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24)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真题汇编——判断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24)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真题汇编——判断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6.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1-04 23:2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真题汇编——判断题(教科版)含答案
1.(22-23·浙江杭州·期末)氧气是维持生命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需要的原料。( )
2.(22-23·浙江温州·期末)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能量以各种形式存在,有的储存在食物中。( )
3.(22-23·浙江温州·期末)鞋底设计有凹凸不平的花纹,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
4.(23-24·浙江杭州·期末)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
5.(22-23·浙江杭州·期末)汽车刹车时,车轮完全抱死,汽车受到的摩擦力主要是滚动摩擦。( )
6.(22-23·浙江杭州·期末)自行车的车把上有花纹,车轴安装滚珠轴承都是为了增大有利摩擦。( )
7.(22-23·浙江杭州·期末)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发现指针在“O”刻度以下,测得的物体重量会偏轻。( )
8.(22-23·浙江温州·期末)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面挂的钩码越多,橡皮筋越长。( )
9.(22-23·浙江温州·期末)飞机起飞前受重力的作用,起飞后就不受重力的作用了。( )
10.(22-23·浙江杭州·期末)在用气球驱动小车时,需要将喷气口对准前进的方向。( )
11.(22-23·浙江湖州·期末)用挂一个重物来驱动我们的小车,这个重物必须比小车重才能驱动小车。( )
12.(22-23·浙江温州·期末)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但不能改变物体运动方向。( )
13.(22-23·浙江杭州·期末)使足球踢飞后落回地面的力和使人从滑滑梯上下滑的力是同一种力。( )
14.(23-24·浙江杭州·期末)阅览室严禁大声讲话是提醒人们控制声音的高低。( )
15.(22-23·浙江杭州·期末)在“用多大的拉力可以驱动小车”的实验中,需要一个一个地增加垫圈。( )
16.(22-23·浙江杭州·期末)食物会依次经过口腔、食道、胃、大肠、小肠被消化,再被人体吸收。( )
17.(22-23·浙江杭州·期末)小肠是人体消化吸收营养最主要的器官。( )
18.(22-23·浙江绍兴·期末)研究食物的消化过程时,我们用透明塑料管来模拟食道的工作。( )
19.(22-23·浙江温州·期末)一种食物只含有一种营养,为了保持我们身体的健康,我们要不挑食,不偏食。( )
20.(22-23·浙江温州·期末)中午,我吃了一碗米饭、一盘番茄炒蛋,应该记录为两种食物。( )
21.(22-23·浙江温州·期末)油、盐处于“平衡膳食宝塔”的塔尖部分,每天应该吃的最多。( )
22.(22-23·浙江杭州·期末)减脂餐是当下流行的健身食谱,通常富含蔬菜水果而没有肉类。( )
23.(22-23·浙江杭州·期末)在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每天食用油的用量不能超过75克。( )
24.(23-24·浙江绍兴·期末)我们不能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这样会伤害鼓膜。( )
25.(22-23·浙江湖州·期末)一种食物在白纸上涂抹,出现了痕迹,则这种食物中一定含有脂肪。( )
26.(22-23·浙江湖州·期末)手指脱皮时,需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
27.(22-23·浙江绍兴·期末)米饭中含有丰富的淀粉,它可以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 )
28.(22-23·浙江杭州·期末)小章参加完800米赛跑后,可以摄入维生素、无机盐补充能量。( )
29.(22-23·浙江温州·期末)肺活量是指人体吸入较少空气后,呼出空气的量。( )
30.(22-23·浙江温州·期末)深吸一口气,吹响一个哨子,肺活量大的人,吹哨子的时间会长一点。( )
31.(22-23·浙江杭州·期末)经常运动,可以增大肺活量,因此运动后也更容易恢复正常呼吸顿率。( )
32.(23-24·浙江绍兴·期末)每个人都会制造噪音,我们要养成在公众场合低声交谈的习惯。( )
33.(22-23·浙江绍兴·期末)我们呼出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 )
34.(22-23·浙江湖州·期末)女孩尖叫时声音常常比男孩的声音高,这是因为女孩的声带大而宽,振动快。( )
35.(22-23·浙江杭州·期末)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音叉,大音叉产生的声音高、响度大。( )
36.(22-23·浙江湖州·期末)“悄悄话”是指说话时发出很低的声音。( )
37.(22-23·浙江湖州·期末)声音的强弱对鼓膜的影响程度是一样的。( )
38.(22-23·浙江温州·期末)我们在看电视时,通常用遥控器来调节声音的高低。( )
39.(20-21·浙江温州·期末)雷声通过雨水传递到我们的耳朵。( )
40.(22-23·浙江绍兴·期末)轻轻打击大音叉与轻轻打击小音叉发出的声音完全一样。( )
41.(22-23·浙江温州·期末)耳朵能使我们听到声音,感受到声音的过程需要大脑的参与。( )
42.(22-23·浙江绍兴·期末)为了保持我们耳道、鼻腔卫生,我们需要经常挖一挖。( )
43.(22-23·浙江杭州·期末)将耳朵中的振动传递到内耳的器官是听觉神经。( )
