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数学学科
第4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经历针对不同情况运用不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比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2.结合生活情境,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观察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
师:小女孩和妈妈去家电超市购物。看,她们买了什么?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表中信息,准确找到商品价格。
预设1:他们买了三样东西,分别是护眼灯、吹风机和空调扇。
预设2:护眼灯的价格是166元,学习机的价格是225元,空调扇的价格是558元。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1:买空调扇和吹风机一共要多少钱?
预设2:吹风机比护眼灯贵多少钱?
预设3:买这三种商品一共多少钱?
预设4:买这三种商品妈妈大约需要准备多少钱?
……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问题:
学生分析后得出,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必须知道每件商品的价格。
师:这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
指导学生明确:妈妈大约需要准备多少钱,只要有个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用估算来解决;买这三种商品一共多少钱必须精确计算。
师: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利用哪些信息?
预设:护眼灯的价格是166元,吹风机的价格是225元,空调扇的价格是558元。
2、解决问题:
汇报交流:
①交流“妈妈大约需要准备多少钱”。
师:妈妈大约需要准备多少钱?你们是怎么算的?
我们可以把166元看作170元,把225元看作230元,把558元看作560元,这样一共需要准备170+230+560=960(元)。也就是说妈妈准备960元够用了。
教师提示:要知道准备多少钱才够,估的时候一般都往大估。
预设1:170+230+560 预设2:200+250+600
=400+560 =450+600
=960(元) =1050(元)
师生讨论:为什么估得的结果是960元或1050元就一定够了?
学生估算的方法可以是多样的,只要“往大估”能满足购物需要即可。
②交流“买这三种商品一共多少钱”。
分别请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计算166+225+558时,学生可能会用2个小竖式或者1个大竖式,注意细心计算。
166+225+558=949(元)
回顾与反思。
师:比较刚才解答的两个问题,想一想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预设: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再灵活选择解决的策略。
3、牛刀小试
(1) 买这三件物品,准备500元够吗?
(2) 买这三件物品,实际要花多少元?
三、拓展延伸
变式练习一
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462+278= 444-356= 496+208=
变式练习二
如果买下面商品中的任意两种,准备多少钱就够了?(先估一估,再算算。)
四、巩固练习
1.一条公路长856米,修了485米后,没有修的比修好的短多少米?
2.芳芳家今年的粮食获得了大丰收,她家的大豆和玉米共收获了多少千克?
3.图书室借出345本书后,还剩505本,然后又还回267本。现在图书室里有多少本书?
能力提升
4.运动场上正在进行800米跑决赛。跑在第一位的已经跑了702米,跑在第二位的已经跑了688米。
(1)此时跑在第一位的离终点还有多少米?
(2)此时跑在第二位的落后跑在第一位的多少米?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本第42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课本第45页第6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思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遭遇“心求通而未达,口预言而不能”的时候,我就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答案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