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24)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真题汇编——实验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24)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真题汇编——实验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1-05 08:5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真题汇编(浙江)
——实验题(教科版)含答案
1.(23-24·浙江温州·期末)小明想要探究“植被对土地被雨水侵蚀的程度是否有影响?”小明认为:有植被覆盖可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于是他制作了2个小山丘模型(如下图)开始探究。
(1)小明认为:有植被覆盖可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这属于科学探究的( )环节。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得出结论
(2)为了保证实验的公平性,两组实验应该保持不变的条件是什么?(请写出2点)
(3)下列实验现象中,能支持小明的观点的是( )。
A.降雨后,甲模型收集到的雨水较浑浊,乙模型收集到的雨水较清澈
B.降雨后,甲模型的小山丘上径流清澈,乙模型的小山丘上径流浑浊
C.降雨后,甲模型的小山丘上沟壑较少,乙模型的小山丘上沟壑较多
2.(23-24·浙江温州·期末)小明所在的科学小组想要研究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下列图表是得到的实验数据以及摆的示意图:
摆的编号 30秒的摆动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号 35 36 35
2号 36 35 35
3号 19 20 35
4号 20 21 20
(1)表格中有一个数据属于实验操作错误产生的,请你用笔将这个数据圈出来。
(2)当实验得到异常数据时,小组记录员说:“记录时直接改成符合规律的数据吧。”你赞同记录员的做法吗?你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3)利用1号摆和3号摆,可以研究 。
(4)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发现同一个摆具有 的特点。如果上面示意图中的5号位置是一个一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摆,那么请分析表格数据,在图中5号位置画出这个摆。
3.(23-24·浙江温州·期末)羽毛球赛场上,运动员心跳加快,实际上我们的心脏每时每刻都在跳动,把血液输送到全身。下面是小明所在的科学小组模拟“心脏跳动和血液流动”的实验,请据此回答。
实验内容 模拟心脏跳动和血液流动
实验材料 水槽、塑料管、吸耳球
实验步骤 把塑料管一端和吸耳球相连,另一端放在水槽里,反复挤压和松开吸耳球,仔细观察现象
操作要点 实验时水槽中的水要适量
(1)如上图所示,A(吸耳球)模拟的是 ,B(塑料管)模拟的是 。
(2)实验中会在水中滴加少量红墨水,原因是( )。
A.红墨水和血液的颜色相似
B.模拟血液的同时,让实验效果更明显
C.为了美观
(3)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运动员运动后恢复正常心跳的所需时间比不爱运动的人长
B.运动员运动时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所以心跳会加快
C.运动员在睡眠中,氧气的需求量减少,每分钟心跳次数减少,心脏得到较多的休息
(4)用手反复挤压吸耳球较长一段时间,你会感觉到( )。
A.手依然很轻松
B.刚开始时吃力,后来习惯了
C.手很酸痛,挤压速度变慢
4.(23-24·浙江杭州·期末)晓华制作了四种不同的摆,记录了每分钟的摆动次数。
摆的序号 摆绳长度(cm) 摆锤质量(g) 摆动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①号 100 100 30 30 31
②号 55 75 40 40 40
③号 35 50 50 51 50
④号 17 50 70 69 70
(1)晓华想探究摆绳长度对摆快慢影响,应该选择 号和 号摆。
(2)如果要用上表中50g质量的摆锤,制作一个每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摆,摆绳长度需要在 cm和 cm之间。
(3)机械摆钟里的钟摆每分钟摆动60次。晓华发现一个摆钟1天走时快了2分钟,要使这个摆钟准确计时,需要 钟摆的摆长。(选填“缩短”或“增大”)
5.(23-24·浙江丽水·期末)小科在三张矩形卡纸的同一位置分别打了一个圆形小孔,将卡纸直立在桌上,在第3张卡纸后直立一张未打孔的卡纸作为屏,卡纸之间的间隔约10厘米(见图)。
(1)矩形卡纸上打的小孔直径最为合适的是( )。
A.0.1厘米 B.0.5厘米 C.10厘米
(2)图甲中,手电筒的光能直接穿过这些小孔,纸屏上光斑的形状是 。
(3)图乙中,2号卡纸向左移动了1厘米,此时光斑会出现在 号卡纸上。
(4)请在图中画出图甲、图乙中光行进的路线。
(5)图乙中,若把2号卡纸换成无孔的玻璃片,光斑会出现在 号卡纸上。
(6)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光是沿 传播的。
6.(23-24·浙江温州·期末)小明对于新疆魔鬼城的形成非常好奇,打算自己动手做模拟实验。他的实验设计如下图,他用沙子捏成了一块块“岩石”放置在B区域,“岩石”下边的C区域铺上沙子和小石子,在沙子的下侧放了一台电风扇,调整角度吹向沙子和小石子。
(1)通过以上模拟实验,我们可以推测:由于风的 (填“搬运”或“沉积”)作用,C区域细小的沙子容易被吹走,所以C区域模拟现实生活中形成的 。被带走的沙子由于风速减弱,在A区域会发生 (填“搬运”或“沉积”),从而A区域模拟现实生活中形成的 。
(2)裹挟着沙子的风经过B区域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3)课堂上我们用了 材料来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
(4)小明还研究了水的作用对地貌造成影响。如下图,小明用土堆了一个“山丘”,用水壶洒水模拟降雨。为了让流水侵蚀土地的实验现象更容易观察到,小明可以怎么做?
