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吉林专版)
目录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专题一 字音·字形·书写
考点一 字音·字形
考点二 汉字书写
专题二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专题三 病句辨析与修改
专题四 标点符号的使用与书写
专题五 常用的修辞手法
专题六 语法知识(词的分类、短语的结构、单句的成分、复句的类型)
专题七 排序与衔接
专题八 拟写 仿写 对联
专题九 语段基础综合
专题十 古诗文默写(62篇段)
第二部分 阅读
专题十一 古诗文阅读
考点一 课标古诗词曲鉴赏(40首)
考点二 课标文言文阅读(22篇)
考点三 古诗文比较阅读(课标22篇段)
考点四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题十二 现代文阅读
考点一 小说阅读
考点二 散文阅读
考点三 说明文阅读
考点四 议论文阅读
考点五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专题十三 名著阅读
第三部分 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专题十四 综合性学习
专题十五 作文
考点一 全命题作文
考点二 材料作文
第四部分 仿真模拟卷
吉林省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一)
吉林省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二)
吉林省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三)
吉林省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四)
吉林省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五)
第二部分 阅读
专题十一 古诗文阅读·考点一 课标古诗词曲鉴赏(40首)
七上
第1首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哪些诗句写的是动景,哪些诗句写的是静景?
2、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
4.请赏析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第2首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句“风正一帆悬”后人为什么称道?
2、请描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不少于20字)
3、如何理解“海日生残夜”中的“生”的妙处?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字)
第3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题目中“闻”的意思是 , “左迁”的意思 。
2、这首诗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写景,其作用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3、试从修辞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被贬之地极偏远?
5、“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
第4首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曲的前三句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这首曲的前三句所描绘的图景有什么作用?
3、“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4、这首曲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游子怎样的感情?
第5首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君问归期未有期”中用了两个“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析“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的妙处。并说说“秋”字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3、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诗,作者想象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
感情?
5、诗人在巴山夜雨时是怎样的心情?这种心绪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6、诗中“巴山夜雨”重复出现有什么艺术效果?
七下
第6首 木兰诗 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木兰诗》选自北宋 编的《 》,它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方民歌。
2.结尾一段是吟唱,以兔为喻赞扬了什么?
3.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木兰的形象。
4.《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是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是什么原因使“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的?
第7首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1.请从“古人”和“悠悠”中选择一个进行解释。
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3.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第8首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是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哪个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巍峨高大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的?
2.首联用疑问语气,勾勒出怎样的图景?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请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4、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极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的好处。
5、孔子有一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诗中化用了这一名言的是哪句?这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气概?
6、临近中考,在现实拼搏中,你会引用杜甫《望岳》中的哪句诗来激励自己并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
第9首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有什么特殊含义 请简要分析。
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你从这两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人生哲理?
第10首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一个“ ”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 ”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2、这首诗的诗眼是“ ”全诗按 展开叙述。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流传颇广的名句,试分析它为什么能广为流传,被人广泛引用。
4、“丰年留客足鸡豚”中哪个字用得好 请简要分析。
5、“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描绘了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最后两句是实写还是虚写?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11首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写了作者哪三种心境?
2、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是怎样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的?
3、请从修辞手法角度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作简要评析。
4、你认为《己亥杂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第12首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第一句诗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作用
3、体会“烟笼寒水月笼沙”诗句中的“笼”和“寒”的妙处。
4、“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试品析它的深刻含义。
5、作者对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么样?请说出其中的理由。
6、请从描写手法角度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一千古名句进行评析。
八上
第13首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想象,描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4、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或第四联。
5、“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第14首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本诗从体裁看是 ;从内容上看,文学史上称之为 ;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此诗句: , 。
2、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哪两句?
3、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了千古奇观,传颂千古,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4、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第15首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二至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请你依次写出这些景物。
2、这首诗以“行”为线索,从“ ”起,到“ ”终,以“ ”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 ”两字充分表达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3、颔联中有哪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并作简要赏析。
4、请赏析名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颔联中“几处”“谁家”用的精妙,换成“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
说说为什么?
第16首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此”“真意”这里各指什么?
2.诗中描写的景物具有什么特点?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心境?
3.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的非常精妙,若换成“望”字好不好?为什么?
4.作者身居闹市但保持宁静的生活状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这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5.“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句中“心远”的对象是什么?
6.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
第17首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花和鸟本是人们喜爱之物,作者却“溅”“惊心”,这样写是否不够恰当?为什么?
4、请联系全诗谈谈你对作者用“草木深”三字写景的理解。
5、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6、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7、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
8、杜甫历来被人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杜甫这两个称谓的解释。
第18首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月金鳞开。
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请简析“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的“压”字的表达效果。
2、请设想一下“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 作者捕捉这个景象人诗要表现什么
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简要赏析。
4.由“半卷红旗临易水”中的“易水”,你联想到了哪些故事和诗句?
