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真题汇编(浙江)
——填空题(教科版)含答案
1.(23-24·浙江金华·期末)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可以来测量( );如果不达标,我们可以通过( )、( )等方式来锻炼。
2.(23-24·浙江绍兴·期末)( )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的气体总量。
3.(22-23·浙江金华·期末)我们根据设计图制作小车时,第一步是 (选填:选择材料;组装调试)。
4.(22-23·浙江湖州·期末)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某物体重力时测得重力为3牛,取下物体后发现指针在零刻度以下,则该物体的实际重力是(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牛。
5.(22-23·浙江湖州·期末)使用弹簧测力计测一螺母
重力时,指针如下图所示,说明该螺母的重力为( )。
6.(23-24·浙江杭州·期末)增大肺活量,能提高我们的心肺功能,让我们更健康。怎样能提高肺活量呢?请你给他们提一些建议: 。
7.(22-23·浙江杭州·期末)橡皮筋被拉开时会产生一个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称为 。
8.(21-22·浙江温州·期末)小科同学观看了火箭发射的直
播画面,很是激动。画面中,火箭在达到一定的速度之前,
升空过程中一直处于加速的状态。据此,你认为下列观点表
达正确的是( )(填“观点一”或“观点二”)
观点一:火箭在升空过程中处于运动的状态,具有一定的能量。观点二:火箭在升空过程中处于运动的状态,不具有能量。
9.(21-22·浙江·期末)春节燃放烟花,使烟花升空的力叫作 。
10.(21-22·浙江金华·期末)如图所示,想让小车把木块推得更远,可以 。
11.(22-23·浙江金华·期末)大家玩过射箭游戏吗?射箭时弓箭靠 力射出去。“用气球驱动小车”实验中,小车靠气球的 力运动。我们背书包,会感到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叫作 。这些力的单位是 ,它是用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
12.(22-23·浙江绍兴·期末)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水往低处流等都是由于 的作用。
13.(23-24·浙江绍兴·期末)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 ),使( )进入血液,同时排出( )。
14.(21-22·浙江衢州·期末)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能源物质,它主要从 食物中获得。
15.(21-22六年级上·江苏·期末)如果出现口腔溃疡,手指脱皮,身体可能缺乏的是( ),我们可以食用( )、( )等食物来补充这种营养成分。
16.(22-23·浙江金华·期末)小科往零食上滴加碘酒后发现零食没变色,说明这个零食中不含有 。
17.(22-23·浙江绍兴·期末)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 ,它还储存在 、 和一些化学物质中。
18.(22-23·浙江温州·期末)把碘酒滴在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成( )色,说明馒头中含有( )。
19.(22-23·浙江温州·期末)将火腿肠放在白纸上划,发现白纸上出现( ),说明火腿肠中含有( )。
20.(22-23·浙江温州·期末)在采购零食时,小成观察了食品包装袋上的“营养成分表”,如下图所示。小成选择了蛋白质含量高的 、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 ; 的营养成分很少,所以小成没有选择。(填食品名称)
21.(22-23·浙江温州·期末)妈妈在整理房间时,发现味精罐子和玉米淀粉罐子上的标签都沾满了污渍,无法识别,小成想到用 来鉴别,他从罐子里分别取出味精和玉米淀粉,滴上这种液体,加入后变 色的是玉米淀粉,不变色的是味精。
22.(23-24·浙江绍兴·期末)弦的音高和弦的粗细、长短、松紧有关,弦越( )、越( )、越( ),发出的声音越高;反之,弦发出的声音越低。
23.(22-23·浙江金华·期末)在白纸上涂抹食用油,你会看到白纸上留下了油渍。再用肥肉在白纸上涂抹也留下了油渍,这说明肥肉中含有脂肪,我用的实验方法是 法(选填:类比;概括)。
24.(21-22·浙江衢州·期末) 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决定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 。人跑步后呼吸会急促,这是为了给身体提供充足的 。
25.(22-23·浙江湖州·期末)剧烈运动后,呼吸次数增加的原因是为了( )。
26.(22-23·浙江金华·期末)我们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比较, 的含量基本没有变化,氧气的含量 了,二氧化碳的含量 了。
27.(22-23·浙江嘉兴·期末)人的呼吸是在进行着 , 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是呼吸的开关。吸气时,胸腔 ,腹部 ;呼气时,胸腔 ,腹部 。
28.(21-22·浙江金华·期末)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我们运动时,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我们呼吸会更加( )。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比较,氮气的含量基本没有变化,( )含量增加了,( )含量减少了。
29.(21-22·浙江金华·期末)剧烈运动时,需要消耗大量的( ),所以运动时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
30.(21-22·浙江金华·期末)吸气的过程中,胸腔会扩张,腹部会( )。
31.(22-23·浙江金华·期末)把手放在肋骨上,我们感受呼吸时胸腔的变化,吸气时胸腔 ,呼气时胸腔 。
32.(23-24·浙江绍兴·期末)耳朵是我们重要的听觉器官。下图是人耳的结构图。其中A是( ),B是( )。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耳中,引起( )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并传导到( ),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33.(21-22六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顺顺往开水瓶里倒开水时,他可以根据声音就知道开水瓶里水量的高低,音调升高,水量 (填“增多”或“减少”),这是为什么? 。
