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十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三年(2022-2024)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考点十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三年(2022-2024)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5 08:5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考点十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
1.[2022年陕西中考真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中共三大的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九一八事变 D.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2.[2024年广东深圳中考真题]“此后,中国革命进入土地战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此次会议确定的路线,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新的革命道路”指( )
A.领导工人运动 B.工农武装割据 C.国共合作抗日 D.北上逼蒋抗日
3.[2023年河南中考真题]据统计,仅1938年5—8月,经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赴延安的知识青年就达2288人,到1938年底,赴延安的知识分子达10万多人。“到延安去”成为一大批有志青年和知识分子的共同选择。这是因为(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扭转了时局 B.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胜利的希望
C.百团大战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D.中共七大为抗战胜利准备了条件
4.[2022年浙江台州中考真题]照片记录历史。下列老照片共同反映了( )
A.中国人民实行全民族抗战 B.中国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
C.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 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5.[2023年山东淄博中考真题]“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分析下列图说卡片,其主题应是( )
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 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战斗 冀中平原的抗日武装——回民支队 《地道战》(绘画)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红军不怕远征难 C.全民族团结抗战 D.百万雄师过大江
6.[2024年北京中考真题]下表内容是近代报纸《申报》在1928年和1939年使用“民族”“中华民族”两词的次数,导致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是( )
1928年 1939年
民族 1119 2369
中华民族 183 372
A.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 B.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C.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7.[2023年重庆中考真题]下面是抗战时期重庆的商号、百货业、工厂数量(家)变化示意图,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重庆( )
A.水陆交通便利 B.注重发挥经济传统优势
C.对外贸易发达 D.成为国民政府的移驻地
8.[2022年河北中考真题]过春节时,人们常通过贴年画寄予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下侧年画应张贴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B.局部抗战时期 C.全民族抗战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9.[2024年湖南中考真题]1945年8月,毛泽东离开延安前说:“由于有我们的力量,全国的人心,蒋介石自己的困难,外国的干预四个条件,这次去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据此判断,毛泽东此行的目的地是( )
A.重庆 B.南京 C.西安 D.广州
10.[2022年山东日照中考真题]1947年,毛泽东提出人民军队“作战十大军事原则”,其中,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以下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
A.秋收起义 B.四渡赤水 C.百团大战 D.三大战役
11.[2024年山东济宁中考真题]艺术创作与时代需要紧密相连。对下图漫画《重点攻势》创作意图理解最为合理的是( )
A.嘲讽国民党进攻意图破产 B.提醒人们全面内战即将爆发
C.呼吁解放军重点进攻南京 D.欢呼解放战争取得全国胜利
12.[2022年广东广州中考真题]1948年,解放区的农民群众在“参军保田”的口号下,将粮食、被服等送上前线,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加人民军队,农民的革命积极性高涨。这是因为( )
A.三民主义的提出 B.《天朝田亩制度》颁布
C.土地改革的进行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13.[2022年海南中考真题]如果给下图配诗词,最恰当的选项是( )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14.[2024年江苏南通中考真题]20世纪30年代,史学家围绕历史上英雄人物撰写著作,影响巨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青七次出击匈奴,斩首五万余级,收黄河以南土地置朔方郡,这样功劳不算小罢!张骞冒万死为朝廷效力,西到波斯,南通印度,从此中国与西方、西南方各民族开始接触。考察张骞成就大功的原因,只要看他被匈奴拘留十多年,逃脱虎口后却依然向西奔去。谁及得他,谁就能做他的事业!
