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设计3(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设计3(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3-09 20:26:29

文档简介

1重点难点
利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探究水、酱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
2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水、油、醋、牛奶、老酒、橙汁、酱油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这种现象叫热胀冷缩。
能力目标:1、经历改进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的过程。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
学生自制的实验装备不完善,达不到密封的程度,影响了实验的效果。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老师这里有许多常见的液体,为什么他们买来时都没有装满呢?
(1)学生猜想。
(2)学生猜测以后,把学生猜测的几个关键词写在黑板上,并打上问号。说:“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用科学的实验来验证一下大家的猜想吧。
【设计意图:科学来源于生活,谈话导入时,我选择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切入点:“实物出示,橙汁、酱油等液体买来时为什么都没有装满呢?”这样提出问题,激发思维,学生就能很自然的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培养探求欲望,为本节课的展开铺垫了基础。】
二、水热胀冷缩的探究
1.演示实验——改造装置
(1)谈话:
老师这里有一个平底烧瓶,(出示装置)里面装了大家最熟悉的液体,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板书“水”)并且用气球皮封住了瓶口,把他放入热水中也使里面的水受热,你们猜猜会看到什么现象?
(预设:气球膜会鼓起来。)
我们来做做看,老师在实物投影仪上做一做这个实验,大家仔细观察瓶口的气球膜。
(2)你发现了什么?(预设:气球膜会鼓起来)
(3)教师继续追问:那气球膜怎么会鼓起来的呢 生猜测 (水的体积膨胀了)
(4)提出要求:为了让我们更清楚地观察到水受热后的这种体积变化,大家想想办法,能不能对这个实验装置进行改造?(教师出示有气球膜的平地烧瓶)。注意,我们可以加一些材料。小组商量下。
(5)交流:哪个组有好的改装建议大家分享下
师补充追问:为什么要安装这个带有细玻璃管的胶塞?想想看,这个小装置,对我们观察到清晰的体积膨胀现象有什么帮助?
(6)师提问:水是透明的,玻璃管也是透明的,那有哪些办法可以帮助我们使它看的更清楚些呢?(预设:染色,用笔划刻度)
(7)这些材料老师都帮大家准备好了,那我们还缺少什么呢?热 水 老师等会会倒给大家,而实验需要的 冷水 老师已经给大家准备在塑料水槽中。
【设计意图:在具体观察水在受热时体积的变化过程时,利用上节课的实验装置发现现象并不明显,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到设计一个好的实验装置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的讨论,学生就非常愿意参与了。并且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材料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从而突破该课的难点。】
(8)分组完善实验方案:
师:现在材料都有了,我们该如何来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呢?大家分组讨论,简述实验方案。
(9)解说操作步骤
按照刚刚几位同学所叙述的,老师把它进行了归纳,我们一起来看。(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实验步骤:
1、在小瓶内滴入两三滴红墨水,再装满清水,塞紧带细管的橡胶塞,标出此时液面位置。
2、把该装置放入装有热水烧杯中,当液面不再变化时,标出液面位置;
3、在实验过程中填写实验报告。
4、音乐声响起后请同学们停止实验,并认真倾听同学的汇报。
(10)注意点的解说
实验设计好了,是不是就可以开始实验了呢?你觉得在实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点什么?
学生交流实验注意点。(倒水时凑在水槽里,小心热水,人工合作,红水用完了还在水槽中)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准备了材料,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同时,注重了实验的规则性要求,避免盲目实验造成的危险,对小组合作提出了要求。】
2.水的热胀冷缩实验
(1)学生研究水受热的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2)小组上台汇报实验情况。
师:现在我请学生来汇报下你们小组的发现?注意当别人汇报时你应该注意倾听。(生带好实验报告投影展示)
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大家都发现了水受热体积膨胀了。(板书:“受热体积膨胀”)
(4)教师继续问:既然水受热会体积膨胀,那么遇冷又会怎样呢?大家猜测一下。(学生猜测)教师接着问:我们可以怎么做呢?(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5)学生继续实验,取装冷水杯子,将受热后的烧瓶放入冷水中。(另外教师在课前可以准备好一些冰块,以备学生如果提出要使用冰水的时候用。)
(6)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师: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生上台投影)(师板书:“体积缩小”)
师:那么引起水体积缩小的原因是什么呢?(生答后板书“受冷”)
(4)归纳总结: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水的这个性质吗?水受热时体积膨胀,水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这种水的体积变化叫做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设计意图;在研究水热胀冷缩的实验过中我把整个研究切分为水受热和受冷两个实验。对于受热实验指导详细,而受冷实验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并操作,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更有条理的接受热胀和冷缩的性质,而且在实验设计研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探究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
链接:水的这种热胀冷缩的性质真是很有趣。那么,请大家猜测一下,除了水以外,其他的液体也有像水这样热胀冷缩的性质吗?(学生猜测)
1.下面我们一起来验证其他液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的现象。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红茶、酱油等(出示)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来实验,验证这些液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2.等会请组长上台选择领取液体和一个小瓶,那么实验步骤是不是跟刚刚一模一样呢?有什么需要改动的地方呢?老师给大家5分钟实验,5分钟后汇报你研究的这种液体是否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不用记录数据。)
3.学生四人一组选择液体来实验,进行实验现象观察,不用记录。
4.小组汇报实验情况:我们来个接龙游戏,一句话概括你的实验结论。
5.归纳总结: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知道了水和其他的这些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和其他液体”)
【设计意图: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培养生动手、动脑能力,体现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理念,生在推想→实验→归纳这一系列活动中思维能力同时又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四、解释运用
1.学习了今天的知识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厂家的叔叔阿姨不把他们装满呢?
