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单元作业设计
——“双减”背景下,让我们快乐的歌唱
第 4 课 多彩的乡音 (二)
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音乐 三年级 第二学期 花城版 《多彩的乡音 (二)》
单元组织 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欣赏《梦中的额吉》、 学唱《瑶山乐》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2 学唱《凤阳花鼓》 节奏多声游戏《端午节》 识读乐谱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本章内容是广东花城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下册第 4 课的内容。《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提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这一 指导思想。本套教材开设“多彩的乡音”栏目就是为了重视民族音乐传承、让学生了解 并热爱中国各民族民歌而安排的。在三年级上册《多彩的乡音 ( 一)》中,我们学习了台 湾、重庆和朝鲜族的民歌。本课的《多彩的乡音 (二)》则安排以下内容需要教师引导学 生掌握:1.欣赏蒙古族民歌《梦中的额吉》;2.学唱瑶族歌曲《瑶山乐》和安徽民歌《凤 阳花鼓》,鼓励学生在熟记民歌旋律的同时了解并热爱民族音乐文化,感受不同民族民歌 的韵味。3.掌握节奏多声游戏《端午节》及识读乐谱 (二);4.了解地方传统民俗文化- 颍上花鼓灯。 二、教材分析 1.《梦中的额吉》是一首蒙古族民歌,后由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演唱而得到广 泛传唱。“额吉”蒙古语意为“母亲”,舒缓优美而略带忧伤的旋律,表达了蒙古孩子对 母亲的深深眷恋和无限思念之情。 2.《瑶山乐》是茅沅根据刘铁山创作的民间舞曲《长鼓歌舞》为素材改编的民族管 弦乐《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填词而成。歌曲 2/4 拍,一段体结构,生动描绘了瑶族人
民在月光下盛装打着长鼓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 3.《凤阳花鼓》又称双条鼓、打花鼓、花鼓小锣、是安徽地区一种集曲艺和歌曲为 一体的汉族民间表演艺术。它流行于明清时期,一人击鼓,一人击锣, 口唱小调,鼓锣 间敲,是根植与凤阳汉族民间的戏曲艺术瑰宝,有“凤阳一绝”和“东方巴蕾”之美称, 并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为 4/4 拍,前 10 个小节 旋律优美抒情,后面部分则配以幽默风趣的衬词,具有浓郁的安徽花鼓的地方风格。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多的音乐学习和积累,已经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 识和技能,他 (她) 们已经认识了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学习了很多内容健康、优美、 动听的儿童歌曲,感受了音乐的艺术美,具备了一定的音乐表现力和简单的舞蹈编创能 力,大多数学生都有了参与表演经历。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过渡时期,学生的认知 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学习的乐理知识逐渐增多,学生也开始视唱简谱,为今后的学 习做好铺垫。根据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求知欲强,喜爱探索与表现自我的身心发展特征, 本单元的作业设计我们较多采取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的形式,精心设计了一些情境,让 孩子们在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中更好的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逐步体会到民 族音乐文化的价值,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热爱。
单元学习目标
( 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三)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聆听、感受、演唱、 歌舞、创编等音乐活动,体 会不同民族民歌的韵律美, 对民歌的学习产生兴趣,并 有主动探索的愿望。 2.熟记三首民歌旋律的同 时了解并热爱民族音乐文 化,感受不同民族民间音乐 舞蹈的韵味。 1.聆听与欣赏《梦中的额吉》, 体验蒙古族民歌韵律与意境。 2.根据节奏多声游戏《端午 节》,尝试编创不同的节奏谱。 3.在歌曲第二声部运用锣鼓 “咚锵”声势的伴奏下,演唱 第一声部,感受安徽花鼓的特 色与韵味。 1.学唱、背唱《瑶山乐》 初步了解瑶族民歌,并能 在瑶族长鼓节奏韵律中进 行简单的歌舞表演。 2.了解安徽民歌的风格特 点。认识切分音“x x x ”, 巩固四分休止符:“0”,并 能 了解 歌 曲中衬 词 的作 用。
单元作业目标
( 一) 基础型作业 (二) 提升型作业 (三) 创造型作业