——摘编自范文澜《大丈夫》(1936年)
材料二:在当前的民族危机之下,我们需要的是正在受教育的爱国青年,复兴民族的责任在他们身上。我们希望因为《大丈夫》这本书的出现,刺激出版界,多编印同性质的书,普及历史知识,助力国人建立功业,以适应时代要求。
——摘编自《读书》(1937年第1卷第1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位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并概括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可贵品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30年代史学家撰写英雄人物的时代背景,概括《大丈夫》等著作所发挥的历史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B
解析:B根据材料中“1938年5-8月”“1938年底”“到延安去”“有志青年和知识分子的共同选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
A 西安事变爆发于1936年12月12日 ×
B 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胜利的希望,吸引着有志青年和知识分子到延安 √
C 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八路军发动了百团大战 ×
D 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 ×
4.答案:A
5.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抵抗日军的战争,反映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史事。故选C。选项A、B、D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C。
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28至1939年,《申报》使用“民族”“中华民族”两词的次数在不断增加,折射出了中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其变化的背景是抗日战争的爆发,C项正确;二次革命发生于1913年,护国战争发生于1915年,排除A项;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排除B项;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获得胜利,排除D项。故选:C。
7.答案:D
解析:第一步,分析材料。根据图片可知,抗战时期重庆的商号、百货业、工厂数量急剧增加。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答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因此,重庆的商号、百货业和工厂数量急剧增加。故选D。
8.答案:C
9.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由于有我们的力量,全国的人心,蒋介石自己的困难,外国的干预四个条件,这次去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及所学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方针,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连续三次电邀中共领袖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由此可知,毛泽东此行的目的地是重庆,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
10.答案:D
解析:体现“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这一原则的是三大战役。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歼灭国民党军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解放军先后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秋收起义、四渡赤水、百团大战都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主要是游击战,都没有体现题干中“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这一原则,排除ABC。故选:D。
11.答案:A
解析:据材料“《重点攻势》”并结合漫画信息可知,漫画中代表着国民党蒋介石的重点攻势被以刘邓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强力打击,已经破产,这体现了蒋介石的重点攻势破产,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受挫的情况下,转而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但都被我军打退,A项正确;《重点攻势》表明全面内战已经爆发,国民党在进行重点进攻,也被打退,排除B项;材料并未出现有关南京的信息,无从体现“呼吁解放军重点进攻南京”,排除C项;欢呼解放战争取得全国胜利说法错误,蒋介石的重点攻势虽已被打破,但解放战争尚未结束,排除D项。故选A项。
12.答案:C
13.答案:C
14.答案:(1)事迹:卫青:出击匈奴,开拓疆土,特别是在漠北战役中大败匈奴,使其西迁,为汉朝大一统作出重大贡献。张骞:奉汉武帝之命两次出使西域,历尽苦难,促进了西域与汉朝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为丝绸之路开辟奠定了基础。品质:英勇顽强,不屈不挠,不怕牺牲,敢于探索,敢于冒险,不畏艰难,不怕吃苦,百折不挠等。
(2)背景:抗战爆发,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作用:普及历史知识,推动全国抗战;唤醒人民觉悟,鼓舞抗战热情。
解析:(1)事迹:卫青:根据材料一“卫青七次出击匈奴,斩首五万余级,收黄河以南土地置朔方郡”和所学可知,卫青的事迹主要是出击匈奴,开拓疆土,特别是在漠北战役中大败匈奴,使其西迁,为汉朝大一统作出重大贡献。张骞:根据材料一“张骞冒万死为朝廷效力,西到波斯,南通印度,从此中国与西方、西南方各民族开始接触”和所学可知,张骞奉汉武帝之命两次出使西域,历尽苦难,促进了西域与汉朝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为丝绸之路开辟奠定了基础。品质:根据材料一“卫青七次出击匈奴,斩首五万余级,收黄河以南土地置朔方郡”“张骞冒万死为朝廷效力,西到波斯,南通印度,从此中国与西方、西南方各民族开始接触。考察张骞成就大功的原因,只要看他被匈奴拘留十多年,逃脱虎口后却依然向西奔去。谁及得他,谁就能做他的事业!”和所学知识可知,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可贵品质主要是英勇顽强,不屈不挠,不怕牺牲,敢于探索,敢于冒险,不畏艰难,不怕吃苦,百折不挠等。
(2)背景:根据材料二“在当前的民族危机之下,我们需要的是正在受教育的爱国青年,复兴民族的责任在他们身上”“(1937年第1卷第1期)”和所学可知,20世纪30年代史学家撰写英雄人物的时代背景是抗战爆发,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作用:根据材料二“我们希望因为《大丈夫》这本书的出现,刺激出版界,多编印同性质的书,普及历史知识,助力国人建立功业,以适应时代要求”“(1937年第1卷第1期)”和所学可知,《大丈夫》等著作所发挥的历史作用普及历史知识,推动全国抗战;唤醒人民觉悟,鼓舞抗战热情。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