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下北师大版2平移和旋转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三年级下北师大版2平移和旋转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3-09 18:2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过程方法: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准确判断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几格。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新设计
本节课是以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先通过观看图片、手势比划等活动来获得对平移和旋转的的感性认识,建立表象。再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实例加强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认识。利用小房子学具的整体平移来表现学生头脑中的最初的想法,激发认知矛盾后,逐步自主探索出去找对应点、对应边来解决平面图形的平移了几格。最后通过观看上海音乐厅的平移视频,去体现知识的延伸。
3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很多机会见到像电梯 、风车等物体的运动,而且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有丰富的亲身体验,所以对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和旋转意识,但对于一些现象的判断还是不清楚的,更不能用数学眼光来抓住运动的特点来进行系统分析与学习。
4重点难点
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准确判断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平移多少格。
5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平移和旋转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师:老师每天到学校的时候,发现我们很多同学都已经到了,老师想知道你们每天怎么到学校的?
生:走路、坐公交车、跑步、家长开车送来等等。
师:像同学们刚才所说到的人在走路、公交车、自行车、汽车等的行驶都可以说成是运动。生活中有很多丰富多彩的运动画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设计意图: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基础上,对什么是“运动”和“体育运动”进行区分。】
二、自主探究,实践探索
(出示课件):
师:请你边看,边用手势表示一下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出示旋转门、飞机螺旋桨、方向盘、把推拉窗户、拉抽屉、,升国旗的运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动作来表示运动的特点,动作的准确性弥补了语言表达的不足,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表象。】
2、分类
师:大家比划的真形象,那老师有个问题考考你——“这些运动中的物体的运动方式一样吗?能不能按照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呢?再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分类?”给你30秒考虑一下。(学生思考)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总结出一种你们认为最合理的分法。
师:谁来说说你们组讨论的结果?(指名回答)
生:旋转门、飞机螺旋桨、方向盘的运动分为一类。因为他们都是转动的;把升国旗、拉抽屉、推拉窗户的运动分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平平的直直的上下或左右移动。
【设计意图:对常见的运动方式进行分类,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在头脑中初步形成这两种运动的表象。】
师:我听明白了,你们实际上是把这些物体分成了2类,一类是转动的,像这样的(教师用手势表示)能不能起个名字?
生:旋转师:一类是平平的、直直的沿直线运动的,
师:像这样围着一个中心转动的现象就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师:一类是平平的、直直的沿直线运动的(用手势),能不能也起个名字?
生:移动、平移。
师:我们就叫它平移(板书:平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板书)
3、感悟体验
(1)师: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你的眼睛,回想一下到底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用你的肢体语言表示一下。(一名学生上来表演)
(2).自主练习
师:老师这里出搜集了一些,你知道它们属于哪种现象呢?
4、寻找生活中的例子
师;在你的生活中,你曾经做过、玩过、看过的哪些物体的运动现象属于平移和旋转?看谁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咱们先来说说生活中的平移现象都有有哪些吧!可以边说边用动作表示出来。(学生举例子)
生1:拉窗帘的动作。(动作表示)
生2:电梯运行时是平移的。(动作表示)
生3:拉抽屉是平移……
师:生活中哪里存在旋转现象?
生1:陀螺转起来的时候。
生2:旋转门。
生3:风扇在旋转。……
【设计意图: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不应停留在概念的表面,通过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生活一体化。】
三、动手操作,拓展思维
1、数平面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格数
(1)利用小房子学具整体平移数一数
师:刚才同学们讲的非常好,看来,我们每天都在与平移与旋转现象打交道。有两只小蚂蚁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棒,想请你们来帮忙,愿意吗?
仔细观察,看看小房子向右平移了几格?
生1:向右平移2格
生2:向右平移4格
生3:我认为是向右平移6格。
师:到底小房子向右平移几格呢?实践出真知,我们利用手中的小房子学具验证一下!
学生到白板上了演示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利用小房子学具,使学生感知判断一个平面图形平移动几格,不能看图形之间的空格,从而引发认知矛盾,激励学生重新去思考,有没有更简单,快速的方法。】 (2)找对应点
师:如果没有小房子学具怎么办?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的同学交流你们的想法).
学生汇报
师:说的真好!看来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它身上的每一个点也就平移了几格。我们以后只要找对应点就可以了.
(3)找对应边
师:除了找对应点,还有没有其它方法了?(组内交流)
生:可以找对应边(学生到白板上来演示)
师总结:同学们的想法真不错,一下子就把我们的目光从整个房子聚焦到了一个点和一条边上,真是太了不起了.但是大家发现没有,刚才几位同学在找对应边的时候遇到了问题,那我们以后在找对应边的时候,就应该观察了,如果是向左右平移的时候就应该看竖着边,向上下平移的时候就应该看横着的边。
【设计意图:巧妙地设计小房子平移,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向对平移距离的探索。在引导学生书平移距离时,从一个点出发,逐渐发现每个点都平移同样的距离,从而总结出整个图形的平移距离只需要看其中一个对应点的平移距离。】
2、学习平移的特点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在平移的过程中,什么没变?什么变了?(在白板上拖动小房子)
生:位置变了,方向没变.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这其实就是平移的特点.(板书:位置变了,方向不变。)
四、拓展延伸,巩固内化
1、教科书第19页的试一试(2)
【设计意图:通过画图操作练习,在操作中强调“点”和“边”,以学生的汇报展开具体操作方法的讨论,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移距离的理解,感受到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2、判断哪条小鱼能和红色小鱼重合,并涂色.(让学生到白板上拖动.)
五、数学万花筒
师:生活中存在大量平移和旋转的现象,一座大楼还能平移呢,你们相信吗?(课件播放视频)
师总结:太神奇了是吧,这就是知识的力量,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只要我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就能让它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老师你希望大家做一个有心人,用心去观察身边的数学问题,去发现更多的数学知识,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对上海音乐厅平移的资料感受更深刻,既体会到平移知识的应用价值,又激发了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
教学反思:
《平移与旋转》在教学中有着较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深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对于形成空间观念都不容忽视,而今后需要学习的许多知识也需要从平移与旋转的角度去思考。本课在教学的趣味性、教师的引导、为学生创造思考条件上有很多优点:
1、创设具有动态效果的典型实例情境。
首先我把生活中运动的实例做成了动态的画面,引起学生兴趣,接着让学生用手势表示物体是怎么运动的,并在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进行怎样的分类”,通过一系列的讨论、争论,从而进一步加深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2.两次思维桥梁的搭建。
本课中使学生会数图形平移格数是个难点,部分学生易把图形本身包含的格数数进去,还有部分学生只数平移前后图形空隙中的格数。为此教师设计了第一个桥梁——全体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做出平移与旋转的动作,师提出要求让学生体会平移与旋转的区别。使学生在进一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同时,为难点的突破作了孕伏。第二个“桥梁”学生在平移图形时,利用学具把图形整体平移,明白图形平移与图形所占的总格数没有关系。第三个“桥梁”——在图形中找对应点,对应边。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点”和“边”上,为学生理解平移的特征及掌握根据一个点数格和一条边数格的方法打下基础,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移运动的特点。
3、课件欣赏。
最后教师提供的“上海音乐厅的平移”,体现了知识的延伸,给学生提出了努力学习的方向。
教学实施后,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学生对于一些易产生歧义的现象容易误解,像荡秋千、翻书、开门、跳绳等运动现象,需要教师帮助学生仔细分析,弄清其中的区别,从而真正明白平移与旋转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