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写作 2025年高考语文基础专项复习 课件(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八 写作 2025年高考语文基础专项复习 课件(共5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84.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04 15:4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专题八 写作
2025年高考专题复习
清单1 教材写作小练笔
本清单梳理了统编教材中关于写作的小练笔任务,供考生练习使用。请考生结合教材课文知识重点,认真练
习。这些写作练笔任务经常在高考时与“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结合考查,如2023年新课标Ⅰ卷现代文阅读Ⅱ的
第9题考查了“拟写文学短评思路”。
基础知识清单
1.写札记
五首诗歌风格各异,但诗人都善于运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思。任选一首,想一想: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怎样的特点?激发了你怎样的情思?如何通过意象来欣赏诗歌?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写一则札记。
迁移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二.1。
【佳作展台】 《沁园春·长沙》中的意象思考
作者首先选取的意象是湘江。深秋,作者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奔流。脚下是橘子洲,面前是奔流不息的湘江水,背后是“寥廓江天万里霜”的秋景图,整个画面气势恢宏。“立”前冠一“独”字,让人仿佛看到作者顶天立地、雄姿英发的伟人形象。作者把自己置身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境界。
此外,作品中还有一系列的意象:山、林、江、舸、鹰、鱼、万类。山、林、江、舸分别为万山、层林、漫江、百舸,以数量之多和外在形象之大渲染博大的、辽阔的空间。作者眼中看到的是:莽莽苍苍的群山,层层叠叠的树林,一片火红。树林如火,是作者热情如火的外在形象。红色象征着激情,象征着燃烧,象征着革命,也可以将其看成燎原的星星之火,暗示当时的革命形势,与作者志气昂扬、心潮澎湃的思绪相契合,体现了强大的艺术魅力。接着作者又把视线从广阔的背景中收回,百条大船在宽广的江面上劈波斩浪,竞相行驶,描写出一幅热闹的“百舸争流图”,烘托了作者心中的火热激情。
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由于选取意象典型,表达意象生动,组合意象巧妙,营造出了高远的意境,描绘了一幅幅壮阔的画面,使得这首词给人以强烈的审美体验。
2.写诗
青春之美,在人的一生中是弥足珍贵的。结合本单元诗作和能够引发你思考的其他作品,发挥想象写一首诗,抒写你的青春岁月,给未来留下宝贵的记忆。注意借鉴本单元诗歌在意象选择、语言锤炼等方面的手法,使诗作多一些“诗味”。
迁移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学习任务”四和后面的《学写诗歌》。
【写作指导】如今的高考作文虽限制了诗歌的体裁,但是在其他体裁的写作中融入诗情,无疑也会加分。激活情感在诗歌创作中非常重要,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深入体会时代精神,从所处的社会、时代中寻找诗情,关注社会,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②关注生活,将日常生活场景中蕴含的丰富情感进行艺术化表达。③拥有发现美的眼睛,用诗意的眼光看待世界。
3.写推荐书
选择一份报纸或一个新闻网站,浏览一周的内容,从中挑选出三四篇你认为比较优秀的新闻作品。小组合作,从新闻价值、报道角度、结构层次、语言表达等方面草拟一份优秀新闻评选标准。每个小组按照标准评选出一篇优秀新闻作品,合作撰写一份推荐书,阐述推荐理由,与新闻作品一起在全班展示、交流。
迁移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三。
【写作指导】拟写新闻作品的推荐书,即让读者了解这篇新闻作品的优势和特点,可用积极的语言描述其优点,用实例来证明其特色,激发读者对作品的兴趣,让读者了解它的价值,从而接受这篇新闻作品。描述新闻作品的优点时,可从新闻的主要内容、社会价值、报道角度、结构层次、语言表达等角度入手。
4.写心得体会
本单元的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学习问题,阐发了一些深刻的道理。如《劝学》强调“学不可以已”,看似平淡实含至理;《师说》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透辟而振聋发聩;《反对党八股》主张“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坚决而不留余地。从几篇课文中摘录一些名言警句,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迁移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一.1。
【佳作展台】《劝学》:(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这不但是《劝学》的第一句,也是《荀子》整本书的第一句。为什么首先要提出关于学习的问题呢 因为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道德教育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荀子》一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句中的“日”与起句“学不可以已”的“已”紧密呼应,突出了要“知明而行无过”,就必须不断学习,从而有力地阐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5.写发言提纲
魏征有感于守成之难,敢于犯颜直谏;王安石不避众议汹汹,坚持变法除弊;杜牧总结秦朝覆亡教训,意在针砭时弊;苏洵探究六国破灭缘由,旨在警示当朝。他们胸怀天下,勇于担当,拳拳之心见于字里行间。认真阅读本单元课文,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围绕“责任与担当”的话题,小组选定一个议题(如“古代士人的担当”“以天下为己任”等),各自准备发言提纲,召开一次专题讨论会。
迁移教材:必修下册第八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一。
【写作指导】拟写发言提纲,要围绕选定的议题展开,先解释议题含义,确定发言观点,再列举一系列相关论据,论证发言观点,最后联系现实,提出给我们的启示。此题只需拟写提纲,列出发言的要点,不需要按照发言稿的格式书写。
6.写短论
理性的声音需要理性地表达,这就要求观点鲜明,言必有据,运用合适的论述方法(如比喻和类比)等。选取本单元一篇课文,从理性表达这一角度进行分析,写一篇短论。
迁移教材:必修下册第八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二.3。