第19首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初中三年,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山水田园;有的刻画塞外风光。《赤壁》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句诗包含着怎样的哲理 说说其中的深刻含义。
3、本诗开头为什么从“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4、这是一首与三国故事有关的诗歌,“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句中“东风”指什么 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5、有人认为最后一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6、有人说,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简述理由。
7、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第20首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境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学诗谩有惊人句”中的“谩有”在词中是什么意思?
2、“我报路长嗟日暮”中“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请你谈一谈“九万里风鹏正举”出自我们学习过的哪篇文章 并写出它的含义。
3、词的上片说“殷勤问我归何处 ”下片答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请你谈一谈作者为何渴望这一叶轻舟,载着她直送往蓬莱三仙岛。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第21首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从词中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是在追忆过去的生活?
2、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哪些意象等景物,从而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透露出作者的怎样的情感
3、这首词多出运用对比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明好处。
4、这首词通篇写景,但字字皆情,这种情又似乎难以确指,根据你的体会,你认为词中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5、“一曲”“一杯”在文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词中与“花落去”相呼应的是哪个词语?
6、“无可奈何花落去”和“似曾相识燕归来”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为什么这样写?
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第22首 相见欢 李煜(课标有)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无言独上西楼”中的“无言”怎么理解?
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的“锁”字用得好,说说它好在哪里?
3、有人说“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只是写了满院的清冷秋景,你怎么理解?
4、“剪不断,理还乱”在本诗中比喻什么?现在人们常用这句话来比喻什么?
5、“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受?
6、上片写景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征?“一切景语皆情语”,试结合上片的写景加以分析。
八下
第23首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诗经》是 总集,共收入自西周至春秋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整部诗集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部分,并多采用 的艺术手法。
2.《关雎》中耳熟能详、统摄全篇的句子是“ , 。”诗中最能体现主人公夜不成眠、相思之痛的句子是“ , 。”
3.诗中采用许多重章叠句的句式,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4.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在这首诗中有什么作用?
5.孔子对《关雎》这首诗评价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什么意思?
第24首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诗中为爱情设置了一个特定环境: ,来表现主人公对爱纯洁和执着。
2.能体现诗的主旨,并且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哪一句?
3.诗歌运用了重章叠句表达方式,在感情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4.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主人公执着的爱情追求的?
5.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由此你感受到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6.举例说明本诗的感情基调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第25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这两句在全诗中由什么作用?
2.简要谈谈诗中“风烟望五津”中的“望”字使人产生的联想。
3、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所蕴含的哲理。
4、“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凄婉忧伤的古代送别诗中是上乘佳作别具一格的?
第26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
诗句“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在诗中具有什么作用?
3、读了这首诗后,就主题而言,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任举出一例。(古今例子均可)
4、这首诗的主旨句是什么?请工整写下来,并作简要赏析。
5.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第27首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干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系向牛头充炭直”中的“直”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2、诗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一句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3、文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描写是否矛盾 为什么 请说明理由。
4、“半匹红绡一丈绫”一句反映了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句诗反映了什么?
5、“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
6、“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7、“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8、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九上
第28首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的首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2、诗中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性格?
3、这首诗感情激荡,一波三折,试简要分析诗人感情变化的线索。
4、怎样理解“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诗的意思
诗歌题目为《行路难》,但从全诗看,诗人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试举例说明。
6、试分析“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词的作用。
第29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首联作者通过“ ”和“ ”这些富有感彩的字句的渲染,表达出自己 之情。
2、颈联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虽然有对身世不幸的感叹,但又相当达观,后人读它,更是赋予了它深刻的道理。请问其中的哲理是什么?
3、颔联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颈联作简要分析。
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
第30首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前小序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2、词人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句是哪两句?
3、请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转”“低”“无眠”词语的表达效果。
4.简要赏析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什么?这两句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第31首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连用两个“难”字突出强调“别亦难”,使离别之痛显得分外深沉缠绵。
B.颔联中的“丝”与“思”字谐音,表明自己的思念如春蚕吐丝般到死方休。
C.颈联从“哓镜”的青春易老到“夜吟”的顾影自怜,道尽相思的悲苦与无奈。
D.尾联中的“探”字一扫前文之哀愁,展现出一种昂扬的气概,给人以鼓舞。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千古名句,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3.两个“难”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
4.请简要分析“东风无力百花残”的作用。
5.教师节到了,同学们把写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的贺卡送给了老师,以此表达全班同学对老师的敬爱之情,请你代同学们解释选用此诗句的理由。
九下
第32首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片首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了塞下风景与中原地带风景的大不相同。
B.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C.“千嶂里”中的“千嶂”是层峦叠嶂的意思。
D.整首词意境苍凉悲壮,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展示的塞外景致。
3、这首词的上下阙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文中哪两句词与“衡阳雁去无留意”相照应,并写将士们因为没有击败敌人、建功立业而无法回家?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第33首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阕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言志,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
2、试赏析“千骑卷平冈”中的“卷”字有何妙处?并描绘画面。
3、“狂”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苏轼的“狂”表现在哪些方面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5、“鬓微霜又何妨”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6、试说明词中的三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第34首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3、词中“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的“秋”字有什么作用?
