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 天气与气候 教学课件(共52张PPT)初中地理粤教·粤人版(2024)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2.3 天气与气候 教学课件(共52张PPT)初中地理粤教·粤人版(2024)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1-04 14:1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第四章 自然地理环境
第二节 天气与气候
第三课时
降水是最常见的天气现象之一。什么是降水 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世界降水的时空变化有何规律
新课导入
通过介绍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如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人类活动如汽车尾气排放、过度砍伐植被等会影响空气质量,加剧空气污染等,引导学生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人地协调观。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深入探讨人类活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如绿色出行、禁止焚烧秸秆等。
人地协调观
了通过介绍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如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人类活动如汽车尾气排放、过度砍伐植被等会影响空气质量,加剧空气污染等,引导学生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人地协调观。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深入探讨人类活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如绿色出行、禁止焚烧秸秆等。
区域认知
天气和气候是多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都会影响一个地区的天气和气候。因此,在学习天气和气候时,需要运用综合思维来分析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学生可以通过制作等温线图、分析风向风力等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讨天气和气候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综合思维
天气和气候是多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都会影响一个地区的天气和气候。因此,在学习天气和气候时,需要运用综合思维来分析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学生可以通过制作等温线图、分析风向风力等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讨天气和气候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地理实践力
核心素养
天气和天气预报
01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02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03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04
目录
CONTENTS
气候与人类活动
05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03
降水及其主要类型
概念及其主要形式
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水的主要形式:降雨和降雪时降水的主要形式。
降水的形成过程
水汽上升
冷却凝结
云层增厚
降水
降水的形成条件
上升气流
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
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并形成小水滴或冰晶。
小水滴或冰晶还需要互相碰撞、合并,使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才能降落到地面;另外,空气作上升运动时,温度才能下降。
降水的四种类型
空气受热上升,水汽子在高空冷却凝结,由此形成降雨。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雷电和暴雨。赤道地区常年以对流雨为主,我国夏季午后也常出现对流雨。
对流雨
锋面雨
冷暖气流相遇,暖湿空气北抬升,水汽冷却凝结而形成降水。我国东部夏秋季节多为锋面雨。
地形雨
迎风坡,暖湿空气被迫抬升时,气温降低,饱和空气成云降雨。背风坡,空气下沉,气温升高,降雨减少,对出现在山地和丘陵的迎风坡。
台风雨
常出现在副热带海域的夏秋季节。强度很大,多为暴雨。常伴有狂风、雷电。
降水的等级划分
降雨: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级别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大暴雨 特大暴雨
24小时降水量(mm) <10.0 10.0 ~24.9 25.0 ~49.9 50 ~99.9 100.0 ~249.9 >250.0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降水的等级划分
级别 小雪 小到中雪 中雪 中到大雪 大雪 大到暴雪 暴雪
24小时降水量(mm) 0.1~2.4 1.3~3.7 2.5~4.9 3.8~7.4 5.0~9.9 7.5~14.9 >10
小雪
中雪
大雪
暴雪
降雪: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雪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雪、中雪、大雪、暴雪等不同等级。(降雪量的测量不是测量地面积雪的厚度,而是测量雪融化后的水量)
降水量概念
降水量是指一段时间内,从天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降水,未经蒸发、渗漏、流失而在单位面积上累积的水层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人工测量降水量一般采用雨量器。
降水量的测量
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以毫米为单位。
雨量器的外部是一个不漏水的铁筒,里面有承水口、漏斗和储水瓶,另外还配有与承水口口径成比例的量筒。
温馨提示:测量时,雨量器要水平放置在相对开阔的地方,并记录降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降雨结束后,及时将储水瓶取出,把雨水倒入量筒内,量筒的读数就是降水量。
降水量的测量
测量方法:测量降水量多用雨量器和配套量筒,每天定时(8时和20时)测量
雨水通过漏斗流入储水瓶,若测量降雪时则直接用承雪口和储水筒容纳降雪
第一步
将储水瓶中的雨水或储水筒中融化的雪水倒入量筒里
第二步
从量筒上读出刻度数,就是降水
第三步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03
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量概念
降水量是指一段时间内,从天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降水,未经蒸发、渗漏、流失而在单位面积上累积的水层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人工测量降水量一般采用雨量器。
降水量的测量
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以毫米为单位。
雨量器的外部是一个不漏水的铁筒,里面有承水口、漏斗和储水瓶,另外还配有与承水口口径成比例的量筒。
温馨提示:测量时,雨量器要水平放置在相对开阔的地方,并记录降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降雨结束后,及时将储水瓶取出,把雨水倒入量筒内,量筒的读数就是降水量。
图4-2-14雨量器和量筒
降水量的测量
测量方法:测量降水量多用雨量器和配套量筒,每天定时(8时和20时)测量
雨水通过漏斗流入储水瓶,若测量降雪时则直接用承雪口和储水筒容纳降雪
第一步
将储水瓶中的雨水或储水筒中融化的雪水倒入量筒里
第二步
从量筒上读出刻度数,就是降水
第三步
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一个地区一个月内的降水量之和,就是该月的降水量。用类似的方法可以测出一年的降水量。我们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一个地区一个月内的降水量之和,就是该月的降水量。用类似的方法可以测出一年的降水量。我们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类型
降水类型:全年多雨型
分布地区:赤道附近地区
降水特点:各月降水都很多
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类型
降水类型:夏季多雨型
分布地区:南北纬10°—60°的大陆东岸
降水特点: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类型
降水类型:常年湿润型
分布地区: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降水特点:各月降水均匀,雨量适中
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类型
降水类型:冬季多雨型
分布地区: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降水特点:冬季多雨,夏季少雨
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类型
降水类型:全年少雨型
分布地区:两极地区;中纬度大陆内部地区;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部
降水特点:各月降水都很少
探究活动
绘制和判读降水量柱状图
降水量柱状图是直观刻画一个地区降水分配状况的统计图,大多反映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其绘制的基本步骤如下:
步骤一: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均分成12段,逐段标上月份。
步骤二:绘出纵坐标轴,按相等的降水量差标出降水量刻度及单位。
步骤三:根据各月的降水量数据,逐月标出降水量的高度,画出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步骤四:在图中适当位置写上图名,完成降水量柱状图。
探究活动
绘制和判读降水量柱状图
1.根据表4-2-4中的数据,在图4-2-15中绘制北京市降水量柱状图。
月份 1 2 3 4
降水量/毫米 3.0 7.4 8.6 19.4
月份 5 6 7 8