34.(22-23·浙江金华·期末)古筝是一种民族乐器,通过弹拨弦发出声音,当弦发出声音太低时,我们可以把弦调 些。一般上来说,相同情况下越粗的弦发出的声音越 。
35.(22-23·浙江金华·期末)对着空玻璃瓶口吹气,会听到“呜”声,这是 振动产生的,当瓶中加入一点水后再吹,声音会变 。
36.(22-23·浙江湖州·期末)如图,小科轻轻拨动钢尺,观察到钢尺振动的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强。这说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 )有关。
37.(22-23·浙江金华·期末)老师叫同学回答问题,说同学的声音太轻了,这是指声音比较 (选填:高;低;强;弱)。
38.(22-23·浙江温州·期末)用大小不同的力弹拨同一钢条,会发现声音的( )发生了改变。(选填“高低”或“强弱”)
39.(22-23·浙江温州·期末)当我们在教室里考试的时候,能听到周围的声音。这些声音都是由物体( )产生的,我们常常会用( )、( )这些词语去描述声音。
40.(23-24·浙江金华·期末)两位同学通过“土电话”,实现了远距离通话,这说明( )能传播声音,且传播效果比空气好。在通话的时候,如果一位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另一位同学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声音的传播( ),所以,使用土电话时,棉线最好( ) (填“拉直”或“不拉直”)。
41.(21-22·浙江金华·期末)小明如果将手放在耳后,并朝向声音传来的方向,他听到的声音会 (填“增大”或“减小”),因为这相当于增大了 (填耳朵的某个部位),可以收集到更多的声音。
42.(21-22·浙江金华·期末)耳朵(下图)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通过耳朵我们能听到外界的各种声音。 呈漏斗状,有收集外来声音的作用。声音通过 传到鼓膜,并使 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43.(21-22·浙江金华·期末)人耳的结构如图所示。老师讲课的声音,以 的形式传递到我们的耳朵,被 (填序号)收集,外耳道将其传递至中耳,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再由 (填序号)将振动传递至内耳,由 (填序号)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将信号传递到大脑,最终形成听觉。
44.(21-22·浙江金华·期末)“隔墙有耳”这是因为( )能传播声音。
45.(21-22·浙江金华·期末)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它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在我们学校的每个角落都能听到铃声,是因为声音是向 传播的。
46.(21-22·浙江金华·期末)把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激起了( ),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47.(23-24·浙江绍兴·期末)人说话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
48.(21-22·浙江金华·期末)老师上课时发出的声音是靠( )这个器官振动发声的,我们在教室各个位置都能听到这个声音,说明声音传播方向是( )。在耳朵的各部分结构中,( )起到收集声音的作用。
49.(21-22·浙江金华·期末)我们能听到蚊子的嗡嗡声,这是由于蚊子的翅膀( )产生的。
50.(22-23·浙江绍兴·期末)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 ,它就像一根橡皮带。当我们发声时,它会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它变得越紧,发出的声音就会越 。
51.(23-24·浙江绍兴·期末)滑滑梯是很多小朋友喜爱的游戏。小朋友能从上往下滑,是因为受到( )(填“重力”或“摩擦力”)的作用。从滑梯上滑下来,这样的运动方式叫( )(填“滑动”或“滚动”)。滑梯做得很光滑,是为了减小滑动时产生的( )(填“重力”或“摩擦力”)。
52.(23-24·浙江金华·期末)水往低处流,这是水受到了( )的缘故;利用弹簧、橡皮筋等物体的( ),可以做成( );车子行驶在路上,轮胎与路面之间会产生( )。这些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都具有( )。
53.(23-24·浙江绍兴·期末)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 )表示。1牛约等于( )克力。
54.(23-24·浙江金华·期末)口腔是人体的( )器官之一:口腔中的牙齿各具功能,主要用来咀嚼食物的是( );主要用来撕碎食物的是( );门齿的作用是( )食物。
55.(23-24·浙江绍兴·期末)在食物上滴( ),是为了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滴的地方变( ),说明这种食物含有淀粉。
56.(23-24·浙江绍兴·期末)我们的耳朵可分为( )、( )、( )。
57.(22-23·浙江嘉兴·期末)钢笔写字时,笔尖和纸之间的摩擦是 摩擦;用圆珠笔写字时,笔尖与纸之间的摩擦是 摩擦。在机器上使用滚珠轴承是为了 摩擦力。
58.(22-23·浙江杭州·期末)下图是小军用该橡皮筋制作的一个简易弹簧测力计,并挂上了5N的物体。该测力计是利用“ 越大,弹簧伸得越 ”的原理制成的。如果在该测力计上标上此时的刻度线,应该在 (填“A”或“B”)点较为合适。如果将5N的物体取下,换成4N的物体,橡皮筋的下端会在B点的 。(填“上方”或“下方”)
59.(22-23·浙江嘉兴·期末)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叫 。在科学中力的单位是 ,测量力的工具是 。
60.(22-23·浙江金华·期末)熟透的苹果会从树上掉到地面,这是由于 的作用;与此相同原因形成的日常现象还有: 、 、 等。
61.(22-23·浙江金华·期末)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
下图中,三个钩码挂在一起时的重力是 牛。测量前,拿起测力计,先检查 ;读数时, 。根据观察和分析,这个测力计最多能测如图所示的钩码 个。
