征,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和国家观念的形成。
专制王权国家为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神的国”
“王的国”
“我的国”
“王的国”
封建神权
国家
专制王权国家
近代民族国家
新兴资产阶和王权结盟,寻求统一和经济发展
专制王权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发动革命,推翻专制王权
拥戴国王
抛弃国王
二·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建立
16-19世纪,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
(1)建立的条件:
问题思考:为何从拥戴国王(主权在君)到抛弃国王(主权在民)?
①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探究:是什么原因推动西欧民族国家产生?
材料一: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的英语成为英国官方语言,并为英国人广泛使用。16世纪,法国国王签署敕令,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用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
材料:启蒙思想家们把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在一起,提出了系统的民族主义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毫不考虑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剥夺了民众的自由和平等,否认君主是民族和国家的象征……
②民族语言的推广,强化了民族认同
③启蒙运动传播民主观念,与民族主权观念相结合
看这一帮外国侵略者,
在我国称王称霸!
难道要我们缚住双手,
屈服在其脚底下!
祖国神圣的爱,
请领导我们复仇!
自由,亲爱的自由,
和保卫者同战斗!
——《马赛曲》
法国
大革命
拿破仑
战争
法国民族意识觉醒
欧洲民族意识觉醒
反对专制
反对侵略
反抗法国侵略
接受启蒙思想
欧洲民族国家形成
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民族利益取代王朝利益,是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标志
(2)表现:
问题思考:说明近代民族国家相较于专制王权国家,国家主权在民众心中的地位更“至高无上”表现和影响?
①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
②各国纷纷鼓励和组织对爱国人士的崇拜;
③出现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
(3)影响
①冲击了中世纪神权浓厚、分裂割据局面,奠定新的欧洲政治格局的基础。
②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欧洲社会转型创造条件。
③增强了国家主权意识,加剧了国家利益纷争。
④推动了现代世界和现代国际关系的形成。
专制王权国家 民族国家
认同主体
国民身份
政体
国王(个人)
国家(共同体)
臣民
公民
专制
民主
(3)结果:
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
①由单一族群或多个民族组成。
②有确定的领土疆域、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国民经济。
③民族国家主权独立,人民有共同的价值、历史、文化、语言或体制。
(4)特征:
第 部分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概念解释
国际法:“即国际社会之法,或者是在国家之间的相互交往关系中所接受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习惯和条约规则。简单说来,是有关国家之间的法律,是调节两个以上国家之间相互关系、有一定均束力的法律系统。 ——牛津法律大辞典
外交:通常是指主权国家为了实现国家利益与他国或者多国的交往活动。外交自古有之,近现代外交一般认为源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一·国际法的形成
(1)背景:
问题思考: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国际法形成背景
材料一:自大航海时代起,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各国之间的交往日渐频繁。随着这种国与国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无论是政府间的往来还是民间的跨境贸易往来,以及对跨境流动的自然人的管理,都开始成为各国重点关注的领域。
——谢浩然《再论国际法的起源和发展》
材料二:1500年以后,世界历史进入近代。由于许多欧洲国家脱离了教皇控制,争得了独立,形成了近代主权国家之间的新的国际关系。近代国际法随着新的国际关系的产生而在欧洲产生。罗马法对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也同样有重要的影响,在现代的国际法制度当中同样也存在着大量罗马法的痕迹。
①地理大发现后各国之间的联系与交往日益密切;
②古罗马对国际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③民族国家形成后,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加强,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
(2)形成过程:
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①奠定基础:
“国际法之父”
学思之窗:根据一般规则:本人是处理自己事务的最佳裁断者,因而拥有发动战争之权力的人,乃是唯一拥有缔结和约之权力的人。由此推导,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的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
————[荷兰]格劳秀斯著,何勤华等译《战争与和平法》
阅读材料,说一说这段话的核心思想。
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战争是主权国家的统治者发动的,也应当由他们来缔结和约结束战争,强调了主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②初步形成: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宗教改革后,欧洲形成了新教联盟和天主教联盟的对立。1618年德意志内战爆发。欧洲各国为了争夺领土、王位和霸权纷纷卷入战争。战争很快演变成为全欧洲的战争,一直持续了三十年之久。1648年10月24日签订条约,史称《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欧洲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国际战争。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开创用国际会议和谈判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国际法基本原则,标志着国际法的形成。
