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评测】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基础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素养评测】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基础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04 11:1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第八单元考试试卷
语 文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9页,答题卡共2页。试题卷(基础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34道小题,9页。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
2.答卷时,试题卷第Ⅰ卷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本试题的对应题目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密封线内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1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第1~8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凯旋(kǎi) 日寇(kòu) 姓鲁(nǔ) 岂有此理(qǐ)
B.斩首(zhǎn) 恶煞(shà) 比喻(yù) 书籍(jí)
C.上瘾(yǐn) 报偿(chánɡ) 酵母(xiào) 呕心沥血(lì)
D.委屈(wěi) 磁石(chí) 借鉴(jiàn) 沉甸甸(diān)2.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桓心 所谓 敏而好学 合久必分
B.剀歌 某人 牵肠挂肚 念念不忘
C.限制 浅显 不耻下问 流光溢彩
D.连环 孤独 兴亡盛哀 悲欢离合
3.下面不是关于读书的诗句的一项是( )。
A.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B.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D.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4.下列句子中,比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B.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C.那柿子树的千枝万杈挑起了一盏盏红灯笼,在秋风里摇荡,在蓝色天幕上闪烁。
D.几次渗地雨下过,玉米苗像气球似的长起来。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本小说我读了几页就觉得索然无味,再也不想去翻开它了。
B.我们班的绘画小能手李丽画的马简直是栩栩如生。
C.这件事很好办,我只花了半天,就呕心沥血地完成了。
D.时髦的张叔叔的穿着就是与众不同,总是能吸引大家的目光。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我的“长生果”》中“我”的读书经历是:看小画片——看连环画——中外大部分小说——读文艺书籍。
B.《古人谈读书》(二)强调读书有“三到”,其中“心到”最重要。
C.欧阳询是初唐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整,笔力刚劲。
D.《忆读书》这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写,介绍了自已读书的经历,告诉少年儿童读书很好,要多多读书,要读那些好书。
7.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同“智”,智慧)也。
B.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下等,劣等)。
C.“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派遣,打发)。
D.有恒(恒心)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8.以下书法作品是欧阳询的是( )。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4分)
判断题。(本大题第9~13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9.“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和“他看起来很着急 ”两句中的“急”的意思一样。( )
10.冰心在《忆读书》中回忆自己童年时期的读书经历、多年的读书经验、选书的标准以及读书的方法,表达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感悟。( )
11.《我的“长生果”》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 )
12.欧阳询是汉代著名书法家,《九成宫醴泉铭》是他的楷书代表作。( )
13.《古人谈读书》由两则文言文组成,记录了古人有关读书、学习的言论。( )
三、填空题。(本大题第14~20小题,共30分)
14.将下面的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把序号填在括号里。(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本题共5分)
( )一次,富兰克林买了一本叫《旁观者》的刊物,他便边读边做笔记。
( )接着,他就把自己写的文章与原文进行比较,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并把它们改正过来。
( )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的风格,写出了一篇篇文章。
( )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还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的好方法。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
15.把句子中画“ ”的部分换成一个四字词语。(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共4分)
(1)对知识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 )
(2)桥栏上还雕有四只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的石狮。( )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3)学习中的大忌是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读书中的小忌是走马观花。(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4)作文构思一定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