【佳作展台】 《六国论》中的理性表达
《六国论》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然后提出两个分论点:第一个分论点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第二个分论点是“不赂者以赂者丧”。第2段论证了第一个分论点,运用对比论证法和引用论证法,针对韩、魏、楚三国赂秦的弊端进行论证。第3段运用举例论证法论证了第二个分论点。第4段又以假设进一步申说,如果不赂秦,则六国不至于灭亡,从反面加以论证,从而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论断。最后一段,借古论今,讽谏北宋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既深入又充分,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全文纲目分明,脉络清晰,结构严整,不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有紧密的逻辑关系,而且首尾照应,古今相映。
7.写读后感
阅读本单元前四篇课文,领会文章的理论价值。四篇课文观点鲜明,论述透彻,思维缜密,语言准确。阅读这类文章,有助于我们丰富思想,发展思维,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也有助于我们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请任选一篇课文,选取一个角度(如思想观点、论述方法、思维方式、语言表达),写一则读后感,谈谈自己阅读重大理论文章的收获。
迁移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单元研习任务”一.1。
【写作指导】本单元的课文都是经典的理论文章,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可以获得思想启迪,提升思维品质,这与高考的要求一致。阅读本单元课文,要抓住主要概念,把握核心观点,理清论述思路,感受文章强大的思想力量;同时要注意欣赏文章的论证艺术,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撰写读后感,落脚点是自己阅读文章后的收获。
8.写人物短评
历史的画卷,往往异彩纷呈;历史的评说,有时见解不一。围绕“历史的评说”这一话题,完成下面的写作任务。
司马迁写《屈原列传》,在叙事中穿插议论,并在文末以“太史公曰”点题,直接发表对人物的看法和评价。借鉴这种写法,揣摩《苏武传》中班固对苏武的认识和评价,尝试以班固的视角,写一则人物短评。
迁移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单元研习任务”三.1。
【佳作展台】十九年如一日,苏武牧羊于大漠,孤独与寂寞伴他左右,但他从没想过屈服。富贵对于他似过眼云烟,忠心对于他才是永恒的追求。时间没有磨灭他的气节,孤独没有打败他的信念。他用七千多个日日夜夜铸造了一段不朽的传奇,他用对祖国的忠诚激励了无数后人。
持一节旄节,心怀大汉于茫茫大漠;牧一群公羊,游走于沙漠败草之中。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的牧羊人,用勇气和执着书写了一段流传千古的悲歌。
9.写文章提要
科学论文发表时,一般都有提要或摘要,可以让读者迅速了解研究成果,也便于论文的归类、整理。搜集并阅读一些论文提要,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选择本单元的一篇文章,为其写一段提要,200字左右。
迁移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单元研习任务”二.1。
【佳作展台】《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回顾了我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模式的论争,介绍了我国古代天文学关于宇宙结构的几种主要学说——“天圆地方”“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以我国古代天文学上的一场持续千余年之久的学术争论“浑盖之争”为话题,追溯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过程,指出中国古代天文学有重视校验的传统。
清单2 教材写作指导
本清单梳理了统编教材中关于写作的练习任务,从写作步骤到不同文体,请考生认真研读任务,结合自身情
况练习。
一、审题立意
本单元课文中有不少经典语句,虽然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从下列语句中任选其一,也可以从本单元课文中另选一句,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题目自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致知在格物。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迁移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单元研习任务”四和后面的《审题与立意》。
【写作指导】 本题实际上是一道言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中的语句都蕴含丰富。解答该题,学生首先要选定经典语句,深层次地挖掘经典语句的含意。然后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从“小我”或“大我”的角度出发,以古鉴今,古为今用,激活这些经典语句的内在生命力。
本题的审题重点是材料的第一句,这一句有两个分句,第一个分句的意思是课文经典语句至今仍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第二个分句的意思是课文经典语句在新时代下可以从新角度进行辨析和阐释,这是两个立意角度。这两个立意角度都侧重古为今用,鼓励学生创造性继承、创新性转化这些古人的思想财富。立意时,注意立意角度清晰,不要脱离给定材料的范围,否则就是离题、偏题。在此前提下,立意应当具体、明确,不能泛泛而论,应该选定一个角度或划定某个范围,小切口,深挖掘,才能谈得更具体、深入。在写作时,注意利用新时代的新素材写出新意。例如,可选择正面典型阐述古人的思想,也可运用古人的思想对目前的社会问题进行批判反思。
二、素材运用
很多革命先辈和英雄模范为了人民为了理想信念无私奉献、英勇牺牲,他们的事迹却并不广为人知,你的家乡也许就有这样的英雄。以班级为单位,参观访问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革命历史遗迹,并查阅资料,搜集、积累相关素材,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可以写人物素描、事迹简介、人物通讯等,也可以根据基础材料创作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写完后与同学交流,并以“家乡的英雄”为主题,合作编辑文集。
迁移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单元研习任务”三和后面的《材料的积累与运用》。
【写作指导】 这项任务是学习革命传统作品以后的实际应用,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挖掘社会资源,切身感受身边真实的英雄或榜样。