4、请从修辞角度对“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
5、根据你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6、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来分析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35首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莽红尘”中的“莽”在词中是什么意思?
2.词的上片写中秋已临,看篱下花黄,听四面楚歌,不禁想到了从前,那么作者如何描述她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3.词的下片作者连发两问:“俗子胸襟谁识我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试分析这两问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赏析词句“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第36首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中的“始”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2.如何理解“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中“十五”“八十”?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老兵退役归家后,看到家中凄凉破败的怎样景象?
4.“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这催人泪下的诗句抒写了一个无家可归的老兵怎样的心境?暴露了汉魏时期怎样的社会现实?
第37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分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句中“卷”“即”的表达效果。
2、在《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句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这首诗哪两句也用了这种修辞手法呢?
3、在文中选出此诗中具体表现边塞天奇寒的句子或短语。
4.请简要赏析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描绘并赏析“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的画面之美。
第38首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本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分)
2词人借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3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4赏板本词上、下片各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5.赏析本词中“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39首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1)辛苦遭逢起一经 (2)干戈寥落四周星
(3)零丁洋里叹零丁 (4)留取丹心照汗青
2、“舍生取义”是中国古代文人所推崇的一种生死观,《过零丁洋》中的哪两句诗是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
3、说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两句诗为什么历来被称为绝唱?
4、学生在默写时,把“汗青”往往写成“汉青”,请你告诉他为什么不能这样写?
5、请从修辞角度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诗句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
6、请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作简要分析。
第40首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A.“山坡羊”是曲牌名。这首元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抒发了作者的感慨。
B.“如聚”“如怒”“山河表里”等词语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雄伟险要。
C.“意踌躇”一词表达了作者看到长安衰败的景象而内心犹豫不决的状态。
D.结尾抒情议论,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请你从炼字的角度评析“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3、请从修辞角度对“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
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写妙在何处?
考点一 课标古诗词曲鉴赏(40首)
七上
第1首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哪些诗句写的是动景,哪些诗句写的是静景?
1.(1)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2)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2、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若”是好像,奇特想象,生动形象的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博大的胸襟。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
渲染了大海苍茫动荡的气势。
4.请赏析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奇特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表现诗人开阔、博大的胸襟,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及远大抱负。
5.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第2首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句“风正一帆悬”后人为什么称道?
1.因为诗人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故为后人所称道。
2、请描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不少于20字)
2.潮水涨满 ,两岸之间水面空阔,顺风远航,一面白帆高高扬起。
3、如何理解“海日生残夜”中的“生”的妙处?
3.“生”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太阳从大海上孕育而出的情状,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4.思念家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字)
5.示例: 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④ “生”“入”用拟人手法,富有情趣。
第3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题目中“闻”的意思是 听到 , “左迁”的意思 贬官 。
2、这首诗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写景,其作用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2.诗人选取飘落的杨花和啼叫的子规两种景物加以描写,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悲苦哀愁的心情。
3、试从修辞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诗人通过丰富而奇特的艺术想象,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生动地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与无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因被贬而远行的忧虑、关怀之情。
4、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被贬之地极偏远?
4.“闻道龙标过五溪”“随风直到夜郎西”
5、“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
5.因朋友王昌龄贬官而愁。因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第4首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曲的前三句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1.(1)“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意象;(2)日暮晚秋图
2、这首曲的前三句所描绘的图景有什么作用?
2.渲染了悲凉萧瑟的气氛,为下文抒情起了铺垫作用.
3、“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3.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这首曲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游子怎样的感情?
4.(1)断肠人在天涯;(2)抒发了游子思念家乡长期漂泊他乡的悲哀愁苦之情。
第5首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君问归期未有期”中用了两个“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一问一答,一扬一抑,表达了思念家人欲归不得的愁苦之情。
2、简析“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的妙处。并说说“秋”字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2.(1)“涨”字,用词准确,富有动态感。既写出巴山水注入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长的愁思。(2)“秋”字点明了作诗的时间是秋天的一个雨夜。渲染出一种孤单、悲凉的气氛,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3、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3.在西窗下剪烛用以表达思念亲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诗,作者想象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
感情?
