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钟摆 课件+教案3

文档属性

名称 做一个钟摆 课件+教案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3-09 22:11:56

文档简介

1教学目标
单元目标:本单元的是遵循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进行教学的,渗透着用有规律的物体(等时性)来计时!
学时目标:
科学概念
1.通过动手实验探究,能说出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真实的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动次数学习运用测量与比较的科学方法。
2.尝试对钟摆不断地调整,初步学会做个30秒摆动30次的摆。
3.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经历了“肯定——否定——肯定——又否定——最后肯定”这一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到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准确测量,积极动手的重要性。
2.建立小组分工明确,乐于合作、交流和讨论的习惯。
2设计理念
通过一次一次的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猜测分析、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交流,最终得出科学结论。通过探究让学生对摆的摆动快慢的影响有一个新的认识,即帮助学生从之前学习的“摆绳影响摆的摆动快慢”向“摆长影响摆的摆动快慢”的科学认知转变提升。让学生经历一个“肯定——否定——肯定——又否定——最后肯定”这一逐步论证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而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3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学生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自我控制能力较强,能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学习,并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操作能力。在前两节课已经了解了摆的快慢与摆幅、摆锤重量无关,与摆绳长有关”三个概念,在本课教学中,学生根据实验得出摆动快慢与摆锤长度有关,与摆锤上有无重物有关,与摆锤上重物位置的高低有关,均没有困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本节课的活动体验,已经模糊感知物体重心的变化,老师借助教学微视频帮助学生突破重心变化的难点,帮助学生建立什么是摆长,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的关系这两个概念,并让学生制作30秒摆动30次的摆。
4教材分析
《做一个钟摆》是科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与测量》的第七课,是一节以活动构建概念的课。五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自我控制能力较强,能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学习,并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操作能力。在前两节课已经了解了摆的快慢与摆幅、摆锤重量无关,与摆绳长有关”三个概念,在本课教学中主要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摆长,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的关系这两个概念,同时让学生制作30秒摆动30次的摆,也是为第八课作一个铺垫。
5教材教法分析
本次教学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安排了三次否定、三次猜想。否定摆绳长度、否定摆锤长度、否定摆锤位置无影响的预测,三次猜想:摆绳一样,摆锤不同,摆动快慢的猜测;摆绳一样,摆锤相同,有无重物,摆动快慢的猜测;摆绳一样,摆锤相同,摆锤位置不同,摆动快慢的猜测。
教师通过对比实验多次否定学生对摆的快慢的原有构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分组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并引导学生对所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思分析总结,最终引发学生对摆长的真正概念的思考。
6重点难点
学时重点:摆长影响摆的摆动快慢。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学时难点:一个摆重心的高低影响摆的摆动快慢。摆长影响摆的摆动快慢的建构。
7教学准备
1.学生实验准备: 每组一个带有标尺的金属条、磁铁、铁架台、计时器、支架、实验记录单。
2.教师实验准备:摆绳相同,摆锤长度不一样的摆各1个,带有刻度的标尺模型、磁铁、铁架台、计时器、支架、实验记录单若干、课件。
8教学过程
8.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1.上节课我们进行了摆的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活动2【讲授】二、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1.创设情境:教师出示摆绳长度相同,摆锤长度不同的摆。
2.设疑激趣:摆绳长度相等的这两个摆,摆动的快慢一样吗?
活动3【活动】三、科学探究,学习新知
活动一:
1. 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长度不同的两个摆的摆动快慢一样吗?(如下图)
(1)学生猜测两个摆的摆动快慢并说出理由。
(2)学生演示:请两位学生上台操作,测15秒内两个摆的摆动次数。
(3)观察现象,分析讨论影响摆的快慢的可能原因,提出新的问题。
活动二:
2.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长度相同的两个摆的摆动快慢一样吗?(如下图)
(1)学生猜测加重物后摆的摆动快慢是否会变化。
(2)学生演示:请两位学生上台操作,测15秒内两个摆的摆动次数。
(3)观察现象,分析讨论影响摆的快慢的可能原因,提出新的问题。
活动三:
3.摆的快慢是否与摆锤上重物的位置有关?(如下图)
?
(1)设计实验。
(2)分组实验验证。
(3)教师巡回,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提供不同的任务单。
(4)交流汇报,分析实验数据,初步得出结论,提出新的问题。
4.教师利用微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分析,得出科学规律。
活动4【练习】四、学以致用,拓展提高
1.学生分组制作一个钟摆,展示交流。
2.思考练习,拓展提高。
活动5【讲授】五、课堂小结,交流体会
1、本节课主要探究了摆动快慢与摆长的关系:摆长越短,摆动越快;摆长越长,摆动越慢。
2、请同学们将记录单黏贴在作业本上。
活动6【作业】六、课后作业
1、完成作业本。
2、课后尝试调试走动不准的摆钟。
活动7【练习】附:活动记录单
重物在摆锤上不同位置时摆的摆动次数记录单(15秒)
重物距离固定点
10厘米
重物距离固定点
30厘米
重物距离固定点
40厘米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我们的发现:摆的摆动快慢与
.
做个“钟摆”
请利用上面的材料,做一个30秒摆动30次的摆。
思考:1、怎样做?
2、重物的位置需要怎样调整?
3、为什么要这样调整?
学以致用
上节课,我们在研究摆的快慢和摆锤重量关系的实验中,有同学是把三个钩码挂一串的,有同学是三个钩码挂在一个节点上的,你认为哪种挂法较合理?为什么?
课件13张PPT。做一个钟摆?探究活动一摆绳长度一样,两个摆的快慢一样吗固定点固定点?快慢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长度相同的两个摆的快慢一样吗探究活动二?摆的快慢是否与摆锤上重物的位置离固定点的距离长短有关探究活动三记录单一重物在摆锤上不同位置对摆动快慢的影响记录单
15秒内摆动次数记录
我们的发现: 碰到问题 尝试解决实验提示:实验完成 整理材料
组内交流 分析数据交流
我们的猜测
我们的实验结果
我们 的 结论记录单一重物在摆锤上不同位置对摆动快慢的影响记录单
15秒内摆动次数记录
我们的发现: 摆的重心到摆的固定点间的距离摆长:固定点固定点固定点实验结论:摆长越( ),摆动越 ( ).摆长越( ),摆动越 ( ).长短快慢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做个“钟摆” 利用前面的材料,做一个30秒摆动30次的摆。

思考:
1、怎样做?
2、重物的位置需要怎样调整?
3、为什么要这样调整?
思考:在研究摆的快慢和摆锤重量关系的实验中,有这样两种挂法,你认为哪种挂法较合理?为什么?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