16.把下面的句子浓缩为一句简洁的话。(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4分,本题共4分)
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17.把下列章回小说与其相应的回目连起来。(本题共4组,每组1分,本题共4分)
《三国演义》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水浒传》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西游记》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红楼梦》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1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本题共5小题,每空0.5分,共6分)
(1)读书时,我们要记住朱熹说的方法,到 、
、 。三到之中, 最急。
(2)冰心因腿伤做不到“行万里路”,便用“ ”来消遣。我们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写作文时才能“
”。
(3)莎士比亚说:“书籍是 。”
(4)曾国藩告诉我们读书第一要有 ,第二有 ,第三要有 。此三者缺一不可。
(5)“ ,不耻下问”是《 》中的名句,它告诉我们 。
19.选词填空。(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3分)
①一知半解 ②不求甚解 ③囫囵吞枣
做学问不可以( ),这样笼统学习是不能把问题看明白的。读书切忌( ),对于不懂的地方要多问老师多查资料,深入研究,否则只能是( ),不能精通。
20.学校即将开展以“读经典诵国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同参加。(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为营造活动氛围,大家决定拟一副对联悬挂,现请你帮忙拟出下联。
上联:诵读国学经典 下联:
(2)如果你想到图书馆借阅寓言性质的书。在下列书籍中应选择哪一本?( )
A.《史记》 B.《诗经》 C.《论语》 D.《庄子》
四、阅读理解。(本题分为三道大题,第21~33小题,共29分)
(一)阅读短文,完成第21~24小题。(本题共9分)
父亲留下的书香
我家虽说不是“书香门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这可从我全家人喜欢读书看出来。说起我家的书香,还是我父母传留下来的。
我父亲别无嗜好,就喜欢看书,《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名著,曾使他每每陶醉其中。可是后来父亲的手中却换成了本本“苦书”,这,就说来话长了。
我母亲生我二弟后一病不起,常年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独自挑起了持家的重担。起先请医生为母亲治病,后来家境日趋贫困,再也没钱请医生了。我们为此忧心忡忡。这时我发现父亲床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不见了,有的是一本本中医和中草药书,这些就是“苦书”吧。
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是“苦”不释手。父亲还钻研一本《中国针灸大纲》,边看边实践:替我母亲望诊搭脉,开方煎药,又做针灸治疗。后来 连我们兄弟姐妹也知道在足三里穴位针灸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良好效果。
奇迹终于降临了,卧床数年的母亲竟然下床了!
母亲感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为了给母亲做针灸治疗,父亲常常在晚上先在自己身上的穴位进行试针,感觉针刺麻醉的程度和针尖刺透的深度,然后再替我母亲针灸……母亲的病治好了,她享受到了古稀之年,而操劳一生、挚爱妻子儿女的父亲却在 65 岁离开了我们!
父亲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其中就有缕缕的书香。
21.(2分)“我家虽说不是‘书香门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虽”“却”表示转折关系。
B.两个“书香”的意思不一样:“书香门第”指名门贵族,世世代代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家庭;“缕缕书香弥漫”指父亲爱读书营造的读书氛围,陶醉着孩子。
C.意思是“我们”家虽然有读书的氛围,却算不上世代有知识、有文化的家庭。
22.(2分)短文从两个方面写父亲爱读书,分别是( )。(多选)
A.钻研中医和中草药书以及《中国针灸大纲》
B.好读“苦书”
C.父亲别无嗜好,就喜欢看书
D.陶醉于古今中外名著
23.(3分)“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是‘苦’不释手”中“苦”字加引号指的是什么?“‘苦’不释手”的意思是什么?
24.(2分)短文第四、五自然段哪些地方写得特别细致?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阅读短文,完成第25~29小题。(本题共12分)
读书如吃饭(节选)
对我,读书确如吃饭。吃饭,一日三餐,不能简略;读书,是和吃饭一样,不可忘记、不可马虎、不可一日荒过。
我的居室,书之外,少有长物。桌上、几上、厨中、厕中、床边,随处都有书。入睡之前,睡醒之后,都是读书的好时间
有时,偶尔失眠,便又开灯看书,直至倦极入睡。如厕,则有一些简短的已成独立单元的书,摆在那里,一次读完一个单元。读书可以增智、明理,添趣。常常为一件事、一通理,眼睛一亮,茅塞顿开,心里豁然开朗,独自傻了一般,拊掌不已。过去总听人说,读书有“无用之用”,看似闲书,却养神养气,延年增寿,如今信然。
我说读书如吃饭,其实是一要养成读书的习惯,二要有阅读的饥渴感。当代人较为注重功用,急功而近利;现在又是快餐时代,一切都讲究“快 ”和“实际”。用“读图”、看电视、上网代替阅读。一本书,十多万字,数十万字,字字过目,行行过脑,太累!没有阅读习惯的人,没有阅读迫切感的人,实在难以坐下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世界的客观存在。但书籍可以让我们与古人交谈, 可以让我们与后人共语。当一部好的图书在你面前打开时,就是为你连接起通往世界的桥梁,为你打开通向古今的时间隧道。或者说,就像在郁闷的日子里,为你在眼前打开一扇窗户,摆上一盆怒放的花朵。
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高雅!但我易一字:不可居无书。真正不厌弃你的朋友,是图书;真正使你变得高雅和有用的朋友,是优秀的图书。
25.(3分)“拊掌不已”一词在文中是说“我”因为通过
而 。这说明了读书可以 。
26.(2分)阅读短文第 2 自然段,你体会到了( )。
A.“我”拥有非常多的书籍。
B.“我”家里到处都是书,而且“我”非常爱读书。
C.作者试图用这段话告诉“我”读书的最佳方法。
27.(2分)“我”说“读书如吃饭”的真正目的是要告诉人们什么?