(23-24·浙江湖州·期末)下图所示是同学们探索降雨量的大小与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关系的实验。
7.该实验是一个 实验。
8.按照步骤,在两个实验盒中动手制作两个 的小山丘模型。
9.分别浇 的水,观察“雨水”对两个小山丘的影响。
10.我们会发现,( )。
A.浇水更多的土地被侵蚀的程度更大
B.浇水更多的土地被侵蚀的程度更小
C.无论浇多少水,土地被侵蚀的程度相同
D.浇水的多少对土地被侵蚀的程度没有影响
11.雨水对土地除了有侵蚀作用,还有 作用。
12.(23-24·浙江湖州·期末)做一个“水钟”来计时。
实验材料:饮料瓶、打孔器、水、笔、纸条、钟表、剪刀等。
实验步骤:
(1)初步制作。
(2)观察水滴滴落的速度,并进行调整,确定合适的 。
(3)在饮料瓶壁上贴上纸条,用笔在纸条上标出水流出(或接水)1分钟和5分钟时的 。然后,依据 来推算,分别标出1~10分钟的时间封刻度。
(4)测试:用 测试水钟计时是否准确。
(5)结论:我们的水钟计时( ),且( )会影响水钟计时的准确性。
A.十分准确 B.不太精确
C.容器颜色不固定 D.滴水速度不固定
13.(23-24·浙江湖州·期末)小科对于新疆魔鬼城的形成非常好奇,打算自己动手做模拟实验。他的实验设计如下图,他用沙子捏成了一块块岩石,岩石右边铺上沙子和小石子,沙子右边放了一个电风扇,调整角度吹往沙子和小石子。
通过以上模拟实验,我们可以推测,由于风的 作用,C区域细小的沙子容易被吹走,所以C区域容易形成戈壁,被带走的沙子由于风速减弱,在A区域会 下来,从而A区域容易形成沙漠。
(23-24·浙江温州·期末)下面表格是小科在研究摆的运动规律时做的观察记录,请仔细分析并回答问题。
钟摆10秒内摆动次数记录表
实验序号 摆锤重量 摆绳长短 摆幅大小 摆动次数
① 50g 50cm 20° 7
② 100g 50cm 20° 7
③ 50g 50cm 15° 7
④ 50g 20cm 15° 11
14.第①次实验10秒摆动了7次,可推测出这个摆在第2个10秒内摆动 次。
15.根据上述记录表,从实验 和 (填实验序号)可以分析出,摆锤轻重 (填“影响”或“不影响”)摆的快慢。
16.小科测试后发现钟摆一分钟摆动了59次,他应该怎么调整比较合适?
17.小科经过调试,发现10秒内摆动10次的摆绳长度为24cm,对此,小科做法正确的是( )。
A.可以直接记录一分钟摆动60次的绳长为24cm
B.应重复3次再测试1分钟内的摆动次数,确定为60次后再记录绳长
C.为了节约时间,测试1分钟摆动次数时,可以只做一次
18.我们可以用蜡烛、摆、水等来计时,根本的原因是它们( )。
A.计时很精准 B.取材方便 C.变化或运动具有规律
(23-24·浙江嘉兴·期末)小红想要研究“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下面是她的实验设计,一起来完善小红的设计吧。
研究的问题: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
实验猜想:土地上有植物覆盖,土地被侵蚀程度小;土地上无植物覆盖,土地被侵蚀程度大。
19.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 )。
A.土地坡度 B.有无植物覆盖 C.降雨量 D.降雨高度
20.把泥土按30°坡度在箱子内的两侧堆好(如图所示)在低处安上引水沟,放好接水桶,在其中A坡上种上草皮。用洒水壶以相同水量、同样快的速度分别对两个坡面洒水。两个坡面的水流速度和水沟的汇水情况如下表所示。
请根据我们的实验,在上表空白处填入“较多”或“较少”。
21.分析实验,可以发现:( )坡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较少。这说明( )对土壤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原因分析:植物的根系把土壤颗粒紧紧地粘在一起,植物的树冠或茎叶可以减缓雨水直接冲击土壤,大大减轻了( )流失,而裸露的地面没有( )的保护,土壤就容易被冲走。
22.水土流失现象往往与人们( )等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密切相关,因此这些行为必须加以控制。
23.我国土地荒漠化现象相当严重,华北、西北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导致( )污染。
24.请你提出两条保护土壤的措施。
( )、( )。
(23-24·浙江嘉兴·期末)如下图所示,芳芳利用铁架台做滴漏实验和摆的实验。滴漏实验中的塑料瓶中盛有300毫升水(实验过程中不再加水);摆的实验中的垫圈质量为10克,摆绳长度为30厘米。
25.芳芳观察到量筒内的水聚积到10毫升需要1分钟,那么塑料瓶中的水全部滴完的时间(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0分钟。
26.芳芳观察到摆摆动15次时,滴漏正好滴下30滴水。10分钟后再观察一次,同一个摆摆动15次时,这个滴漏中滴下的水滴( )。
A.少于30滴 B.正好30滴 C.多于30滴
27.芳芳又将10克的垫圈换成20克后,那么与原来相比,15秒内摆的摆动次数会(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28.芳芳在“摆的实验”研究中,记录下了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设计和测得的实验数据。请你根据研究回答以下问题:
在做这个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必须保持不变的条件是( )。(写出一个即可)
29.从上面的数据我们推测知道,摆绳长度最长的是( )摆,摆绳长度最短的是( )摆。
30.在“摆的实验”中,我们需要收集很多数据,有时会出现差异较大的数据,为了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选择老师的实验数据 B.多次测量 C.随意填写一个数据
(23-24·浙江绍兴·期末)植物对侵蚀的影响
虞小科设计了“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的实验,他把泥土按30°坡度在箱内两侧堆好(如下图),在低处安上引水沟,放好接水桶,在其中A坡放上草皮。用洒水壶以保持高度、水量、速度等相同的方式分别对两个坡面洒水。两个坡面的水流速度和水沟的汇水情况如下表。
C 水流速度 汇入引水沟的水量 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
A 较慢 较少
B 较快 较多
31.请根据我们的实验,在表格空白处填空(选填“较多”或“较少”)。