第一个活动是选定参观访问的对象,或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是革命历史遗迹,也可以扩展一些,如你知道的某个英雄人物或榜样人物。参观访问时要注意记录一些材科,也可以拍些照片,为后面的活动作准备。有条件的还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查阅一些文字或图片材料。
第二个活动是选择某一文体进行写作,写作时可参考本单元所学的一些作品的写法,如纪实性作品中记叙与抒情、议论的结合,新闻作品的简洁明了等。可选用自己擅长的文体,积累较多的素材进行写作。
第三个活动是编辑以“家乡的英雄”为主题的文集。文集涉及内容选择、栏目设置、排版设计、撰写前言或后记等,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
三、语言锤炼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无论是追求语言的准确、清晰、恰当,还是生动、形象、传神等,都和遣词造句的能力有关。推敲锤炼,寻找最合适也最能出彩的字句,应当成为我们表达的追求。本单元作品中有很多值得品味的精彩语句,如:《阿Q正传》中,多次用“飘飘然”来表现阿Q精神胜利后的得意忘形;徐志摩的潭水,“不是清泉,是天上虹”;茅盾笔下,夕阳的余晖“幻成了满天的彩霞”。所有这些,都是作者锤炼出来的精彩语言。结合本单元课文中的实例,探究语言的表达技巧,选择一个角度,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语言鉴赏札记。
迁移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单元研习任务”三和后面的《语言的锤炼》。
【佳作展台】词句出彩,传神递韵
锤炼语言,就是寻找最合适也最能出彩的词句,恰到好处地状摹出形象的神韵,表现出性格的特征,状摹出场面的特质,表达出心理、情感的微妙之处。
生动的动词或形容词,最有利于状摹出形象的神韵。《阿Q正传》中“阿Q两只手都捏住了自己的辫根,歪着头”,句中用了一个动词“捏”,而不是“攥”或“抓”,生动地状摹出阿Q长有癞疮疤的头上毛发稀少、辫子细瘦的形象。“小尼姑全不睬,低了头只是走。阿Q走近伊身旁,突然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呆笑着”中的“摩着”“呆笑”,极写阿Q的下流相,尽显阿Q欺软怕硬的丑态。《茶馆》中“二德子不听王利发的话,一下子把一个盖碗搂下桌去”,句中用了一个“搂”字,写二德子故意打碎盖碗的动作,刻画出二德子一副蛮不讲理的无赖相。字词可以在形象刻画上传神,句子当然可以更传神。《茶馆》中写黄胖子出场,“严重的沙眼,看不清楚,进门就请安”,说话间并不停留,径直“往里走”。“进门就请安”看似谦恭有礼,但径直“往里走”显示了江湖流氓做派。
精妙的词语或句子,可以传达出人物内心的情感体验或心理活动,使其神韵毕现。《阿Q正传》中写阿Q与王胡比捉虱子,“他很想寻一两个大的,然而竟没有,好容易才捉到一个中的,恨恨的塞在厚嘴唇里,狠命一咬,劈的一声,又不及王胡响”。“恨恨”“狠命一咬”,将阿Q因身上的虱子不如王胡的大、咬得不如王胡的响而产生的懊恼、不甘与急于胜过王胡的心理描写得惟妙惟肖,令人忍俊不禁。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语言,能委婉曲折地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或情感倾向。《边城》中,傩送二老安排人送翠翠回家时,“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地随了那火把走去”。“吃惊”“害羞”形象地传递出翠翠得到被自己误解的男子的帮助后,有几分羞涩,又有几分难为情的心理。“默默”表明翠翠在心里回味这件事,傩送在她心里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让她的内心不再平静。爷爷和翠翠带着天保大老送的鸭子往回走时,爷爷说:“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翠翠回答说:“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翠翠借对鸭子的态度,委婉而又明确地向爷爷表示自己无意大老,同时也体现了少女羞于提起婚嫁的心理。
运用精当的动词或形容词,可以将场面的特征渲染出来。《茶馆》中秦仲义与庞太监交锋时,“茶客们忽然全静寂起来,几乎是闭住呼吸地听着”,“静寂”“闭住呼吸”极其精练地状摹出一场激烈交锋即将到来时的紧张气氛。有时,形容词、叠音词的反复运用,能够收到状摹场面、描摹人物、衬托形象的多种功效。《秦腔》中写《救裴生》的演出,“那慧娘站在台中往下蹲,慢慢地,慢慢地,慧娘蹲下去了,全场人头也矮下去了半尺,等那慧娘往起站,慢慢地,慢慢地,慧娘站起来了,全场人的脖子也全拉长了起来”。“慢慢地,慢慢地”的连用和重复,既描摹出观众入迷的场面,又衬托出秦腔名角演技的高超,可谓一石二鸟,妙不可言。
四、文体写作
(一)应用文
1.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细加品味。比如,曹操《短歌行》运用比兴手法和典故表述心志,陶渊明《归园田居》用白描呈现日常生活画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用瑰丽的想象表现梦境,白居易《琵琶行》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等。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8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迁移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三和后面的《学写文学短评》。
【佳作展台】 用典言志,天衣无缝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典艺术欣赏
古人写诗,如果过多地引经据典,会有卖弄学问之嫌,被人称作“掉书袋”。但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虽然连用七个典故,却给人一种行云流水、天衣无缝般的流畅感,因此明代卓人月《古今词统》点评其词:“典故一经其手,正不患多。”本文仅以上阕为例,管中窥豹地浅谈一下作者用典的艺术。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劈头用典,正不多见。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权,曾建都京口,作为新都的屏障,打垮了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辛弃疾登临北固亭,放眼远望,由眼前的千古江山,联想到曾经在此建功立业的孙仲谋,衔接得天衣无缝。眼前的江山还在,但像孙权这样的英雄已无处寻觅了。诗人起笔便抒发了江山依旧,但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为全诗奠定了悲壮苍凉的基调。此处以“江山”衬托“英雄”,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有异曲同工之妙。
接下来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前面承接“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后面引出“人道寄奴曾住”,看上去流畅自然,似乎没有稀奇之处,但其实它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以及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
