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过程和方法:
1、使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学会液滴加热的技能。
4、学会去调制一杯可以让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2学情分析
学生对物体沉浮的关注,一般只看物体本身,很少会关注到液体的性质,液体对沉浮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个意外的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这样的经验。影响物体的沉浮的因素不仅仅有物体本身的重量和体积(密度),而且还有液体的密度。本课将展开对这一变量的研究,向学生展示一个新的探索项目。联系本单元的第一课,继续研究物体沉浮的因素。
本课主要研究不同浓度的液体,对马铃薯沉浮的影响。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可以使学生看到只有在液体中溶解足够多的物质时,马铃薯才能浮起来,渗透了改变液体密度会影响沉浮的概念。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教学难点:总结归纳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引入
1出示马铃薯,提问:马铃薯是我们平时吃的蔬菜,若把它同样的放入到水中,它是沉还是浮呢?今天老师这准备有两杯液体(1号杯和2号杯),想一想,它在这两杯的液体的沉浮情况应该是怎样的呢?
2、讲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二、马铃薯的沉浮
1、预测:假如把马铃薯放在1号杯液体的杯中,你们猜它是沉还是浮呢?说说你猜测的理由。
2、演示:请大家认真观察,看你能发现什么?(板书:观察,发现)
师:怎样放马铃薯?扔进去吗?(轻轻放)
(操作 :马铃薯放在1号杯中沉,在2号杯中浮)
3、猜测:同一个马铃薯,在1号杯中沉,在2号杯中浮,马铃薯的沉浮与什么有关呢?
4、学生的预测可能是直接与液体有关,但是教师还是需要引导学生用排除法把其他有可能的因素先排开。
生: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可能与杯中装的液体有关。
师:我们不知道这个杯中装的是什么液体,但根据刚才看到的现象我们可以推测出什么?(两个杯中的液体不一样)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知道这两种液体不同呢?
(1)排开是马铃薯的原因,将马铃薯交换放入(1)号杯和(2)号杯
(2)教师指导使用排除法:
A、看(无法比较,都是无色透明)
B、闻(师正确指导并操作:都没有气味)
C、尝 (对于不知名的液体我们不能用尝的办法去判断)
D、加热(区别液体最常用的最好的办法)
师:你们要想用加热的方法检验,需要些什么材料呢?(板书:验证)
(生讨论汇报实验所需要的材料,教师适当补充并加以说明。)
师: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安全注意事项)
5、小组分工,取液滴,1号勺取1号杯中的液体,2号勺取2号杯中的液体。
6、分组实验。
7、汇报研究结果:
师: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
生:加热一号杯中的液体,铁勺中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加热二号杯中的液体,铁勺中留下了白色的痕迹。(白色的颗粒状物体。)
师:这两杯液体一样吗?我们的推测对不对?这说明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有什么特点?
生:里面溶解了一些物质。(板书:溶解物质, 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活动3【活动】三、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能让马铃薯上浮的液体中溶解了一种白色物质,那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呢?
盐、糖、碱(板书)等都可以溶解在水中,你能用其中一种材料做实验去验证你的猜测吗?你打算怎样调一杯能让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呢?需要什么材料?每种材料用来做什么?
1、师生讨论:调制盐水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师:杯中盐是一次性加入,还是分批加入?
生:一勺一勺地加。
师:一勺盐是多少呢?
生:一平勺。
师:加入后还要做些什么?
生:加入后要用筷子搅拌,使盐充分溶解,再放入马铃薯看它是不是浮起来了?
2、投影:温馨提示:实验步骤
调制盐(或糖、碱)水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1)每次加一平勺。
(2)每加一勺,都要搅拌至完全溶解,停下来观察,看看马铃薯的沉浮情况,在表格上做好记录。
(3)夹出马铃薯,继续加盐(或糖、碱)搅拌至完全溶解,再放入马铃薯,再继续观察记录。
3、小组合作: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盐水、糖水、碱水任选其一)
4、汇报:
师:说一说你们调制的过程和发现。
(生汇报使马铃薯浮起来的盐水调制的方法和过程。)
师: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使马铃薯浮起来呢?
生:不是的。
活动4【练习】四、阅读资料:
课件演示相关图片
1、死海
2、中国运城盐湖
课件17张PPT。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活动一:探索马铃薯的沉浮 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因素可能是杯子中的液体猜一猜 可能是什么因素改变了马
铃薯的沉浮情况呢?马铃薯是同一个;
液体的量是相同的;
杯子的大小是相同的;1、看
2、闻
3、尝 4、加热活动二:比较两杯液体 通过哪些方法我们可以检测
两杯液体的不同呢?酒精灯、火柴、药匙(易拉罐外壳代替)、木筷、滴管加热工具:1、用滴管分别从两个烧杯中各取一些液体,分别在两个药匙上各滴加2—3滴。两支滴管分开用;
2、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的外焰对药匙进行加热,待液体快要完全蒸发时停止加热;
3、用酒精灯盖熄灭火焰;
4、观察比较两个药匙上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加热液滴1)加强小组合作,活动有秩序,声音
小,速度快,动作轻;
2)正确使用实验用品,不要让实验用
品污染环境;
3)依据操作步骤,注意安全,避免烫
伤;
4)实验结束后,整理好实验用品。 友情提示:液体编号我们的发现: 2号烧杯中的液体里溶解了其他物质,使马铃薯浮了起来。加热实验讨论设计合理的研究方案活动三: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实验材料:水、筷子、烧杯、马铃薯 、
食盐、小勺1、选择一种物质,在调制过程中,要一次次地加入,
每次加入一平勺,不要一下子把全部的物质都倒入
杯中;
2、用筷子对加入的物质进行充分地搅动,加速其溶解
速度,但不要用力过大,谨防液体溢出杯外 ;
3、加入的物质完全溶解后,等到液面平静时,观察马
铃薯的沉浮情况;
4、随时做好实验记录,直到马铃薯浮起来为止;
5、实验时随时记录现象,实验完毕清理实验器材。 锦囊妙计实验记录科学实验报告会实验结论: 当液体达到一定浓度时马铃薯才会浮起来。 淹不死人的湖—死海
在约旦与巴勒斯坦之间。有一个名叫死海的咸水湖。死海里的水咸极了,含盐量比普通的海水高出六七倍。因为水太咸了,湖边很少长草,水里没有鱼,一片死气沉沉,所以得了个死海的名称。可是死海却淹不死人。即使不会游泳的人在死海里也不会下沉,人能在死海的湖面上漂浮,要是有兴致的话,还可以悠闲地躺在水面上读书看报呢。
“中国死海” 一个位于四川省大英县蓬莱镇,另一个在山西运城,其海水含盐量超过22%,类似 “死海”,人在水中可以轻松地漂浮不沉。海水中富含40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一些疾病具有理疗作用。 根据实验研究,我发现( )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 )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而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达到一定浓度液体的性质学习小结:谢谢合作!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