32.分析实验,可以发现( )(选填“A”或“B”)坡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较少,这说明( )对土壤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33.实验分析:植物的根系把土壤颗粒紧紧地粘在一起,植物的树冠或茎叶可以减缓雨水直接冲击土壤,大大减轻了( )流失,而裸露的地面没有( )的保护,土壤就容易被冲走。
34.(23-24·浙江温州·期末)泥石流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它是土壤被雨水侵蚀的一种现象。每年的6-9月,都是我国西南地区泥石流频发的时候。“绿水青山”小组的同学想研究土壤被侵蚀与哪些因素有关,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法进行探究,他们做了4种土壤样本:
甲组 坡度小、无草
乙组 坡度大、无草
丙组 坡度小、有草
丁组 坡度大、有草
(1)他们可以选择 和 2个土壤样本对比研究植被对土壤侵蚀作用的影响。实验中,保持相同的条件是 , (写出2个)。选好材料后,他们拿两个相同的塑料水槽分别在选定的土壤样本下面接雨水,观察到了 的现象,得出结论:植被可以减少对土壤的侵蚀作用。
(2)他们选择甲组、乙组2个土壤样本进行对比,可以研究 对土壤侵蚀作用的影响,如果观察到 组土壤样本中流出的水较多而且浑浊,那就说明坡度大的土壤侵蚀作用明显。
(3)除了上述条件外,他们还可以利用这套材料研究 对土壤侵蚀作用的影响。请简要说明实验方法。(可用图文结合方式描述)
35.(23-24·浙江杭州·期末)如图,实验小组用吸耳球和软管做了一个模拟心脏的装置。
(1)“用手挤压吸耳球”模拟的是( )。
A.横膈肌收缩 B.心脏舒张 C.心脏收缩 D.心脏收缩和舒张
(2)当松开吸耳球时,观察到红墨水流动的方向是( )。
A. B. C. D.
(3)为了模拟同学在睡着时心脏的工作状态,你认为按压( )次比较合适。
A.0 B.30 C.60 D.100
(4)心脏每时每刻都在跳动,是为了让( )在体内循环流动,从而把营养物质和( )运输到全身各个部位。
(5)下列关于心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隙会进行休息,它是不会累的
B.身体强壮的同学跑步后恢复正常心跳所需要的时间比较短
C.合理的休息和良好的睡眠能让心脏更好地工作
D.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心脏更加健康
36.(23-24·浙江丽水·期末)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小科制作了4个土地模型,探究影响土地侵蚀程度的因素(见图)。
(1)实验中,喷水壶喷水模拟的是 ,喷水时需要注意 。
(2)选择乙、丁实验,可研究 对土地侵蚀程度的影响;选择 实验可研究雨量大小对土地侵蚀程度的影响。
(3)分析甲、乙两个土地模型的实验现象(见下表),发现 实验中水流运动较快、径流中的泥沙量较多,土地受侵蚀的程度 。这说明 。
甲 乙
水流运动 较慢 较快
径流中的泥沙量 较少 较多
(4)比较4个实验, 实验受到侵蚀的程度最严重,理由是 。
(5)小科查阅资料发现黄土高原土壤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在暴雨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请对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提出合理建议。
(23-24·浙江嘉兴·期末)小亮学习了科学课中的《地震和火山喷发的作用》之后,回家做了两个实验。他找来几张餐巾纸平放在桌面上,再把手放在纸的两端。
37.他先做了第一个实验。他把两只手慢慢用力向中间挤压,他观察到纸的中间会形成( )。这是一个( )(填“对比”或“模拟”)实验。纸代表的是( ),手挤压的力表示( )。
38.通过这个实验,他推测:如果在现实中,岩层受到力的作用相互挤压会( ),如果这个力大到一定程度的话,就会( )。
39.小亮把纸重新铺平,做了第二个实验。他用两只手把餐巾纸慢慢用力向两边拉扯,他观察到纸绷得越来越紧,中间位置越来越薄,等到拉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纸的中间会( )。
40.下列地形形貌中,不是因为岩层受挤压或拉伸而形成的是( )。
A.海沟 B.河流 C.裂谷 D.山脉
(23-24·浙江温州·期末)地球表面的变化
材料一:雅丹泛指干燥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貌。河湖像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因起风的夜晚总能听到鬼哭狼嚎的声音而得名的“新疆魔鬼城”就是典型的雅丹地貌。
材料二:黄河每年将12亿吨的泥沙携带入渤海,入海的泥沙约有40%在河口淤积,形成了全世界增长速度最快的土地——黄河三角洲
41.在“风对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中,砂纸模拟的是( )。
A.被风卷起来的沙子 B.沙漠中的狂风 C.风卷起沙子不断磨蚀岩石
42.在做模拟实验时,砂纸打磨岩石的方向是 。
43.在“风对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中,看到 现象,说明风对岩石有侵蚀的作用。
44.黄河从陡峭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渤海口时,其携带泥沙的能力逐渐 (填“变强”、“不变”或“变弱”)。黄河三角洲是由 的作用形成的。
45.雅丹地貌和黄河三角洲的形成与地震对地球表面的改变相比较( )。
A.更迅速 B.更缓慢 C.相同
4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改善黄河的生态环境,你有哪些好建议?(至少写出两点)
47.(23-24·浙江丽水·期末)小科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并记录了三个摆30秒摆动的次数(见下表)。
组别 摆锤 摆绳长度 每30秒摆动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甲 40克 20厘米 34 34 34
乙 80克 30厘米 28 28 28
丙 40克 30厘米 28 28 28
(1)摆在摆动时的计数方法正确的是( )。
A.摆到最低点算1次 B.一来一回算1次 C.摆到最高点算1次
(2)测量时,小科发现各组摆摆动的幅度都会越来越 。