4.(1)想象与亲人欢聚,共剪蜡烛西窗之下,向家人诉说巴山夜雨时想念家人的情景。(2)今日的愁苦夹杂着渴望团聚时的欢乐。
5、诗人在巴山夜雨时是怎样的心情?这种心绪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5.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思之情。这种心情是通过描写眼前所见的水涨秋池的景物表达出来的。
6、诗中“巴山夜雨”重复出现有什么艺术效果?
6.前一个是现在的夜雨,后一个是将来回味的夜雨,时空交替,回环往复,缠绵曲折。
七下
第6首 木兰诗 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 编的《乐府诗集 》,它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方民歌。
2.结尾一段是吟唱,以兔为喻赞扬了什么?
2.赞扬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与机敏。
3.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木兰的形象。
3.本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帼国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4.《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是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诗歌对木兰替父从军的缘由,惜别家人,辞官还乡,家人团聚的内容写的详细,对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及十年的征战内容则写的简略。这样安排,是为了更好的刻画人物。
5.是什么原因使“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的?
5.木兰是一个普通的古代女性,在国家危难之际,她毅然代父从军,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她既有女性的柔美,又有英雄的气概;既有为国家献身的精神,又有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这些正是这个故事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原因。
第7首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1.请从“古人”和“悠悠”中选择一个进行解释。
1.示例:古人:贤明的君主(能礼贤下士的圣君);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2.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3.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的情感。
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4.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意思对即可)
第8首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是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哪个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巍峨高大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的?
1.全诗紧扣题目中的一个“望”字展开的。
2.首联用疑问语气,勾勒出怎样的图景?
2.勾勒出 一幅雄奇壮丽的泰山风光图。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请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3.①表达了希望登上绝顶,俯视群山的意愿。②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
4、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极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的好处。
4.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的南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的遮天蔽日形象。
5、孔子有一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诗中化用了这一名言的是哪句?这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气概?
5.(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6、临近中考,在现实拼搏中,你会引用杜甫《望岳》中的哪句诗来激励自己并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第9首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有什么特殊含义 请简要分析。
1.“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2.夸张手法,突出飞来峰上千寻塔的高峻陡峭。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你从这两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人生哲理?
3.因果关系。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任何时候都不能害怕困难和挫折)
第10首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一个“ 足 ”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 疑 ”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2、这首诗的诗眼是“ 游 ”全诗按 时间推移 展开叙述。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流传颇广的名句,试分析它为什么能广为流传,被人广泛引用。
3.这一句蕴涵哲理,激励人们面对失败时,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因为具有激励人心的作用,所以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传诵。
4、“丰年留客足鸡豚”中哪个字用得好 请简要分析。
4.“足”字用得好。“足”是足够、充足的意思,赞誉了农民的热情好客。
5、“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描绘了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这一联描绘的是农村古朴的风俗画卷,表达了诗人对古朴的乡土风俗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6、最后两句是实写还是虚写?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是归途中的想象(虚写),表达诗人对纯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向往之情。
第11首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写了作者哪三种心境?
1.⑴回归的喜悦 ⑵离别的忧伤 ⑶积极的人生态度。
2、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是怎样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的?
2.诗人是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来抒发复杂情感的。
3、请从修辞手法角度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作简要评析。
3.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说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用来比喻诗人虽辞官离京,仍要像落花变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还要竭尽全力,甘愿牺牲自己,培植新生力量。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炽热的爱国热情。
4、你认为《己亥杂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4.示例: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 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第12首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1.这首诗通过写轻轻的暮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的河水和两岸沉寂的沙滩,展现了一幅凄冷、迷蒙的画面。
2、第一句诗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作用
2.朦胧、冷寂、凄迷。渲染了冷清、伤感的气氛,为下文写亡国之恨作铺垫。
3、体会“烟笼寒水月笼沙”诗句中的“笼”和“寒”的妙处。
3.两个“笼”字把烟、水、月、沙四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朦胧冷寂而又极淡雅的水边夜色图。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表现了诗人的忧愁和感伤情怀。
4、“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试品析它的深刻含义。
4.“犹”字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正重蹈覆辙、走向亡国之路的情形;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未来串成一线,表明诗人对现实的痛心,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5、作者对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么样?请说出其中的理由。
5.(1)不满愤慨之情(2)因为“后庭花“是亡国之音,在国家衰败之际还有人沉迷酒色之中,表达了作者对达官贵人的愤慨和不满,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
6、请从描写手法角度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一千古名句进行评析。
6.这两句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台上轻唱的“商女”,来反衬台下依然沉迷酒色、不思进取的达官贵人的可怜和可悲,从侧面着笔,更见讽刺的辛辣,增强了诗句的表达效果。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
八上
第13首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抒发了作者寂寞、惆怅之情。
2、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想象,描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2.在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3.(1)愁字。(2)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静,表现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4、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或第四联。
4.示例: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奔涌的大河,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眼前的树木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念也就油然而生。尾联情景水乳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5、“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5.示例: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 ,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第14首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本诗从体裁看是 五言律诗 ;从内容上看,文学史上称之为 边塞诗 ;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此诗句: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哪两句?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了千古奇观,传颂千古,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3.这两句诗展示了:边疆沙漠无边无际,草木不见,商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刚直有力的升腾在天的尽头,而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描写了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
4、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4.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都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归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
第15首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二至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请你依次写出这些景物。
1.春水初平、早莺争树、春燕啄泥、乱花迷眼、草没马蹄。
2、这首诗以“行”为线索,从“ 孤山寺 ”起,到“ 白沙堤 ”终,以“ 春 ”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 最爱 ”两字充分表达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3、颔联中有哪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并作简要赏析。
3.(1)颔联中有两个极妙的动词:争、啄。(2)赏析:两个动词惟妙惟肖地描摹出莺、燕的动态,传神地描绘了一幅大自然从沉睡到苏醒、充满生机的早春图,流露出诗人对如此美景的无限喜爱之情。
4、请赏析名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作者抓住“乱花”浅草”,写出了早春时节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5、颔联中“几处”“谁家”用的精妙,换成“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
说说为什么?
