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搭船的鸟》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5.《搭船的鸟》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04 20:0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上15搭船的鸟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搭船的鸟》是小学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5课的内容。作者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去乡下的路上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自然的爱,一个“搭”字就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我”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并细致观察,得以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的翠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和丰富的想象力,经过统编版教材的学习及生活经验,已积累了许多通过观察感受到美好事物的词句。但是学生的观察容易停留在无意识的“看”的层面,观察方法和角度也较为单一,引发习作缺少素材等问题。在学习课文时,教师以点拨、自主感悟等形式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体会不同的观察方法,感受观察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的能力和意识,为下阶段的自主观察活动做铺垫。
教学目标
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2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翠鸟外形、动作的特点,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尝试介绍小动物的外形及动作。
教学重难点
习得观察事物的方法,并能迁移运用。
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翠鸟,熟读课文;教师准备白板课件、板书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出示课题,释题导入
1.引入课题。
孩子们看,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是?(指名说——《15搭船的鸟》)。
2.理解题意。
搭船的意思就是?(坐船、乘船)鸟儿会搭船,多有灵性啊,一起读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直接引入课题,由“搭船”入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形成认知上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任务一:跟着作者去观察,抓拍美好画面
1.教师范读,调动视听。
(1)孩子们看,这是课文的插图,如果此时你就坐在这样一条静静行驶的小船上,和妈妈一起到乡下外祖父家,在这趟旅程中,你会有着不平常的发现。一会儿,老师为你们读课文,你们就一边看课文,一边做动作,如果老师读的是坐在船上的你眼睛看到的就指指眼睛。
(2)来,我们开船啦,请打开课本,翻到15课。(出示任务一,老师配乐范读,学生做动作)
2.学习生字,交流识记。
(1)现在我们知道了,这搭船的鸟是一只什么鸟啊?(翠鸟)相机识记“翠”字。
(2)出示本课生字词:外祖父、沙啦沙啦、鹦鹉、静悄悄。(指名读,齐读)强调:“啦”是一个多音字,做拟声词的时候读“lā”,做语气词时读轻声;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记住“鹦鹉”这两个字。
3.梳理画面,情感共振。
(1)在刚才的旅程中,你在船上都看到了什么呢?
全班交流:预设学生对于翠鸟的两个方面能较快得出答案——看到了翠鸟的样子(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还看到了翠鸟捕鱼的动作(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追问:请同学们看第一自然段,你又看到了什么场景?(雨天船上的场景)
(2)这个自然段中,有好几个词语是跟船有关的(出示:船舱、船篷、船夫、橹;指名读,男生读),老师把一艘船带过来了,你能把这些词语送到船相应的位置去吗?(指名上台连线)找得准,相信你们也能读得好,学生齐读。
(3)孩子们,刚才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抓拍了很多美好的画面,看到了(雨天船上的场景),看到了(翠鸟的外形),还看到了(翠鸟捕鱼的动作)。这“看”啦就是我们经常用的观察方法,那么像作者这样认真、仔细地看就叫作——细致观察。(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借助教师配乐范读在文字中建立画面感,初步感受观察对象的丰富,细致观察的好处,激发观察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便于聚焦共同研讨的话题,生成课堂学习的内容。
三、任务二:放大镜里看仔细,制作翠鸟头像
1.借助文本,拼凑头像照片。
(1)来,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翠鸟身上,老师送你们一个放大镜,请仔细观察翠鸟的外形,为它制作专属头像。
(2)老师准备了一些鸟类局部照片,你能根据课文第二自然段对翠鸟外形的描写,选出正确的图片,来拼凑翠鸟的头像吗
(3)先来选一选翠鸟的身体,并用文中的句子来说明理由(第2幅图,因为课文说: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再看翠鸟的嘴(第3幅图,因为课文中提到: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4)通过抓住文中这些细节描写,我们成功地为翠鸟制作了头像,谁来读一读这段话。(指名读)这是一只怎样的鸟?你从哪里看出来?