44.(22-23·浙江杭州·期末)游泳时把头埋入水中能听到岸上说话声,说明水和空气都能传声。( )
45.(23-24·浙江绍兴·期末)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中传播。( )
46.(22-23·浙江绍兴·期末)能发出声音的物体都是在振动的。( )
47.(22-23·浙江绍兴·期末)宇航员在月球上,他们的身体是发不出声音的。( )
48.(22-23·浙江温州·期末)人说话的声音是由嘴巴振动产生的。( )
49.(21-22·浙江温州·期末)我们生活在声音世界里,每天都会听到不同的声音。( )
50.(22-23·浙江杭州·期末)遇到过强的声音捂住耳朵或者张大嘴巴,都可以保护听觉器官。( )
51.(23-24·浙江绍兴·期末)在设计制作小车的过程中,绘制设计图不是很重要的学习过程。( )
52.(23-24·浙江绍兴·期末)小推车靠人推作为动力,马车靠轮子滚动作为动力。( )
53.(19-20·浙江杭州·期末)摩擦力会阻碍物体的运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减小摩擦力。( )
54.(23-24·浙江绍兴·期末)我们应该尽量减小汽车轮胎和地面之间的摩擦。( )
55.(23-24·浙江绍兴·期末)蹦床运动员在蹦床上跳起,是受到了蹦床的反冲力。( )
56.(23-24·浙江杭州·期末)踢飞的足球、拉长的橡皮筋、吃的食物都具有能量。( )
57.(23-24·浙江杭州·期末)牛顿和伽利略一样,强调把实验观察和数学推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
58.(22-23·浙江绍兴·期末)常吃比较烫的食物对我们的消化器官是有好处的。( )
59.(23-24·浙江绍兴·期末)研究食物的消化过程时,用透明塑料管来模拟食道的工作。( )
60.(23-24·浙江绍兴·期末)荣荣的爷爷最近装了假牙,荣荣说假牙不需要刷,很方便。( )
61.(20-21·浙江绍兴·期末)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建议,我们要多吃肉类少吃蔬菜类。( )
62.(23-24·浙江绍兴·期末)各类食物在均衡营养中的地位和比重是差不多的。( )
63.(23-24·浙江杭州·期末)白菜含有多种营养,我们只要吃这一种食物就能得到足够的营养。( )
64.(23-24·浙江杭州·期末)在馒头上滴碘酒,白馒头变成蓝色,这是因为馒头中含有脂肪。( )
65.(23-24·浙江绍兴·期末)水是最普通的物质,但它是我们身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 )
66.(23-24·浙江绍兴·期末)奶制品、豆类、鱼虾类和蛋类等含有蛋白质,它支持我们的生长发育。( )
67.(23-24·浙江绍兴·期末)皮蛋瘦肉粥记为一种食物。( )
68.(23-24·浙江绍兴·期末)进行探究音高变化的实验时,应先后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桌面长度不同的钢尺。( )
69.(23-24·浙江杭州·期末)敲鼓时,只要鼓声足够大,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能听到声音。( )
70.(20-21·浙江杭州·期末)我们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叫声带。( )
参考答案:
1.√
[解析]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植物通过叶子里所含的叶绿体,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氧气和养料。根据对空气成分的认识,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
故题干说法正确。
2.√
[解析]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能量以各种形式存在,有的储存在食物中。所以题目说法是正确的。
3.√
[解析]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鞋底设计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防滑,这是采用使接触面变粗糙的方法增大摩擦力的。
4.×
[解析]音量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
5.×
[解析]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摩擦力分为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两种。汽车刹车时,车轮完全抱死,汽车受到的摩擦力主要是滑动摩擦。
6.×
[解析]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自行车的车把上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有利摩擦;给自行车车轴安装滚珠轴承都是为了减少摩擦力。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7.×
[解析]弹簧测力计是一种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运用于物理力学,主要由弹簧、挂钩、刻度盘构成,利用弹簧的受力越大,伸得越长的特性工作的。使用前,拿起弹簧测力计,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的位置;如果发现了指针在“0”刻度以下,则用这个弹簧测力计测得的物体重力会偏大。
8.√
[解析]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挂的钩码越多,皮筋伸得越长,产生的弹力越大。
9.×
[解析]地球周围的物体都会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也就是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飞机起飞后,仍然处在地球附近,仍然受到重力的作用。
10.×
[解析]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用气球驱动小车运动时,利用了反冲原理,气球喷气的方向与小车运动方向相反。所以喷气口应该与前进方向相反。
11.×