亡,斜阳里”的诗词意境,形象地展现了一幅草树掩映、斜阳映舍的平常巷陌图,突出了古迹无处寻觅的历史怆然。此处的用典,用得不着痕迹。即使看不出用典,也丝毫不影响其表情达意和意境氛围的塑造,真是达到了“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的境界。
上阕最后一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引用刘裕的典故。怀想当年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平定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还曾两度挥戈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几乎可以攻克收复中原。这个典故言简意赅,达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一方面描绘了刘裕北伐时的雄姿,一方面表达出自己对英雄的仰慕之情,一方面又以刘裕之“雄”,反衬南宋统治者妥协求和的懦弱,表达出诗人对他们苟且偷安的不满。名为怀古,实是讽今;怀古其外,讽刺其内。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由眼前的江山,联想到曾经在这里叱咤风云的孙权,由孙权去后风景的苍凉,自然联想到同样在此横刀立马的刘裕。上阕虽然连用三个典故,但思路之连贯、过渡之丝滑、情感之流动,达到了天衣无缝的程度。这样的用典,非但不给人生硬的感觉,反而给人以美妙的艺术享受,怪不得古人说“典故一经其手,正不患多”。
【材料解读】 材料第一句,要求我们关注优秀古诗词的深刻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其中“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暗示了本次写作任务的内容指向。第二句通过列举曹操等人的诗歌予以解释,是第一句的举例说明。第三句提出写作任务,审题重点词语是“本单元”“感触最深的一点”“文学短评”。综上分析,可以明确本次的写作任务,考生要从必修上册第三单元选择一首诗歌,就其中一点分析其深刻意蕴与艺术匠心。
【立意指导】立意及题目示例:①《以白描手法描绘出心中理想的田园生活——陶渊明〈归园田居〉白描手法赏析》。②《瑰丽的想象,奇特的梦境——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③《化无形为有形——白居易〈琵琶行〉音乐描写艺术赏析》。
2.马克思深刻洞察历史发展的规律,从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抽丝剥茧,发现了资本主义的深刻矛盾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并自觉承担起创建革命理论、领导革命实践的重任;林觉民矢志拯救国家民族,“为天下人谋永福”,不惜牺牲个人幸福,舍生忘死,视死如归。本单元的文章展现了革命导师和革命先烈对时代使命的深刻理解,表现了他们将个人抱负与时代要求相结合的人生选择。以小组为单位,从本单元中任选一篇文章进一步研读,想想其中展现的精神品质和人生选择,对你思考“抱负与使命”这一话题有何启发。联系当下社会生活,以《我们的使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演讲稿。
迁移教材:必修下册第五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一和后面的《写演讲稿》。
【材料解读】材料分两层:前两句为第一层。第一句引述,基于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与妻书》分析评价马克思、林觉民的伟大事迹,第二句总结,引出本单元的主题——将个人抱负与时代要求相结合。第二层提出两个学习任务,第一个任务是口头表达题:以小组为单位,研读本单元其中一篇文章,说说其中展现的精神品质和人生选择对思考“抱负与使命”有什么启发。第二个是写作题,要求联系当下社会生活,以《我们的使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演讲稿。
第二个任务是在第一个任务的基础上提出的:通过对课文的研读,初步明确了人物精神品质与人生选择对思考“抱负与使命”的启发;然后再联系当下的社会生活,进一步思考青少年在当代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革命导师和革命先烈在他们各自的时代,挺身而出,以天下为己任,承担起推进社会变革的使命,无愧于他们的时代;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做出怎样的人生选择,才无愧于自己的人生,才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无愧于国家和人民呢?这正是《我们的使命》这篇演讲稿要重点回答的问题。
【立意指导】①献身民族复兴,实现人生价值。②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使命。③平凡的岗位,崇高的追求。④在民族复兴的大潮中,我愿做一滴小小的水滴。
3.阅读下面的材料,提炼观点,围绕“文化走出去”的话题,联系社会生活,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申论。要求立意明确,有思想性;在90分钟之内完成。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摘自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讲好中国故事是外宣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基本途径。从毛泽东同志向美国记者斯诺、史沫特莱等人讲述“延安故事”,到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讲故事介绍中国道路和共建美好世界的理念主张,善于通过故事传播理念、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今天,中国故事最精彩的主题,是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管用。我们要围绕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主动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同时,要采用外国人听得懂、易接受
的话语体系和表述方式生动鲜活地讲,贴近中国实际、贴近国际关切、贴近国外受众入情入理地讲,平等待人、虚怀若谷、真诚亲和地讲。
(摘自《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2018年9月2日《人民日报》)
迁移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单元研习任务”三和后面的《观察社会现象,学写申论》。