62.(22-23·浙江金华·期末)小科同学转动车轮将橡皮筋缠绕到车轴上,将小车放在地面上并松开手,小车就运动了起来,小车运动方向与橡皮筋缠绕方向 。橡皮筋动力小车是利用橡皮筋产生的 力运动起来的。
63.(22-23·浙江金华·期末)为了解馒头在口腔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科做了如下实验:将一小块馒头慢慢咀嚼2分钟并吐出一点,然后滴入几滴稀释的碘酒,看到颜色变蓝;继续咀嚼3分钟,又吐出一点,发现滴入碘酒后变浅蓝;再咀嚼3分钟,发现滴入碘酒不变蓝了。这个实验说明馒头中 淀粉,咀嚼很长时间的馒头中 淀粉。这说明口腔对食物具有初步 作用。
64.(22-23·浙江杭州·期末)在模拟食物消化时,空心直管可以模拟 ,塑料袋可以模拟 ,用手反复揉挤后,食物会变成 ,从而更容易在 中消化吸收。
65.(22-23·浙江金华·期末)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 。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吃红烧肉时, 齿发挥着切割的作用, 齿发挥着撕碎的作用。
66.(22-23·浙江金华·期末)人的呼吸实际上是进行 。比较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会发现呼出的气体中 增多了, 减少了。一口气吹哨子时,肺活量大的人比肺活量小的人吹的时间相对 。
67.(22-23·浙江金华·期末)下图是模拟人体呼吸的装置。A模拟的是 ,B模拟的是 ,C模拟的是 ,D模拟的是 。手不停地上下来回移动表示 。
68.(22-23·浙江嘉兴·期末)声音的高低叫 ,它是由物体振动的 决定的。物体振动 ,声音高;物体振动 ,声音低。
69.(22-23·浙江金华·期末)人说话时发出声音的器官是 ,发声时我们能用手感受到它在 。“教学楼内请轻声慢行”,其中“轻声”是指声音的 。
70.(22-23·浙江嘉兴·期末)鱼被水下的划桨声吓跑,说明 能传声,土电话表明 能传声;在月球上由于没有 ,即使两个人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声音。
71.(22-23·浙江金华·期末)小科同学和妹妹站在距离10米的地方轻声说话,无法听见。当用上“土电话”时就听见了,这时声音主要是通过 传播;当小科同学和妹妹由距离10米变为9米时,用同样的声音同一个“土电话”说话却听不见了,这是 造成的。
72.(22-23·浙江金华·期末)将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能看到水面会 ,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 。
73.(22-23·浙江金华·期末)在“风雨声、读书声、雷鸣声、电铃声”中,属于自然界发出的声音有 ,属于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有 。
参考答案:
1.肺活量 跑步 游泳
[解析]肺活量是人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可以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测量肺活量。如果不达标,我们可以通过跑步、游泳等方式来锻炼增加肺活量。
2.肺活量
[解析]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代表了一个人潜在的呼吸功能和健康状况。
3.选择材料
[解析]动手制作小车时,要做好分工,根据设计图制作小车。绘制小车的设计图时,要从多个角度画出小车,更全面地反映它的结构,还需要介绍一下小车的动力方式、各部分所用材料、每种材料的加工方式和使用工具、各部分的连接方式等。设计图制作小车的先后顺序是:第一步,选择材料和工具;第二步,加工材料;第三步是确定组装步骤;第四步是组装小车;最后一步是调试小车。
4.小于
[解析]使用一个没调零(指针在“0”刻度以下)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物体的重力时,这个弹簧测力计测量的物体的重力比实际重力偏大,测得大小为3牛,则这个物体的实际重力为小于3牛。
5.1.8N
[解析]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观察图中的弹簧测力计,1个大格代表1牛,小格是0.2N,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在1~2之间,占四小格,因此是1.8N。
6.多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进行深呼吸练习,特别是腹式呼吸;制定规律的锻炼计划,坚持每天进行。
[解析]有氧运动通过持续的身体活动,增强心肺耐力,有效增加肺活量;呼吸练习能加强呼吸肌肉,改善换气功能;良好的姿势有助于呼吸更顺畅;戒烟限酒减少对肺的损害;坚持锻炼则能逐步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和肺功能。
7.弹力
[解析]像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当它们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后,弹力就消失了。
8.观点一
[解析]能量处处存在,能量有多种存在形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不会有运动和变化。火箭在升空过程中处于运动的状态,具有一定的能量。
9.反冲力
[解析]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运用反冲力运动的。春节燃放烟花,使烟花升空的力叫作反冲力。
10.增大斜面的坡度/将小车放得更高
[解析]运动物体的能量跟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一定,质量越大,能量就越大;质量相同,速度越大,能量越大。想让小车把木块推得更远,可以增大斜面的坡度或将小车放得更高,这样可以让小车的动能更大。
11.弹 反冲 重力 牛顿,简称牛
[解析]射箭时弓箭靠弹力射出去。“用气球驱动小车”实验中,小车靠气球的反冲力运动。我们背书包,会感到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叫作重力。物体都有一个竖直向下的力,这个力叫重力。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了地球的吸引力,于是在科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它是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的名字命名的。
12.重力