[解析]当我们用挂一个重物来驱动我们的小车,重物提供的重力大于物体所承受的摩擦力就可以了,不一定比重物重才行。
12.×
[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与方向,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也能改变物体运动方向。
13.√
[解析]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体拉向地面。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抛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等,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所以足球踢飞后落回地面的力和使人从滑滑梯上下滑的力都是重力,是同一种力。
14.×
[解析]音量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阅览室严禁大声讲话强调的是声音的大小,即声音的强弱,而不是声音的高低。
15.√
[解析]在做“用多大的拉力可以驱动小车”的实验中,小垫圈的重力在这里起到了拉力的作用。刚开始要一个一个的增加垫圈,直到小车运动。
16.×
[解析]在消化系统中,大块食物被切割、磨碎成小颗粒,然后,被消化液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过程叫消化,食物在消化过程中要依次经过的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17.√
[解析]消化过程是通过消化器官来完成的,人体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小肠的作用就是进一步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18.√
[解析]做“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实验,把潮湿的碎馒头放在口腔里,手捏食道使食物进入胃,胃中的食物进入肠(用乒乓球代替)用手挤食物在肠内前进,最后从肛门排出。我们用透明塑料管来模拟食道的工作。
19.√
[解析]一种食物只含有一种营养成分,为了使自己能获得均衡的各种营养,我们要不偏食,不挑食,这样才能全面地吸收各种营养成分。
20.×
[解析]我们所吃的食物中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必需的。根据记录食物的方法,如果吃了“吃了一碗米饭、一盘番茄炒蛋”,米饭属于糖类食物,番茄炒鸡蛋是蔬菜、蛋白质两种食物,则应该记录为大米、西红柿、鸡蛋三种食物。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1.×
[解析]营养学家为提倡合理膳食,设计了“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营养配比的参考标准,平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油、盐处于“平衡膳食宝塔”的塔尖部分,每天应该吃的最少。
22.×
[解析]减脂餐的主要目标是提供健康、均衡的饮食,同时控制总热量摄入,以达到减肥的目的。其特点是低脂肪、低糖分、高纤维。包括大量的蔬菜、水果、全谷类、蛋白质来源(如鱼、鸡胸肉、豆腐等)以及健康的脂肪(如坚果、橄榄油等)。
23.×
[解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根据“平衡膳食宝塔”,顶层油和盐是应该少吃的一类食物,每人每天油的食用量为25~30克。
24.√
[解析]长时间戴着耳机对耳朵的损害较大,特别是在进行一些比较大音量的音乐欣赏的时候,耳朵受到的损害更严重一些。因此,我们不能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这样会伤害鼓膜。
25.×
[解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根据脂肪的辨别方法,把一种食物在白纸上涂抹,白纸上留下了较多油迹,说明这种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如果出现的不是油渍,则不能说明含有脂肪。
26.√
[解析]手指脱皮是由于缺乏维生素以及某些人体所需的物质而引起的,需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尤其要多吃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
27.√
[解析]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是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水。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米饭中含有丰富的淀粉,它可以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
28.×
[解析]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为: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能提供能量的是蛋白质、糖类、油脂,所以小章参加完800米赛跑后,可以摄入补充能量的是葡萄糖,葡萄糖属于糖类。
29.×
[解析]肺活量是指在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即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
30.√
[解析]肺活量大意味着呼吸系统功能好,能为身体提供足够多的氧气,能够胜任比较大的体能消耗任务。深吸一口气,吹响哨子,肺活量大的人,吹响哨子的时间会比较长一些。
31.√
[解析]肺活量是指在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代表了一个人潜在的呼吸功能和健康状况。经常运动,可以增大肺活量,因此运动后也更容易恢复正常呼吸顿率。
32.√
[解析]噪音是在一定环境中不应有而有的声音。泛指嘈杂、刺耳的声音。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每个人都会制造噪音,我们应该养成在公共场所低声交谈的习惯
