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复习题 (含解析)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复习题 (含解析)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1-04 12:5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复习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为航展飞行表演时的一幕,8架飞机保持间距不变,编队从观众席上空平稳飞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是静止的
B.以飞行员为参照物,飞机是运动的
C.以其中一架飞机为参照物,其他飞机是静止的
D.以飞机为参照物,坐在观众席上的观众是静止的
2.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田径男子1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谢震业以9秒97的成绩夺得冠军。如图是跑步比赛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谢震业在比赛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
B.猎豹奔跑速度可达100km/h,比谢震业比赛时的平均速度大
C.观众是通过“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式判断运动快慢的
D.裁判员是通过“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式判断运动快慢的
3.如图是端午节划龙舟比赛,队员们正在奋力划船,而一位敲鼓指挥者稳稳的坐在船头。这里描述敲鼓者稳稳的坐在船头,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河水 B.岸上的观众
C.比赛终点 D.同一舟上的队员
4.《吕氏春秋·察今》记录了“刻舟求剑”的典故。学习物理知识后使我们懂得,要确定剑落水的实际位置,应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岸边的树 B.舟 C.舟上的标记 D.水流
5.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诗中描述的情景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
A.莲叶 B.鱼 C.池塘 D.河岸
6.四位同学用分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去分别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测量结果如下,其中有一位同学测量粗心,则错误的是(  )
A.6.25cm B.6.24cm C.6.26cm D.6.34cm
7.下面列出的长度中,接近6厘米的是(  )
A.墨水瓶的高度 B.铅笔芯的直径
C.教科书的宽度 D.乒乓球的半径
8.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测得第1min内的路程是60m,第2min内的路程是60m,第3min内的路程还是60m,则这3min内物体的运动状态(  )
A.肯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肯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9.全世界电视观众均可通过卫星传输的信号在家里收看奥运会节目,这种卫星称为同步通信卫星,这里的“同步”是指(  )
A.卫星相对太阳是运动的 B.卫星相对太阳是静止的
C.卫星相对地球是运动的 D.卫星相对地球是静止的
10.如图,超声波测速仪A,向远离自己而去的汽车B发出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为,第一个脉冲后收到反射信号,发射第二个脉冲后收到反射信号(声音在空气中速度为)( )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脉冲,距离测速仪的距离为
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脉冲,距离测速仪的距离为
C.汽车接收到两次脉冲波行驶的路程是
D.汽车行驶的速度是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一条棱长,B尺的分度值为 ,就使用方法而言, 刻度尺的使用正确(选填“A”或“B”),正确使用的刻度尺的读数为 cm。
12.如表所示是一款运动APP记录的一位运动爱好者从家走到学校的部分数据,该爱好者本次走路的时间 ,该爱好者的平均步幅(走一步的距离) 米/步(保留两位小数)。
2023/10/31周二7:50
步数:5600步 平均步频:140步/分钟 速度:
13.近几年,不少地区推行的“区间测速”也作为判断是否超速的依据之一。若监测点A、B相距20km,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则车辆通过测速路段的最短时间为 min。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通过两个监测点的速度分别为110km/h和100km/h,该车 (选填“会”或“不会”)被判为超速。
14.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 cm。
15.假期小明去香炉山游玩,在乘车途中,小明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 为参照物;当车辆行驶至某一路口时,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 h。
16.按要求填空;
(1)图甲中,物体的长度为 cm;
(2)图乙中,停表的示数为 s。
17.2023年8月4日,在成都大运会女子100米栏决赛中,中国选手吴燕妮以12秒76的成绩获得银牌。比赛中,位于赛道左侧轨道上的同步摄像机全程“紧盯”吴燕妮,记录她飒爽英姿的同时也为赛后的技术动作分析提供了宝贵数据:以运动员为参照物,观众是 的,以同步摄像机为参照物,吴燕妮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现场观众发出的喝彩声通过 到运动员耳中。

三、实验题
18.小李同学进行“测量纸锥从某一高度下落到地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是否与纸锥锥角大小有关”的实验:取两张同样的圆形纸,分别剪去两个大小不等的扇形(图甲所示),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你选用的主要实验器材是:秒表、 ;
(2)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可把两个纸锥拿至如图乙 (选填“A”或“B”) 所示的位置,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比较落至地面的 ;
(3)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准确;没有控制两个纸锥的质量相等。聪明的小皋在没有“天平”的情况下,很简单的解决了问题。你认为小皋是如何做的: ;
(4)小郑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拍下的照片如图丙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56cm,则在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 m/s。
19.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原理是根据公式 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便于操作,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以减小测量 的误差;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选填“大”或“小”);
(4)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小车通过上半程的速度vAB与小车在下半程的速度vBC相比,vAB (选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vBC,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5)如图所示,能说明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是 。