(3)选择甲、丙两组进行对比,可以研究摆的快慢与 是否有关,实验时需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有 、 等,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分析乙、丙两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摆的快慢与 无关。
(5)比较各组数据发现摆具有 性。
(6)要把乙摆每30秒摆动的次数调整为30次,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23-24·浙江丽水·期末)心脏有规律地跳动是一个健康生命的重要特征。课堂上,小科和同学们进行了心脏工作的模拟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请回顾实验,回答问题。
48.洗耳球代表( ),塑料管代表( )。
A.肺;胃 B.血管;神经 C.心脏;血管 D.胃;心脏 E.神经;肺
49.洗耳球接上塑料管,小科反复捏洗耳球,代表心脏肌肉( ),这时水排出洗耳球,表示血液( )。
A.收缩;舒张 B.舒张;收缩 C.收缩;离开心脏 D.回到心脏;收缩
50.小科正常操作,挤压洗耳球,1分钟能捏( )次,相当于心跳的次数。
A.10-30 B.30-6 C.60-100 D.100次以上
51.使血液在全身循环流动的力量来自( )。
A.呼吸 B.胃部的蠕动 C.小肠的蠕动 D.心脏的跳动
52.下列是真实的心脏工作与这个模拟实验不同之处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的血管有粗有细,数量很多
B.连接心脏的血管有很多条,而且血液流出和流入经过的不是同一条血管
C.流经心脏的血液颜色也有不同
D.心脏会自主跳动,它是不会疲劳的
(23-24·浙江湖州·期末)摆的研究
小科发现一个摆的玩具:15个质量相同的小球悬挂在支架上,绳长的在左,绳短的在右(如图甲所示),将15个球用木棒推到同一高度,放开后发现这些小球像跳舞一样不断变换队形(如图乙所示)。
53.小科猜测:小球像跳舞一样不断变换队形和 有关。
54.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小科尝试用自己制作的摆展开探究,并作了如下实验记录:
组别 摆绳长度(厘米) 小球质量(克) 每分钟摆动的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A 20 30 66 65 65
B 20 60 65 65 65
C 20 90 60 59 60
D 30 30 55 55 55
E 40 30 47 47 46
①小科应该用上表中A、 (填字母,下同)、 这三组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②根据你的经验判断,小科记录的实验数据中, (填字母)组的实验数据有问题。
③根据实验数据,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 。
55.小科分析后发现,该玩具中15个球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所以才会出现不断变换队形的现象。
A.左多右少 B.左少右多 C.相同
参考答案:
1.(1)B (2)土地的坡度大小、降雨量大小 (3)A
【分析】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相同雨量下,坡度大、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最容易被侵蚀。
[解析](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六个步骤。小明认为:有植被覆盖可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这属于科学探究的作出假设环节。
(2)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植被对土地被雨水侵蚀的程度是否有影响,所以唯一的变量是植被,其他条件比如土地坡度、降雨量的大小都要保持不变。
(3)被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被侵蚀的情况与植被覆盖情况有关,植被覆盖情况好,侵蚀较少,植被覆盖情况差,侵蚀较多。所以能支持小明的观点的是降雨后,甲模型没有植被,收集到的雨水较浑浊;乙模型有植被,收集到的雨水较清澈。
2.(1)圈“3号第三次35” (2)不赞同,应重复实验,找出实验误差记录实际数据
(3)摆绳长度与摆的快慢因素的关系 (4)等时性
【分析】真正的摆长是固定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通过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幅大小无关,与摆锤重量无关。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解析](1)同一个摆每摆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相同的,证明单摆具有等时性。在三次实验中,数据有1次或者2次误差是正常的,所以“3号第三次35”这个数据属于实验操作错误产生的。
(2)如果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异常数据,我们应该重新再做一次,重新获得实验数据,而不是直接改成符合规律的数据。
(3)根据题干可知,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1号摆和3号摆的变量是摆绳长度,所以研究的是摆绳长度与摆的快慢因素的关系。
(4)同一个摆每摆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相同的,证明单摆具有等时性。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如果上面示意图中的5号位置是一个一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摆,那么此摆长应该比3、4号摆的摆长短,要比1号和2号的摆长要长一些。
3.(1)心脏 血管 (2)B (3)A (4)C
【分析】心脏总是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收缩时,心脏把血液压入动脉,舒张时,血液从静脉流回心脏。心脏每次收缩和舒张一次,我们称心跳一次。心脏每跳动一次,心房、心室的舒张期比收缩期要长一些,结果使心肌有充分的休息时间,并使血液充分地流回到心脏。