28.(3分)结合短文内容,“我”认为书籍有什么作用呢?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
(1)读书可以增智、 明理、添趣。 ( )
(2)书籍可以使你变得高雅和有用。 ( )
(3)书籍可以让我们与古人交谈,可以让我们与后人共语。( )
29.(2分)“我”说“读书如吃饭”,你认为读书像做什么事?为什么?
(三)阅读短文,完成第30~33小题。(本题共8分)
读书再读书
关于读书,让人高兴的是我们今天读的书,明天就会变作宝贵的财富,但当我们长大成人,总会懊悔自己读得太少。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读书 因为:
读书使我们视野开阔。我没有去过非洲,没有到过南极大陆, 但我却领略过非洲大陆的美丽风情,为南极洲的圣洁天地深深陶醉,这是因为读书让我身临其境。
读书使我们情趣高雅。初春,当我在晨光中吟诵泰戈尔的《金色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 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我感觉有花瓣儿正悄悄地在我心中开放,并潜入我的气息。
读书使我们美丽。书一本一本地读,时光一年一年地溜走,蓦然抬头,那份书卷气已从内心悄然映在脸上。是呀,还有什么比书卷气更让人赏心悦目的呢
读书使我们思想深邃。它帮助我们在别人的思想上建立自己的思想,当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已经把别人的智慧“偷”过来装在自己的头脑中,多好!
我们本来天生只有一个头脑,是读书让我们又多了一个头脑。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能使我们多活几度生命。不读书的人,只有一次生命,他充其量只能过一辈子。读书,使我们拥有丰富的人生:过去,现在和将来。
读书真让人受益无穷,所以,亲爱的小读者,请你从看电视、看卡通漫画、玩游戏机的时间中务必抽出时间来读书。别忘了,“书是奇迹”,如果你也想让自己的生命发生奇迹的话,那就去读书再读书——为了明天不致懊悔。
30.(2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身临其境( )
A.从高处往下看。 B.来到。 C.靠近,对着。 D.照着字画模仿
(2)受益无穷( )
A.缺乏财物。 B.处境恶劣。 C.达到极点。 D.彻底。
31.(2分)面对读书,作者是既高兴又懊悔:
她高兴的是
懊悔的是
32.(2分)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可以让读者体验书中人物不同的人生。
B.阅读可以使读者活得更久。
C.阅读可以让读者获取他人的人生经验,丰富自己的人生。
D.阅读可以跨越时空让读者在书中回望过去,展望未来。
33.(2分)在作者眼中,读书都有哪些好处 (列举2条)
五、习作。(本大题第34小题,共20分)
34. 题目:《我喜爱的一本书》
从小到大,你一定读过不少书,你最喜爱的书是哪一本 为什么喜爱 请以“我喜爱的一本书”为题进行习作,结合书中的相关情节、人物、对话或插图等来说明你的理由,可以转述或摘录书中的精彩片段,也可以引用别人对这本书的评价,注意把喜爱的理由写具体。
要求:1.文章语言要生动流畅,内容具体。
2.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400字。
3.请在规定的《答题纸》上附纸作答。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第八单元考试试卷
语 文【参考答案】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9页,答题卡共2页。试题卷(基础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34道小题,9页。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
2.答卷时,试题卷第Ⅰ卷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本试题的对应题目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密封线内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1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第1~8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B )。
A.凯旋(kǎi) 日寇(kòu) 姓鲁(nǔ) 岂有此理(qǐ)
B.斩首(zhǎn) 恶煞(shà) 比喻(yù) 书籍(jí)
C.上瘾(yǐn) 报偿(chánɡ) 酵母(xiào) 呕心沥血(lì)
D.委屈(wěi) 磁石(chí) 借鉴(jiàn) 沉甸甸(diān)2.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C )。
A.桓心 所谓 敏而好学 合久必分
B.剀歌 某人 牵肠挂肚 念念不忘
C.限制 浅显 不耻下问 流光溢彩
D.连环 孤独 兴亡盛哀 悲欢离合
3.下面不是关于读书的诗句的一项是( C )。
A.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B.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D.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4.下列句子中,比喻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B.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C.那柿子树的千枝万杈挑起了一盏盏红灯笼,在秋风里摇荡,在蓝色天幕上闪烁。
D.几次渗地雨下过,玉米苗像气球似的长起来。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这本小说我读了几页就觉得索然无味,再也不想去翻开它了。
B.我们班的绘画小能手李丽画的马简直是栩栩如生。
