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24)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真题汇编——选择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24)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真题汇编——选择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1-05 08:4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真题汇编(浙江)
——选择题(教科版)含答案
1.(23-24·浙江杭州·期末)我们在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时,错误的操作是( )。
A.每种情况测量1次 B.合理改变垫圈数量 C.确定起点和终点
2.(23-24·浙江绍兴·期末)设计制作小车的基本步骤是( )。
A.明确问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
B.制定方案、实施方案、评估与改进
C.明确问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评估与改进
3.(23-24·浙江绍兴·期末)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动摩擦力大于滚动摩擦力
B.滑动摩擦力小于滚动摩擦力
C.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差不多
4.(23-24·浙江杭州·期末)我们穿的球鞋底部有很多花纹,这是为了( )。
A.减小摩擦力 B.增大摩擦力 C.新颖美观
5.(23-24·浙江杭州·期末)汽车紧急刹车时,若车轮被完全抱死,此时汽车受到的摩擦力主要为( )。
A.滑动摩擦力 B.滚动摩擦力 C.不受到摩擦力
6.(23-24·浙江杭州·期末)做小车滑动和滚动摩擦力大小对比实验时,要改变的条件是( )。
A.小车大小 B.拉力大小 C.小车的运动方式
7.(23-24·浙江杭州·期末)如果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在“0”刻度上方,测量前又没有调整到“0”刻度,则测得物体的重力( )。
A.比实际大 B.比实际小 C.一样大小
8.(23-24·浙江杭州·期末)下列物品中,产生的重力约为1N的是( )。
A.1枚一元硬币 B.2只鸡蛋 C.1张课桌
9.(22-23·浙江湖州·期末)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当橡皮筋缠绕2圈时,小车行驶了26厘米,橡皮筋缠绕6圈时,小车行驶了113厘米。请你推测橡皮筋缠绕4圈时,小车行驶的距离可能是( )。
A.15厘米 B.8厘米 C.78厘米
10.(23-24·浙江金华·期末)撑竿跳高是一项比较刺激的奥运比赛项目。这一项比赛中,运动员主要利用了撑竿的( )。
A.重力 B.弹力 C.反冲力
11.(23-24·浙江绍兴·期末)关于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
B.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远
C.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近
12.(23-24·浙江杭州·期末)跳水运动员跳水前会在跳板上轻轻晃动,借助跳板产生的( )给自己一个起跳的推力。
A.重力 B.反冲力 C.弹力
13.(23-24·浙江绍兴·期末)2023年3月15日晚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试验十九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火箭发射时,是靠( )向前运动的。
A.重力 B.反冲力 C.摩擦力
14.(23-24·浙江杭州·期末)如图所示,使小车向前运动的力是( )。
A.人的推力 B.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 C.气球里喷出气体的反冲力
15.(23-24·浙江杭州·期末)下面主要靠反冲力运动的物体是( )。
A.喷气式飞机 B.弓箭 C.过山车
16.(23-24·浙江绍兴·期末)和“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落到地面”这一现象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树枝的拉力作用 B.重力作用 C.重力方向向下
17.(23-24·浙江杭州·期末)抛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这是由于( )的作用。
A.重力 B.反冲力 C.拉力
18.(23-24·浙江绍兴·期末)按食物在人体内“旅行”的路径,排列错误的器官是( )。
口腔→气管→胃→小肠→大肠
A.口腔 B.气管 C.胃
19.(23-24·浙江杭州·期末)如图,在一根透明塑料管中装入一小块馒头,用手指挤压馒头上方的塑料管。在这个模拟实验中,塑料管模拟的是我们消化器官中的( )部分。
A.食道 B.小肠 C.大肠
20.(23-24·浙江绍兴·期末)牙齿按形状给牙齿分类,小米有一口健康的牙齿,他有门齿( ▲ )个、犬齿( ▲ )个、臼齿( ▲ )个。( )
A.8 4 12 B.4 8 16 C.8 4 20
21.(23-24·浙江绍兴·期末)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其中( )起到了搅拌食物的作用 。
A.舌头 B.牙齿 C.唾液
22.(23-24·浙江绍兴·期末)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是( )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消化。
A.唾液 B.胃 C.牙齿
23.(23-24·浙江杭州·期末)食物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牙齿的作用是( )。
