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22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伯牙鼓琴》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本单元以“艺术之美”为人文主题,共选编了精读课文《文言文二则》《月光曲》和略读课文《京剧趣谈》共三篇课文,分别从音乐、绘画、戏曲等不同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本味》,全文只有80余字,语言简洁凝练,情节曲折完整,意蕴深刻隽永。文章虽然用墨不多,但画面感很强,表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朋友间的真挚情谊。这个故事流传广泛,流传版本很多,《吕氏春秋》《列子·汤问》《琴操》《警世通言》等书籍均有记载,民间也广为流传。旧版教材选录的是《列子·汤问》中的《伯牙绝弦》,两个版本相比较,内容基本一致,但在语言表述上有些许差别,旧选本共76个字,有删改;统编版节选自《吕氏春秋》,共83个字,无删改,保留了文言文的原滋原味,更加契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独立识字、写字能力和阅读能力,积累了一定的古诗文,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古诗文学习方法。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喜欢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情感引领,力争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唤醒学生对音乐艺术美的欣赏能力,激发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根据《伯牙鼓琴》学情分析调查问卷(如下图)了解到:大多数同学对文言文学习是感兴趣的,不感兴趣的同学主要是对文言文学习有畏难情绪。同学们对文言文学习最大的障碍是理解有困难,还有个别同学对背诵、默写有抵触情绪。学生通过预习和借助课外书基本上理解了课文内容,大多数同学都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如:结合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查阅背景资料等。很多同学不能理解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因此我在课堂上设计了“议破琴绝弦”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2.能展开想象欣赏音乐艺术之美。
3.能结合资料袋说出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教学重点:
能展开想象欣赏音乐艺术之美。
教学难点:
能结合资料袋说出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任务驱动、朗读指导、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PPT课件、学习任务单、音乐《高山流水》。
教学过程
任务一:读文言之美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课前我们听了一首古筝曲,好听吗?
音乐总是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无限的遐想。比如,李白在客居洛阳时听到了一曲《折杨柳》,不禁感叹到: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课件出示)。白居易在浔阳江头听到不远处传来了琵琶声,便留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鬼李贺听了著名乐师李凭弹箜篌,便写下了描绘音乐的千古绝唱: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音乐有关的小故事。齐读课题。
1.指导学生读课题:“琴”念一声,古人称为阴平,读的时候可以适当延长。教师示范读题,学生再读课题。
2.回顾学习古诗文的方法。
预设: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借助注释、借助工具书、查阅背景资料,等等。
过渡语:同学们的学习方法真不少。今天老师教给大家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一个字“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是啊,诵读可是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呢。
二、初读入耳
1.自由读文,出示诵读提示。
诵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读文,随文正音。
预设:“少选”的“少”读shǎo,意思是不久、一会儿;“汤汤乎”中的“汤”读shānɡ,指水流大而急的样子;“绝弦”的“弦”读xián, “以为”的“为”读wéi,“复为”的“为”读wèi。
3.指名学生再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学生齐读课文。
三、再读入心
1.同桌对学。
出示学习提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达到要求,得三颗星)
2.学生进行朗读展示。
点评时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学生点评时引导学生以学习提示为标准进行点评,达成“教-学-评”一致性。
3.学生齐读课文。
四、品读入境
1.提升难度,出示无标点的文本。学生齐读课文。
2.教师示范朗读。
出示“声断气连、读好语气词、余音绕梁”等诵读提示,指导学生多形式、多层次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教师教学用书》建议教学时应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本环节设计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分角色朗读、指导朗读等多种形式、多层次反复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读出文言文的节奏美、韵律美,感受文言文独特的韵味,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形成整体感知。
任务二:悟知音难觅
一、创设情境
伯牙乃一介琴仙,琴技高超,却苦于没有人能听懂他琴声里表达的志向,直到他在汉阳江口遇到了锺子期。伯牙在船上弹琴,锺子期在山上听琴。方鼓琴而志在太山(生读: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生读: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1.指导学生朗读关键句。
课件出示: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2.以冯梦龙的《俞伯牙破琴谢知音》为情境蓝本,创设“在山顶、在山坡、在山脚、在船上”听琴声的具体情境,指导学生多形式、多层次入情入境地朗读。
子期打柴回来,恰好听到伯牙鼓琴,于是一路下山,一路歌咏。
【在山顶】伯牙心想:我乃一介琴仙,他不过是一樵夫儿,怎么可能听懂我的琴声呢!也许只是巧合罢了,说不定这樵夫恰好看到这巍峨的高山。不行,我得再试一试。伯牙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在山坡】伯牙心里一惊:多少达官显贵,甚至音乐行家都没人听懂我琴声里的心志。不可能!绝不可能!我且再弹一曲,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在山脚】难不成这樵夫真能听懂我的琴音。伯牙举目四望,看到岸边杨柳依依,不由倒拨琴弦。伯牙鼓琴而志在杨柳,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依依乎若杨柳。(指名读)
【在船上】看来这樵夫真是我的知音啊,快去叫小童把他请到船上来。此时天色渐晚,一轮明月缓缓升起。伯牙闭目凝神,双手抚琴而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指名读)
过渡语:伯牙与子期相见恨晚,引为知音。就这样,伯牙鼓琴,锺子期听琴。请你展开联想,伯牙还会用琴声表达自己哪些志向,锺子期又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呢?