C.这件事很好办,我只花了半天,就呕心沥血地完成了。
D.时髦的张叔叔的穿着就是与众不同,总是能吸引大家的目光。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
A.《我的“长生果”》中“我”的读书经历是:看小画片——看连环画——中外大部分小说——读文艺书籍。
B.《古人谈读书》(二)强调读书有“三到”,其中“心到”最重要。
C.欧阳询是初唐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整,笔力刚劲。
D.《忆读书》这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写,介绍了自已读书的经历,告诉少年儿童读书很好,要多多读书,要读那些好书。
7.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同“智”,智慧)也。
B.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下等,劣等)。
C.“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派遣,打发)。
D.有恒(恒心)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8.以下书法作品是欧阳询的是( D )。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4分)
判断题。(本大题第9~13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9.“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和“他看起来很着急 ”两句中的“急”的意思一样。( × )
10.冰心在《忆读书》中回忆自己童年时期的读书经历、多年的读书经验、选书的标准以及读书的方法,表达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感悟。( √ )
11.《我的“长生果”》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 √ )
12.欧阳询是汉代著名书法家,《九成宫醴泉铭》是他的楷书代表作。( × )
13.《古人谈读书》由两则文言文组成,记录了古人有关读书、学习的言论。( √ )
三、填空题。(本大题第14~20小题,共30分)
14.将下面的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把序号填在括号里。(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本题共5分)
( 2 )一次,富兰克林买了一本叫《旁观者》的刊物,他便边读边做笔记。
( 4 )接着,他就把自己写的文章与原文进行比较,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并把它们改正过来。
( 3 )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的风格,写出了一篇篇文章。
( 5 )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还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 1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的好方法。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
15.把句子中画“ ”的部分换成一个四字词语。(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共4分)
(1)对知识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 一知半解 )
(2)桥栏上还雕有四只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的石狮。(栩栩如生)
(3)学习中的大忌是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读书中的小忌是走马观花。( 囫囵吞枣 )
(4)作文构思一定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别出心裁 )
16.把下面的句子浓缩为一句简洁的话。(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4分,本题共4分)
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现代的文学作品,有些使我心动神怡。
17.把下列章回小说与其相应的回目连起来。(本题共4组,每组1分,本题共4分)
《三国演义》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水浒传》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西游记》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红楼梦》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1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本题共5小题,每空0.5分,共6分)
(1)读书时,我们要记住朱熹说的方法,到 心到 、
眼到 、 口到 。三到之中, 心到 最急。
(2)冰心因腿伤做不到“行万里路”,便用“ 读万卷书 ”来消遣。我们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写作文时才能“ 下笔
如有神 ”。
(3)莎士比亚说:“书籍是 营养品 。”
(4)曾国藩告诉我们读书第一要有 志 ,第二有 识 ,第三要有 恒 。此三者缺一不可。
(5)“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是《论语·公冶长》中的名句,它告诉我们天资聪慧,又爱好学习,不把向自己地位低,学识没有自己好的人请教当做是可耻的行为。 。