5.“几处”“ 谁家” 是照应“早莺”和“新燕”,表现了钱塘湖初春的特点和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第16首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此”“真意”这里各指什么?
1.“此”指作者的隐居生活;“真意”指人生的真谛。
2.诗中描写的景物具有什么特点?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心境?
2.(1)宁静(平和、闲适)(2)恬淡静谧
3.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的非常精妙,若换成“望”字好不好?为什么?
3.“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作者在东篱下采菊的悠闲,不是有意而“望”而是无意而“见”,从而很好的表现出作者悠然恬静的心境。
4.作者身居闹市但保持宁静的生活状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这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4.(1)“心远地自偏”;(2)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5.“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句中“心远”的对象是什么?
5.官场的生活和世俗的纷扰。
6.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
6.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第17首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1.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方面是对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抒发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
3.花和鸟本是人们喜爱之物,作者却“溅”“惊心”,这样写是否不够恰当?为什么?
3(1)恰当(2)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虽然面对美好景物也无法高兴起来,相反更增加了诗人的愁苦之情。
4、请联系全诗谈谈你对作者用“草木深”三字写景的理解。
4.①三字描写了春天城中草木繁密的荒芜之状,可见人民离散无人治理。②通过写景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5、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这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从而写出战火连绵时家信的珍贵,表现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6、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6.(1)画面: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的忧愁叹息,老人那昔日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掉落,无法插簪。(2)含义: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深刻的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7、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
7.诗人运用拟人手法,睹物伤情,深刻地表达亡国之悲、忧国忧民和遭受离乱,思念亲人的情感。
8、杜甫历来被人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杜甫这两个称谓的解释。
8.诗圣:他有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而且诗歌思想感情艺术高。诗史:用诗歌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真实,这些都可在这首诗中有所体现。
第18首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月金鳞开。
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请简析“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的“压”字的表达效果。
1.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情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2、请设想一下“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 作者捕捉这个景象人诗要表现什么
2.“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显出来。
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简要赏析。
3.示例:角度一,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景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角度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角度三,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4.由“半卷红旗临易水”中的“易水”,你联想到了哪些故事和诗句?
4.由“易水”可联想到《史记·刺客列传》和《战国策·燕策三》里荆轲刺秦的典故。太子丹送荆轲,荆轲唱到《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用这个典故渲染战斗的悲壮,突出战士们的勇气。又会让人想到王昌龄《从军行》中“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一句。
第19首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初中三年,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山水田园;有的刻画塞外风光。《赤壁》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1.(1) 咏史诗(2)特点: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的情感。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句诗包含着怎样的哲理 说说其中的深刻含义。
2.(1)成功是需要机遇的。(2)这两句诗表达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3、本诗开头为什么从“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3.由“折戟”写起,引发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后文的议论做铺垫。
4、这是一首与三国故事有关的诗歌,“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句中“东风”指什么 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4.(1)“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2)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改写。
5、有人认为最后一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5.原句以两个美女被“锁”象征国家命运,以见大,别出心裁。改后过于直白,缺乏韵味。
6、有人说,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简述理由。
6.不同意,因为作者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英雄的成功都需要某种机遇,借此来表达诗人怀才不遇,有志不得伸展的感慨。
7、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7.同意,因为这首诗的意思是以小见大,而《赤壁》的末句以“二乔”的命运来比喻东吴命运,正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第20首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境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学诗谩有惊人句”中的“谩有”在词中是什么意思?