四、计算题
20.小明准备从兰陵图书馆骑自行车到兰溪湿地,利用手机地图软件查出出行路线。(已知1公里)
(1)如图所示,则在此过程中,他的平均速度应是多少?
(2)若他采用骑电动车方案,电动车的平均速度为,则在此过程中节约时间是多少分钟?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判断静止和运动是根据参照物与物体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
A.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与地面之间有位置变化,飞机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以飞行员为参照物,飞机与飞行员之间没有位置变化,飞机是静止的。故B错误;
C.以其中一架飞机为参照物,其他飞机与这架飞机没有位置变化,飞机是静止的。故C正确;
D.以飞机为参照物,坐在观众席上的观众与飞机有位置变化,观众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C。
2.B
【详解】A.谢震业在比赛过程中起步速度较慢,然后加速运动,整个过程中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利用速度公式可知谢震业比赛时的平均速度
猎豹奔跑速度比谢震业比赛时的平均速度大,故B正确;
CD.观众在相同时间,看到谁跑在最前面,谁的速度快,是通过"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式; 裁判员是通过跑完全程100m ,谁的时间最少,谁最快,是通过”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式判断运动快慢的,故CD错误。
故选B。
3.D
【详解】根据运动和静止的知识,以同一舟上的队员为参照物,敲鼓者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以河水、岸上的观众、比赛终点为参照物,敲鼓者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A
【详解】A.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剑与树的相对位置不发生改变,因此剑是静止的,故可确定剑落水的实际位置,故A符合题意;
BC.以舟或舟上的标记为参照物,剑与舟或舟上的标记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剑是运动的,故不能确定剑落水的位置,故BC不符合题意;
D.以水流为参照物,剑与水流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剑是运动的,故不能确定剑落水的位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A
【详解】A.由诗可知,鱼在莲叶的周围运动,所以相对于莲叶,鱼是运动的,故参照物为莲叶,故A符合题意;
B.鱼在此题中为要研究的对象,而不是参照物,故B不符合题意;
C.鱼相对于池塘的位置也在变化,但诗中没有出现池塘这个物体,故C不符合题意;
D.鱼相对于河岸的位置也在变化,但诗中没有出现河岸这个物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D
【详解】在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时,记录结果偏差较大的是错误的;由各选项数据可知,6.34cm与其它数据偏差较大,准确值不同,是错误的。故ABC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A
【详解】A.墨水瓶的高度一般在10cm以下,与选项中6cm接近;故A符合题意;
B.铅笔芯的直径很小,在1m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教科书的宽度在20cm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乒乓球的半径一般在2cm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C
【详解】物体在第1min内的平均速度
物体在第2min内的平均速度
物体在第3min内的平均速度
3min内平均速度
这些数据只能说明物体在三分钟内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第一分钟内、第二分钟内、第三分钟内细节不同,整个过程也可能并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D
【详解】全世界电视观众均可通过卫星传输的信号在家里收看奥运会节目,这种卫星称为同步通信卫星,这种同步指的是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与地球的位置不变,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0.D
【详解】A.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返回到测速仪所用时间
汽车B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0.8s=272m
故A不符合题意;
B.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返回到测速仪所用时间
汽车B距测速仪
s2=v声t2=340m/s×1.8s=612m
故B不符合题意;
C .汽车接收到两次脉冲波行驶的路程
s′=s2-s1=612m-272m=340m
故C不符合题意;
D.汽车收到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
汽车行驶的速度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 0.2mm A 1.85
【详解】[1]由图可知,B刻度尺1cm之间分成5个小格,1个小格表示2mm,即分度值是2mm。
[2]刻度尺A的刻度线没有和被测木块需要测量的棱长紧贴,所以A刻度尺使用方法不正确。
[3]根据A刻度尺读数,由于分度值为1mm,所以读数为1.85cm。
12. 40 0.71
【详解】[1]人运动时间为
[2]人步行一分钟通过的路程为
人的平均步幅为
13. 10 会
【详解】[1]AB相距s=20km,最高限速v=120km/h,由可知车辆通过测速路段最短时间为
[2]由图可知,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为
t′=10∶40-10∶31=9min=0.15h
则轿车在这区间的平均速度为
因此该车会被判超速。
14. B 2.48
【详解】[1]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所以正确的是B位置。
[2]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在2.4cm和2.5cm之间偏向2.5cm一侧,估读为2.48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48cm。
15. 车 0.75
【详解】[1]树木相对于车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因此坐在车上,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这是选择车为参照物。
[2]如图表示:此处距香炉山45km,汽车最大速度不能超过60km/h。由知,此标志牌到香炉山最快需要时间
16.(1)2.50
(2)337.5
【详解】(1)由图甲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的左端与2.00cm对齐,右端与4.50cm对齐,则物体的长度为
(2)由图乙可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间隔1min中间有一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显示的是5min且超过半格,在秒表的大表盘上,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秒表的读数为
17. 运动 静止 空气
【详解】[1]观众相对于运动员位置发生了改变,以运动员为参照物,观众是运动的。
[2]吴燕妮相对于同步摄像机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同步摄像机为参照物,吴燕妮是静止的。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现场观众发出的喝彩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运动员耳中的。
18. 刻度尺 A 时间 取两张同样的圆形纸,分别剪去两个大小相等的扇形,制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先变大后不变 0.164
【详解】(1)[1]该实验除了测量下落时间外,还需要测量下落的高度,所以还需要刻度尺。
(2)[2]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应使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所以选图乙A的位置释放。
[3]若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可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时间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3)[4]为了控制质量相同,取两张同样的圆形纸,分别剪去两个大小相等的扇形,制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4)[5]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所以纸锥的运动速度先变大后不变。
[6]纸锥的速度
19. 小 时间 大 0.2 小于 0.24 C
【详解】(1)[1] 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所以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为。
(2)[2][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应延长测量时间,使斜面坡度应小些。
(3)[4] 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所测时间偏小,由可知,计算出的平均速度偏大。
(4)[5]由图知,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时间为
tAB=10:35:03-10:35:00=3s
路程为
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6]由图知,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时间为
tBC=10:35:05-10:35:03=2s
路程为
sBC=s2=0.6m
则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小车通过上半程的速度vAB与小车在下半程的速度vBC相比,vAB小于vBC。
[7]小车通过全部路程的时间为
tAC=10:35:05-10:35:00=5s
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5)[8]通过实验数据可知,小车在下落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0.(1)11.6km/h;(2)6.3min
【详解】解:(1)由图可知,路程为2.9公里,即2.9km,时间为15分钟,平均速度为

(2)骑电动车所需时间
答:(1)他的平均速度是11.6km/h;
(2)节约时间是6.3min。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