通过聆听、学习歌曲体验蒙 古族、瑶族民歌及汉族民歌 的风格与特点。 1.学会几个简单的蒙古族或瑶 族舞蹈动作,体会其中的韵律 与美感。 2.在锣鼓“咚锵”的声势伴奏 下背唱《凤阳花鼓》第一声部。 1. 手工制作打击乐器为 《瑶山乐》歌曲伴奏。 2.创编歌词,填入《凤阳 花鼓》的旋律中。
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
本单元作业设计是以音乐核心素养为依据,以音乐新课标为指导,以落实“双减” 工作为背景,结合音乐学科的“审美性”“人文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与三年级学生的 年龄认知特征,紧紧围绕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展开设计。遵从音乐作业设计“多角度 (聆 听、歌唱、表演、创编)”“多形式 (书面型、 口头型、动手型)”“多用性 (供新授课巩 固和复习用,课内和课外用)”,分类、分层布置,做到层层递进,难易适中,可操性强, 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完成作业,充分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和发展学生音 乐审美能力,感受民族音乐文化的多元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形成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 感。根据本单元内容,课时作业设为三种类型,即“基础型”“提升型”和“创造型”。 学生可根据个人能力、兴趣爱好以及实际条件任选一项进行尝试,提交作业形式不限(视 频、照片、现场表演均可)。 1.“查一查 ”为基础型作业,通过布置稍简单的、方便询问、查找、积累的基础型 作业,可以使学生消除对作业的恐惧,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让他们在轻松查找问题中 得以提升进步。 2.“唱一唱”“动一动”为提升型作业,布置这一类作业,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加深学生的音乐感受,增加学生的音乐兴趣,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做一做”“编一编”为创造型作业,借助身边鲜活的课程资源,对歌曲进行创编, 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让学生体验到完成作业的快乐,既巩固了所学知识, 又提升了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单元检测以“快乐参与”为主线,以“班级音乐会”为载体,通过问答、自主创编, 才艺表演等形式设定。
“我问你答”:主要对本单元音乐知识及相关文化进行复习巩固。 “节奏小神通”:提高对不同节奏型的感知与体验,培养学生即兴创编的兴趣与愿望,重 视自主学习的探究过程。 “音乐小舞台”:表演的具体形式不限,在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将所学知识得以升华。
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单元名称 课时 课题
第 4 课多彩的乡音 (二) 第一课时 欣赏《梦中的额吉》 学唱《瑶山乐》
作业 类型 作业内容 作业分析 设计意图
查 一 查 与父母一起查阅有关蒙古族和瑶 族的民歌及民俗文化资料。 运用电脑、手机等 身边资源进行查 阅,通过对民族音 乐、民俗文化的了 解,激发学生对民 族音乐的兴趣,使 学生了解并热爱 民歌,喜欢民歌。 通过孩子与家长一起查阅 相关资料,不仅能培养孩 子资源获取的能力和方 式,还能在亲子互动的过 程中增强子女与父母之间 的交流。让孩子知道民歌 也是民族的文化。
动 一 动 学几个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 或即兴拍击身体的不同部位,模 仿瑶族人们敲击长鼓的声势节 奏。 借助图片、视频等 形式进行模仿学 习,蒙古族草原文 化的舞蹈动作是 很有特点的,能表 达歌曲韵律与意 境。 长鼓的加入,使音 乐的节奏更明快, 有力,更能体现丰 收时节人们的喜 悦心情。 通过唱跳蒙古族和瑶族音 乐舞蹈,可以激发学生感 受不同民族民歌的韵律 美,对民歌的学习产生兴 趣,并有主动探索的愿望, 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喜 爱民族音乐文化。
做 一 做 利用纸杯、塑料瓶、废旧物品等 制作小乐器,并用自己制作的乐 器为《瑶山乐》 伴奏。例如: 节奏型可参考下图: 乐器① x o ∣x o ‖ 乐器② x — ∣x — ‖ 乐器③ x x x ∣x x x ‖ 通过利用身边常 见物品制作小乐 器,激发学生的探 索意愿与动手能 力,增添了音乐的 趣味性。 制作小乐器的过程中不仅 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也激发了孩子对节奏学习 的探索与兴趣。 自行编创 固定节奏型还能够起到把 这节课的知识上下贯通的 作用。同时,用自己制作 的小乐器为歌曲伴奏可以 大大的增加学生的成就 感,让学生在探索发现的 过程中对音乐产生兴趣与 激情。
第一课时评价表
自选项目 评价标准 难易程度 得分
自评 组评 师评
查 一 查 我查看了瑶族或蒙古族的相关视频。
我查阅了资料后可以简单介绍蒙古族或瑶 族相关音乐民俗文化。
我查阅资料后,领会了蒙古族和瑶族音乐舞 蹈特点,并能与他人分享。
动 一 动 我学会了几个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
我能跟着音乐拍击简单的声势节奏。