二·外交制度的建立
时间:
作用:
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不再满足仅仅派遣临时使者与他国保持联系,而是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在此基础上,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①外交制度建立和国际法形成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
②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新途径。
三·国际法与外交制度的发展:1815年,建立维也纳体系
材料一:拿破仑战争是指1803年—1815年爆发的各场战争,它促使了欧洲的军队和火炮发生重大变革,特别是军事制度,因为实施全民征兵制,使得战争规模庞大、史无前例。1815年6月,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失败,随后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拿破仑战争结束。
(1)背景:
①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和欧洲民族主义的发展,同时也瓦解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材料二:1815年6月,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失败,随后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以英、俄、奥、普为首的战胜国通过维也纳会议在欧洲大陆上建立的新均势体系
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俄、奥、普为首的战胜国通过维也纳会议在欧洲大陆上建立的新均势体系——维也纳体系。
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即维也纳体系。在维也纳体系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也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各国之间还签订了许多国际公约,制定了一系列战争法规,试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特点:大国协调,欧洲均势
①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②国际法的应用范围扩大(欧洲——美洲、亚洲等);③国际法的执行力度得到强化;④试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为了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导致国际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鲜明的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战争与和平法》
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1648年交战各方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标志着近代国际法的产生。
外交制度建立
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不再满足仅仅派遣临时使者与他国保持联系,而是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维也纳体系
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维也纳体系。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地方。
进一步发展
各国之间还签订了许多国际公约,制定了一系列战争法规,试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在维也纳体系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
总结线索
自学深思(结合课本自主学习,完成以下有关内容,并在课本上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
6.一战后国际法发展表现(3个方面).国联评价。《非战公约》影响。
7.二战后国家法发展表现(4个方面)。联合国宪章评价。
20世纪以来国际法发展的积极意义与局限性?
第 部分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一·一战后国际法的发展
背景:
表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际法遭到严重破坏。
①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②战后,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国际联盟。
③1928年8月,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但是,公约并未真正得到实行。
问题思考:结合材料谈谈对国际联盟的认识
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持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以为今后各国政府行为之规范,在有组织之民族间彼此关系中维持正义并恪遵条件上之一切义务......
——《国际联盟盟约》
作用:有利于增进国际合作,促进各国交往,处理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局限:国联被英国和法国控制,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它规定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之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责任。
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简称国联,是《凡尔赛条约》签订后组成的国际组织。总部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成立于1920年1月10日 ,解散于1946年4月。1934年9月28日至1935年2月23日处于高峰时期,曾拥有58个成员国。
教材第72页思考点 · 谈谈你对《非战公约》的认识。
《非战公约》存在严重缺陷,它既没对废弃战争、维护和平规定任何明确的责任,也未要求各国为此而作出任何实际的牺牲;它既没涉及世人关注的裁军问题,也未制定实施公约的办法和制裁违约国的措施。因而《非战公约》知识一纸原则声明。连公约的发起人之一凯洛格本人在私下也承认,公约只有“教育和道德的价值”。况且,列强对公约还提出了各自的保留条件,即各国都拥有自己“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的权利。历史已证明,正是这种所谓的“自卫权”成了帝国主义发动战争的借口。