19.选词填空。(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3分)
①一知半解 ②不求甚解 ③囫囵吞枣
做学问不可以( ③ ),这样笼统学习是不能把问题看明白的。读书切忌( ② ),对于不懂的地方要多问老师多查资料,深入研究,否则只能是( ① ),不能精通。
20.学校即将开展以“读经典诵国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同参加。(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为营造活动氛围,大家决定拟一副对联悬挂,现请你帮忙拟出下联。
上联:诵读国学经典 下联: 营造书香校园
(2)如果你想到图书馆借阅寓言性质的书。在下列书籍中应选择哪一本?( D )
A.《史记》 B.《诗经》 C.《论语》 D.《庄子》
四、阅读理解。(本题分为三道大题,第21~33小题,共29分)
(一)阅读短文,完成第21~24小题。(本题共9分)
父亲留下的书香
我家虽说不是“书香门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这可从我全家人喜欢读书看出来。说起我家的书香,还是我父母传留下来的。
我父亲别无嗜好,就喜欢看书,《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名著,曾使他每每陶醉其中。可是后来父亲的手中却换成了本本“苦书”,这,就说来话长了。
我母亲生我二弟后一病不起,常年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独自挑起了持家的重担。起先请医生为母亲治病,后来家境日趋贫困,再也没钱请医生了。我们为此忧心忡忡。这时我发现父亲床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不见了,有的是一本本中医和中草药书,这些就是“苦书”吧。
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是“苦”不释手。父亲还钻研一本《中国针灸大纲》,边看边实践:替我母亲望诊搭脉,开方煎药,又做针灸治疗。后来 连我们兄弟姐妹也知道在足三里穴位针灸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良好效果。
奇迹终于降临了,卧床数年的母亲竟然下床了!
母亲感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为了给母亲做针灸治疗,父亲常常在晚上先在自己身上的穴位进行试针,感觉针刺麻醉的程度和针尖刺透的深度,然后再替我母亲针灸……母亲的病治好了,她享受到了古稀之年,而操劳一生、挚爱妻子儿女的父亲却在 65 岁离开了我们!
父亲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其中就有缕缕的书香。
21.(2分)“我家虽说不是‘书香门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B )。
A.“虽”“却”表示转折关系。
B.两个“书香”的意思不一样:“书香门第”指名门贵族,世世代代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家庭;“缕缕书香弥漫”指父亲爱读书营造的读书氛围,陶醉着孩子。
C.意思是“我们”家虽然有读书的氛围,却算不上世代有知识、有文化的家庭。
22.(2分)短文从两个方面写父亲爱读书,分别是(AD)。(多选)
A.钻研中医和中草药书以及《中国针灸大纲》
B.好读“苦书”
C.父亲别无嗜好,就喜欢看书
D.陶醉于古今中外名著
23.(3分)“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是‘苦’不释手”中“苦”字加引号指的是什么?“‘苦’不释手”的意思是什么?
①“苦”指父亲研读中医和中草药书,这些书被比喻成“苦书”。
②“‘苦’不释手”的意思是苦也舍不得放下。
24.(2分)短文第四、五自然段哪些地方写得特别细致?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替“我”母亲望诊搭脉,开方煎药,又做针灸治疗。为了给母亲做针灸治疗,父亲现在自己身上试针,再替母亲针灸治疗,这样写内容充实,具体表现出父亲有钻研的精神。
(二)阅读短文,完成第25~29小题。(本题共12分)
读书如吃饭(节选)
对我,读书确如吃饭。吃饭,一日三餐,不能简略;读书,是和吃饭一样,不可忘记、不可马虎、不可一日荒过。
我的居室,书之外,少有长物。桌上、几上、厨中、厕中、床边,随处都有书。入睡之前,睡醒之后,都是读书的好时间。有时,偶尔失眠,便又开灯看书,直至倦极入睡。如厕,则有一些简短的已成独立单元的书,摆在那里,一次读完一个单元。读书可以增智、明理,添趣。常常为一件事、一通理,眼睛一亮,茅塞顿开,心里豁然开朗,独自傻了一般,拊掌不已。过去总听人说,读书有“无用之用”,看似闲书,却养神养气,延年增寿,如今信然。
我说读书如吃饭,其实是一要养成读书的习惯,二要有阅读的饥渴感。当代人较为注重功用,急功而近利;现在又是快餐时代,一切都讲究“快 ”和“实际”。用“读图”、看电视、上网代替阅读。一本书,十多万字,数十万字,字字过目,行行过脑,太累!没有阅读习惯的人,没有阅读迫切感的人,实在难以坐下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世界的客观存在。但书籍可以让我们与古人交谈, 可以让我们与后人共语。当一部好的图书在你面前打开时,就是为你连接起通往世界的桥梁,为你打开通向古今的时间隧道。或者说,就像在郁闷的日子里,为你在眼前打开一扇窗户,摆上一盆怒放的花朵。
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高雅!但我易一字:不可居无书。真正不厌弃你的朋友,是图书;真正使你变得高雅和有用的朋友,是优秀的图书。
25.(3分)“拊掌不已”一词在文中是说“我”因为通过 读书
而 弄清了事情的道理 。这说明了读书可以 增智、明理、添趣 。
26.(2分)阅读短文第 2 自然段,你体会到了( B )。
A.“我”拥有非常多的书籍。
B.“我”家里到处都是书,而且“我”非常爱读书。
C.作者试图用这段话告诉“我”读书的最佳方法。
27.(2分)“我”说“读书如吃饭”的真正目的是要告诉人们什么?