【材料解读】第一则材料提出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目标和要求,简单说来就是,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第二则材料论述为什么要讲好中国故事(它是外宣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基本途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讲好什么样的中国故事(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管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采用外国人听得懂、易接受的话语体系和表述方式生动鲜活地讲)。
申论写作的一般方法是,在整理、概括、分析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对策,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论证。就此项任务来说,“主要问题”已经确定:讲好中国故事。基本的“对策”也包含在材料之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采用外国人听得懂、易接受的话语体系和表述方式生动鲜活地讲,贴近中国实际、贴近国际关切、贴近国外受众入情入理地讲,平等待人、虚怀若谷、真诚亲和地讲。”至于“可行的解决方案”,则需要我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拟出几条具体的方法。如结合最近火热的《逃出大英博物馆》,可以拍摄拟人化的小故事,以情动人。
【立意指导】①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②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③“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用外国人听得懂、易接受的表述方式讲述中国故事。④创造性地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讲述中国故事。
4.高中时代,我们会面临重要的选择,比如选择什么高考科目、未来从事什么职业等。给友人写一封信,谈谈自己的选择及理由。要求说真话,抒真情,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迁移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单元研习任务”四和后面的《说真话,抒真情》。
【材料解读】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各项任务是确定的:写作者是高中生,写作的文体是书信,读者是友人,内容是对高中时代自己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高考科目、未来从事的职业)的选择及理由,要求是说真话,抒真情,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友人”一般是同龄人,是知心人,是可以向之说真话,抒真情的人。说真话、抒真情是最基本的要求。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不应说套话、空话、假话。虽然如此,但也应注意不能过于随意:自己的选择代表着对自己未来的规划,作文应体现出人生的自觉意识,即了解自己的情况,对未来有合理的、符合自己条件的规划;选择应表现出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对自己的人生、对家庭、对社会,乃至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与担当。
【立意指导】①无悔青春选择,逐梦星辰大海。②志当存高远。③献身科学,推动社会进步。④泛舟文学之海,描绘美好人生。
(二)写人叙事
1.教过两代人的山村小学教师,抗击疫情护佑生命的医护人员,精心擦拭每一块玻璃的保洁阿姨,春耕秋收辛勤劳作的农民……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劳动者值得我们关注,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少事也可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写一个你熟悉的劳动者,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
迁移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学习任务”四和后面的《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
【材料解读】第一句话列举了四类劳动者:山村小学教师、医护人员、保洁阿姨、农民。第二句总结上文,扩大了劳动者范围。然后引出写作任务——写一个你熟悉的劳动者。其中“生活中”“平凡的劳动者”“值得我们关注”“触动我们的心灵”“你熟悉的”都限定了写作对象,但同时也启发我们的联想。单元写作指导《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指出了写作方法:通过典型事例和真实感人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立意指导】本次作文的立意应是“值得我们关注”“触动我们的心灵”背后的东西。可以借助材料列举的四类劳动者立意,举一反三。①教过两代人的山村小学教师——坚守在落后、封闭、艰苦的环境中,传承文化,托举未来。②抗击疫情护佑生命的医护人员——以仁慈之心,点燃生命之灯。③精心擦拭每块玻璃的保洁阿姨——用心做好每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成就美化环境的大事业。④春耕秋收辛苦劳作的农民——在泥土里辛劳,奉献出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
2.我们读小说,常常会对其中的人物、故事或场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因为小说往往取材于我们的生活。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事,看似平淡无奇,但在特定的情境中,人物也可能展现自己的光彩,事情也可能具有独特的情味。记述自己的一段真实经历,或发挥合理想象创作一个虚构的故事,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迁移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三和后面的《叙事要引人入胜》。
【材料解读】材料由引导语和写作任务组成。前两句为引导语,从我们读小说的经验说起,讲到生活中看似平淡无奇的人和事,在特定的情境中可能展现自己的光彩,或具有独特的情味。可以联系本单元的小说来理解。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本想委曲求全,不料树欲静而风不止,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他奋起反抗,手刃仇人,原本匍匐在地上的英雄终于站了起来,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再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华连卡和弟弟骑着自行车,涨红了脸,兴高采烈,喊着“多可爱的天气!多可爱,可爱得要命!”而在旁边注视着她的别里科夫脸色从发青变成发白,说“难道中学教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这个镜头,将活泼与保守并置在一起,极有“情味”。最后一句是写作任务:或记述自己的一段真实经历,或创作一个虚构的故事,人物尽可能写出“光彩”,故事尽量写出曲折。
