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第3课《坚若磐石中流砥柱--敌后战场的抗战》
分层作业
考向1.识记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结果、影响,是重要的考点,考查主要以选择题为主。
考向2.说出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的措施和作用,是重要的考点,考查主要以选择题为主。
考向3.正确评价敌后战场的抗战,体会中国军民在敌后战场坚持抗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常结合正面战场的抗战考查,以材料题为主。
1.(23-24九年级下·云南昭通·阶段练习)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七七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B.淞沪会战是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仗
C.武汉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2.(23-24八年级上·云南昆明·期末)《诗经小雅·棠棣》云“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同仇敌忾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当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时,国共两党摒弃嫌隙,团结御侮。下列最能反映国共两党正式联手抗战,取得了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3.(2024·广东·模拟预测)抗日军政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抗大第五期共有学员13390人,其中外省奔赴的知识青年10403人,占总数78%。抗战前后到延安学习和工作的华侨约有600人左右。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北方阶级矛盾相对缓和 B.中国共产党人才培养观
C.延安成为革命青年圣地 D.国民党消极抗战失民心
4.(24-25九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邓子恢主持下的华中抗日根据地由主七佃三的“三七分租”,逐渐改变为佃七主三的“倒三七分租”;为打击农村高利贷而规定为“分半给息”,即实行一分半利息,以保护贫苦农民利益。这些举措实施的土地政策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减租减息政策
C.耕者有其田 D.包产到户
5.(2024·江苏南京·二模)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预言“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预言”变成现实的表现是( )
A.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B.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C.确定和平建国方针 D.结束国民党反动统治
6.(2024·江苏南京·一模)按时序排列中国共产党的抗日行动,正确的是( )
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②《论持久战》的发表 ③百团大战 ④长征
A.④①②③ B.④②①③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7.(23-24八年级上·重庆沙坪坝·期末)数据变化可以反映某段时期的历史。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A.人民群众踊跃支持五四运动 B.工农革命运动支持北伐战争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壮大 D.敌后抗日根据地力量的发展
8.(23-24八年级上·辽宁铁岭·阶段练习)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这场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平型关大捷 D.淞沪会战
9.(2024·辽宁丹东·模拟预测)历史大单元主题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下列图片反映的阶段性历史主题是( )
A.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B.抗日根据地的奋起抵抗
C.日本法西斯的嚣张气焰 D.敌后与正面战场的抗战
10.(2024·江苏徐州·二模)1940年9月《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此战事( )
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促使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C.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11.(2024·江苏盐城·二模)关于抗日战争中的某次战役中日双方作了如下描述。据此推断该战役是( )
日本:《滨田联队史》记载:9月28日,成泽中队得到了友军的支援后,勇气百倍,再次继续前进中却遇到意外情景,一刹那间吓得停步不前。冷静下来看时,才知道行进中的汽车联队已遭到突袭全部被歼灭,100余辆汽车惨遭烧毁。中国:《晋绥抗战》一书写道:第二战区第十八集团军第115师……遮断日军后方供应联络线,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参与了战役,以运动战给敌以重创,首开全国抗战斩获的光荣记录。
A.徐州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第三次长沙会战
12.(2024·湖北·二模)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令人向往的圣地,“到延安去”成为不愿意做亡国奴的人们的共同选择,这些人中有文学家、音乐家、电影明星、更多的是青年学生。这表明( )
A.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B.抗战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C.敌后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 D.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13.(2024·广东中山·一模)下图是1944年流行的门神画,该门神画( )
套色木刻门神画 1944年
体现国共合作成果 B.号召团结抵御外辱
C.倡导社会移风易俗 D.指导开展敌后游击
14.(23-24八年级下·四川眉山·期末)(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深入发动群众,让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激发工人阶级生产热情
C.更新技术发展农业生产 D.争取农民对革命的支持
15.(24-25九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下列分别是我抗日军民在华北破袭铁路统计图和破袭铁路线场景。场景反映的破袭行动高潮出现在( )
A.南昌起义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16.(2022·广东佛山·二模)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在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中小学普遍开设近代世界史与中国革命史课程,教材由马克思主义史学小组编写,涉及中国革命的任务、性质和动力等内容;八路军也要求所有干部和战士学习历史。据此可知,当时( )
A.马克思主义引导了国民教育 B.抗日根据地教育体系完备
C.历史教育成为文化工作重心 D.中共重视文化领域的抗战
17.(2022·河北邯郸·一模)1940年,美国合众社驻北平的记者曾发出以下电讯:“自华军部队在河北开始大规模进击之后,北平四周之华军,亦实行响应,甚为活跃。现北平日军极为震动,平津铁路,昨日不通。”这段电讯描述的军事行动( )
A.是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
B.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C.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
D.标志着中国军队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18.(23-24八年级上·安徽淮北·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个抗日根据地,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新型政权形态——“三三制”政权……在调整阶级关系方面实行减租减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在充分利用人力方面把党政军民方方面面的劳动力都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大张旗鼓地开展大生产运动。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空间分布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推动抗日根据地建设的经济措施,并简述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作用。
(3)综合以上材料,你从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的根据地建设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19.(2024·云南德宏·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左图油画《向井冈山进军》反映了1927年9月,毛泽东果断将秋收起义余部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边界农村地区,由此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逐步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等一系列的宝贵思想财富。这些精神力量,既为中国发展夯实信仰之基,展拓发展脉络;也为世界各国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时代品格》
