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古代印度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4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古代亚非文明的最后一课,介绍的是古代印度文明。古印度与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其地域范围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印度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印度河流域是文化的中心。古印度虽然是一个多种姓的、历史包袱较沉重的国家,但依然为世界文化留下了独特风格的遗产。教材首先呈现了古印度的地域特点及印度河流域远古文明的大致情况,其中对古代印度的城市遗址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这是当时文明发展程度的体现。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在印度创立了更为持久的文明。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教材对这两样重要史事进行了简略介绍。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直到今天仍然影响着印度社会,同时印度也是佛教的创立国,在引导学生了解了古印度文明的大致发展轨迹后,教材重点介绍了这两样事物,使学生对古印度文明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核心素养
学习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明的同时,联系中华文明的成果,增强民族自豪感,涵养家国情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地图及相关史料的分析,了解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阅读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的相关材料,培养辨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认识到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及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难点
体会种姓制度对印度文明的影响。
教学突破
印度的种姓制度在印度延续几千年,1947年印度脱离殖民体系独立后,种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正式被废除,各种种姓分类与歧视被视为非法,然而在实际社会运作与生活中,其仍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教学时可结合现实案例,体会这种制度在今天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首先要结合古代印度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其地理位置,分析其环境特点,认认印度的早期文明发展情况,再将古印度的文明轨迹大致梳理出来,如关于雅利安人的入侵,孔雀王朝的兴衰等。本课的教学中有关种姓制度和佛教的诞生与传播是重难点。种姓制度教材介绍得较为简洁,只说了其分类名称及相应的职业。教学时要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对这个制度本身展开讨论,分析它对印度文明的影响。关于佛教,要求学生掌握其创立的时间、人物,以及它的基本教义和其得以在古代印度快速兴起的原因。它向外传播的过程可以结合地图来引导学生把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反映印度文明和风情的视频、图片,如佛像雕刻、泰姬陵、印度舞蹈、印度服装、在恒河沐浴的人等等:反映佛教向外传播途径的地图。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印度种姓制度的资料和新闻。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简称古代亚非文明都是大河文明.在非洲的尼罗河畔,发展出了古埃及文明,在西亚的哪两条河流域,也发展出了灿烂的文明
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2.师:两河流域文明中,最为灿烂的是哪一个王国
生:古巴比伦王国。
3.师:说说两河流域文明的成果吧。
生:楔形文字、阴历、闰月、60进制、《汉谟拉比法典》……
4.师:今天,让我们沿着地图再往东走,领略另一个古老文明的风采。
播放反映印度风情的视频、图片。
5.师:这是哪个国家
生:印度。
6.师:能说说你对印度的印象吗
学生自由阐述。7.师:印度这个国家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从远古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从亚洲到欧洲等多种文化潮流。再加上它是一个由五大民族构成的国家,使得其就像一个大大的文化博物馆。古代印度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种姓制度影响至今,佛教更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古代印度。
二、教授新课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师: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它是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的一大片半岛形的陆地,是亚洲大陆的南延部分。
结合古代印度地图讲解。(以下同)
2.师:古代印度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地。它北面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这里有两条河流,西部的是印度河,东面的是恒河。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今天的巴基其坦境内,入阿拉伯海,水量丰沛。印度的名字也起源于印度河,中国古代称它为什么
生:天竺。
3.师·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就出现在印度河流域。在那里发现了哪两个早期文明的遗址
生: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
4.师:请大家结合地图,看看它们的具体位置。再观察遗址图片,结合课文介绍,说说那时的城市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图片,阅读文字,感受古印度早期城市的建筑特点,体会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
5.师:看着摩亨佐·达罗城的遗址图,你感觉这座城市怎么样
生:很整齐、有条理、街道笔直。
6.师:这个城市分为了上城和下城两部分,上城为政治中心,下城则为商业和住宅区。街道笔直宽阔、垂直交叉,街区整齐划一,已经有了完整的下水道系统,可见当时非常繁荣。这个文明出现在什么时候
生;约在公元前23世纪到公元前18世纪。