33.×
[解析]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我们在呼吸过程中,我们呼出的气体与呼入气体相比,氧气的量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还有水蒸气增多了,氮气没变,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34.×
[解析]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女孩子说话的声音比男孩子高,这是因为说话时女孩子声带振动小而窄,振动快。
35.×
[解析]声音的高低和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用相同的力去敲击音叉,音叉越小,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36.×
[解析]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讲“悄悄话”是指说话时发出很弱的声音,是振动幅度小。
37.×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主要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研究强弱不同的声音对鼓膜振动的影响,声音的强弱对鼓膜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38.×
[解析]我们在看电视时,发现声音太小,指的是响度小,电视机遥控器上有一个控制声音的按钮,它的作用是改变响度的大小,来实现对声音音量的控制,因此他需要用遥控器进行调节的是声音的强弱,而不是声音的高低。所以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39.×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传声。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雷声是通过空气的振动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40.×
[解析]声音的高低用音调来描述,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音越高。用相同的力量击打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小音叉振动的快,我们会发现小音叉发出的声音较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较低。题意错误。
41.√
[解析]耳能使我们听到声音,感受到声音的过程需要大脑的参与。耳郭有收集声波,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再由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将声音信号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信号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才能产生了听觉。
42.×
[解析]耳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根据对保护听力的认识,不用力扭耳廓;不用尖锐的工具掏耳屎;也不要经常掏耳朵,容易引发耳道炎。鼻腔也不要经常挖,容易对鼻腔造成伤害。
43.×
[解析]耳是人的听觉器官,耳郭收集外界声音,外耳道传递声音到中耳的鼓膜,鼓膜接受声音产生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递到内耳的耳蜗,耳蜗将声音信号转换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从而产生听觉。
44.√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游泳时把头埋入水中能听到岸上说话声,说明水和空气都能传声。
45.×
[解析]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充当介质。如果在真空中,即使有物体振动,也没办法将这种振动的能量传递出去,因此也不会发出声音。
46.√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所以能发出声音的物体都是在振动的。
47.×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宇航员在月球上,他们的身体是可以发出声音的,但是由于月球上是真空环境,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所以听不到对方讲话。
48.×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人讲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49.√
[解析]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每天都会听到不同的声音,如歌声、风声、汽车喇叭声等等。题干正确。
50.√
[解析]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过高过强的声音会使我们的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影响我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遇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时,我们可以通过捂住耳朵或者张大嘴巴的方式来保护听力, 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51.×
[解析]我们可以从小车设计、小车制作、团队分工合作、展示讲解和小车功能这些方面来评估设计制作的小车。在设计和制作小车过程中,绘制设计图纸是很重要的学习过程。
52.×
[解析]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使物体的形状或者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力的种类很多。小推车靠人推作为动力;轮子是小车的一部分,本身不会驱动小车运动,马车靠马的拉力作为动力。