【立意指导】①以写人为主,故事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可模仿《装在套子里的人》。②以叙事为主,重在叙述一个有情味的故事,可模仿《变形记》。
(三)小说散文
1.欣赏小说,不仅要品析作品在情节设置、形象塑造等方面的独到之处,更要理解作者通过作品表现出的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与思考。同样,创作小说,固然需要学习典范作品的写作技巧,更重要的还是认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从下列写作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
(1)本单元小说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展示了小说名家的风格特征。选择你喜欢的一篇细加研读,从中选取感兴趣的某一要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赏析文章。
【材料解读】本任务要求写一篇赏析文章。“本单元小说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展示了小说名家的风格特征”是写作的依据;“选择你喜欢的一篇”“选取感兴趣的某一要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赏析文章”是写作要求。所谓“感兴趣的某一要点”,可以是内容方面的,如《大卫·科波菲尔》中反映英国工业时代的社会影像,以及普通人的生活;也可以是小说写作技巧方面的,如《老人与海》的“零度写作”,《复活》中的对话描写,《百年孤独》中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等。
【立意指导】①困境中的温暖——《大卫·科波菲尔》中大卫与米考伯一家的交往。②救赎与堕落——《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③零度写作——《老人与海》的叙述特征。④现实的幻影——《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欣赏。
(2)只要你认真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存在着不少“小说元素”,或让人感动,或引人深思,或令人开怀……试着从中采撷一二,以之为基础创作一篇小小说。
迁移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单元研习任务”三和后面的《学写小小说》。
【材料解读】本任务要求创作一篇小小说,生活中让人感动,或引人深思,或令人开怀的“小说元素”是创作的基础。也就是说,可以以生活中的一个人或一件事为基础,通过嫁接、想象、变形、补充等,将它“创作”成一篇小小说。此处的“创作”,就是允许虚构。
【立意指导】单元研习任务中《学写小小说》中的一段可以指导我们立意:一篇优秀的小小说总要以“意”为核心,或颂扬,或讽刺,或表达对人生的思考,或展现生活侧面,从故事中提炼出意义。当实在没有“高大上”的意义可以表达的时候,就不必强求,“展现生活的一个侧面”也是其意义。
2.同是写景抒情,本单元的几篇文章运用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借鉴这些文章的写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以下题目供参考,也可以自拟题目。
(1)对我们的校园(村庄或小区等),你也许已经非常熟悉了,但很可能其中还有你未曾留意的一小块天地;同一处景物,你也未必观察到它在不同时间的变化。以《我仿佛第一次走过____》为题,写一篇散文。
【材料解读】这是一道“半材料、半命题”的作文题。材料第一句是引导语,意在引发我们的联想,触发我们的写作欲望。“我们的校园(村庄或小区等)”是联想的范围,“未曾留意的一小块天地”“同一处景物在不同时间的变化”是写作的对象和内容。我们可以以此为联想的触发点,联想熟悉的相关景物。《我仿佛第一次走过____》是半命题,“仿佛第一次”的意思并不是真的“第一次”,而是原来未曾留意,或第一次发现同一处景物在某个时间呈现出新景象,让人有新的认识和惊喜。
【立意指导】“我仿佛第一次走过……”含有惊喜的意思,或原来未曾留意,而现在竟然发现它如此美好;或原来虽经常看到,却不经意间发现在某一时刻呈现出新的景观,令人欣喜。无论哪种情况,这“仿佛第一次走过”的惊喜就是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
(2)四季更替是大自然的节律,每个季节都有它独有的特点。“立春”“立秋”“夏至”“冬至”,这些字眼都能引发很多遐想和回忆。选择一个节气,观察此时的景物和人们的活动,写一篇散文。
迁移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三和后面的《如何做到情景交融》。
【材料解读】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前两句是引导语,“立春”“立秋”“夏至”“冬至”,“这些字眼都能引发很多遐想和回忆”规定了写作的方向。第三句是写作任务,审题关键词“节气”“此时的景物和人们的活动”指向写作内容。
【立意指导】四季更替是自然的节律,“立春”“立秋”“夏至”“冬至”这些节气是对自然节律的反映。此题意在引导我们观察自然与生活,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传承传统文化。这应是作文的立意方向。
(四)议论说理
1.《劝学》是两千多年前荀子对学习问题的朴素认识,《师说》是一千多年前韩愈对“耻学于师”的批评。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们今天在学习中又遇到了新的难题。针对当下学习中的某些问题,以《“劝学”新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迁移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三和后面的《议论要有针对性》。
【材料解读】这是一道“材料+命题”式的作文题。第一句用本单元的两篇课文《劝学》《师说》引出学习与从师的话题。第二句由古到今,指出“我们今天在学习中又遇到了新的难题”,至于新难题是什么,材料并没有明确指出,需要我们自己思考和联想。第三句提出写作任务,其中“针对当下学习中的某些问题”是写作指向,《“劝学”新说》是作文题目,“不少于800字”是字数要求。《“劝学”新说》这个题目,要求我们结合当今的时代特点,在荀子《劝学》的基础上重新思考某些问题,并写出新意,从而使之适用于当下。
【立意指导】①锲而不舍,金石未必可镂。②批判为父母而读书的不良学习风气。
2.古代文化经典包含着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至今还能给我们很多启发。阅读这些经典时,既要充分理解先贤的思想,也要立足现实,自主思考。从以下两个话题中任选其一,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
话题1:孟子劝说齐宣王“发政施仁”,认为“推恩足以保四海”。他对实现理想社会的设想,在今天看来有什么可资借鉴之处?又有哪些不足?