二、展开联想
1.完成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
请你展开联想,伯牙还会用琴声表达自己哪些志向,锺子期又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呢?
伯牙鼓琴而志在 。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若 。”
预设:杨柳依依、炊烟袅袅、清风徐徐、白雪皑皑、明月皎皎、波光粼粼、芳草萋萋……
2.引导学生诵读。
过渡语:知音相遇,把酒言欢,畅叙幽情。他们从夜谈到明,直到东方泛白,伯牙和子期到了要说再见的时候,他们相约明年中秋不见不散。第二年,伯牙如期赴约,却惊闻噩耗。
三、感悟知音
1.学习课文最后一句。
课件出示: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教师示范朗读。
师相机引导:人生无常,死不复生啊!子期可是伯牙唯一的知音,惊闻子期死讯,伯牙痛不欲生,恨不能随他而去。(教师示范朗读)
3.配乐《高山流水》引导学生诵读。
一遍导读:这一年里,伯牙抬头仰望明月,心里却思念着千里之外的锺子期。他满怀期望,却惊闻噩耗……
二遍导读:这一年里,伯牙只要看到岸边杨柳依依,总会想起远在他乡的锺子期。他满怀期望,却惊闻噩耗……
三遍导读:这一年里,伯牙每次手抚瑶琴,弹奏着一首又一首只有锺子期才能听懂的乐曲。他满怀期望,却惊闻噩耗……
总结提升:同学们,何为知音?鲁迅说过这么一句话:“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是啊,锺子期是伯牙唯一的知音,惊闻子期已死,伯牙恨不能随他而去。
设计意图:本环节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感悟知音难觅。本环节设计以《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为蓝本,创设了“在山顶、在山坡、在山脚、在船上”听琴声的具体情境,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接着,以“学习任务单”为切入点促进学生进一步展开想象,身临其境感受伯牙、子期珍贵的“知音”情谊。
任务三:议破琴绝弦
可有人却说:伯牙不该摔坏千年古琴,摔了实在是太可惜了。也有人说:世界那么大,锺子期虽然不在了,也许还有其他人能听懂伯牙的琴声呢?请你结合资料和今天学习所得,说说自己的看法。
教师相机评价,给予学生正确思想引领,突出“知音”的核心内涵。
总结过渡:千金易得,知音难求!更何况是这千古知音啊,古往今来,为无数后人传颂着,不少文人墨客也发出过这样的感慨。
设计意图:根据学情分析调查问卷了解到,学生对上述问题表示质疑。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切实解决学生的疑问,因此课堂上组织开展这项讨论。虽然设置为开放性问题,但教师要在价值观上要进行恰当引领,进一步让学生感悟“知音”的核心内涵。
任务四:思伯牙之悲
1.结合资料袋指导诵读。
当孟浩然归隐山野,回想起自己坎坷的一生,他吟诵着:“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男生读);当李太白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后,他在月下低吟着:“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女生读);当王安石遭遇了变法的种种阻碍,却苦于找不到志同道合的知音,在孤独彷徨中他写下了:“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全体同学读)
2.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尝试背诵。
师总结:这就是流传千古的知音佳话。
板书:高山流水 知音难觅
设计意图:吴忠豪教授曾提出,古诗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多形式反复诵读,甚至提出整体诵读至少8遍的要求。因此,本设计以读贯穿整节课,通过情景设计,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熟读成诵,最终达成以读促悟的目的,而对文本内容没有进行过多讲解。最后只用一句话进行总结提升,戛然而止,余韵悠长。
课后作业
1.背诵《伯牙鼓琴》。
2.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找来冯梦龙的《警世通言》读一读《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
板书设计
22伯牙鼓琴
高山流水 知音难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