[解析](1)在模拟心脏跳动的实验中,洗耳球相当于心脏,塑料管相当于血管。挤压洗耳球的动作是模拟心脏的收缩,挤压后松开洗耳球是在模拟心脏肌肉舒张,液体流动模拟血液循环。
(2)水是无色透明的,我们无法清除观察到水的流动。实验中会在水中滴加少量红墨水,是为了模拟血液的同时,让实验效果更明显。
(3)A.运动员运动后恢复正常心跳的所需时间比不爱运动的人长,错误;运动员肺活量大,所以运动后恢复正常心跳的所需时间比不爱运动的人少;
B.运动员运动时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所以心跳会加快,正确;
C.运动员在睡眠中,氧气的需求量减少,每分钟心跳次数减少,心脏得到较多的休息,正确。
(4)在模拟心脏跳动的实验中,挤压洗耳球的动作是模拟心脏的收缩,挤压后松开洗耳球是在模拟心脏肌肉舒张。用手反复挤压吸耳球较长一段时间,我们会感觉到手很酸痛,挤压速度变慢。
4.(1) ③ ④ (2) 17 35 (3)增大
【分析】真正的摆长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通过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与摆幅无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解析](1)探究摆绳长度对摆快慢影响,采取对比实验,只改变摆绳的长度,其他条件相同,应该选择③号和④号摆。
(2)观察表格数据,如果要用上表中50g质量的摆锤,35厘米摆动50次,17厘米摆动70次,所以制作一个每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摆,摆绳长度需要在17cm和35cm之间,大约是26厘米。
(3)同一个摆,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无关。摆线越长,摆摆动的越慢,反之摆线越短,摆摆动的越快。要使摆钟摆动慢一些,应该使摆长增大。
5.(1)B (2)圆形 (3)2
(4) (5)4 (6)直线
【分析】在同种均质物质中,光是以直线传播的,但是遇到不透明物体的时候,会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阻碍,不能穿过,会产生影子。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
[解析](1)矩形卡纸上打的小孔直径最为合适的是0.5厘米。0.1厘米的小孔太小,实验现象不明显;10厘米的孔太大,光不容易聚集。
(2)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的形状相同,因此,图甲中,手电筒的光能直接穿过这些小孔,纸屏上光斑的形状是圆形。
(3)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图乙中,2号卡纸向左移动了1厘米,四块纸板上的小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光斑会出现在2号卡纸上。
(4)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图甲的四块纸板上的小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光线会通过小孔继续传播,所以4号卡纸上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图乙的四块纸板上的小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光斑会出现在2号卡纸上。
(5)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图乙中,若把2号卡纸换成无孔的玻璃片,玻璃片是透明的,光可以传过去,因此光斑会出现在4卡纸上。
(6)根据实验可知,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6.(1) 搬运 戈壁 沉积 沙漠 (2)对B区域的岩石不断磨蚀 (3)砂纸 (4)在山丘表面放一些彩色细沙
【分析】由于温度变化、水、空气、生物等外力的作用和影响,给地表或近地表的岩石造成的破坏,称为风化作用,风化的过程相对而言是缓慢的。
[解析](1)风的作用会对地形地貌产生影响。由于风的搬运作用,C区域细小的沙子容易被吹走,所以C区域容易形成戈壁,被带走的沙子由于风速减弱,在A区域会沉积下来,从而A区域容易形成沙漠。
(2)当风刮过地面的时候,风能吹起黏土和细沙,风中携带的沙碰到岩石还可以把岩石磨蚀得很光滑,形成独特的景观。
(3)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我们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常常需要借助一些工具。课堂上我们用了砂纸材料来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
(4)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流水侵蚀土地的现象不明显,所以我们可以在山丘表面放一些彩色细沙,这样可以让实验现象更容易观察到。
7.对比 8.相同 9.不等量 10.A 11.沉积
【分析】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7.对比实验的特点是只改变一个条件。该实验是一个对比实验。
8.对比实验的特点是只改变一个条件,所以在两个实验盒中动手制作两个相同的小山丘模型。
9.探索降雨量的大小与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关系,因此要分别浇不等量的水,观察“雨水”对两个小山丘的影响。
10.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降雨量越大,土地被侵蚀的程度更大,因此浇水更多的土地被侵蚀的程度更大。
故选A。
11.雨水对土地除了有侵蚀作用,还有沉积作用。
12.滴水速度 水位刻度 水位 钟表 B D
【分析】古代人一般用太阳钟或者水钟测量时间,太阳钟是利用太阳的位置或光影计时,水钟是用水来测量时间。
[解析]本题考查了做一个“水钟”来计时的实验。需要的材料包括:饮料瓶、打孔器、水、笔、纸条、钟表、剪刀等。首先初步制作,然后标出时间刻度。确定合适的滴水速度,用手表计时,在容器壁上贴上纸条,用笔在纸条上标出水流出(或接水)1分钟和5分钟时水的刻度。然后,依据水位来推算,分别标出1~10分钟的时间刻度;再做好的水钟与钟表对照调整。实验结论是:我们的水钟计时不太精确,且滴水速度不固定会影响水钟计时的准确性。