话题2:经典寓言的寓意是丰富的。有人认为《庖丁解牛》表达了庄子“顺应自然”的思想,有人则认为主要是强调人要“保全天性”……你怎么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
迁移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三和后面的《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
【佳作展台】 人间正道是沧桑
孟子“发政施仁”“推恩足以保四海”的思想是一种“王道”,即通过施行仁政、获得人民的拥护而称王;当时诸侯王普遍信奉的是“霸道”,即通过武力征服天下。我认为,“王道”不合时宜,“霸道”难以持久,只有“沧桑”——“王道”“霸道”各得其宜才是人间“正道”。
“王道”是理想之道,却不合时宜。没有现实土壤的花朵,只能是水中月,雾中花,看着挺美,却难以实现。孟子的“推恩足以保四海”就是如此。它从“爱人”的根本立场出发,推导出“制民之产——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王天下”的成功路线。这是一个看上去多么符合人民愿望的路线啊。但可惜的是,现实是残酷的,它常常不按照人民的愿望行事。当时各国互相征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一个诸侯王,如果不发展军事力量,仅是发展生产,让百姓富足的话,就如同一只肥羊被投入虎狼之圈,恐怕连命都难以自保,更别说“王天下”了。
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孟子的思想虽然在当时难以实现,却在之后的历史长河中载沉载浮,不断被统治者提及,并成为传之久远的治国之策。不仅在封建社会,就是在今天,它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给人以良好的
启示。它告诉我们,政府是舟,百姓是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它告诉我们,百姓“仓廪食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习总书记指出:“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根植于孟子的“王道”思想的。
如果仅从很短的历史阶段看,孟子的“王道”的确失败了。但如果从一个更长的历史阶段看,谁又能说它失败了呢?
反观“霸道”,虽然能取胜于一时,却难以取胜于一世。像暴秦、暴隋就是这样。秦朝就是依靠“霸道”灭亡了齐国等六个诸侯国从而成就“王天下”的伟业,但由于“仁义不施”,结果很快覆灭了。陆贾在刘邦时期所说的“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道理就在这里。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历史上成功的王朝,都懂得武力夺取天下、仁义治理天下的道理。几乎每一个政权,都是通过血与火的斗争得来的,但在政权稳定后,莫不重视民生。刘邦夺取关中后与百姓“约法三章”,从而赢得关中百姓的拥护,这是他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只有“王道”“霸道”各得其宜的“沧桑”之道才是人间“正道”。
【材料解读】以话题1为例,本话题一共有三句话。第一句是“述”,即陈述话题指向——孟子劝说齐宣王“发政施仁”,认为“推恩足以保四海”。第二、三句是“问”,即针对以上话题提出问题:孟子对理想社会的设想,在今天有什么可资借鉴之处?又有哪些不足?这个话题实质是要求我们联系今天的现实,辩证地评价和看待孟子施行仁政的理想。
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一种“民本”思想,它要求统治阶级与百姓共情,施行仁政,发展生产,让百姓丰衣足食,过上好日子,从而得到百姓拥戴,进而达到“王”天下的目的。从可资借鉴的角度看,这种思想重视民生,重视民心所向,与我们党“一切为了人民”“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是一致的。它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推恩思想,有利于激发人的善良之心、恻隐之心,从而有利于提高个人道德修养。从不足的角度看,那就是它过于理想化,对社会的构想过于浪漫,不切合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的社会实际,因而难以取得成功。
【立意指导】①理想固然美好,可惜不接地气。②虽然不切实际,仍有积极意义。③“仁政”需要可培育的土壤。
3.“说得清,道得明”是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从下列写作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并交流修改。交流时,要注意了解同学能否明了你要说明的事理,存在哪些疑惑与误解,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交流后,可适当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清楚明晰。
(1)探索生物世界的奇异现象,追寻天宇中的神奇星光,调查民间文化的各种形态,观察人们不同的劳动方式,凡此种种,都可以让我们有所发现,增进我们对某些道理、规律的认识。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说明你所发现的某一事理。
【材料解读】第一句是引导语,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探索自然,调查社会,都会让我们有所发现。第二句是写作任务,其中“说明你所发现的某一事理”就是这次写作的核心任务。发现的事理,可以是自然方面的,它也许是生物世界的奇异现象,如含羞草为什么会害羞?大雁为什么会长途旅行?也可以是社会方面的,如春节拜年的习俗等。需要注意的是,写作任务是要求说明“某一事理”,因此,作文中不但要写明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还要探究其中之“理”,一般是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2)常识对我们的生活、学习都很重要。它们有些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有些与文化相关,如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多采用对称布局;有的则凝结着人生的某些经验,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些常识的背后其实都存在某些事理,试以“常识中的‘理’”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说明文,题目自拟。
