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及其多样性 教学设计
一、点击课标
1、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
2、使用资源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旅游资源的内涵,理解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相关的图片资料,概括旅游资源的内涵,培养读图和分析整理资料,归纳得出有关结论的能力;
通过图片分析,深刻领会旅游资源的多样性,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与同学的合作交流,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形成正确的资源观。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难点: 旅游资源的内涵
四、教材分析
本节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旅游资源的内涵,二是旅游资源的特点。这部分内容理解起来较为容易,并且有较强的趣味性,因此作为导入篇章是很合适的。教材首先从旅游者,旅游业,旅游效益三方面论述了旅游资源的内涵,并且以“阅读”材料的形式阐述了“旅游资源的定义”。关于旅游资源的特点,教材说明了“多样性”是其主要特点,另外还提到了旅游资源的其他特点,如地域性,季节性,吸引力的定向性,利用的永续性,易损性等。
五、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相关旅游资源知识,只是感性认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提升对本节知识的理性认识。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八、教学方法 启发式、读图分析法、对比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自主归纳总结法
九、教学过程
音画引领 创设情境
课前,看旅游资源短片,吸引学生兴趣。
出示教学目标
学生活动
思考都曾去过哪些地方,为什么去?
根据学生回答,简单总结旅游资源的特点。
图片展示
通过观看一组图片,总结旅游资源定义及内涵。
从不同角度展示旅游资源。(风景的、文物的、民俗的)
自主总结
总结旅游资源定义、内涵。
名词链接
旅游者,旅游业。(学生自己找书记忆)
自主学习
从不同角度有关旅游资源的内涵。(学生看书,自己解决)
教师点拨
旅游资源的特点。请同学举例回答。点击链接,进行图片展示。美学上的观赏性,吸引力的定向性,利用的永续性和易损性。给学生举例讲解。
合作探究
学生活动,让学生相互交流家乡风景名胜,都去过哪些,吊起学生旅游的热情。通过连接短片“走遍泉城”,开阔学生视野,陶陶冶学生的情操。
案例研究
让学生阅读红色旅游部分,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回答所提问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优点在依托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资料、视频和录像,采用分析与归纳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从多样性、创造性方面来把握旅游资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提高学生分析与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旅游资源内涵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旅游资源多样性的认识。
但也存在不足:在内容较简单的情况下,深挖教材的能力不够,以后在内容的升华,教材整合上要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