1.空有
2、“我报路长嗟日暮”中“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请你谈一谈“九万里风鹏正举”出自我们学习过的哪篇文章 并写出它的含义。
2.“九万里风鹏正举”出自《庄子·逍遥游》,含义是“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3、词的上片说“殷勤问我归何处 ”下片答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请你谈一谈作者为何渴望这一叶轻舟,载着她直送往蓬莱三仙岛。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此词写梦中海天溟崇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流露出作者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且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4、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4、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表现了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第21首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从词中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是在追忆过去的生活?
1.“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似曾相识燕归来”。
2、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哪些意象等景物,从而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透露出作者的怎样的情感
2.(1)夕阳 、落花、归燕 (2)孤独寂寞
3、这首词多出运用对比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明好处。
3.示例:(1)“新”“旧”对比 ,写出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示例:(2)“去”“来”对比,写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4、这首词通篇写景,但字字皆情,这种情又似乎难以确指,根据你的体会,你认为词中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4.诗人用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
5、“一曲”“一杯”在文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词中与“花落去”相呼应的是哪个词语?
5.(1)寂寞惆怅(2)香径
6、“无可奈何花落去”和“似曾相识燕归来”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为什么这样写?
6.“无可奈何花落去”是伤春;“似曾相识燕归来”是离别。将景物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情中寓情,委婉含蓄。
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7、对仗工整,音调和谐,运用对偶的修辞“去”“来”对比,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情感浓郁。
第22首 相见欢 李煜(课标有)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无言独上西楼”中的“无言”怎么理解?
1.“无言”并非指词人无语可诉,而是指词人无人共语。
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的“锁”字用得好,说说它好在哪里?
2.用“锁”字把秋色秋意比拟为可锁之物,生动形象,也突出了深院梧桐萧瑟秋意和凄清气氛被锁的不止是“清秋”,还有词人的自由和无可解脱的孤寂。
3、有人说“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只是写了满院的清冷秋景,你怎么理解?
3.这句词不只是写了满院的清冷秋景,更表现了词人的孤寂、思乡以及亡国之恨。
4、“剪不断,理还乱”在本诗中比喻什么?现在人们常用这句话来比喻什么?
4.用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以千丝万缕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乱难解,现人们常用来比喻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情难以解决。
5、“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受?
5.表达了词人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极其微妙的真实感受,是饱含辛酸,极其痛苦的伤心语。
6、上片写景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征?“一切景语皆情语”,试结合上片的写景加以分析。
6.(1)凄凉(2)“月如钩”即月不圆,实写作者国破家亡之事;“梧桐”加“寂寞”实写作者内心的孤独、痛苦之情。
八下
第23首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诗经》是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 总集,共收入自西周至春秋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整部诗集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部分,并多采用 赋、比、兴 的艺术手法。
2.《关雎》中耳熟能详、统摄全篇的句子是“ 窈窕淑女 , 君子好逑 。”诗中最能体现主人公夜不成眠、相思之痛的句子是“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3.诗中采用许多重章叠句的句式,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可以充分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增加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4.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在这首诗中有什么作用?
采用了“兴”的手法,以雎鸠相互应和之声起兴,渲染了和谐悠扬的气氛,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点出恋爱主题。
5.孔子对《关雎》这首诗评价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什么意思?
此诗表现了青年男子对心上人的渴慕、思念之情,是庄重而亲切的,虽有焦灼,但并不哀伤。
第24首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诗中为爱情设置了一个特定环境: 蒹葭、白露、道阻、水中 ,来表现主人公对爱纯洁和执着。
2.能体现诗的主旨,并且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哪一句?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诗歌运用了重章叠句表达方式,在感情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回环往复,一咏三叹,使诗歌具有音乐的韵律美,使结构更加整齐,表达的感情一步比一步的强烈。
4.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主人公执着的爱情追求的?
(1)内容: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时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
(2)注意情和景的结合,用凄清迷离之景衬托可望不可即之情。
5.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由此你感受到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协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6.举例说明本诗的感情基调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凄清迷离,通过写一痴情人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可望不可即表达了主人公的怅惘忧伤之情和对伊人的深切思念,执着敬慕。
第25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这两句在全诗中由什么作用?
既点明了送别之地和友人的上任之所,由奠定诗歌的感情基调:乐观的情绪和对朋友的依依不舍。
2.简要谈谈诗中“风烟望五津”中的“望”字使人产生的联想。
“望”字使人联想到既然“五津”“风烟”在望,则此行并非远别,不必为离别而悲伤。使人联想到气象开阔。表达了诗人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3、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所蕴含的哲理。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感情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一扫离别诗的低沉情调,改变了送别诗悲伤凄凉的传统格局,而是表现出昂扬乐观,成为千古名句。此诗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怀,蕴含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的哲理。
4、“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及对友人的诚恳劝慰之情。
5.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凄婉忧伤的古代送别诗中是上乘佳作别具一格的?