[解析]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即地球吸引物体的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会改变。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水往低处流等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13.气体交换 氧气 二氧化碳
[解析]人类时刻在进行呼吸作用,本质就是气体交换。通过呼吸,我们将氧气输送到体内进入血液,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14.粮谷类
[解析]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能源物质,它主要从粮谷类食物中获得。
15.维生素 蔬菜 水果
[解析]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我们每天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如果出现口腔溃疡,手指脱皮,身体可能缺乏的是维生素,我们可以食用蔬菜、水果等食物来补充这种营养成分。
16.淀粉
[解析]淀粉是由葡萄糖组成的糖类大分子,遇到碘会变蓝。因为碘分子进入葡萄糖分子后,分子间的作用力使两者结合地紧密,这样的结构使得光通过分子时发生散射,呈蓝色。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发现零食没有变蓝,说明零食中不含有淀粉。
17.能量 食物 燃料
[解析]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没有能量,我们无法生活,无法学习,无法工作。没有能量,植物不会生长,雨水不会降落,太阳也不会光。能量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以不同的方式储存和运用,比如食物、燃料和一些化学物质中也有能量,叫化学能。
18.蓝 淀粉
[解析]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常用来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在米饭上滴一滴碘酒,滴碘酒的地方变为蓝色,说明米饭里含有淀粉。
19.油渍 脂肪
[解析]食物中的主要的营养物质有: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糖类、水。将火腿肠放在纸上压一压,划一划,白纸上会出现油渍,说明火腿肠中含有较多的脂肪。
20.牛肉干 香蕉片 布丁
[解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三类供能物质和水,无机盐、维生素三类非供能物质。
分析图中信息可知,蛋白质含量高的牛肉干、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香蕉片、布丁的营养成分很少。
21.碘酒 蓝
[解析]淀粉遇到碘酒就会变蓝,所以我们常常用碘酒来测验食物中是否有淀粉。
味精罐子和玉米淀粉罐子可以用碘酒来鉴别,滴上碘酒,加入后变蓝色的是玉米淀粉,不变色的是味精。
22.细 短 紧
[解析]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声音就越低。弦的音高和弦的粗细、长短、松紧有关,弦越细、越短、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反之,弦发出的声音越低。
23.类比
[解析]人体需要多种营养支持,食物所含的营养非常丰富,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在白纸上涂抹食用油,你会看到白纸上留下了油渍。再用肥肉在白纸上涂抹也留下了油渍,这说明肥肉中含有脂肪,我用的实验方法是类比法。
24.肺 量 氧气
[解析]人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被称为身体中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 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人跑步后呼吸会急促,这是为了给身体提供充足的氧气。
25.获得更多氧气
[解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主要功能是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剧烈运动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呼吸次数增加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氧气。
26.氮气 减少 增加
[解析]人体的呼吸器官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我们运动时,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我们呼吸会更加急促。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比较,氮气的含量基本没有变化,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氧气含量减少了。
27.气体交换 肺 肺 扩张 收缩 收缩 扩张
[解析]人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被称为身体中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吸气时膈肌收缩,胸廓扩张,肺也扩张,腹部收缩,外界的气体被吸入;呼气时,胸廓缩小,肺便收缩,腹部扩大,体内的气体被呼出。所以,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呼吸,肺是气体交换的“中转站”,吸气时膈肌收缩,胸腔扩张。
28.快 二氧化碳 氧气
[解析]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比较,氮气的含量基本没有变化,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氧气含量减少了。伴随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肺必须更加卖力地工作,所以人在运动时,每分钟呼吸次数与平静时相比会加快。
29.氧气
[解析]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伴随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肺必须更加卖力地工作,所以人在运动时,每分钟呼吸次数与平静时相比会加快。
30.收缩