7.师:虽然摩亨佐·达罗的繁荣经历了漫长的几个世纪,然而,在历史学家的眼里,也只能是一瞬间的过眼烟云。在被发现之前,这片地方一直是一片荒芜。直到20世纪初几个考古工作队相继来到这里进行了发掘和整理,才发现这里是一座重要的古代城市的废墟。规模宏大的摩亨佐·达罗古城的发现,向世人证明了印度河文明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一样古老而灿烂。它与哈拉巴一起,被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称为“哈拉巴文化”。在公元前18世纪中叶,哈拉巴文化突然衰落了,印度河流域很多地方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尤以摩亨佐·达罗为甚。在发掘中除燃烧的残迹外,街头巷尾到处都是男女老少的尸骨,整座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人们称之为“死亡的山丘”。印度河流域早期文明突然衰亡的原因,科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做了种种推测,却没有形成定论。
(二)雅利安人和孔雀王朝
1.师:公元前1500年左右,有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陆续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请大家看地图,找出恒河的位置。
学生观察明确。
2.师:这支部落自称雅利安人,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生:高贵的人。
3.师:雅利安人原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迁移至中亚,公元前1500年左右进入印度。他们往南驱逐古达罗毗荼人,把自己的语言带到了印度。鬓终古雅利安人和古达罗毗荼人融合成了今天体征独特的南亚次大陆人。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在两条河流域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这些小国家什么时候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生:孔雀王朝时期。
4.师:孔雀王朝的存亡时间是多少
生:约公元前324年到约公元前187年。
5.师:孔雀王朝是古印度著名的奴隶制王朝,因其创建者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宏族而得名。经过三代的经营,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王朝疆域广阔,政权强大,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阿育王死后,孔雀王朝王权衰落,印度重新分裂为许多国家。约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在阅兵时被大臣所杀,孔雀王朝正式结束。请大家观察古代印度地图,看看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时期的印度疆域,再看看当时的首都华氏城在哪儿。
学生观察地图。
6.师:孔雀王朝时间,印度的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在当时的地位如何
生:它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7.师:我们来看看印度贵族出行图,你发现当时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生:有马车,还有大象。
8.师:印度是大象之国,传说古代印度国王出游时,常动用上千头大象。大象除了拿来骑游,还被用于战争,象兵是古代印度的重要兵种。孔雀王朝的象兵很发达,战象由野象训练而成,极有冲杀力,不过战象容易受惊吓,有时会胡乱冲闯,不分敌我,让双方都受到伤害。除了大象之国,印度还有黄金之国的美称。传说印度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就是黄金。论起对黄金的热爱,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超过印度,印度人每年要消耗800吨黄金,占全世界每年黄金消耗量的20%,爱金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命印记。了解了古代印度的这些风貌,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所了解到的古代印度人民创造的文化
生:阿拉伯数字、佛教等。
9.师:现在广泛应用的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后被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印度佛教的发源地,古印度的佛像艺术对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比如石窟的建设。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隐修,因此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中国的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开凿的,多建在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你能说出深受印度佛像艺术影响的中国古代石窟吗
生:云冈石窟。
10.师: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
(三)森严的种姓制度
1.师:同学们,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将人们划分为哪几个等级
生:享受公民权的自由民,没有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
2.师: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请大家自读课文,看看他们的名称、社会阶层、职责和义务分别是什么。
学生自读文段,了解有关种姓制度的基本信息。
3.师生梳理:
等级名称 社会阶层 职责和义务
婆罗门 僧侣贵族 掌管祭祀
刹帝利 罕事贵族和行政贵族 和行政贵族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吠舍 普通雅利安人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阎业
首陀罗 被征服者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4.师,四个种姓中,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负责垄断文化教育和报道农时季节;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如国王、武士官吏等,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主政军;第三等级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他们在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他们掌握着民间的经济财富;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仆人、雇工、工匠等都是这个等级,他们是人口最多的种姓,从事着被认为低贱的职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除四大种姓外,还有大量的“第五种姓”,称为“不可接触者”阶层,又称“贱民”,他们多从事最低贱的职业。贱民在古印度不算人民,不入四大种姓之列。印度不同种姓的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生: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5.师:你怎么评价古印度的这种种姓制度 它对当时的印度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结合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说出自己的看法,言之有据即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分析问题,注意用历史的眼光分析问题,同一历史时期时正面与负面双重影响等多角度考虑。以下分析谨供参考。