13.搬运 沉积
[解析]“风的作用”会对地形地貌产生影响,沙漠地形是被风带走的沙子在风力减弱时沉降下来形成的;沙滩是流水沉积形成的;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所以,我们可以推测,由于风的搬运作用,C区域细小的沙子容易被吹走,所以C区域容易形成戈壁,被带走的沙子由于风速减弱,在A区域会沉积下来,从而A区域容易形成沙漠。
14.7 15. ① ② 不影响 16.缩短摆绳长度,微调即可。 17.B 18.C
【分析】真正的摆长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通过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与摆幅无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14.同一个摆每摆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相同的,证明单摆具有等时性。钟摆第①次实验10秒摆动了7次,可推测出这个摆在第2个10秒内也摆动7次。
15.分析记录表,实验①和②中的数据,改变了摆锤的重量,其他条件都一样。通过摆动的次数,可以分析出,摆锤轻重不影响摆的快慢。
16.从以上实验可知,摆绳长度越短,摆动周期越短,摆动次数越多。若测试后发现钟摆一分钟摆动了59次,调整一分钟摆动60次,需要缩短摆绳长度,缩短摆绳1厘米更合适,误差更小。
17.第二小组经过调试,发现10秒内摆动10次的摆绳长度为24cm,应该重复3次测试1分钟内的摆动次数,确定为60次后再记录绳长,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实验数据更合理。
18.人们用不同材料或物体来计算时间,这些物体之间的共性运动有规律的物体都可以用来制作计时工具。古时计时工具中比如用 摆、水、太阳等有许多计时工具的相同点就是运动有规律,即物体运动的等时性规律。
19.B 20.A:较少;B:较多 21.A 植物 水土 植物 22.滥砍乱伐、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等 23.空气 24.植树造林 退耕还林
【分析】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在相同的土壤和相同雨量下,坡度大,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最容易被侵蚀。
19.根据题干可知,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所以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有无植物覆盖。
20.在相同的坡度、土壤和相同雨量下,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最容易被侵蚀。A坡有植被,所以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较少;B坡没有植被,所以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较多;土地被侵蚀的情况与植被覆盖情况有关,植被覆盖情况好,侵蚀较少,植被覆盖情况差,侵蚀较多。
21.根据实验现象可知,A坡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较少。这说明植物对土壤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原因分析:植物的根系把土壤颗粒紧紧地粘在一起,植物的树冠或茎叶可以减缓雨水直接冲击土壤,大大减轻了水土流失,而裸露的地面没有植物的保护,土壤就容易被冲走。
22.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水土流失现象往往与人们滥砍乱伐、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等密切相关,因此这些行为必须加以控制。
23.我国土地荒漠化现象相当严重,华北、西北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导致空气污染。
24.保护土壤的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护坡、修梯田、科学合理地使用土地等,会减少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养成 良好环境意识有利于保护土壤。
25.大于 26.A 27.C 28.摆绳长度 摆锤重量、摆锤的形状大小、摆锤材料、摆动幅度等 29.丙 甲 30.B
【分析】真正的摆长是固定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通过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与摆幅无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25.根据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水位的高低、滴水孔的大小会影响水滴的速度,开始时水位高,压力大,水滴得快。随着水位的下降,压力变小,水滴得会越来越慢。所以芳芳观察到量筒内的水聚积到10毫升需要1分钟,那么塑料瓶中的水全部滴完的时间大于30分钟。
26.根据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水位的高低、滴水孔的大小会影响水滴的速度,开始时水位高,压力大,水滴得快。随着水位的下降,压力变小,水滴得会越来越慢。所以芳芳观察到摆摆动15次时,滴漏正好滴下30滴水。10分钟后再观察一次,同个摆摆动15次时,这个滴漏中滴下的水滴少于30滴。
27.同一个摆,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质量无关。所以如果将10克的垫圈换成20克后,那么与原来相比,15秒内摆的摆动次数不变。
28.对比实验只有一个条件是不同的,其他条件相同。在做这个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摆绳的长度,必须保持不变的条件是摆锤重量、摆锤的形状大小、摆锤材料、摆动幅度等。
29.一般实验我们都会进行两到三次,这样是为了让实验结果更加科学,避免偶然性。同理为了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我们通常会进行多次测量。
31.