[解析]呼气时,胸廓向内收缩,横隔向上移,胸腔空间变小,腹部舒张,肺泡里的二氧化碳被排出体外;吸气时,胸廓向外扩张,横隔向下移,胸腔空间变大,腹部收缩,吸入了空气。
31.扩大 缩小
[解析]人体通过呼气和吸气这种呼吸运动,不断进行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呼吸时胸廓大小会发生变化。吸气时,胸廓扩大,肺也扩张,腹部收缩,横膈膜上提,外界的气体被吸入;呼气时,胸廓缩小,肺便收缩,腹部扩大,体内的气体被呼出。
32.外耳道 耳蜗 鼓膜 大脑
[解析]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其中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有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因此,A是外耳道,B是耳蜗。声音通过外耳传递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听小骨将这种振动传递到内耳,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并传导到大脑,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33.增多 水量增多,空气柱变短,振动速度变快,声音变高
[解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往开水瓶里倒开水时,我们根据声音就知道开水瓶里水量的高低。瓶内的水量增多,空气柱变短,振动速度变快,声音变高。
34.紧 低
[解析]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物体振动的快慢受物体自身大小、轻重、长短、粗细、松紧等相关。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发声音调较高。当弦发出声音太低时,我们可以把弦调紧一些。相同情况下越粗的弦发出的声音越低。
35.空气 高
[解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对着瓶口吹气会发出“呜呜”的声音,是空气发生振动发出的声音。当瓶中加入一点水后再吹,声音会变高。
36.振动幅度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钢尺振动的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强。这说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
37.弱
[解析]声音的强弱主要是物体振动幅度大小决定的,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老师叫同学回答问题,说同学的声音太轻了,这是指声音比较弱。
38.强弱
[解析]声音的强弱主要受物体振动幅度大小决定的,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因此,用大小不同的力弹拨同一钢条,会发现声音的强弱发生了改变。
39.振动 高低 强弱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我们常常会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这些词语去描述声音。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表示,音量是由振动物体的振动幅度决定的。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40.固体 被阻断 拉直
[解析]两位同学通过“土电话”实现了远距离通话,这说明固体(棉线)能传播声音。在实验中,他们发现传播效果比空气好,这是因为固体的分子间作用力比气体强,能够更有效地传递振动。接着,如果在通话的时候,一位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另一位同学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因为声音的传播被阻断了。声音是通过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当振动被阻止时,声音就无法传播到另一端。因此,使用土电话时,棉线最好拉直。拉直的棉线可以保证振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不会受到阻碍,从而保证通话的顺利进行。
41.增大 耳郭
[解析]耳是人的听觉器官,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耳廓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为了听得更清楚,我们经常将手放在耳后,并朝着声音发出的方向,他听到的声音会增大,这是为了增强耳郭的作用,收集更多的声波。
42.耳郭 耳道 鼓膜
[解析]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外耳的耳郭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43.声波或者波 ① ④ ⑤
[解析]人能听到声音需要三个条件:发出声音的物体振动、传递声音的物质介质、能够接受声音的听觉系统。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老师讲课的声音,以波的形式传递到我们的耳朵;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把振动传递给耳蜗,耳蜗把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递给大脑,这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44.固体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隔墙有耳”这是因为墙是固体,固体能传播声音。
45.振动 波 四面八方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在我们学校的每个角落都能听到铃声,是因为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46.波纹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把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激起了波纹,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47.声带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叫作声带。我们能发出声音,主要是因为声带的振动。