A.搅拌 B.润湿 C.咀嚼
24.(23-24·浙江金华·期末)用花生在纸上涂抹,可以发现花生中含有丰富的( )。
A.脂肪 B.糖类 C.蛋白质
25.(23-24·浙江绍兴·期末)班主任和生活老师经常提醒同学们少吃油炸食品,这是因为油炸食品含有大量( ),容易引起肥胖、上火等问题。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26.(23-24·浙江杭州·期末)我们每天食用鸡蛋和牛奶,主要是补充( ),它是组成人体肌肉、皮肤等的主要成分。
A.脂肪 B.蛋白质 C.维生素
27.(23-24·浙江杭州·期末)在“平衡膳食宝塔图”中,各层的面积和位置都是不同的,其中面积最大、最底层的是( )。
A.谷薯类 B.油脂类 C.水果类和蔬菜类
28.(23-24·浙江杭州·期末)谷物能给我们人类提供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因为谷物中含有较多( )。
A.蛋白质 B.脂肪 C.淀粉
29.(23-24·浙江绍兴·期末)如果把食物分为植物类和动物类,下列食物组合中不是同一类的是( )。
A.鸡肉和猪肉 B.菠菜和番茄 C.牛肉和黄瓜
30.(23-24·浙江杭州·期末)下列关于肺活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再尽力呼出去的空气的量
B.深吸一口气,肺活量大的人吹响哨子的时间会长一些
C.肺活量大的人,运动后恢复到平静状态,需要的时间长一些
31.(23-24·浙江杭州·期末)小科在安静状态下一分钟的呼吸次数为24次,那么快跑后的呼吸次数最有可能( )。
A.大于24次 B.小于24次 C.没有变化
32.(23-24·浙江杭州·期末)我们在冬天睡觉时,如果把头整个埋在被窝里,就会觉得越来越闷。这主要是因为( )。
A.被窝里反复呼吸的空气中水蒸气越来越少了
B.被窝里反复呼吸的空气中氧气越来越多了
C.被窝里反复呼吸的空气中二氧化碳越来越多了
33.(19-20·浙江杭州·期末)呼气时,胸腔会( ▲ ),膈肌会( ▲ )。( )
A.收缩,上升 B.收缩,下降 C.扩张,上升
34.(23-24·浙江绍兴·期末)在平静状态下,人每分钟呼吸( )次左右。
A.5——8 B.18——22 C.40——60
35.(23-24·浙江绍兴·期末)晚上,华华睡觉时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大约是( )次。
A.50 B.20 C.6
36.(23-24·浙江绍兴·期末)呼吸时以下哪种气体进出身体的含量基本不变(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37.(23-24·浙江杭州·期末)小科弹吉他时,手指在多根琴弦上连续移动,这是在( )。
A.改变音量 B.改变音高 C.改变音色
38.(23-24·浙江绍兴·期末)下面是歌曲《两只老虎》的一段旋律,其中最高的音是( )。
A.1 B.3 C.5
39.(23-24·浙江绍兴·期末)敲击图中的水杯,声音最高的是( )。
A.A杯 B.B杯 C.C杯
40.(22-23·浙江台州·期末)电视机的声音太小了,我们用遥控器把音量调大,在这过程中,电视机声音的( )。
A.强弱发生了改变 B.高低发生了改变 C.高低强弱都发生了改变
41.(23-24·浙江绍兴·期末)陈校长在国旗下讲话,下面的同学听不到,于是校长使用了话筒,这样能让声音更( )。
A.高 B.远 C.强
42.(23-24·浙江杭州·期末)人们常说打雷的声音很响,是指( )。
A.雷声的音高很高 B.雷声的音量很强 C.雷声传播的速度很快
43.(23-24·浙江杭州·期末)在耳朵的各部分结构中,将声波转换为振动的是( )。
A.耳郭 B.鼓膜 C.听小骨
44.(23-24·浙江金华·期末)宇航员在太空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是因为( )。
A.太空中没有植物 B.太空中处于真空状态 C.太空中没有引力
45.(23-24·浙江杭州·期末)如图所示,把玻璃钟罩里的空气抽走后,我们听到闹铃的声音( )。
A.越来越轻,甚至听不到 B.和原来一样响 C.越来越响
46.(23-24·浙江杭州·期末)宇航员在太空出舱工作时,面对面说话都听不到声音,是因为( )。
A.产生的声音太弱
B.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7.(23-24·浙江绍兴·期末)如图所示,在广口瓶内悬挂一个手机,拨通瓶内手机的同时逐渐抽去瓶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 )。
A.越来越弱 B.越来越强 C.强弱不变
48.(23-24·浙江杭州·期末)用手敲门时,听到“咚咚”的声音,是因为( )。
A.手指在振动 B.门在振动 C.门撞击墙
49.(20-21·浙江杭州·期末)在城市道路上,常会见到下图所示的交通标牌,它表示( )。
A.禁止吹小号 B.禁止鸣喇叭 C.禁止唱歌
50.(23-24·浙江金华·期末)高空落下的鸡蛋能砸伤人的原因是( )。
A.鸡蛋在下落的过程中,质量变大
B.高空下落的鸡蛋,速度快,能量大
C.鸡蛋很坚硬
51.(23-24·浙江金华·期末)汽车之所以会陷入泥中出不来,主要是因为( )。
A.汽车的动力不足
B.泥与轮胎之间的摩擦力较大
C.泥与轮胎之间的摩擦力较小
52.(23-24·浙江金华·期末)下列哪个做法可以预防肠道传染病? ( )。
A.饭前便后不洗手 B.经常开窗通风 C.吃干净卫生的食物
53.(23-24·浙江金华·期末)我国民间有许多传统膳食,如“腊八粥”“八宝饭”等,其营养成分的共同特点是( )。
A.烹饪考究 B.营养成分单一 C.营养成分比较全面
54.(23-24·浙江金华·期末)运动后,我们的心跳和呼吸都加快了,这是因为( )。
A.运动时需要更多养分
B.运动时需要更多氧气
C.运动太累了
55.(23-24·浙江金华·期末)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高”代表音高的是( )。
A.“喂,我听不到,你的声音再高一些。”
B.“请勿高声喧哗。”
C.“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56.(23-24·浙江金华·期末)助听器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大声音的响度 B.修补人的耳部结构 C.增加声音的音色