我能跟着音乐模仿长鼓的节奏,并能自信大 胆的表现歌曲。
做 一 做 我能利用身边的物品制作小乐器。
我能用自己制作的小乐器为歌曲《瑶山乐》 伴奏。
我制作的小乐器有创意,并能参考作业给出 的节奏型 ,边唱边伴奏。
评价说明:本课时作业内容“查一查”为基础型;“动一动”“做一做”为提升型。评价设计 从易到难分为三个层次,均用“”表示,学生可根据作业完成程度进行选择。
课时作业
第二课时
单元名称 课时 课题
第 4 课多彩的乡 (二) 第二课时 学唱《凤阳花鼓》 节奏多声游戏《端午节》
作业 类型 作业内容 作业分析 设计意图
查 一 查 收集花鼓灯相关的图片资料, 并了解一下颍上花鼓的历史与 由来。 利用身边资源 (书 本、网络、手机、杂 志等) 通过收集有关 花鼓灯的知识,培养 学生主动学习的行 为习惯,同时学生在 收集的过程中,对家 乡颍上花鼓灯也有 了初步的了解,培养 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之情。 学生收集资料是一种方法 和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向 同学们展示、解说可以很好 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学 习的兴趣,使其了解并热爱 本土民族音乐文化。
唱 一 唱 1.找一找歌曲中表现锣鼓所敲 的衬词乐句,并模仿唱一唱, 从模唱中感受安徽民歌的音乐 特点。 2.在锣鼓“咚锵”的声势伴奏 下,演唱歌曲第一声部。 1.通过与身边的同 学、朋友或家人等探 究合作、模仿歌曲的 衬词,体会安徽民歌 的音乐特色。 2.在第二声部鼓点 的伴奏下熟悉演唱 第一声部,感受具有 浓郁的安徽花鼓的 地方风格。 1.通过聆听、模唱、模仿等 形式来感受歌曲衬词,体会 安徽民歌的特色与韵味,给 感兴趣和有特长的学生能 够可持续发展奠定一定的 基础。 2.在歌曲第二声部运用锣 鼓“咚锵”声势的伴奏下, 演唱第一声部,感受安徽花 鼓的特色与韵味。
编 一 编 创编一首歌唱 自 己家乡的歌 词,填入《凤阳花鼓》的旋律 中。(尽量押韵) 结合安徽《凤阳花 鼓》延伸到我们自己 家乡的非物质文化 遗产 —— 颍上花鼓 灯。尝试编一编比较 歌词创编活动不仅能培养 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可以助 推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促进 他们的音乐记忆能力、感受 即兴创编能力、表现能力的
生活化且押韵的歌 词填入旋律中唱一 唱。 提高 ,结合家乡本土文化 (花鼓灯) 还能培养学生对 家乡本土音乐的兴趣,进一 步弘扬地方文艺,填补了学 生在本土文化认知上的空 缺。
第二课时评价表
自选项目 评价标准 难易程度 得分
自评 组评 师评
查 一 查 我通过查阅找到花鼓灯相关文化元素。
我观看了有关花鼓灯的音乐舞蹈视频,感受到它 的特色与韵味。
我能叙述花鼓灯的风格特征,并在课堂上与同学 们分享。
唱 一 唱 我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我能在第二声部的伴奏下,用准确的节奏和音调 演唱歌曲第一声部。
我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模仿演唱歌 曲衬词部分,体验歌曲的特点和韵味。
编 一 编 我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
我可以创编简易的节奏律动,用歌、舞、奏的 形式表现歌曲。
我能够结合家乡本土文化特点创编出内容新颖, 富有创意的歌词。
评价说明:本课时作业内容“查一查”为基础型;“唱一唱”“编一编”为提升型。评价设 计从易到难分为三个层次,均用“”表示,学生可根据完成程度进行选择。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学生可根据个人能力、兴趣爱好以及实际条件任选一项进行尝试,提交作业形式不 限 (视频、照片、现场表演均可)
一、我问你答 1.歌曲《梦中的额吉》是 族民歌? A、藏族 B、汉族 C、蒙古族 2.下列适合为歌曲《瑶山乐》伴奏的乐器是 ( (
C
) ) ? 、
(
A
) 、 (
B
) 、
【设计意图:创设几个简单问题,通过知识问答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抢答。既巩固了学 过的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节奏小神通 3.播放《凤阳花鼓》音乐,让学生使用自制的小乐器,编创出一条带有切分音“x x x ” 的节奏。 【设计意图:使用自制小乐器进行编创,既增加了学习乐趣,又巩固了本单元知识点。】 三、音乐小舞台 4.通过“音乐小舞台”的形式让学生从本单元三首歌曲中任选一首,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 选择自己喜欢的表演形式,如:声势伴奏、演唱、舞蹈等来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学生自由选择,在歌、舞、即兴伴奏活动中体验三个民族边歌边舞的情景, 激发了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通过生生互评、 自评、师评的方式检测完成程度。】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序号 类型 对应单元 作业目标 对应学 难易 程度 来源 完成时间
感知 表现 理解
1 我问你答 1 √ √ 容易 原创 10 分钟
2 节奏小神通 2 √ √ 中等 原创
3 音乐小舞台 3 √ √ √ 中等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