48.声带 各个方向 耳廓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老师上课时发出的声音是靠声带这个器官振动发声的,我们在教室各个位置都能听到这个声音,说明声音传播方向是各个方向。在耳朵的各部分结构中,耳廓起到收集声音的作用。
49.振动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根据对不同动物发声器官的认识,哺乳动物一般靠声带的振动发声,一些昆虫通过翅膀的摩擦或振动发声,比如蚊子。
50.声带 高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根据对不同动物发声器官的认识,哺乳动物一般靠声带的振动发声。所以我们的喉咙里发声的器官就是声带,它就像一根橡皮带。当我们发声时,它会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它变得越紧,振动就会越快,发出的声音就会越高。
51.重力 滑动 摩擦力
[解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运动速度的快慢和物体启动或停止。想要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使物体启动或停止,需要给物体施加一个足够的力。小朋友能从上往下滑,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滑梯上滑下来,这样的运动方式叫滑动。滑梯做得很光滑,是为了减小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52.重力 弹力 弹簧测力计 摩擦力 能量
[解析]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吸引力,它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会从高处流向低处;弹性是指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形变后,当外力撤除能够恢复原状的性质。弹簧和橡皮筋都具有这种性质。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力成正比。因此,通过测量弹簧的伸长量,可以确定作用力的大小;摩擦力是两个接触表面之间相对运动时产生的一种阻力。在车子行驶时,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是必要的,因为它提供了车辆前进的动力和制动力。能量是物体做功的能力。在上述现象中,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弹簧和橡皮筋的弹性势能在形变和恢复过程中转化为动能,而车子行驶时的动能部分来源于燃料的化学能转化。
53.N 100
[解析]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有方向、大小和作用点三要素。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
54.消化 臼齿 犬齿 切割
[解析]口腔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食物初步消化的场所。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我们的牙齿可分为门齿、犬齿、臼齿三类。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我们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门齿有切割食物的作用;臼齿有磨碎食物的作用;犬齿有撕扯食物的作用。
55.碘酒 蓝
[解析]淀粉有遇碘酒变蓝的特性,生活中常用滴碘酒观察是否变色来判断是否含有淀粉。根据判断淀粉的方法,在食物上滴加碘酒,观察颜色变化,如果变蓝色,说明含有淀粉,否则不含淀粉。
56.外耳 中耳 内耳
[解析]耳朵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是由耳郭和外耳道组成。中耳是由听小骨和鼓膜组成。内耳是由耳蜗和听觉神经组成。
57.滑动 滚动 减小
[解析]当一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滑动时,在两物体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它们之间相对滑动的现象,称为“滑动摩擦”。当一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作无滑动的滚动或有滚动的趋势时,由于两物体在接触部分受压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对滚动的阻碍作用,叫“滚动摩擦”。钢笔写字时,笔尖和纸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而圆珠笔笔头具有圆珠,用圆珠笔写字时,笔尖与纸之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在机器上使用滚珠轴承,安装滚珠轴承的作用是减小摩擦力,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力。
58.受力 长 B 上方
[解析]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大小的工具, 它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的特征制成的。小军用该橡皮筋制作的一个简易弹簧测力计,并挂上了5N的物体。该测力计是利用“受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的原理制成的。如果在该测力计上标上此时的刻度线,应该在B点较为合适,因为挂上钩码后弹簧伸长。如果将5N的物体取下,换成4N的物体,橡皮筋的下端会在B点的上方,因为测力计是利用“受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的原理制成的。
59.重力 牛 弹簧测力计
[解析]在地球上,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使所有物体都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为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测量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它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的特征制成的。