C 水流速度 汇入引水沟的水量 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
A 较慢 较少 较少
B 较快 较多 较多
32. A 植物 33.水土 植物
【分析】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相同雨量下,坡度大、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最容易被侵蚀。
31.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水流速度较慢时,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较少;水流速度较快时,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较多。
32.植被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被侵蚀的情况与植被覆盖情况有关,植被覆盖情况好,侵蚀较少,植被覆盖情况差,侵蚀较多。A坡(有植被覆盖)汇入泥水沟的泥沙量是较少,B坡(无植被覆盖)汇入泥水沟的泥沙量是较多。这说明植被对土壤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33.植被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植物的根系把土壤颗粒紧紧地粘在一起,植物的树冠或茎叶可以减缓雨水直接冲击土壤,大大减轻了水土流失,而裸露的地面没有植物的保护,土壤就容易被冲走。所以植被覆盖情况好,侵蚀较少,植被覆盖情况差,侵蚀较多。
34.(1)甲组 丙组 坡度大小 降雨量 有草的土壤样本接的雨水较清澈
(2) 坡度大小 乙 (3)降雨;选择某一组土壤样本、模拟降雨,观察小山丘的前后变化。
【分析】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相同雨量下,坡度大、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最容易被侵蚀。
[解析](1)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植被对土壤侵蚀作用的影响,唯一的变量是植被,所以应该选择甲组和丙组进行对比研究;其他条件比如坡度大小、降雨量等都要保持不变。由于结论是植被可以减少对土壤的侵蚀作用,所以有草的土壤样本接的雨水较清澈,侵蚀较少。
(2)根据题干可知,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甲组、乙组唯一的变量是坡度大小,所以研究的是坡度大小对土壤侵蚀作用的影响;由于结论是坡度大的土壤侵蚀作用明显,所以坡度大的乙组土壤样本中流出的水较多而且浑浊。
(3)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所以除了上述条件外,他们还可以利用这套材料研究雨对土壤侵蚀作用的影响。我们可以选择某一组土壤样本、模拟降雨,观察小山丘的前后变化。
35.(1)C (2)A (3)C (4)血液 氧气 (5)A
[解析](1)在模拟心脏跳动的实验中,洗耳球相当于心脏,塑料管相当于血管。实验中挤压吸耳球的动作是模拟心脏的收缩。
(2)在模拟心脏跳动的实验中,挤压后松开洗耳球是在模拟心脏肌肉舒张,血液由心脏流向全身,故A符合题意。
(3)人在睡着时心率通常在60次左右,因此按压60次比较合适。
(4)心脏总是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收缩时,心脏把血液压入动脉,舒张时,血液从静脉流回心脏。心脏每次收缩和舒张一次,我们称心跳一次。心脏每跳动一次, 心房、心室的舒张期比收缩期要长一些, 结果使心肌有充分的休息时间,并使血液充分地流回到心脏。心脏每时每刻都在跳动,是为了让血液在体内循环流动,从而把营养物质和氧气运输到全身各个部位。
(5)心脏每时每刻都在跳动,是为了让血液在体内循环流动,从而把营养物质和氧气运输到全身各个部位。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隙会短暂休息,但长时间超负荷运作会使其疲劳。选项A表述错误。
36.(1) 降水 高度要一样等 (2) 有无植被覆盖 甲丙
(3) 乙 大 相同条件下,水流的速度越快,土地更容易受侵蚀
(4) 乙 乙的雨量和坡度都最大 (5)植树造林
【分析】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雨量的大小。土地被侵蚀的程度与植被有关:无植被覆盖,土地被侵蚀的程度越大。
[解析](1)实验中,喷水壶喷水模拟的是降水,喷水时需要注意高度要一样等。
(2)从图中可分析选择乙、丁实验,可研究有无植被覆盖对土地侵蚀程度的影响。从图中分析选择甲丙实验可研究雨量大小对土地侵蚀程度的影响。
(3)分析甲、乙两个土地模型的实验现象可以发现乙实验中水流运动较快、径流中的泥沙量较多,土地受侵蚀的程度最大,说明相同条件下,水流的速度越快,土地更容易受侵蚀。
(4)比较甲乙丙丁4个实验,乙实验受到侵蚀的程度最严重,理由是乙的雨量和坡度都最大
(5)植物对土壤的保护有重要的作用。植物能够有效地防止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合理建议是植树造林。
37.凸起 模拟 岩层 地球内部运动的力 38.隆起形成山脉 岩层断裂形成地震或火山喷发 39.裂开 40.B
【分析】地壳内部的岩层在地球内部的巨大压力作用下,会不断发生变动。地壳运动是由内营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它可以引起岩石圈的演变,促使大陆、洋底的增生和消亡;并形成海沟和山脉;同时还导致发生地震、火山爆发等。
37.他先做了第一个实验。他把两只手慢慢用力向中间挤压,他观察到纸的中间会形成凸起。这是一个模拟实验。纸代表的是岩层,手挤压的力表示地球内部运动的力。
38.通过这个实验,他推测:如果在现实中,岩层受到力的作用相互挤压会隆起形成山脉,如果这个力大到一定程度的话,就会岩层断裂形成地震或火山喷发。
39.小亮把纸重新铺平,做了第二个实验。他用两只手把餐巾纸慢慢用力向两边拉扯,他观察到纸绷得越来越紧,中间位置越来越薄,等到拉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纸的中间会断裂;
40.从这个现象可以推测,岩层受到挤压时,会形成海沟、裂谷、山脉,等地形地貌;河流不是因为岩层受挤压或拉伸而形成的。
41.A 42.平行方向 43.产生很多细小的沙和土 44.变弱 泥沙沉积 45.B 46.减少木材使用量;植树造林;建造护坡工程
【分析】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41.风力作用是塑造地形地貌的重要外力作用之一,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显著。大风携带沙粒不断侵蚀岩石,大风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在“风对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中,砂纸模拟的是被风卷起来的沙子。
42.岩石变化是各种自然力量综合的结果,例如温度变化、水结冰、植物、酸等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在做“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时,砂纸打磨岩石的方向是平行方向。