一扫以往送别诗中的离愁别恨,充满了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第26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
1.运用拟人手法和一系列的动词具体描写了秋风破屋的情景。突出诗人受害之大,灾难之大。
诗句“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在诗中具有什么作用?
2.一是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气氛;二是烘托出诗人悲凉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襟蓄势。
3、读了这首诗后,就主题而言,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任举出一例。(古今例子均可)
3.示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养浩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
4、这首诗的主旨句是什么?请工整写下来,并作简要赏析。
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由自己联想到他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思。
5.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5.这是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遭遇来表现天下的“寒士”的遭遇,推己及人表达了寒士的共同愿望,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
第27首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干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系向牛头充炭直”中的“直”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1.“直”在诗中通“值”,价格,价值。
2、诗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一句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2.描写出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突出卖炭翁生活的艰苦和劳动的艰辛。
3、文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描写是否矛盾 为什么 请说明理由。
3.不矛盾。这一鲜明的对比揭露了老百姓承受剥削阶级肆意剥削的现实,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也同时表现出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4、“半匹红绡一丈绫”一句反映了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句诗反映了什么?
4.这句话反映了唐代宫市的霸道不公。
5、“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
5.“辗”字既写出了天寒冷,已经结了冰,从而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写出牛车的重量,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
6、“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6.“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7、“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7.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8、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反映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宫市的揭露抨击。
九上
第28首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的首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1.夸张。极力描写宴会酒菜的昂贵、丰盛,营造了欢乐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
2、诗中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性格?
2.倔强自信、豁达乐观。
3、这首诗感情激荡,一波三折,试简要分析诗人感情变化的线索。
3.用盛宴来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接着用比喻具体写行路难,接下来想到两个给自己希望,增加信心的人,当他思路回到现实中时,内心又一次彷徨苦闷,最后诗人经过内心的冲突,又获得了自信。
4、怎样理解“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诗的意思
4.引用吕尚垂钓、伊尹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对重新得到重用的渴望。
诗歌题目为《行路难》,但从全诗看,诗人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试举例说明。
5.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体现出诗人对前途仍充满信心。
6、试分析“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词的作用。
6.形象地表现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
第29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首联作者通过“ 凄凉地 ”和“ 弃置身 ”这些富有感彩的字句的渲染,表达出自己 被贬官的愤懑 之情。
2、颈联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虽然有对身世不幸的感叹,但又相当达观,后人读它,更是赋予了它深刻的道理。请问其中的哲理是什么?
2.旧事物必将逝去,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3、颔联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用“闻笛赋”典故怀念志同道合的朋友;用“烂柯人”典故抒发对岁月流逝、世事变化之大、物事全非的感叹、怅惘。
4、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颈联作简要分析。
4.颈联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诗人用“沉舟”“病树”自喻,饱含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之情。
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
5.这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同时也给友人以鼓舞。
第30首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前小序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1.交代了作词的时间和原因,引领下文。
2、词人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句是哪两句?
2.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请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转”“低”“无眠”词语的表达效果。
3.“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4.简要赏析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4.词人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规律做了高度概括,由月的阴晴圆缺联想到人的悲欢离合,认为悲欢离合是自然规律,无需感伤。表现了词人旷达的胸襟。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什么?这两句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5.(1)婵娟指明月。(2)用月光的普照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亲人及天下所有经受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的祝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第31首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连用两个“难”字突出强调“别亦难”,使离别之痛显得分外深沉缠绵。
B.颔联中的“丝”与“思”字谐音,表明自己的思念如春蚕吐丝般到死方休。
C.颈联从“哓镜”的青春易老到“夜吟”的顾影自怜,道尽相思的悲苦与无奈。
D.尾联中的“探”字一扫前文之哀愁,展现出一种昂扬的气概,给人以鼓舞。
1.D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千古名句,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2.这两句诗运用了双关、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春蚕吐丝的“丝”谐音相思的“思”,而春蚕吐丝,丝尽而死,蜡烛燃烧,烧 尽泪止,又运用比喻,写自己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才流尽一样,表达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爱恋和无尽的相思。 后世常用此句形容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3.两个“难”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