60.重力 水往低处流 小孩从滑梯上滑下 人跳起来最后会重新回到地面
[解析]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或压力就是重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熟透的苹果由于重力的作用,会从树上掉到地面;由于重力作用的日常现象还有: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人跳起来最后会重新回到地面等。
61.1.5 指针是否对准“0”刻度 视线与指针相平 10
[解析]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利用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制造的。读图可以看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的重量,一个钩码的重力是50g,也就是0.5N,两个钩码的重力是1.0N,三个钩码挂在一起时的重力是1.5牛。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前,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否对准“0”刻度;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根据观察和分析,这个测力计最多能测如图所示的钩码10个。
62.相反 弹
[解析]橡皮筋小车是利用橡皮筋的弹力运动的,在一定范围内,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弹力越大,小车运动得也越快。小车行驶的方向与橡皮筋缠绕的方向相反,橡皮筋往后绕,小车前进;橡皮筋往前绕,小车后退。当橡皮筋缠绕的方向与小车车头方向相同时,即往前缠绕,小车的运动方向是后退。在拉力的作用下,橡皮筋伸长发生形变后会产生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橡皮筋动力小车是利用橡皮筋产生的弹力运动。
63.含有 不含有 消化
[解析]馒头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馒头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变成了麦芽糖。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色,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我们吃馒头的时候,细细咀嚼后会感到有些甜味,这是因为馒头中含有淀粉,和唾液反应变成了麦芽糖。咀嚼很长时间的馒头中不含有淀粉,说明口腔对食物具有初步消化作用。
64.食道 胃 食糜 小肠
[解析]人体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在模拟食物消化时,空心直管可以模拟食道,塑料袋可以模拟胃,用手反复揉挤后,食物会变成食糜,从而更容易在小肠中消化吸收。
65.消化工具 门 犬
[解析]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牙齿可以分为门齿、臼齿、犬齿。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门齿是用来切割食物;臼齿是用来咀嚼食物;犬齿是用来撕碎食物。吃红烧肉时,门齿发挥着切割的作用,犬齿发挥着撕碎的作用。
66.气体交换 二氧化碳 氧气 长
[解析]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比较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会发现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氧气减少了。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一口气吹哨子时,肺活量大的人比肺活量小的人吹的时间相对长一些。
67.气管 肺 胸廓 膈肌 膈肌收缩与舒张
[解析]人类时刻在进行呼吸作用,本质就是气体交换,吸进去氧气,呼出来二氧化碳气体。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制作一个肺的模型,在模拟呼吸的过程中,A吸管模拟的是气管;B气球模拟的是肺;C塑料瓶模拟的是胸廓;D大气球皮模拟的是膈肌。吸气时,胸廓扩大,肺也扩张,腹部收缩,外界的气体被吸入;呼气时,胸廓缩小,肺便收缩,腹部扩大,体内的气体被呼出。手不停地上下来回移动表示膈肌收缩与舒张。
68.音高 快慢 快 慢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69.声带 振动 强弱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引起鼓膜振动。人说话时发出声音的器官是声带,发声时我们能用手感受到它在振动。声音有强弱之分,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教学楼内请轻声慢行”,其中“轻声”是指声音的强弱。
70.水 固体 空气
[解析]鱼会被水下的划桨声吓跑,表明水能传声;“土电话”表明固体能传声。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即使两个人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使用无线电设备联络。声音可以向四周传播。
71.棉线 用手捏住棉线阻止了棉线的振动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利用线绳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从话筒传到听筒主要是通过棉线。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用手捏住棉线阻止了棉线的振动,影响了声音的传播。
72.有波纹 振动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会立即消失。击打过的音叉会产生声音,若将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能看到水面会产生波纹,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73.风雨声、雷鸣声 读书声、电铃声
[解析]我们周围的声音根据发声体不同,可以分为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在“风雨声、读书声、雷鸣声、电铃声”中,属于自然界的声音是风雨声、雷鸣声,属于人类活动声音是读书声、电铃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