43.在“风对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中,先观察了实验中用到的几块岩石,然后用砂纸进行打磨,打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很多细小的沙和土。说明大风卷起的沙子能使大块岩石表面破碎,形成沙和土。
44.一般情况下,上游以冲刷为主,中游兼有冲刷和沉积,下游以沉积为主。当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宽广平缓的平原时,水流得慢,携带泥沙的能力就弱,颗粒大的泥沙就会首先沉积下来。地球上大部分河流最后会流入湖泊或海洋中,河水流入湖或海的地方称为河口。河水在接近河口处,水流速度变慢,泥沙大量沉积下来,有的地方逐渐就形成一个像三角形的平原,这就是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是由泥沙沉积的作用形成的。
45.大部分的地表形态的变化确实是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但有时候地壳变动引发的地震和火山爆发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的,也能改变地表形态。雅丹地貌和黄河三角洲的形成与地震对地球表面的改变相比较更缓慢。
46.主观性问题,具有可操作性,符合题意即可,如减少木材使用量,开发新材料,这样就能减少砍树量,进而减少水土流失;植树造林,建造护坡工程;宣传环保知识,人人环保才能从根源杜绝河水污染。
47.(1)B (2)小 (3)摆绳长度 摆幅大小 摆锤质量 摆绳短,摆动快,摆绳长,摆动慢 (4)摆锤质量 (5)等时 (6)缩短摆绳的长度
【分析】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摆动的幅度没有关系,但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越长,摆动的速度越慢;摆线越短,摆动的速度越快。
[解析](1)由于单摆一个来回,会回到原来的状态,算一次摆动,故计数方法是单摆一来一回算1次,故选B。
(2)由于空气阻力和其他摩擦力的存在,使得各组摆摆动的幅度都会越来越小。
(3)甲、丙两组进行对比发现摆锤都是40克,但摆绳长度不同,所以,研究的是摆绳长度与摆的快慢的关系。在对比实验中除了要观察的变量外,其他条件都要保持相同,所以摆幅大小和摆锤质量都要相同。通过观察实验结果,甲组摆动34次,丙组摆动28次,可以得出,摆线越长,摆动的速度越慢;摆线越短,摆动的速度越快。
(4)乙、丙两组摆绳长度相同,摆锤质量不同,其每30秒摆动次数相同,所以可以得出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无关。
(5)比较甲、乙、丙三组数据发现,每一个摆,摆动的次数都相同,所以,摆具有等时性。
(6)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摆动的幅度没有关系,但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越长,摆动的速度越慢;摆线越短,摆动的速度越快。乙摆每30秒摆动的次数调整为28次,要想变成30次,说明摆速变快,所以要缩短摆绳的长度。
48.C 49.C 50.C 51.D 52.D
【解析】48.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在模拟心脏跳动的实验中,洗耳球相当于心脏,塑料管相当于血管;故选C。
49.模拟心脏跳动的实验中,挤压洗耳球的动作是模拟心脏的收缩,挤压后松开洗耳球是在模拟心脏肌肉舒张,液体流动模拟血液循环。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离开心脏,心肌舒张,血液回到心脏。在模拟实验中,洗耳球收缩时,水会被挤出,模拟血液离开心脏。故选C。
50.一分钟人心脏的跳动次数为60-100次左右。在模拟心脏跳动的实验中,我们完成一次实验用秒表计时1分钟,在这个时间段里面挤压洗耳球60-100次,故选C。
51.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器官,心脏在人体内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心脏可以推动血液的流动,为身体的各个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量,因此可以使器官组织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故选D。
52.A.血管遍布我们的身体,有粗有细,数量很多。正确。
B.连接心脏的血管有很多条,而且血液流出和流入经过的不是同一条血管。按照构造功能分,分为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将心脏的血液运到身体各组织,静脉将身体各组织的血液回流到心脏,毛细血管为血液和组织间的物质交换提供场所。正确。
C.流经心脏的血液颜色有所不同,这主要是因为血液中氧气的含量不同。具体来说,从心脏流出的动脉血富含氧气,因此呈现鲜红色。而流回心脏的静脉血,由于已经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和器官,因此氧气含量较低,颜色呈现为暗红色。正确。
D.按每分钟心跳75次计算,我们的心脏不到一秒钟就要跳动一次,一天要跳动108,000次。心脏无时无刻不在工作,它也会疲劳,所以心脏也需要休息。在身体休息的状态下,特别是睡眠的时候,氧气的需要量减少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会减少,心脏就会得到较多的休息。题干说法错误。故选D。
53.摆绳的长度 54. D E C 慢 55.B
【解析】53.15个质量相同的小球悬挂在支架上,绳长在左,短的在右。猜测:小球像跳舞一样不断变换队形的原因是和摆绳的长度有关。
54.①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A、D和E三组数据研究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的关系。我们进行的是对比实验,改变的条件是摆绳长度,保持不变的条件是摆幅大小、摆锤重量。
②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相同的摆,在单位时间内的摆动次数是相同的。图中A、B、C三组使用的摆绳长度都是20cm,则一分钟内它们的摆动次数应该大致相同,A组与B组的摆动次数大致相同,每分钟摆动65次,而C组记录的数据大约为60次,与其余两组的差异较大,从而判断C组的实验记录数据有问题。
55.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动次数多。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动次数少。15个小球悬挂在支架上,绳长在左,短的在右。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速度是左慢右快的,摆动次数左少右多,所以才会出现不断变换队形的现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