53.×
[解析]摩擦力能够阻碍物体相对运动,但是摩擦力不是总是给人类生活带来不利,例如走路必须要有摩擦力,否则人不会走动。所以力的作用需要用辩证的方式去看待。
54.×
[解析]摩擦力有利有弊,生活中我们根据需要来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我们应该尽量减小汽车轮胎和地面之间的摩擦。汽车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对车辆的正常行驶至关重要。足够的摩擦力可以确保车辆加速、减速和转弯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如果摩擦力过小,车辆在行驶中可能会滑动或失去控制,尤其是在雨天或雪天的湿滑路面上。因此,适当的摩擦力是保障行车安全的基本条件。
55.×
[解析]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蹦床运动员在蹦床上跳起,是受到了蹦床的弹力。
56.√
[解析]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能量可以使物体运动或发生变化。踢飞的足球、拉长的橡皮筋、吃的食物都具有能量。
57.×
[解析]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的实验验证了自由落体定律,牛顿通过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可以得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科学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得出结论。
58.×
[解析]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我们每天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吃饭细嚼慢咽、少吃辛辣食物,食物多样,谷类为主,荤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吃过冷或过热的食物、暴饮暴食,不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
59.√
[解析]人体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食道的作用主要是将食物传送到胃的通道。研究食物的消化过程时,用透明塑料管来模拟食道的工作。
60.×
[解析]假牙虽然不是天然牙齿,但佩戴者仍需保持口腔卫生,以防止口腔疾病和假牙损坏。假牙表面也会积聚食物残渣和细菌,因此需要定期清洗和消毒。刷假牙可以帮助去除污垢和异味,保持假牙清洁和口腔健康。
61.×
[解析]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人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建议,我们要多吃蔬菜类少吃肉类。
62.×
[解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顶层是盐和油,底层是水和谷薯类。因此,各类食物在均衡营养中的地位、比重是不同的。
63.×
[解析]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因此我们不能挑食,只吃白菜,要均衡摄入各种食物。
64.×
[解析]淀粉有遇碘酒变蓝的特性,生活中常用滴碘酒观察是否变色来判断是否含有淀粉。根据判断淀粉的方法,在食物上滴加碘酒,观察颜色变化,如果变蓝色,说明含有淀粉,否则不含淀粉。所以在馒头上滴碘酒,白馒头变成蓝色,这是因为馒头中含有淀粉。
65.√
[解析]水尽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且被认为是最普通的物质,但在人体的生理功能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体内参与多种生化反应和代谢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细胞功能与调节体温,且是身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之一。
66.√
[解析]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水。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比如奶类和奶制品、豆类和豆制品、 鱼虾类、蛋类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仅提供能量,还可以支持我们的生长发育。
67.√
[解析]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要按照早餐、午餐、晚餐的顺序回忆。重复吃的要分多次记。因此,皮蛋瘦肉粥记为皮蛋、肉和粥三种食物。
68.×
[解析]用相同的力拨动同一把钢尺,尺子伸出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越低;尺子伸出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越高。因此,进行探究音高变化的实验时,应先后用相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长度不同的钢尺。
69.√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向四面八方传播。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我们就听到了鼓声。而且,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
70.√
[解析]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自如的器官是声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发声的时候声带就在振动,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