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必一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 (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必一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 (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5 11:0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___本杰明·富兰克林




赋税
徭役
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而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田赋(地税)
人头税(丁税、户税)
其它杂税
历代统治者强迫人民(主要是成年男子)从事的无偿劳役
兵役
力役
杂役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速问速答】
1.赋税制度能否一成不变?
2.赋税是否收得越多越好?
3.赋税是否收得越少越好?
课前预习检测: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发展历程








田赋
人头税
徭役
编户齐民
租调制

租庸调制
两税法
沿袭两税法
募役法
方田均税法
沿袭租庸调制和两税法 实行科差
沿袭两税法
张居正
一条鞭法
雍正
摊丁入亩
魏晋
租调制
泰半:三分取其二
十五税一
三十税一
隋唐时期
隋朝
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税,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
唐初
租庸调制
基础
国家向成年男子授田的均田制
对象
针对21-59岁之间成年男子征收
内容
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的谷物
调:缴纳定量的绢和布
庸:代役税。成年男子服役期间不去服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之为庸
长期战乱,人少地多,为保证赋税来源,北魏至唐前期推行均田制
阅读材料,理解“租庸调制”的内容。
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绩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绩绢绝者,兼调绵三两; 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
——《旧唐书·食货志上》
YUEDUCAILIAOLIJIEZUYONGDIAOZHIDENEIRONG
郧县贺思敬庸调布
思考:为什么唐中期以后两税法会取代租庸调制呢
材料一 唐朝中叶以后,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大批农民失去土地而流亡或者成为地主的佃户,政府所掌握的人口越来越少,赋税来源逐渐枯竭,“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因而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建中元年(780年),唐德宗在宰相杨炎的建议下正式颁布“两税法”。
——摘编自赵建玲张洁《简论两税法的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问题: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归纳两税法实行的原因。
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
编户数量减少,财政收入锐减
农民负担沉重
吏治腐败,税制混乱。
YANGYAN
唐中期以后
两税法
实行
780年,唐政府废除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
内容
1.户不分主户和客户,以当时的居住地,编入户籍
2.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 (纳钱),按亩缴纳地税 (米)
3.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
4.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5.中央根据财政支出定出总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
6.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
杨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的影响
材料三:自是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轻重之权始归朝廷矣。
———北宋 欧阳修 宋祁《新唐书·杨炎列传》
材料一:“两税法”颁布以后,到建中末年,就有了1300多万的两税收益....两税法规定“以钱谷定税,临时折征杂物”,具体征收时采用货币与实物结合的方式,这种做法在国家税收领域引入了货币税,改变了传统的纯粹实物税历史,货币税的推行,不仅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货币、商品意识的推广。
——摘编自邱作文《唐朝中期两税法改革简析》
材料二: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救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巢丝未盈斤,织绢未成匹,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透巡。
——唐《白居易集》卷2《重赋》
租庸调制 两税法 意义
推行时间 唐初 唐中期始(780年)
征税项目 租庸调及杂税杂役 户税、地税 征税对象 受田农民 户无主客 扩大对象 征税标准 人丁为主 资产为主 征税次数 旬输月送 夏、秋 征税总额 量入为出 量出计入 征税形式 实物 实物、货币 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保证农时,减轻人民的负担,缓和社会矛盾
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的影响
局限性:
未能遏制土地兼并
政府为保证财政又增加捐税,农民负担更加沉重,社会矛盾加剧
主要内容:
明清赋役制度的变革
一条鞭法:赋役合并成一条,一概折银。货币地租正式取代实物地租。
材料四 摊丁入亩制度的实行,直接废除了延续几千年的“人头税”,失地和无地农民及其他劳动者摆脱了千百年来的丁役负担。......中国由此进入第一波“人口大爆炸”时代,据统计,康熙二十四年,全国人口为1亿,到嘉庆十七年已到3.6亿,这仅仅花了127年时间。
——摘编自《历史上影响中国人生活的四大改革》
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资产税正式取代人丁税
时期 赋役制度 主要征收标准 主要形式 征收种类及时间 人身依附关系
唐前期 租庸调制 人丁 实物地租 繁杂,不定时 以庸代役
唐中期 两税法 资产 仍有人头税 简化,定时 有所松弛
明朝 一条鞭法 土地 仍有人头税 白银 进一步松弛
清朝 摊丁入亩 土地 中国 古代
根据表格,归纳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发展趋势
