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起来了 教学设计5

文档属性

名称 热起来了 教学设计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3-09 18:3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上看,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在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水的变化”单元学生们已经观察探究了温度和水的形态变化的关系以及五年级上册的“光”单元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有关热的知识。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具有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他们心里有想表现的欲望,但是可能不好意思,但同时又希望能被肯定等这些都需要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另外,“冷热现象”虽然学生非常熟悉,但是不一定会去研究,更不会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
2教学过程
2.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学科学,讨论使人们热起来的方法。
2、通过讨论和实验验证“加穿衣服是否给我们增加热量”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 证—实验验证”这样一个探究科学的过程。
学时重点
通过讨论、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
学时难点
学生自己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实验。
新设计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激情引入
师:我们俩个人谁的手凉?大家有什么办法使两只手热气来?
生:搓手。
师:来,我们一起搓搓手,看有什么感觉。
(设计意图:通过搓手,既可以活跃气氛,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热起来的感觉,引发学生产生新的问题。)
师:除了搓手,还有哪些方法也能使自己热起来?小组讨论讨论。
小组讨论:使身体热起来的方法有哪些?
生:吃食物、晒太阳、跳绳、盖被子、穿衣服……(板书)
师:好,这些方法都能使我们热起来,这节课我们学习《热起来了》
活动2【讲授】探究热起来了的方法和原因。
师: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
师:吃食物为什么能使我们热起来?它是什么给我们提供的。(课件)
生:吃后我就感到热。这是食物提供的能量。
师:板书:食物提供的能量
师:晒太阳能使我们热起来,它又是什么给我们提供的。(课件)
生: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师:外界物质给予热量。其他几个同上: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板书设计:
热起来了
吃食物--------------食物提供能量
晒太阳--------------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跳绳----------------运动血液循环加快(课件)
穿衣服--------------?能?不能?
师:盖被子、穿衣服属于哪一种那?它是通过什么给我们提供的能量哪?(课件)
生:穿衣服能给我们提供的热量。
生:穿衣服不能给我们提供热量。(学生发生争执,为继续学习猜测)
一、研究衣服本身到底能不能发热问题的原因。
师:1、衣服本身到底能不能发热呢?
生1:衣服本身不能发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
生2:阻止热量散发。
生3: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生4:衣服本身能发热。
师:2、为什么你认为“衣服本身能发热?”
生1:衣服穿之前是冷的,一段时间后变暖了。
生2:盖被子被窝就暖和。
师小节:现在同学们有两种观点:
①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衣服能发热
②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二、思维论证:探讨衣服是否发热的问题。
师:假如衣服能发热,那么你家衣橱里的衣服燃烧拉吗?,服装店里的衣服很多也应该燃烧啊。可实际上没有燃烧。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实际上没有燃烧,显然衣服没有生热。
师:晚.......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这说明什么? 那么早上被窝怎么又变暖和了呢?
生1:被窝是凉的,说明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
生2:阻挡冷气进入。
师: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样用实验的方法研究这个问题?
活动3【测试】设计验证实验:“衣服能否生热”的问题。
师:我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进行观测吗?
说明要求:看书后,请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3、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衣服是不会发热的。
②师生交流: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师:说明注意事项。师指导温度计的使用
1、测衣服本身的温度不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多测几次。
2、要注意观察温度计,要测空气的温度也要测毛巾的温度。
3、温度计的液泡要与衣物充分接触。手不要接触液泡的原因。
教师:提供两种方法,拓展学生思维。
实验课题:衣服自己能产生热吗?
班级:-----------姓名:-----------小组:----------------日期:-------------------
将衣服叠好,里面放入一支温度计,一段时间后看温度计上的读数是不是上升了。1分钟后的温度(℃)2分钟后的温度(℃)3分钟后的温度(℃)4分钟后的温度(℃)……
把衣服放入不漏气的塑料袋,里面放入一支温度计,一段时间后看温度计上的读数是不是上升了。1分钟后的温度(℃)2分钟后的温度(℃)3分钟后的温度(℃)4分钟后的温度(℃)……
我们的发现
生:方法一:1层毛巾时的温度,2层毛巾时的温度,4层毛巾时的温度,8层毛巾时的温度。
生:方法二:测量室内空气的温度,将温度计插入毛巾内测量温度
30秒后温度, 1分钟后温度, 2分钟后温度………
实验操作:学生领取实验材料和实验记录表,根据实验方案操作。
师:随机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生:边实验边填写实验报告单。
交流实验结果。
师:有的小组温度一样,有的小组测出来的温度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合理吗?
活动4【作业】课外思考
是什么能让人热起来了及热起来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