请写出与材料一中“开天辟地”“全民抗战”有关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毛泽东开创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再补充一种革命精神。谈谈我们应如何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20.(23-24九年级下·安徽安庆·开学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初步总结全国抗战经验,批驳当时流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毛泽东在1938年五六月间作了《论持久战》的长篇讲演,明确指出,“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他分析了战争双方存在着的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即日本是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日本是个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个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日本的非正义战争失道寡助,中国的正义战争得道多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指出毛泽东从哪些角度论证了战争双方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论持久战》发表的历史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贯彻抗日持久战方针的。谈谈这一战略方针给你的启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B B A D B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C D B D D D C
1.D
【详解】据所学可知,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取得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D项正确;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七七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A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淞沪会战是正面战场组织的第一次大会战,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而不是武汉会战,排除C项。故选D项。
2.B
【详解】根据题干“最能反映国共两党正式联手抗战,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和所学知识可知,国共两党正式“联手抗日”的时间是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9月,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国内一些人的“恐日病”和抗日“亡国论”,极大地振奋了人心,增强了全国人民和各爱国武装力量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B项正确;淞沪会战,使日军被迫转移战略主攻方向,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A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C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C项。故选B项。
3.B
【详解】根据“抗日军政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抗大第五期共有学员13390人,其中外省奔赴的知识青年10403人,占总数78%。抗战前后到延安学习和工作的华侨约有600人左右”可知材料反应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军政大学培养军事和政治,这体现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才培养观,B项正确;北方阶级矛盾相对缓和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项;延安成为革命青年圣地在材料中并不能体现,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培养军事政治人才,与国民党消极抗战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解析】略
5.B
【详解】根据题干“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预言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预言”变成现实”和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正值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1945年,日本投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因此预言表现是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B项正确;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是辛亥革命,排除A项;确定和平建国方针是重庆谈判,排除C项;结束国民党反动统治是解放战争,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1936年12月26日,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②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③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8月至次年1月,④红军长征发生在1934-1936年。所以正确的时序应为④①②③,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7.D
【详解】根据题干第一组图信息可知,1937年到1940年共产党员人的数量由4万增长到80万,军队人数由4万增长到50万;根据题干人口数量第二组图信息可知,1937年到1940年根据地数量由原来的1块增长到17块,人口数量也急剧增长,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力量的发展,D项正确;五四运动的发生在1919年,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誓师北伐,北伐战争开始,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建立的,与题干涉及的抗日战争时期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详解】根据题干“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信息可知,这场战役是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给了侵华日军强有力的打击,B项正确;台儿庄战役由李宗仁指挥,排除A项;平型关大捷是林彪指挥的,排除C项;淞沪会战是正面战场的抗战,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据题干“上海守军奋起抗击日军、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战斗、彭德怀在前线、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可知,图片反映的阶段性历史主题是敌后与正面战场的抗战,D项正确;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与题意不符,图片信息反映的是国共两党在抗日战场上的奋起抗站,排除A项;抗日根据地的奋起抵抗不全面,没有体现国民党正面站场的抗战,排除B项;日本法西斯的嚣张气焰与题意不符,题干图片体现的是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战役,排除C项。故选D项。
10.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D项正确;1937年9月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A项;1938年进行的武汉战役促使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排除B项;1937年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据材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参与了战役,以运动战给敌以重创,首开全国抗战斩获的光荣记录”可知,该战役是第一次取得巨大成功,结合所学可知,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因此该战役是平型关大捷,C项正确;徐州会战失败了,且主力军队是国民党领导的,排除A项;台儿庄战役以徐州为中心,而《晋绥抗战》主要在山西一带,两者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第三次长沙会战与《晋绥抗战》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
12.D
【详解】依据题干中的对延安的描述可知,共产党坚持的全面抗战路线,即动员全国一切人力、物力、财力,争取抗战的胜利,这种包容性和广泛的动员能力,使得延安成为了众多抗日救亡志士的向往之地。人们前往延安,正是对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认同和支持,D项正确;此选项更多是在描述一个现象,而没有直接涉及到延安或共产党的具体抗战策略或地位,排除A项;选项描述的是抗战的一个战略阶段,与题目中描述的延安成为圣地、人们纷纷前往的现象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题目中并未直接提及敌后战场的地位或作用,而是强调了延安作为圣地对人们的吸引力,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根据题干“1944年”“抗战胜利”“军民合作”可知,该门神画是抗战期间的绘画作品,旨在号召国人团结合作,共同抵御外来侵略,B项正确;1944年,抗日战争还未胜利,排除A项;倡导社会移风易俗与抗日战争无关,排除C项;题干图片体现不出指导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20世纪30年代)”“让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可知是指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目的是争取农民对革命的支持,D项正确;“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深入发动群众,让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与“工人阶级”无关,排除B项;材料只是说明“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更新技术发展农业生产”材料没有提及,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详解】根据材料“我抗日军民在华北破袭铁路统计图和破袭铁路线场景”可以得出,1940年下半年破袭活动明显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是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华北地区主动出击日军的大规模战役,以破袭战为主,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因此题干体现的破袭行动高潮出现在百团大战,D项正确;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徐州会战是1938年1月至5月,中国军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陇海铁路地区对日本侵略军展开的大规模防御战役,没有发生在华北,排除B项;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没有发生在华北,排除C项。故选D项。