从以人丁为主到以资产为主,直至取消人头税
从实物地租到货币地租
从繁杂到简化
从不定时到定时
逐渐松弛
根源:生产力和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调整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发展
材料 历史上的税费改革不止一次,但每次税费改革后,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局限性,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又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明清思想家黄宗羲称之为“积累莫返之害”。
——秦晖《并税式改革与“黄宗羲定律”》
材料一 中国古代每一次重要的税制改革都是为了把各种各样的赋税归类、统一,简化形式,减轻负担,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又重新出现了。如此反复,实际上等于农民的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一直在加重。举例来说,唐代两税法实行之初,把庸和调合并到田租中,不再征收其他杂税,但是不久各种苛捐杂税就纷纷出炉;宋代更是在两税之外正式加收了身钱;明代中期一条鞭法已将各种杂税合并在一起,征收白银,但是后来又开始征收杂役、新饷、练饷等等,到了明末终于将三饷合并成为固定的税收。这就是著名的“黄宗羲定律”。
——摘编自金开诚《中国古代赋税徭役》
提示:
明启示:对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不扰民生,加强税务监管,用立法规范税收......
合作探究:“黄宗羲定律”给后世的税制改革什么启示?
共产党人是彻底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我们一定能够把乡镇机构精简下来,一定能够把过多供养的人减下来,一定能够走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
——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2003年两会
材料 取消农业税......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治本之策,可以说是找到了跳出“黄宗羲定律”的金钥匙。
——经济时评《跳出“黄宗羲定律”的金钥匙》
问题:取消农业税的重要意义?
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关 税
海关依据国家的关税政策、税法及进出口税则,代表国家对进出关境的物品征收的税。
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外界因素影响、独立自主地处理有关本国海关税收事务的权力。
关税主权
中国近代关税的发展
1937年正式宣布废除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项规定开了协定关税的恶例。此后的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强化了西方列强的协定关税权。
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努力
1927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
1928
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关税自主为其两项主要内容之一。
国民政府首先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关税条约》,随后,又陆续同意大利、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缔结了“友好通商条约”或新的关税条约。
1930
日本同意《中日关税协定》。
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个人所得税
是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税种。
北洋政府制定了所得税条例,其中包括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内容,但并没有实施。
1914
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
1936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1980
个人所得税实行、调整的意义
材料 1980年通过并公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制定的第一部个人所得税法。
在共同富裕方面,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意义:增加财政收入,兼顾社会公平,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要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
对于税制的改革,有何经验借鉴?
知识小结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基础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
中国现代赋税制度
唐前期:租庸调制
唐中期:两税法
明万历:一条鞭法
清雍正:摊丁入亩
个人所得税
关税
支柱
1.(2024·江西高考)明代前期,百姓需要亲身应役,“甚至父子当差,则一日不让;兄弟应役,则移时不甘”。18世纪以后,江南与东南沿海“贩夫牧竖,优游于光天化日之下,无征输之苦”;边远地区“赤贫无田、持手而食之夫,悉得免于追呼”。能够解释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白银货币的大量使用 B.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C.户籍政策的不断调整 D.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2.(2024·重庆高考)北魏均田令规定,奴婢按编户民标准授田,但要求“奴从耕,婢从织”。北齐均田令规定“奴婢限外不课田者皆不输”。隋承齐制,大业元年(605)又规定“除妇人及奴婢、部曲(依附民)之课”。这意味着(  )
A.均田制逐渐遭到破坏 B.北齐奴婢不再授田
C.承担赋役是授田前提 D.隋代废除定额租调
随堂巩固
A
C
3.(2024·湖北高考)元英宗即位初,中书省奏议:南宋故地纳入版图四十余年来,有田地的纳地税,做买卖的纳商税,此外别无征发,比北方的汉人负担要轻;田多的富户们,有的一年收二三十万石租子,纳的官粮却轻。据此可知,元朝前期(  )
A.抑制土地兼并 B.优容江南经济
C.简化赋税名目 D.提高南人地位
4.(2024·广东高考)两税法依据田地、杂产等资产评定户等,但对杂产种类及其价值没有明确规定。唐文宗时,湖州刺史庾威在所属五县,“自立条制,应田地、奴婢,下及竹、树、鹅、鸭等并估计出税,差军人一千一百五十人散入乡村,检责剩征税钱四千九百余贯”,结果被朝廷以“扰人”罪名贬官。由此可见,两税法(  )
A.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 B.强化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赋予地方官员加征权 D.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