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引导学生认识热会从较热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较冷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做热传导。
过程与方法:
设计实验验证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能用观察到的现象解释热是怎样传递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所获得的成功喜悦。
2学情分析
对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如盛饭时勺子、碗、盘子会变热,喝水时杯子会变热等,不用学生刻意的观察,就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为探究基础。但这些经验是不够系统、比较模糊的。基本上还是浅层次的、杂乱无章的,如果上升到一定的科学道理,用规范、科学的语言有条理的表达出来还是有难度的。由于教学条件有限,不少科学实验很难开展,因此学生对做实验是既喜欢,又害怕。喜的是做实验好玩,学习知识更有趣;怕的是做不来实验,出洋相,被同学笑。本课探究活动所需的材料,学生能从自己身边较容易地找到,这可以调动学生做实验的兴趣。
3重点难点
重点:独立设计实验验证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难点:能用文字或图示的方法解释热传导现象。
4教学过程
4.1 1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课前活动
师出示一根铜条,请同学摸一下铜条一端是冷的还是热的。把铜条放入水中,过一会请同学再判断下铜条的温度。
活动2【导入】师生交流
1.师:思考①端原来是冷的,什么原因使它变热了。
生交流。(预设:热水的热传递到了铜条)
师:那这个热是怎样传递到铜条的①端的呢?
生交流。师可以请几个学生画一画。
师:同学们想到了很多种可能性,但是热到底是怎样传递的我们还不能确定。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热是怎样传递的。(板书:热是怎样传递的)
活动3【活动】观察热在铜条中的传递
1.师:既然我们用眼睛看不到热传递的过程,老师在实验室里找到了一些可以帮助大家看到热传递的材料——蜡烛圈、铜条、铁架台、火柴、蜡烛
小组同学讨论如何利用这些材料来帮助大家看到热传递的过程。并把你们的想法记录在记录纸上。(师介绍如何来记录)
小组讨论、交流。(重点要交流蜡烛圈怎么放?为什么要这么放?)
师生小结实验方法,并出示温馨提示。
介绍记录纸的记录方法。(课件出示)
小组领取实验材料,开始实验。
汇报交流。(距离火焰最近的蜡烛圈,最先掉下来。速度是先快后慢)
师相机板书:先快后慢。
师:为什么蜡烛圈的距离一样,第一个蜡烛圈掉下来很快到最后一个蜡烛圈掉落的时间要很长?有没有同学知道?(回答正确的奖励)
师小结:在铜条的一端加热,热会从热的一端传到冷的一端
板书:
2.师:刚才我们在铜条的一端加热,发现热是从热的一端传向冷的一端的传递的。现在老师在铜条的中间 加热,同学们你们觉得热会怎样传递?
生预测。
师播放事先做好的实验视频。
师: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
板书:
师:通过上面的两个实验,你现在觉得热是怎样传递的了吗?
活动4【活动】观察热在金属圆片中的传递
1.师: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还有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也能传递热量。这是妈妈家里用的平底锅,老师现在在平底锅的下面加热,你觉得热会怎样传递?
生预测。
师板书:
2.师:如果在边缘加热呢?
生预测。
师板书:
师介绍实验方法。
小组领取材料。
汇报交流。
师生小结:我们发现热是从热的一端像冷的一端传递的。在科学上这样传热的方式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热传导。
师:同学们,其实传热的方式除了热传导之外还有两种形式,课件出示资料看了图片,简单介绍对流、热辐射。
活动5【活动】总结与评价
1.谈谈今天的探究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
2.在记录纸上进行评价。
附件:《热是怎样传递的》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