迁移教材: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单元学习任务”四和后面的《如何清晰地说明事理》。
【材料解读】本题与前一个写作任务相似,区别在于此题聚焦于“常识”中的“理”。材料第一句说明常识很重要,第二句介绍“常识”的三种类型,第三句指出这些常识背后都存在着某些事理,并提出写作任务。需要注意的是,作文可以写某一种常识背后的“理”,也可以写多个常识背后的“理”;可以写材料列举的一个或几个常识,也可以选择其他自己熟悉的常识来写。
4.有“问题意识”,独立思考,才有可能提高思辨能力。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题完成,并交流修改。注意交流时要畅所欲言,质疑论辩要有风度,尊重不同意见,认真记录不同观点及其依据。
(1)一项阅读调查显示,有相当比例的成年人倾向于传统纸质图书阅读,也有不少成年人则倾向于电子阅读。对此,有人认为“读屏”意味着碎片化的浅阅读,有人则不以为然,认为两种阅读方式可以共存融合,相得益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看法,题目自拟。
【材料解读】第一句提出一种社会现象:有的成年人倾向于传统纸质书的阅读,有的则倾向于电子阅读。第二句在此基础上提出两种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读屏”意味着碎片化的浅阅读,有人认为两种方式可以共存。第三句提出写作任务。显然,此处的写作任务,就是针对传统纸质书的阅读和电子阅读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你可以赞同两种观点中的一种,也可以提出自己独立的观点,关键是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并在论证时合理思辨,比如可通过反驳对方的观点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立意指导】①“读屏”是碎片化的浅阅读,难以深入、全面地获得知识。②纸质图书阅读与电子阅读可以共存。③“读屏”是社会发展的趋势,难以阻挡。
(2)有人认为,道德底线低的人有时比道德底线高的人占优势,你做不出来的,他做得出来,所以他们总能如鱼得水。但师长告诫我们:要坚持“高线”,守住“底线”;只有守住“底线”,才是守住了为人的根本。以“底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迁移教材:必修下册第八单元“单元学习任务”四和后面的《如何论证》。
【材料解读】前两句提出两种观点:有人认为道德底线低的人有时比道德底线高的人占优势,但师长教育我们应守住“底线”。第三句提出写作任务——以“底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此题关键是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要观点鲜明,不能模棱两可。从价值导向上来说,选择第二种观点符合国家对青年的要求。论证时要运用思辨能力,此题也可以通过反驳对方的观点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立意指导】①要坚持“高线”,守住“底线”。②道德底线低的人得不偿失,终将作茧自缚。③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5.运用理性思维深入思考,有理有据地把道理说清楚,是发表言论、阐述见解的基本要求。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并与同学交流。交流前拟一个提纲,列出自己的主要观点和依据;交流过程中注意记录不同意见并加以思考。
(1)认识事物时,我们的判断常常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笃信古人、权威和书本,听信大多数人的意见等。“自古以来”“著名专家表示”“书上说”“大多数人认为”等常见说法,就体现了这些影响。围绕这样的短语,延伸思考,充实依据,选取合适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材料解读】材料的前两句为引导语,第一句指出我们认识事物时,判断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并举例说明,第二句列举出几种常见说法,第三句提出写作任务。应针对认识事物时判断受影响这一话题,围绕材料第二句的短语,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写作。从材料的立场来说,对这种影响进行否定批判比较符合材料的倾向,作文时要有自己独立而深刻的思考,运用充实的依据论证观点。
(2)人们在获得一些新的东西时,也有可能失去另一些东西。互联网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少便捷,那么人们可能会失去什么呢?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迁移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单元研习任务”三和后面的《深化理性思考》。
【材料解读】本题的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话有两个关键词“获得”“失去”,揭示了生活中的普遍哲理。第二句话“互联网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少便捷,那么人们可能会失去什么呢?”规定了写作内容。第三句话提出写作任务。考生需围绕互联网来讨论得到与失去的话题,思考互联网带给人们的便利和产生的弊端。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