当然,作为当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签字的一项国际条约,《非战公约》仍是一个重要的国际文件。它第一次正式宣布在国家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从而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互不侵犯原则的法律基础,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应该说,公约是相对稳定时期和平主义努力的一项重要成果。
——曹胜强《二十世纪国际关系史论》
积极:①第一次正式宣布缔约各国在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从而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②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在二战后成为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
局限:只拒绝战争,并未规定制裁措施,对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列强借助各自的“保留条件”,为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
二·二战后国际法的发展
背景:
表现:
二战爆发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活动使国际法再次遭到极大破坏。
1943.11开罗会议
(埃及首都)
1943.11德黑兰会议
(伊朗首都)
1945.2雅尔塔会议
(克里米亚半岛)
1945.7波茨坦会议
(德国柏林市郊)
苏美英
苏美英
苏美英
中美英
二战中后期建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战后国际新秩序——“雅尔塔体系”
② 1945年6月签署《联合国宪章》
内容
评价
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
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操作性更强)
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
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可操作性,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③1946年,国际法院在荷兰海牙成立,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
④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增多,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推动国际法的发展
总体而言,国际法的发展对于世界和平和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不可避免存在大国强权政治的干预,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以联合国为中心,共建公正、和平的国家新秩序。
积极:国际法的发展对于世界和平和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5通过《巴黎协定》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
美国重新加入《巴黎协定》
局限:一些大国为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采取制裁或战争,严重威胁国际和平。
3、评价:
思考:面对国际法遭遇的挑战,你认为应该如何应对?
面对强权政治、霸凌行径、双重标准、单边主义,各国应凝聚共识、携手合作,坚守国际法,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和平发展的核心价值,建立以联合国为中心、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对国际法发展作用的异同
比较项 国际联盟 联合国
异 原则
成员 特征
作用
同 宗旨 性质 影响 强调“全体一致”原则,不利于国际法的实施
强调“大国一致”原则,有助于国际法的实施
成员国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难以发挥国际法维护和平的作用
更具普遍性,因此对国际法在更大范围内实施具有更大作用
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责任,不利于国际法的发展
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上作用突出,更能推动国际法的发展
都宣称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宗旨,有利于国际法的发展
都是政治性的国际组织,有助于国际法实施范围的扩大
都出现过大国强权政治的现象,干扰了国际法的实施
拓展:近代中国与国际法的“交往”
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是到达中国的第一个英国外交使团
1861年,清政府设总理衙门,在外交上逐步与国际接轨。(1901改为外务部)
丁韪良
1864年,美国人丁韪良将《国际法原理》翻译成中文,名为《万国公法》标志着源自西方的国际法被正式介绍到中国。
1876年,郭嵩焘率随员出使英国,在伦敦设立使馆,成为中国首位驻外使节。
郭嵩焘
外交观念:
外交体系:
外交制度:
西方列强的冲击 →
外交近代化
天朝上国→平等往来
朝贡外交→条约外交
逐步设立总理衙门、驻外使节等
近代
西方
民族
国家
与国
际法
的发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1)西欧专制王权国家的形成
(2)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
(1)国际法形成的原因
(2)国际法形成过程
(3)外交制度建立
(4)国际法和外交制度的发展
(1)一战后国际法的发展
(2)二战后国际法的发展
课堂小结
17-20世纪世界体系的演变
三十年战争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拿破仑战争后:维也纳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雅尔塔体系
1.美国历史学家拉努姆认为,历史上世俗性自治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是一个民族国家独立于罗马司法权的重要标志。中古时期,英国缺乏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治环境,世俗君主不能完整地行使独立国家的最高司法权。该观点意在( )
A.探讨欧洲教权俗权的变化 B.发掘英国宗教改革的原因
C.论证民族国家形成的条件 D.阐述资产阶级统治的必然
C
2.19世纪前,欧洲国家主要关注政务语言、宫廷语言、法令语言等。进入19世纪以后,官方对生活语言的关注越发普遍,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开始实行初级义务教育,官方确定的标准语言也被推介给所有在校学习的人。这一变化( )
A.利于培养国民政治认同 B.顺应民主共和的主流趋势
C.推动文化的一元化发展 D.适应提升政治素养的需求
A
课堂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