降水量/毫米 33.1 77.8 192.5 212.3
月份 9 10 11 12
降水量/毫米 57.0 24.0 6.6 2.6
表4-2-4北京市多年月平均降水量
图4-2-15北京市降水量柱状图
探究活动
绘制和判读降水量柱状图
2.说出北京市一年中降水量最大值和最小值及其出现的月份,描述北京市降
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图4-2-15北京市降水量柱状图
北京一年中降水量最大值:8月 212.3mm
北京一年中降水量最小值:12月 2.6mm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8月降水量最大,12月降水量最少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03
降水的空间分布
降水量线图
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
80毫米
60毫米
40毫米
20毫米
40毫米
60毫米
80毫米
100毫米
A
B
b
a
等降水量线:根据降水量观测记录,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点依次连接成线。
等降水量线的特点: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如图中a地和b地降水量都是40毫米。
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80毫米
60毫米
40毫米
20毫米
40毫米
60毫米
80毫米
100毫米
A
B
b
a
判读某地降水量的数值。如图中a地降水量为40毫米,B地降水量为20—40毫米
根据降水量线的延伸方向,判读降水量递变的方向。图示区域降水由北(东北)向南(西南)递减
根据等降水量线的疏密程度分析降水量差异的大小。如图中A地区降水差异大,B地降水差异小。
判断地形影响。若等降水量线大致与山脉走向平行,说明受地形(山脉)影响
问题思考
读图4-2-16,思考下列问题。
1.赤道附近地区与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异?其原因是什么?
图4-2-16世界年降水量分布
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原因:受纬度因素影响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
两极地区降水少,年降水量大多在200毫米以下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图4-2-16世界年降水量分布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大陆西岸降水少,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
问题思考
读图4-2-16,思考下列问题。
2.亚欧大陆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图4-2-16世界年降水量分布
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原因:受海陆分布因素影响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图4-2-16世界年降水量分布
中纬度内陆地区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图4-2-16世界年降水量分布
受地形影响,该地区降水量东西差异明显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当暖湿气流遇山地阻挡被迫爬升时,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容易成云致雨。
背风坡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
从地形看,一般情况下山地的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喜马拉雅山脉北侧的背风坡地区,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
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的迎风坡地区,年降水量最多处可达10000毫米以上。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图4-2-16世界年降水量分布
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少的地方。连续 91 年未落一滴雨的纪录。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图4-2-16世界年降水量分布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在一年里创下了 20 447 毫米的降水量的纪录。
降水量分布规律:“四多四少”
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
两极地区降水较少。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较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
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
由赤道向两极,总的趋势是降水逐渐减少
中纬度地区,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
降水量分布不均的原因
降水量分布不均衡的原因
地区 降水量 主要原因
两极地区 较少 终年气温低,气流下沉,不易成云致雨(雪)
赤道附近 较多 终年气温高,气流上升冷却,容易成云致雨
南、北回归线两侧 大陆西岸较少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大陆东岸较多 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带来的湿润气流
中纬度 地区 沿海较多 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大
内陆较少 距海远,海洋上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课堂小结
能力提升:知道降水的概念及测量降水量的方法;能够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能够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课堂小练
下面是北半球某地区多年月平均降水量的资料,根据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资料,下列对该地降水季节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全年降水少 B.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C.各月降水均匀 D.夏季少雨,冬季多雨
解析:根据1月和7月的降水判断出该地的降水季节变化是: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故选:B。
B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 43 65 85 180 285 258 228 221 173 79 42 24
下面是北半球某地区多年月平均降水量的资料,根据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2.根据表中数据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A是全年少雨;B是全年降水较均匀;C是夏季少雨,冬季多雨;D是夏季多雨,冬季少雨;D选项符合。故选:D。
D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 43 65 85 180 285 258 228 221 173 79 42 24
下图为北半球年降水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读图可知( )
A.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少
B.内陆地区降水多
C.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
D.极地地区降水多
解析: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赤道附近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多对流雨,成为世界上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两极地区冷,空气下沉,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中纬度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内陆距海遥远降水少,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降水多;迎风坡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C
下图为北半球年降水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影响①②两地年降水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解析:①地处沿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②地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影响①②两地年降水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跟纬度位置、地形因素和人类活动无关,故选A。
A
下图是某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成云致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降水最多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甲、乙位于迎风坡,但由于甲位于较靠近海平面的地势低平地区,水汽缺少抬升,降水少,A错误;乙位于地势较高的迎风坡,受地形对湿润气流的抬升冷却影响,利于水汽凝结,形成降雨,B正确;丙、丁位于背风坡,降水少,CD错误。故选B。
B
下图是某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成云致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丙、丁两地降水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山势阻挡 B.山有四季
C.远离海洋 D.纬度太高
解析:丙、丁两地降水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位于山脉的背风坡,有山脉阻挡水汽进入,A正确;与人类活动、远离海洋、纬度太高无关,BCD错误;故选A。
A
谢谢!
THANK YOU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