师总结:对了,一般液体都会有这种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完整课题)
2.(1)大家仔细看看这个平底烧瓶装置,和咱们实验室的哪个仪器非常相似?
(2)老师这里就有一个温度计,里面的管子中装的是红色的液体。也有其他一些温度计中装有银白色的水银,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下它的工作原理吗?
师讲述:温度计是一个密封的空心管子,里面充满了一定数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水银,当遇到冷的环境时液柱就会下降,遇到热的环境时,液柱就上升,所以就测出了环境的温度。
六、板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
水及其它液体
受热 → 体积膨胀
液体    热胀冷缩
受冷 → 体积缩小
教学反思:
《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五下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这节课承接了前一节课《给冷水加热》的内容,对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进行研究,同时本课结论的得出又为后面《空气的热胀冷缩》做好铺垫,因此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执教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一下几点:
在开始备《液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时,我总感觉前一课《给冷水加热》同学们已经发现了水受热体积增大,受冷体积缩小,为什么《液体的热胀冷缩》这一课还要观察水的体积变化呢?研究后发现,实际上本课《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教学是要组织学生经历一个为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而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到不断改进实验和观察方法的重要性。在讨论改进好实验装置后,这时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已经完全被调动了,探究水在受热、受冷时体积的变化也已水到渠成。
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课非常重视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他们学习活动中,教师不仅要留给他们充足思考和活动的时间。还要起到组织、参与、指导和引导学习的作用。水会热胀冷缩,那其他液体呢?在观察水的热胀冷缩后,组织展开其他液体如:碘酒、牛奶、油、酱油、醋、茶水、黄酒等的探究就更容易了。因此探究其他液体是否会热胀冷缩的实验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
得出结论后我先选择解决课始的疑问,为什么商店出售的液体饮料不会装满?让学生加以巩固和理解。而第二个问题温度计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这个问题的提出是衡量学生能不能学以致用。
教材后续的安排是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我最后安排了一个“喷泉实验”,利用学生的装置,稍加改动,让红水喷出来更明显。这个实验能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什么刚才我们自己做的时候没喷的这么厉害呢?怎么会事?……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下节课,老师就可以就此现象进行分析,从而进入对空气热胀冷缩的探究。
当然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研究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时我还发现了有的液体热胀冷缩快,有的液体热胀冷缩慢些。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实验中虽然学生发现了这一问题,但是学生并没有深入地去思考和研究它。为此,我从中体验到教师不仅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这是我所欠缺的。作为科学教师,我们要不断地积累科学知识和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引导学生去研究,深入研究,不断地开拓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除了水之外的别的液体是否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学时重点
指导学生用其他液体做实验
学时难点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液体的热胀冷缩第二课时
其他液体热胀冷缩的探究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把学生们的探究活动向着更广阔的方向拓展,同时是对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要充分让学生们用已掌握的方法去实践,这是他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会让小组任意选择他们要实验的液体,在课前我多准备一些液体,让他们去验证,因为科学不是偶然的,要经过反复实验,科学道理才能得以验证。【教学设计】
(一)玩中探究感悟(水受热、受冷的探究)
1、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些器材,并及时说明一些学生玩中应注意的问题(温馨提示):A、开水别倒得太满,小心开水烫手,开水壶用完放回原位。B、小心别把玻璃仪器打破。C、实验时,小组成员要互相合作。D、小组长负责填写好实验记录卡,并负责小组内的纪律管理。
2、学生实验。请小组长在做实验时,同时把记录单上的实验1填好,当大家完成在热水中的实验后,再放到冷水中试试,看看能不能有更多的发现?
3、汇报,交流。
你们有哪些发现?
水上升说明水占的空间变大了还是变小呢?占的空间变大了,也可以说水的什么大了?
板书:水------- 受热 上升
放入冷水中呢?
板书:水------- 受冷 下降
小结:体积变大,科学上说体积膨胀,体积变小,就是体积缩小。
板书:体积膨胀 体积缩小
水受热时体积膨胀,水受冷时体积缩小,这叫做水的热胀冷缩。板书课题:热胀冷缩
(二)启发联想、拓展知识
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水这种液体有受热膨胀、受冷收缩的性质,其他的液体是不是也有这种性质呢? 我们可以怎样来证明?(也放到热水中加热,液面会有什么变化?)
2、提出在观察中发现许多小组做了好多次,提问为什么要做这么多次?并要求下面的实验能反复验证。
3、分组实验,记录,
4、汇报,交流。
5、小结:通过实验你们发现这些液体加热或者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这些液体都能热胀冷缩,不仅如此,许多液体都能热胀冷缩。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可以下这样的结论, 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液体
(三)联系生活,启发创造:
现在你能解释一下,烧开水时,壶里的水为什么会溢出来?那么我们在烧开水时,需要注意什么?
(四)课外延伸,激发再探究的兴趣:
请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出示压扁的乒乓球)与正常的状态有什么不同?有办法让它重新鼓起来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猜测描述)这又是什么道理呢?我们又该通过怎样的实验来验证呢?下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这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