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下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04 18:1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置身诗境,研读诗作内容;
3.缘景明情,探究诗作感情和艺术特色;
4.比较阅读,训练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置身诗境,研读诗作内容;
2.缘景明情,探究诗作感情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比较阅读,提高诗词鉴赏水平。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在唐代,有这样一位诗人,他一生漂泊,孤苦无依,穷困潦倒,尝尽人间艰辛,却时刻不忘国家和人民,自己住的茅草屋被风吹倒了,却还大呼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他就是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
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拜读他的一首诗——《登岳阳楼》
二、知人论世:
1、作者介绍:(填空)
杜甫,字 子美 ,河南巩县人,自号 少陵野老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 杜工部 ,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漂泊,忧国忧民,诗风 沉郁顿挫 ,诗作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他与李白齐名,并称“ 李杜 ”,被人誉为“诗圣”。(沉郁顿挫: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抑扬起伏)
2、写作背景: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三:朗诵训练:
1、 听范读,注意节奏和停顿;(二二一,二一二);
2、 学生自读,强调感情得把握:
3、 诵读指导,同时简单分析内容和感情:
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这是为下文蓄势。颈联说个人,有无限悲伤,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4、 学生代表范读,点评,齐读。
四、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一)、投影问题,自由讨论:
1、“昔闻” “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颔联的关键字?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景色特点?
3、颈联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境况和心境?
4、“凭轩涕泗流”的原因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明确要点:
自由发表意见,点名回答,教师加以点拨:
1、“昔闻” “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点拨:“昔”,当指诗人的青年时代,又值“开元盛世”,到处都是歌舞升平的景象,诗人既闻洞庭之名,必有向往之意,可惜未能一游;如今呢,祖国山河残破,疮疾满目,而诗人也到了暮年,且历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楼,怎能不百感交集呢?
投影:昔闻:渴望向往已久 今昔对照
今上:如愿以偿甚喜 人世沧桑,百感交集
2、颔联的关键字?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景色特点?
点拨:描写洞庭湖的雄浑壮阔的景象。上联侧重写洞庭湖水面广阔,汪洋万顷;下联侧重写洞庭湖气势宏大,吞吐乾坤。10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逼真地描画了出来。
“坼”字,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投影:坼:气势磅礴;浮:意境阔大;景色雄伟奇丽。
3、颈联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境况和心境?
讨论、明确:举目无亲,音信不通,年老多病,前途茫茫。
诗人的孤寂凄凉
与洞庭湖的雄伟阔大形成鲜明的对比,愈益显出自己的痛苦之情。
4、“凭轩涕泗流”的原因是什么? 
点拨: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窗倚轩,胸怀家国,不禁涕泪交流。诗人在尾联中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余韵无穷。
明确: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对国家前途的忧虑;有无以报国的自悼。
身世之悲,家国之痛,忧国忧民。
五、总结全诗:
前四句写景  → 宏伟奇丽
五六句叙身世 → 凄凉落寞 情景交融
七八句抒感慨 → 忧国忧民
意境: 雄浑壮阔 情感:沉郁悲壮 风格:沉郁顿挫
六、比较阅读,拓展练习:《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1、 知人论世:
与杜甫的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的沉重不同,同样生活在唐朝的另一位诗人,却活得潇洒自在得多,他每天游山玩水,饮酒作诗,他写的诗想象奇特,语言飘逸,他就是杜甫的好朋友——李白。
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李白与朋友夏十二(排行十二)登上岳阳楼楼,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①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首联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登上岳阳楼,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
②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颔联中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了生命,想象奇特: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
③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颈联写诗人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似乎是醉眼朦胧中的幻景。
④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着笔仍在写楼高。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何等潇洒自如,情调何等舒展流畅,态度又何其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
3、问题探究:
请将杜甫这首诗与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进行比较,说说它们同是写登岳阳楼之感,但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
讨论,明确:在诗境(景和情)方面: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景物宏丽美好,人的心情轻快欢乐,交融成一个似真实似梦幻的迷人境界。杜甫《登岳阳楼》景色宏伟壮丽,感情沉郁悲壮。
在风格上:杜甫的《登岳阳楼》基本写实,可用沉郁顿挫来概括。 李白这首诗想像奇特,笔法洒脱,可用豪放飘逸来概括。
结束语:今天我们学了两首写岳阳楼的诗,岳阳楼就在我们湖南的岳阳市,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去看看,领会一下李白和杜甫诗歌的艺术魅力。你也可以学着古人登高作诗,说不定,下一个大诗人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