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3-09 18:4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热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并不陌生。但小学生没有才从科学的角度探究,热是怎样传递的。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对热传递的现象提出质疑,直观的观察热传递的现象。尝试解决问题设计实验获得事实证据,掌握热是怎样传递的科学知识点。在探究中培养学生搜集事实证据的能力。本科力求根据学生的情况,在师生做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共同探究热是怎样传递的。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我先进行了单元备课。然后吃透每一课的教学内容,同时背出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背设计了一些实验活动,采取提出质疑、观察实验再加以验证,力图通过教与学的共研使学生增强了注重事实与证据的意识。在充分把握教材要求的情况下,根据学生对热现象已有的经验知识教师因势利导,展开做针对性的实验活动,这样采取愉快教学法,学生的现象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做了本课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通过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直接接触知道什么是热的传递。
2、通过实验观察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进而让学生尝试自主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综合实验结果,从探究中获得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
3、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观察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热是怎样传递的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思路:注重实验取证,开拓学生思路,提高学生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 铁架台 金属条 金属片 酒精灯 蜡烛 火柴 热水
学生 金属棒 牙签 凡士林 蜡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过程:
—、新课引入:
1、实验引入:教师拿一个烧杯里面装入热水再拿一根金属条放入杯中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变化,这根金属条是怎样热起来的。
2、学生直接触摸并说出这根金属条的变化。
意图:引用小魔术的实验导入新课,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为教学过程中对热是怎样传递奠定了学习基础。
二、师生共同研究新课:
师:科学研究注重事实证据,很多问题是通过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那么我们要亲手来做实验,这是一种获得知识的方法。
【实验活动—】
师生共同研究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1)热在金属条中怎样传递?
(2)你有什么猜想,提出质疑。
(3)设想实验方法及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4)交流中有什么发现,大家谈。
师:教师做热传导的演示实验,并向学生强调安全事项。(出示课件)
(1)用手(触觉)感受金属条中热的传递。
(2)教师用直观实验让学生观察到金属条中热的传递。
生:学生用自己的设计方法来证明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让学生亲手做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用学具把带有小孔的金属棒插到一个带有孔塑料支架上再把支架插在盒中的槽里,用酒精灯燃烧金属棒。
师:交流实验中发现了什么,教师加以点拨,我们可以在金属棒上的孔中用蜡油粘上,看清楚金属棒上的火柴棒哪个先掉下来,青准确的记录下火柴棒掉下的时间顺序。(出示课件)
生:我从实验中知道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较低的地方。
意图: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亲手实验,亲身体验自己的实验方案,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从实践中获得知识。
【实验活动二】
师生共同探究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
学生讨论交流
(1)推测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
(2)怎样让金属片在热的传递中可以看到。
(3)分小组自行设计实验方法,要做哪些准备。
师:再次进行安全教育。
1、在铁架台上夹着金属片去用酒精灯燃烧金属圆片的中央部分,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汇报观察结果,然后组织交流得出结论。
2、用铁架台夹住金属圆片去用酒精灯烧金属圆片的任意一个边缘,再次让学生进行观察、汇报观察结果。
生:学生再次讨论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让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并记录。
2、从师生实验中探究的过程中整理。
3、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
4、概述对热传递的认识,同学们讨论得出结论。(出示课件)
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
学生通过直接接触知道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给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做热的传导。
意图:师生共同研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动手去做实验,实验中发现物问题随时交流总结。这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亲身体验把总结、整理、概述对热传导的认识。使每个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从学生动手、动脑、 亲自做实验证实自己的观点方法是否正确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最终达到了教学目的,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6、热是怎样传递的
温度较高(一端)传递到——温度较低(另一端)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我采用猜想——验证——分析交流——证实结论等方法的流程,进行师生共同探究新课,准备了丰富的学具,让学生再探究中实验、观察获得事实证据,这样培养学生讲科学,用科学研究问题的学习习惯,教师注重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从学生的问题入手,在课堂上充分让学他们讨论交流。从合作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获得能力。
这节课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不断的推出质疑,不断的想办法寻找事实证据,教师不断的追问 ,让学生充分的参加实验研究,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气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学习习惯,取得了良好效果。
本课值得注意的问题:
1、实验时对学生安全教育,如: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2、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注重学习人人参加实验观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