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10 14:1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鲁 迅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2.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3.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目标呈现第一课时 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鲁 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由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从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从……到……”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 过渡
承上启下
(9)百草园的生活(1—8)三味书屋的生活(10—24)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 哪
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二、文本探究1.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第一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第一段:总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2.朗读第二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①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冬皆备。形: 高大、肥胖、臃肿、小球。
声: 长吟、低唱、弹琴。
色: 碧绿、紫红、菜花和蜂的“黄”。
味: 又酸又甜。
春景: 桑葚、菜花。
夏景: 鸣蝉。
秋景: 蟋蟀的叫。②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③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④写景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写出了儿童的心理。3.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
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4.文章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 为什么要写捕鸟?童年就像珍藏在记忆深处的“杨花源”,有青山、绿水、幻想、冒险;有晚归的牛羊,牧童的短笛,更有母亲那一声声悠长的呼唤……同学们能不能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把童年的趣事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延伸拓展百草园“乐园”赏美好景物
听神奇传说
捕雪地之鸟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第二课时 一、文本探究合作探究阅读课文过渡段和三味书屋部分。三味书屋三 味 书 屋这是鲁迅当初上学时的座位三味书屋有一种特别严肃的气氛。1.和百草园的生机勃勃,趣味无限相比,你觉得三味书屋有什么不同?①从三味书屋的陈设看出来,简单而有规矩。②行为礼貌上有规矩,要拜孔子和先生。③ 只准读书,不能做与读书无关的事。④有罚跪的规则和打人的戒尺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2.作者对先生是什么态度?3.三味书屋的主人是什么样的人? 根据课文来说一说。①听说他的私塾是最严厉的;
② 不许问“怪哉”虫之类的事;
③不许到后园去玩。(1)严厉。①极方正,质朴,博学;
②和蔼地答礼;
③开始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
④有罚跪的规则和戒尺,但不常用;
⑤喜读书。(2)可敬。4.三味书屋与百草园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两部分之间应该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这应是统领全篇的主题所在。二、主旨探究细读课文,边读边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
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
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你认为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哪些方面需要改变?试谈谈你的看法。延伸拓展 完成 P2~4第11~17题。三味书屋询问怪哉
后园玩耍
师生读书
课中偷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