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概念: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2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上看,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在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水的变化”单元学生们已经观察探究了温度和水的形态变化的关系以及五年级上册的“光”单元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有关热的知识。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具有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他们心里有想表现的欲望,但是可能不好意思,但同时又希望能被肯定等这些都需要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另外,“冷热现象”虽然学生非常熟悉,但是不一定会去研究,更不会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同时我希望学生能够更多的去寻找生活中的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再进一步实验证明。最后回归到解决生活问题上。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交流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并解释其原因。
教学难点:
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热起来
导入:
师出示图片提问:看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学生:他感觉到冷,他在往手里哈气
师:哈气真能热起来吗?我们一起亲身体验一下。
师:热了吗?为什么?
学生:热了,因为嘴巴吹出热气把热传到了手里。
二、热起来的方法
师:那么,除了哈气,还有哪些方法也能使自己的身体热起来?请各小组讨论一下,多找方法帮助小朋友使身体热起来(生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学生:吃热的食物
学生:晒太阳
学生:烤火
学生:穿衣服
……
(黑板左侧竖着写:食物、太阳、运动、衣服……)
师:大家真厉害,为这个小朋友提供了这么多方法,相信我们的方法能给他带来一丝温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第一课《热起来了》
板书课题:热起来了
三、让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
师:这些能使身体热起来的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呢?
师:吃食物为什么能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学生:吃食物后就感觉到热、吃热的食物、脂肪……、
师:不吃热的食物,吃冷的食物能带给我们热量吗?
学生:吃面包,吃饱了就有热量。
师:谁能分析下面包中有什么营养
学生: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
师:食物中的什么营养可以提供给我们热量
学生:糖类,脂肪有大量的能量。
板书:食物…………提供热量
师:晒太阳……能使我们热起来,它是怎么给我们提供热量的?
学生:太阳把热传过来
(板书:太阳…………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师:还有哪些方法属于外界的物质给予热量的?
学生:烤火,热水袋,取暖器
师:跑、跳……运动怎么就能使我们热起来呢?这是咋回事?
(教师提示运动前后身体器官状态有什么变化)
学生:心跳加快、血液流动速度加快、出汗、呼吸加快、酸。
教师总结:血液循环加快。
板书:运动…………血液循环加快
师:穿衣服我们就会感到温暖,那么,衣、被能给我们的身体提供热量吗?
学生:能,
学生:不能,因为衣服只能保温。
板书:衣服…………
四、衣服能否提供热量
师:衣服能否给我们提供热量,首先我们要弄清衣服本身能不能发热。你认为衣服本身到底能不能发热?在生活中寻找证据。
学生:假如衣服能提供热量,它温度一直在升高,会自己烧起来。
学生:刚买的衣服是凉的,放在家里的衣服也是凉的。
学生:冬天衣服穿少了,还是要冷的。
师:衣服到底能不能发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检验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那么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衣服能否产生热吗?请各小组讨论讨论。
实验一:衣服能否产生热量
将衣服放在桌子上,每隔30秒测量衣服的温度
衣服外温度 衣服内温度
30秒后 60秒后 2分钟后
我的发现
学生实验,交流汇报
学生总结:衣服不能自己产生热量
实验二、衣服能保温吗?
将热水袋一个放在空气中,另一个放在衣服里,每隔30秒测量热水袋的温度。
初始温度 30秒后温度 60秒后温度 90秒后温度 120秒后温度 150秒后温度
热水袋
衣服包裹的热水袋
我的发现
学生实验交流汇报
学生总结:衣服能保温
师:热水袋没用被包裹衣服,热量哪里去了?
学生:到空气中
师:实验告诉我们衣服不会自己产生热。那么,为什么多穿衣服身体就会觉得热起来?为什么天越冷,衣服要穿得越多?
学生:因为衣服能保温,穿的多隔绝空气的效果好,保温效果越好。
板书设计:
1、热起来了
食物提供热量
太阳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运动血液循环加快
衣服?(不能产生热但能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