3.“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
4.请简要分析“东风无力百花残”的作用。
4.情景交融,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了当时凄楚离别的气氛,衬托了诗人的痛苦心情。
5.教师节到了,同学们把写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的贺卡送给了老师,以此表达全班同学对老师的敬爱之情,请你代同学们解释选用此诗句的理由。
5.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和双关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所爱之人至死不渝的深情。(2)后又用来形容对事业无限忠诚的 奉献精神,这与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相符,所以选用此诗句赞美老师。
九下
第32首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片首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了塞下风景与中原地带风景的大不相同。
B.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C.“千嶂里”中的“千嶂”是层峦叠嶂的意思。
D.整首词意境苍凉悲壮,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1.B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展示的塞外景致。
2.“千嶂里”点出处在崇山峻岭之中的孤城,“长烟落日孤城闭”表面写夕阳西下孤城紧闭之景,实写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这两句描绘出重峦叠嶂,残阳夕照,戍边关城被笼罩在沉沉的暮霭之中渲染了边地萧条肃杀、荒漠寂寥的景象。
3、这首词的上下阙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上阕描写,下阕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边塞生活的艰苦。
4、文中哪两句词与“衡阳雁去无留意”相照应,并写将士们因为没有击败敌人、建功立业而无法回家?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5.表达了戍边将士们壮志未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第33首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阕写景,描写了 密州出猎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言志,抒写了词人 渴望报效国家 的豪情壮志。
2、试赏析“千骑卷平冈”中的“卷”字有何妙处?并描绘画面。
2.“卷”字写出了打猎者飞快跃马翻过山冈的状态,表现了打猎者的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3、“狂”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苏轼的“狂”表现在哪些方面
3.“狂”字为全篇定下豪放的基调。上片主要写词人在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举止神态之“狂”;下片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卫国的壮志豪情。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4.词人以魏尚自比,渴望朝廷重新重用自己,运用典故使表达含蓄委婉。
5、“鬓微霜又何妨”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5.反问。表达了诗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能自己跃马疆场,迎击来犯的敌人。
6、试说明词中的三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6.孙郎射虎:以孙郎自比,显示过人的胆略和勇气。冯唐持节:以魏尚自比,渴望朝廷重新重用自己。射天狼:表达自己抵御入侵,为国立功的决心。
第34首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1)细节描写;(2)蕴含了词人壮志难酬的苦闷无奈和渴望战场杀敌的迫切心情。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2.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3、词中“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的“秋”字有什么作用?
3.点明季节是秋季;渲染了肃杀、悲壮的气氛。
4、请从修辞角度对“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
4.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兵强马壮,战斗激烈紧张的惊险场面;表现了戍边将士骑术精湛,射技高超,气势高昂,英勇无畏,势不可挡的战斗精神。
5、根据你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5.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6、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来分析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了却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第35首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莽红尘”中的“莽”在词中是什么意思?
1.广大。
2.词的上片写中秋已临,看篱下花黄,听四面楚歌,不禁想到了从前,那么作者如何描述她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2.可用原文回答:“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也可用自己的话来回答: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
3.词的下片作者连发两问:“俗子胸襟谁识我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试分析这两问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抒发了作者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不知去何处觅知音的感慨。想到知音难觅,饱受折磨便不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矛盾的思想感情。
4.赏析词句“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4.我的高远志向,我的未竟心愿,俗世中人,几人能懂,几入可解 想是知音无处觅,同路人难寻,英雄路阻,当受此折磨。此处磨折,既有对国事的忧虑,也有对富贵平庸生活的厌恶,更有对丈夫不能理解自己所思所想的失望。也是对自我的肯定和激励。
第36首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中的“始”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1.才
2.如何理解“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中“十五”“八十”?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1)这里的“十五”“八十”可理解为实数,也可理解为虚数,是一种夸张的手法,(2)目的是极言从军之久,从而揭露兵役制度给百姓带来的灾难。
3.老兵退役归家后,看到家中凄凉破败的怎样景象?
3.诗人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一片荒凉哀戚的景象。
4.“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这催人泪下的诗句抒写了一个无家可归的老兵怎样的心境?暴露了汉魏时期怎样的社会现实?
4.(1)这两句诗抒写了老兵孤独、凄凉的心境.(2)暴露出汉魏时期战争频发、兵役沉重的社会现实。
第37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分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句中“卷”“即”的表达效果。
1.卷:席卷。即:就。这两个词准确贴切地表现了边塞风狂雪早的奇异风光。(意对即可)
2、在《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句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这首诗哪两句也用了这种修辞手法呢?
2.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3、在文中选出此诗中具体表现边塞天奇寒的句子或短语。
3.狐裘不暖锦衾薄,不得控,难着,百丈冰
4.请简要赏析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以春花喻冬雪,想象奇特,比喻贴切,描绘出一幅塞外严寒奇丽图。让人感到茫茫大雪中一片春意。表现了诗人的惊喜、好奇及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
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及无限怅惘之情。
6描绘并赏析“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的画面之美。
6.送客出辕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尽它管风刮得很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已经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那白雪背景上的鲜红一点,在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清白,更寒冷,也使画面更加灵动。
第38首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