一要养成读书习惯;二要有阅读的饥渴感。
28.(3分)结合短文内容,“我”认为书籍有什么作用呢?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
(1)读书可以增智、 明理、添趣。 ( √ )
(2)书籍可以使你变得高雅和有用。 ( √ )
(3)书籍可以让我们与古人交谈,可以让我们与后人共语。(√)
29.(2分)“我”说“读书如吃饭”,你认为读书像做什么事?为什么?
读书像探险,因为每本书都像是一个未知的世界,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三)阅读短文,完成第30~33小题。(本题共8分)
读书再读书
关于读书,让人高兴的是我们今天读的书,明天就会变作宝贵的财富,但当我们长大成人,总会懊悔自己读得太少。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读书 因为:
读书使我们视野开阔。我没有去过非洲,没有到过南极大陆, 但我却领略过非洲大陆的美丽风情,为南极洲的圣洁天地深深陶醉,这是因为读书让我身临其境。
读书使我们情趣高雅。初春,当我在晨光中吟诵泰戈尔的《金色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 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我感觉有花瓣儿正悄悄地在我心中开放,并潜入我的气息。
读书使我们美丽。书一本一本地读,时光一年一年地溜走,蓦然抬头,那份书卷气已从内心悄然映在脸上。是呀,还有什么比书卷气更让人赏心悦目的呢
读书使我们思想深邃。它帮助我们在别人的思想上建立自己的思想,当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已经把别人的智慧“偷”过来装在自己的头脑中,多好!
我们本来天生只有一个头脑,是读书让我们又多了一个头脑。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能使我们多活几度生命。不读书的人,只有一次生命,他充其量只能过一辈子。读书,使我们拥有丰富的人生:过去,现在和将来。
读书真让人受益无穷,所以,亲爱的小读者,请你从看电视、看卡通漫画、玩游戏机的时间中务必抽出时间来读书。别忘了,“书是奇迹”,如果你也想让自己的生命发生奇迹的话,那就去读书再读书——为了明天不致懊悔。
30.(2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身临其境( B )
A.从高处往下看。 B.来到。 C.靠近,对着。 D.照着字画模仿
(2)受益无穷( C )
A.缺乏财物。 B.处境恶劣。 C.达到极点。 D.彻底。
31.(2分)面对读书,作者是既高兴又懊悔:
她高兴的是 我们今天读的书,明天就会变作宝贵的财富。
懊悔的是 自己读书太少。
32.(2分)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阅读可以让读者体验书中人物不同的人生。
B.阅读可以使读者活得更久。
C.阅读可以让读者获取他人的人生经验,丰富自己的人生。
D.阅读可以跨越时空让读者在书中回望过去,展望未来。
33.(2分)在作者眼中,读书都有哪些好处 (列举2条)
①使我们高雅;②使我们美丽;③使我们思想深邃。
五、习作。(本大题第34小题,共20分)
34. 题目:《我喜爱的一本书》
从小到大,你一定读过不少书,你最喜爱的书是哪一本 为什么喜爱 请以“我喜爱的一本书”为题进行习作,结合书中的相关情节、人物、对话或插图等来说明你的理由,可以转述或摘录书中的精彩片段,也可以引用别人对这本书的评价,注意把喜爱的理由写具体。
要求:1.文章语言要生动流畅,内容具体。
2.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400字。
3.请在规定的《答题纸》上附纸作答。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