57.(23-24·浙江·期末)声音是由( )产生的。
A.物体跳动 B.敲击物体 C.物体振动
参考答案:
1.A
[解析]A.每种情况测量1次,错误;每种情况测量至少三次,这样可以避免偶然性,让实验结果更加科学; B.合理改变垫圈数量,正确; C.确定起点和终点,正确。
2.C
[解析]一个成功的设计,往往要经历反复实验和不断改进的过程。对新的改进方案,需要再次用实验来验证其可行性,多试几次,我们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设计制作小车的基本步骤是明确问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评估与改进。
3.A
[解析]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重量的大小相同时,物体滚动产生的摩擦力比滑动产生的摩擦力要小。
4.B
[解析]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物体的重量、运动方式(是滚动还是滑动)等因素有关。我们穿的球鞋底部有很多花纹,这样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力。
5.A
[解析]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摩擦力分为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两种。汽车刹车时,车轮完全抱死,汽车受到的摩擦力主要是滑动摩擦。
6.C
[解析]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小车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比较实验时,要改变的条件是小车的运动方式,其他条件不变。
7.B
[解析]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如果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在“0”刻度上方,测量前又没有调整到“0”刻度,则测得物体的重力比实际小。
8.B
[解析]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1枚一元硬币的质量在6g左右,其重力约为0.06N;一枚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其重力约为0.5N,2只鸡蛋产生的重力约为1N;一张课桌的质量在10kg左右,其重力约为100N。因此,2只鸡蛋产生的重力约为1N。
9.C
[解析]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当橡皮筋缠绕2圈时,小车行驶了26厘米,橡皮筋缠绕6圈时,小车行驶了113厘米。橡皮筋缠绕4圈时,小车行驶的距离应该是介于二者之间,C符合题意。
10.B
[解析]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发生了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撑竿跳高是一项比较刺激的奥运比赛项目,在此项比赛中,运动员主要利用撑竿的弹力。
11.A
[解析]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在一定的限度内,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12.C
[解析]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跳水运动员利用了跳板的弹力。
13.B
[解析]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反冲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火箭发射时,是靠反冲力向前运动的。
14.C
[解析]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反冲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气球小车向前运动的力是气球里喷出气体的反冲力。
15.A
[解析]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反冲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运用反冲力运动的。弓箭是靠弹力运动的,过山车是靠重力运动的。
16.A
[解析]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落地面就是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作用是竖直向下的。因此,树枝的拉力作用和“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落到地面”这一现象没有直接关系。
17.A
[解析]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即地球吸引物体的力。抛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这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18.B
[解析]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和大肠,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气管是呼吸器官,此处的消化器官应该是食道。
19.A
[解析]人体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及特点。一根透明塑料管中装入一小块馒头,用手指挤压馒头上方的塑料管。在这个模拟实验中,塑料管用来模拟食道。
20.C
[解析]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消化。牙齿按形状可以分为门齿(8个)、犬齿(4个),臼齿(20个),共32个牙齿。