16.D
【详解】依据题干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中小学普遍开设近代世界史与中国革命史课程,教材涉及中国革命的任务、性质和动力等内容,八路军也要求所有干部和战士学习历史,可见当时的中国共产党重视通过历史教育激发官兵和民众的民族意识、革命意识等,由此得出中共重视文化领域的抗战,D项正确;题干突出的不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而是突出历史教育,排除A项;仅凭题干中抗日根据地重视历史教育,不足以得出教育体系完备,排除B项;题干没有体现历史教育和其他领域文化教育的比较,无从得出历史教育一定成为文化工作的重心,排除C项。故选D项。
17.C
【详解】根据“自华军部队在河北开始大规模进击之后,北平四周之华军,亦实行响应,甚为活跃。现北平日军极为震动,平津铁路,昨日不通。”可得出是百团大战,根据所学,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了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C项正确;A项是平型关大捷,排除A项;B项是淞沪会战,排除B项;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是反攻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C项。
18.(1)分布特点:处于省份交界处或偏远地区。意义:保存并发展了革命力量;有利于开展工农武装割据斗争;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2)措施: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作用:抗日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3)启示: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俱进,适时调整政策等。
【详解】(1)分布特点:根据材料一“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和所学可知,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分布特点是处于省份交界处或偏远地区。意义:根据所学知识,从保存发展革命力量、革命斗争、革命道路等角度,分析概括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即可,如:保存并发展了革命力量;有利于开展工农武装割据斗争;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2)措施:根据材料二“在调整阶级关系方面实行减租减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在充分利用人力方面把党政军民方方面面的劳动力都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大张旗鼓地开展大生产运动”表明抗日根据地建设的经济措施是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拖住了大量侵华日军,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坚持抗战,鼓舞和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士气,有力地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抗日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3)启示: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推动抗日根据地建设,综合以上材料,主要从根据地建设胜利得到启示,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俱进,适时调整政策等。
19.(1)开天辟地:中共一大(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义: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全民抗战: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意义: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井冈山道路)。
(3)精神:抗战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航天精神、抗洪精神等。
做法:我们要牢记革命历史,发扬优良传统,学习革命先烈的优秀品质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要牢记使命,爱国奋进;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详解】(1)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1921.7”“开天辟地”可得出,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中共一大(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历史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1937.7”“全民抗战”可得出,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历史意义: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
(2)“中国革命新道路”:根据材料二“毛泽东果断将秋收起义余部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边界农村地区,由此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开创的“中国革命新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井冈山道路)。
(3)革命精神:根据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逐步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等一系列的宝贵思想财富”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革命精神还有:抗战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航天精神、抗洪精神等。
做法:本小问属于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根据上述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应该这样继承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血脉:要牢记革命历史,发扬优良传统,学习革命先烈的优秀品质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要牢记使命,爱国奋进;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20.(1)角度:当前中日的国力;中日之间战争的性质;长期战争的结果;是否得到国际支持。
背景:日本全面侵华,大量国土沦陷;国民党内流行“亡国论”和“速胜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抗战兴起;中国共产党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2)如何贯彻: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共产党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发动百团大战,使全国精神为之一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为取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启示: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详解】(1)角度:根据材料“即日本是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日本是个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个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日本的非正义战争失道寡助,中国的正义战争得道多助”可知,当前中日的国力;中日之间战争的性质;长期战争的结果;是否得到国际支持。
背景:结合时间1938年可知,日本全面侵华,大量国土沦陷;根据材料“为了初步总结全国抗战经验,批驳当时流行的种种错误观点”可知国民党内流行“亡国论”和“速胜论”;结合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抗战兴起;中国共产党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2)如何贯彻:结合所学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相关知识可知,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共产党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发动百团大战,使全国精神为之一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为取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启示:结合持久抗战的结果可知,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