预设:这是一只(美丽、五颜六色、色彩斑斓)的翠鸟,因为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5)这么美丽的小鸟,谁还想读?(指名读,女生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选择正确图片为翠鸟拼凑头像,直观感受翠鸟的外形特点。通过交流“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
2.对比阅读,发现观察特点。
(1)老师这里有两段对翠鸟身体部位的描写,请读一读,你更喜欢哪一段?(预设:第一段,描写比较有顺序有条理,第二段很混乱)小结:所以,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这是我们观察的第一个法宝——有顺序(板书)。
(2)作者是怎样有顺序地观察翠鸟的呢?我们看,他先从整体上来写,这是一只彩色的美丽的鸟,再依次描写翠鸟的身体部位,分别写了翠鸟的的羽毛、翅膀和长嘴,这样一写就突出了翠鸟的美丽。这种观察描写的顺序就叫“从整体到部分”。(相机板书)
(3)看看这两段话,左边是课文中对翠鸟的描写,右边是另一位作者对翠鸟的描写,咱们来对比读一读,看看谁能发现了两段话的共同点?(师生合作读,交流预设:都写了翠鸟的羽毛、长嘴,还写了它的羽毛鲜艳。)
(4)为什么两位作者都写了这些部位和翠鸟的颜色?(预设:因为这是翠鸟最有特点的地方。)小结:你真会分析,帮我们找到了观察的第二个法宝,那就是一定要抓住事物最突出的特点。(板书:抓特点)
(5)其实每种动植物甚至是人在外形上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果一只熊猫站在你面前,你会抓住它的什么特点?如果是一只松鼠呢?(指名交流)
(6)孩子们,我们的世界是缤纷多彩的,有时候光用眼睛看还不能发现事物全部的美好,(出示第 1 自然段)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除了用眼看,还用了什么感官来观察?(耳朵)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交流:天下着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
(7)我们再来看看以前学过的课文中,作者都是怎么观察的?(出示句子,学生接读;分别交流作者是用什么感官来观察事物的。)
(8)小结:所以啊,观察时要调动多种感官,才能更加全面、细致。我们又学到了一个观察的法宝——多感官(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阅读,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学习有顺序、抓特点、多感官的观察方法,既达成了教学目标,又培养了学生对语文材料的辨识、分析、比较和归纳,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任务三:学以致用细观察,介绍动物外形
1.迁移运用。现在我们就任选一种小动物,学着作者的方法,调动多种感官仔细观察,抓住主要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小动物的外形。(先观察再尝试写一写)
2.交流评价。师生共同点评,指导学生学会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并且抓住动物特点进行描述。
3.教师小结。看,小动物在你们的笔下多么可爱啊,为会观察、会发现的你们点赞!
【设计意图】在任务情境中,引导学生用习得的观察方法进行有顺序、有层次的表达。
五、对比观察,书写生字
1.观察生字,发现异同。
(1)两个字里都有一个“羽”字,补充:“翠”这个字最早就表示青绿色的翠鸟,“羽”是它的形旁。
(2)不同点:“翠”字里的“羽”没有钩,是两个横折。
2.借助儿歌,把握要点。
老师送你们一首写字儿歌,一起读。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注意儿歌里提到的要点。
第2课时
一、任务一:慢镜头里看清楚,录制动态影像
1.紧扣文本,录制动态影像。
(1)课我们为翠鸟制作的头像受到了好评,这节课要迎接更高难度的挑战——为翠鸟录制动态影像,作为它的动态名片。
(2)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老师再送给你们一个观察法宝——慢镜头,有了它的帮忙,我们能够轻松捕捉翠鸟的动态画面。
(3)翠鸟被称为“钓鱼郎”,是个捕鱼高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它捕鱼的过程。(播放视频)翠鸟捕鱼的过程几乎是在一瞬间完成的,而作家郭风通过自己的细致观察,用文字记录下了这个瞬间。
(4)出示第4自然段,学生默读,圈出翠鸟捕鱼的动作并读一读,和小伙伴说一说这只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交流动词。我们用慢镜头定格这些动态画面,读一读这些动词。这些词能任意换位置吗?(不行,这是根据捕鱼的前后过程进行描写的,是作家通过连续观察写下的。)你从这些动词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翠鸟?(动作敏捷、聪明机灵)(相机板书)