21.A
[解析]口腔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食物初步消化的场所。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们功能各不相同。其中,牙齿可以将食物切割、磨碎;舌头可以搅拌食物并协助吞咽;唾液不仅可以帮助吞咽,也能帮助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22.C
[解析]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们功能各不相同。牙齿可以将食物切割、磨碎,因此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口腔中的牙齿能够撕碎研磨食物,细嚼慢咽将食物磨碎,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23.C
[解析]口腔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食物初步消化的场所。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们功能各不相同。其中,牙齿的作用是咀嚼。
24.A
[解析]鉴别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的方法:拿食物在白纸上涂抹,白纸变得油腻、更透明,说明该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脂肪,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白纸上会留下油渍。用花生在纸上涂抹,可以发现花生中含有丰富的脂肪。
25.B
[解析]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我们每天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人一旦摄取过量的脂肪和糖类,如果不能被充分的消耗利用,就会造成能量过剩,导致肥胖。
26.B
[解析]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水。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我们每天食用鸡蛋和牛奶,主要是补充蛋白质,它是组成人体肌肉、皮肤等的主要成分。
27.A
[解析]营养学家为提倡合理膳食,设计了“平衡膳食宝塔”,其中谷类食物(淀粉)位居底层;蔬菜和水果(维生素)居第二层;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蛋白质)位于第三层;奶类和豆类食物(糖类)合居第四层。第五层塔顶是烹调油(脂肪)和食盐。在“平衡膳食宝塔”中,各层食物所占的面积都是不同的,其中占面积最大的是谷薯类。
28.C
[解析]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水。脂肪和糖类可以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谷物能给我们人类提供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因为谷物中含有较多淀粉。
29.C
[解析]A.鸡肉和猪肉,都属于动物性食物;
B.菠菜和番茄,都属于植物性食物;
C.牛肉和黄瓜,牛肉属于动物性食物,黄瓜属于植物性食物。
30.C
[解析]A.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再尽力呼出去的空气的量,正确;
B.深吸一口气,肺活量大的人吹响哨子的时间会长一些,正确;
C.肺活量大的人,运动后恢复到平静状态,需要的时间长一些,错误;肺活量大的人,运动后恢复到平静状态,需要的时间短一些。
31.A
[解析]运动后,人体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比安静时要多;那么此时呼出和吸入气体的数量比安静时要多。因此,小科在安静状态下一分钟的呼吸次数为24次,那么快跑后的呼吸次数最有可能大于24次。
32.C
[解析]人类时刻在进行呼吸作用,本质就是气体交换,从外界获取氧气,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气体。当我们把头闷在被子里的时候,被子中氧气会越来越少,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因此就会觉得越来越闷。
33.A
[解析]人体通过呼气和吸气这种呼吸运动,不断进行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人体吸气时,胸腔向外扩张,膈肌向下移,肺变大;人体呼气时,胸腔收缩,膈肌向上移,肺变小,这一过程不断反复,就是呼吸。通过呼吸,我们可以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34.B
[解析]人类时刻在进行呼吸作用,本质就是气体交换,从外界获取氧气,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每分钟内呼吸的次数叫呼吸频率,我们在平静状态下一分钟大约呼吸18——22次左右。
35.B
[解析]每分钟内呼吸的次数叫呼吸频率,我们在平静状态下一分钟大约呼吸16~20次左右。因此,晚上,华华睡觉时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大约是20次。
36.C
[解析]人类时刻在进行呼吸作用,本质就是气体交换。通过呼吸,我们将氧气输送到体内进入血液,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人吸入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气体所含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而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
37.B
[解析]在吉他演奏中,当手指在不同的琴弦和不同的品位上移动时,实际上改变了琴弦的振动长度和频率,从而改变了发出的音的音高。因此,手指在多根琴弦上连续移动是在改变音高。
