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科目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第6课,课本中包含“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汉朝对西域的管理”三个子目,主要讲述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影响以及汉朝对西域的管理。前两个子目之间呈现出递进关系,张骞出使西域推动了中外交流的频繁与友好往来。第三个子目的学习说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本课在课本位置上起到良好的过渡作用,承接了上一课《东汉的兴衰》内容,还为下一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作铺垫。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通过先前学习,他们已经初步了解汉朝的相关史实,因此教师在讲述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背景时,可以考虑结合之前讲授大一统网朝巩固中的“北击匈奴”内容。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历史认识更偏向于直观感受,教师教学可以考虑利用疆域图、路线图等地图直观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学习西域的地理位置、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丝绸之路开通、西域都护府的建立等等相关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利用史料、材料等资源培养学生史料研读、历史解释等历史核心素养。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休养政策、“文景之治”、张謇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比表格、图片等方式,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结果、意义;知道两汉对西域管理的措施和作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2.通过历史地图等方式,知道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初步树立时空观念。(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3.学习张骞、班超为报效祖国而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发扬“一带一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 ,树立热爱祖国、世界视野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张骞两次出示西域、丝绸之路开通、汉朝管理西域等基本史实。
五、教学难点 通过基本史实的学习认识到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加强主权意识。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表格法、视频教学法。
七、学习方法 讨论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材料研读。
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新课导入 【导入】(出示六张食物图片)同学们能说出这些食物的名称吗?他们都来自于哪里?今天,老师邀请大家进行一场凿空之旅,了解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观看图片,思考问题,步入本课学习。 以学生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食物入手,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二) 新课讲授 壹·凿空之旅——张謇通西域
1.“西域”地理概念 (出示历史地图)借用诗句引出玉门关和阳关两个地理位置,进而讲授“西域”地理概念: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和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 观察地图,知道“西域”地理概念。 借用语文学科中的诗句讲授“西域”位置,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意识,同时丰富本部分的学习。
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 (出示两幅图片和两则文字材料)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尝试分析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 【回答】西域小国林立,受匈奴奴役和控制。 【补充】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进攻 严重威胁西汉边境。 有助于培养学生材料研读和历史分析的能力。
3.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 【提问】(出示招贤令图片)那么汉武帝为什么要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呢? 【回答】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张謇出使西域的目的,培养历史逻辑。
4.过程 (出示张骞出使西域的视频)请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具体过程。 (出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线路图(公元前138年) 请学生结合视频和课本内容,和大家分享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都发生了哪些事? 【引导】张骞可谓是“持汉节不失!”我们从他的身上能够学习到哪些宝贵精神? (出示张骞出使西域的两次过程表格)请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完成表格。 【归纳】这是一个汉朝从了 观看视频,交流回答问题。 【回答】前138年,张骞率领100余人,从长安出发,被扣10余年,威逼利诱却未曾放弃,后继续西行,历尽艰险,到达大月氏后对方表示安居乐业,无心夹击,而后再次被扣押,前126年,仅张骞和一随者回到长安。 【回答】开拓进取,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勇于探险,忠于祖国。 观看视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有助于学习张骞宝贵的精神品质。
解西域到沟通西域的过程。 【提问】(出示史料)同学们可以阅读史料,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呢?请大家合作探究。 【回答】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汉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 培养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问题意识。
5.意义 (出示两则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材料研读,概括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回答】①促进了西汉与西域间的相互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 ②为开辟丝绸之路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培养学生材料研读的能力。
贰·文明之途——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提问】(出示《丝绸之路示意图》)根据《丝绸之路示意图》,说说陆上丝绸之路途经地区。 【回答】长安、河西走廊、西域 (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 帮助学生培养时空观念的历史核心素养。
2.海上丝绸之路 【提问】(出示《丝绸之路示意图》)根据《丝绸之路示意图》,说说海上丝绸之路途经地区。 【讲授】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你们知道都有哪些航线吗? 观察地图,合作交流。 【回答】(1)向北:山东沿岸→黄海→朝鲜、日本。 (2)向南:东南沿海→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 →印度半岛和锡兰→【转运】欧洲地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3.意义 【引导】(出示《丝绸之路上的商贸往来》)在丝路上,你们知道东西方在物质文化上都有哪些贸易往来吗?据此可以得出丝绸之路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东西方的贸易往来。 【回答】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叁·治理之道——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提问】(出示两幅历史地图)请学生思考:对比秦朝的疆域,西汉的疆域多了什么地方呢?说明了什么? 【回答】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1.西汉对西域的管理 【引导】(出示西域都护府相关的两幅图片)西汉管理西域有着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你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吗? 【归纳】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标志着西域(今新疆地区)开 【回答】专门的机构——西域都护府 ,设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 【补充】专业的人员——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颁行汉朝的号令,管辖西域36国。 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始正式归属西汉中央政权。
2.东汉对西域的管理 【讲授】(出示课件)西汉末期国力下降,失去对西域地区的管控。东汉时期,班超、甘英等人再次出使西域,重建与西域的联系。 (出示班超人物简介)请大家阅读材料,了解班超,并且说出与班超相关的事迹。 了解班超、甘英、班勇等人出使西域的史实,知道西域长史府。 【回答】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了解东汉时期西域管理的变化,培养唯物史观。
肆·古道新途——“一带一路”
【讲授】(出示课件)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你们了解“一带一路”的内涵吗?能不能尝试说出你所了解到的“一带一路”成就? 【引导】我国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的共同体。那么丝绸之路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作用有哪些? 【回答】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事迹海上丝绸之路。 【回答】2014年5月东部非洲有了第一条高速铁路;2016年6月乌兹别克斯坦中亚第一长隧道贯通;2017年5月肯尼亚“世纪工程”蒙内铁路建成通车…… 【回答】①加强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 ②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③有利于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④充分显示了中国主动参与国际事务的积极姿态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了解“一带一路”倡议,培养学生紧跟时事的意识。 培养学生树立国际视角,认识到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积极作用,培养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三) 课堂小结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相互沟通和友好往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西方物质文化的友好交流;自汉朝开始,新疆地区已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是不可分割的。 通过教师小结回溯本课知识。 通过概括归纳式的总结,加强学生理解记忆。
九、 随堂练习 3道单项选择(详见配套课件)
十、板书设计
十一、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