2.对比阅读,感受观察好处。
(1)老师对这段话进行了改编,把翠鸟捕鱼的动作做了改变,还删除了划线的这几个词语。请女生来读改编的段落,男生读原文。有什么区别,能这样改吗?(不可以,改变以后的动词不能写出翠鸟动作的迅捷,去掉几个词语也表达不出捕鱼过程的快速。原文更能够准确地再现翠鸟的捕鱼过程。)
小结:原文的描写如此准确,离不开作家的细致观察。
(2)让我们用朗读再现这个过程,注意读好加点的词语,突出翠鸟捕鱼过程的迅猛和敏捷。
(3)另一位作家菁莽也写过翠鸟捕食的过程(出示),读一读,说说和郭风写的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预设:相同点是都抓住了翠鸟的动作,写出了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不同点是菁莽在观察的基础上发挥了想象,用箭来比喻翠鸟飞行的速度,写出了翠鸟飞行的速度,郭风只写了自己的观察所得。)
小结:两位作者都经过了细致的观察,才能把翠鸟捕鱼写得如此生动,所以我们也要学会留心观察。
【设计意图】欣赏视频,达成直观感受;聚集动作,学习将一个动态的画面分步骤、写清楚;对比文本,找出表达差异,掌握写作秘诀。这一任务群的设计,意在寻找融合训练点,有效设计读写路径,促进学生观察力、表达力的同步提升。
二、任务二:学以致用细观察,描写动物活动
1.观看视频。我们来用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说说蜗牛是怎么爬行的吧。先来看一段视频,仔细观察蜗牛是怎么爬行的。
2.学以致用。老师把蜗牛爬行过程中使用的身体部位标注出来了,现在你能顺着这段文字,继续说下去吗?先和同桌说说看,再用几句话写下来。个别交流,师生评价动词使用是否准确。
【设计意图】在任务情境中,引导学生用习得的观察方法进行有顺序、有层次的表达。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总结方法。孩子们,在今天这趟特别的旅程中,我们不仅认识了一位可爱的小精灵——翠鸟,还学会了有顺序、抓特点、多感官的观察方法。
2.布置任务。课后,请大家运用这些方法,选择喜欢的动物进行观察和记录,并用几句话介绍这种动物。
【设计意图】打开观察思路,激活观察的情感需要,推动学生在生活中展开持续观察,为逐渐养成观察的习惯奠定基础。
作业设计
运用课堂上所学的方法,选择喜欢的动物进行观察和记录,并用几句话介绍这种动物。
板书设计
15搭船的鸟
外形 动作
观察细致
教学反思
《搭船的鸟》是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去乡下的路上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我”留心周围事物并细致观察,得以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的翠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在教学时,我更多关注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重点引领学生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
2022版的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教学时,我尝试实践了学习任务群,在落实单元学习任务群的背景下,用学习任务群的理念驱动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深入探究,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本课教学一共设计了五个学习任务,任务一通过创设情境,跟随老师的朗读梳理作者观察到的事物或场景并交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任务二和任务四通过借助文本拼凑头像、捕捉动态,对比阅读、分析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并发现观察技巧;任务三和任务五是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描写动物外形及动作,进行语文实践。
设计这样一个任务群的时候,充分考虑了以下几点:第一是围绕单元主题设计学习任务,三个任务都聚焦观察,引领学生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第二是遵循语文的学科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跟着作者去观察到发现观察技巧再到语言实践,三个任务充分体现了学习任务的进阶和学生学习的发展,强化了学以致用,从阅读到表达的学习路径,实现了习作单元指向表达的教学宗旨;三是突显任务驱动学习的功能,每个学习任务都明确提出学习的目标和完成任务的方法,注重学习和生活的关系,注重任务情景的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