38.C
[解析]音乐1、2、3、4、5、6、7的发音为do、re、mi、fa、sol、la、si。在简谱中,记录音的高低和长短的符号为音符。而用来表示这些音的高低的符号,是用七个阿拉伯数字作为标记。对曲谱中的音节(数字)的认识,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5、4、3、2、1。
39.C
[解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水越多振动越慢声音越低,C杯的水最少,所以声音最高。
40.A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主要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电视声音的强弱由声音旋钮控制,调节电视机的声音旋钮,改变的是声音的强弱。故A选项正确。
41.C
[解析]使用话筒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使得声音可以传达到更远的距离,因此最直接的效果是让声音更强。
42.B
[解析]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的单位是分贝。音量是由物体振动幅度决定的。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人们常说的“打雷声音很响”是形容声音特别响亮,音量很强。
43.B
[解析]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其中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有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音,鼓膜的作用是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将传递振动到内耳。
44.B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宇航员在太空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这是因为太空没有空气,处于真空环境,声音不能传播。
45.A
[解析]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图,把玻璃钟罩里的空气抽走后,里面的闹钟发出的声音会变得很轻,甚至听不见。故选A。
46.C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太空中属于真空状态,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太空中的宇航员在太空舱外工作时,面对面说话都听不到声音,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
47.A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逐渐抽去瓶内的空气,空气越来越稀薄,铃声会越来越弱。
48.B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用手敲门时,听到“咚咚”的声音,是因为门在振动。
49.B
[解析]标志牌是常见的信息传递方式,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在城市道路上,常会见到右图所示的交通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50.B
[解析]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速度越快,能量越大。据某项研究显示,一枚30克的鸡蛋从18楼抛下来可砸破人的头骨。导致的原因是高空下落的鸡蛋,速度快,能量大。故选B。
51.C
[解析]汽车之所以会陷入泥中出不来,主要是因为泥与轮胎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当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不足时,轮胎无法获得足够的抓地力来推动汽车前进,导致汽车在泥泞地面上打滑,最终可能陷入泥中无法动弹。即使汽车的动力足够,如果摩擦力不足,动力也无法有效地转化为推动汽车前进的力。故选C。
52.C
[解析]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肠道是我们的消化器官,所以要预防肠道传染病,我们要吃干净卫生的食物。经常开窗通风可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饭前便后不洗手不能预防肠道传染病,故选C。
53.C
[解析]“腊八粥”“八宝饭”等食物中有多种组成成分,符合饮食合理的要求,营养成分全面。故选C。
54.C
[解析]人运动后,呼吸、心跳会加快是因为运动时需要更多的氧气。运动时,肌肉活动加强,细胞代谢加快,消耗的氧气量增加,为了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心跳和呼吸频率都会提高,以便更快地将氧气输送到肌肉和其他组织。故选C。
55.C
[解析]A.喂,我听不到,你的声音再高一些。这里的“高一些”是指提高声音的响度,使对方能够更清楚地听到。
B.请勿高声喧哗。这里的“高声”也是指声音的响度大,要求不要大声喧哗。
C.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这句话中的“高”指的是音高,即声音的频率高,使得某些音符对于歌手来说难以达到,因此唱不上去。
故选C。
56.A
[解析]助听器的主要作用是增大声音的响度。助听器是一种帮助听力受损的人士改善听觉的装置,它通过放大声音,使得用户能够更清楚地听到周围的声音。助听器并不能修补人的耳部结构,也不增加声音的音色,而是通过电子放大技术来提高声音的响度,使得声音更容易被受损的听觉系统感知。故选A。
57.C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会发出声音,所以C符合题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