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民族文化、民族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种姓制度把印度人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一方面使下层劳动群众备受压迫和歧视.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缺乏创造性,缺乏民族凝聚力,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另一方面,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古代,使印度人产生安于现状的平和心态,有利于维持统治,维持社会安定。
在农业经济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缓慢的,因此,种姓制度的消极作用影响比较小,相对安定的优秀文化成就的农业大国。进入工业经济时代,社会进步迅速,种姓制度的负面作用使印度社会发展明显落后于世界大潮,19世纪中期,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6.师:如今印度的种姓制度在法律上已被废除多年,可是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其仍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种姓制度思想的残留依然影响着印度人。你们知道相关的事例吗
学生列举,如不同种姓的人通婚会引起反对,高种姓的人歧视低种姓的人,低种姓等于低道德是普遍的观念…
(四)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师:我们都知道,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诞生于印度,佛教的诞生与兴盛与种姓制度有无联系呢 请大家自己阅读教材第三部分的内容,看看佛教是怎样诞生和传播的。
学生自读课文。
2.师:佛教的创始人是谁
生: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3.师,他本来是什么身份 为什么会创立佛教
生:他本来是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城释迦族的王子,据说,他看到那些苦难的人,感到人牛皆苦.于是下定决心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道路,离家修习道行,后来创立佛教,被尊为“佛陀”。
4.师:迦毗罗卫城在今天的尼泊尔境内。在佛陀时代,印度北部有十六国,基本上都是君主制。此外还有若干独立或半独立的小国,释迦族统治的迦毗罗卫就是其中之一。释迦牟尼的父亲净饭王是释迦族的首长之一。在当时十六国争霸的时代,释迦族的迦毗罗卫国(东方刹帝利)臣属于懦萨罗国(西方婆罗门势力),释迦族不断受到强邻的侵咯威胁,地位十分脆弱。作为没落部族的王子,面对国族暗淡前景,他有意为迦毗罗卫争取思想权威的地位,从而巩固刹帝利的统治。再加上佛陀幼年丧母,在年少时便具有强烈的内省倾向和敏锐的感受力,他见虫子被农夫掘起,又被飞鸟啄食,痛感众生相残。这种对世间诸苦的深沉思考,即使在结婚生子后也没有消除,最终促使他走上了出家的道路。
5.师: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它为什么一开始在印度得到了广泛传播
生: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它又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因此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
6.师:佛教的教义“众生平等”“忍耐顺从”不仅受到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低种姓人民的欢迎,还得到了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这让它在印度迅速发展起来,而且,在公元前3世纪后,它开始向外传播。你能说说它的传播途径吗
生: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传到东亚的缅甸 泰国、柬埔寨等国。(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结合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传播路径)
7.师:在印度本地,大约10世纪.佛教的地位被印度教取代。这个宗教传播广泛,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
三、巩固新知
(一)教材习题1.教材第14页“课后活动”第1题:连线。
金字塔 两河流域
种姓制度 尼罗河流域
《汉谟拉比法典》 恒河流域
【讲评】本连线题要注意的是种姓制度与恒河流域的联系。古印度的早期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流域,后来雅利安人侵,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恒河流域文明逐渐发达,最强盛的孔雀王朝其都城华氏城也在恒河流域,该河被印度人尊为圣河和印度的母亲。
【答案】金字塔——尼罗河流域;种姓制度——恒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两河流域。
2.教材第14页“课后活动”第2题:活动与探究。
【讲评】古代亚非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这些地方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由地图可知,这些大河纬度相差不大,事实上它们均在北纬20°和北纬40°之间,气候适宜,适合农业文明的诞生和发展。
【答案】(1)古代埃及 公元前3500年 古代两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 古代印度公元前23世纪 古代中国 约公元前3000年 (2)这些古代文明都在大河流域中发生和发展,这是因大河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充沛的水源和适宜的气候,有利于农业文明的产生。
(二)课堂作业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普度众生呼吁众生平等,人要忍受苦难,超脱自我,等待来世入我极乐世界。”
(1)“我”是谁 这是哪一宗教的观点 该宗教起源于何时何地
(2)“众生平等”的思想是针对哪一制度提出来的 为什么该思想提倡修来世的观念
【讲评】由“众生平等”“忍受苦难”“等待来世”等观点可知这是佛教,其创始人是古代印度的释迦牟尼。“众生平等”的提出是为了反对种姓制中婆罗门的特权,包括要人们忍受苦难,等待来世进极乐世界等观点,都是为了迎合统治阶段的需要。
【答案】(1)释迦牟尼;佛教;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2)种姓制度;它是为迎合阶级社会中长期遭受压迫和剥削的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而存在的。处于统治地位的统治者是不会给劳动人民实现真正的“众生平等”的,所以它只是用来安慰人民的“麻醉剂”。
2.判断题。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这时的印度实现了统一。( )
【讲评】孔雀王朝只是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半岛最南端并未统一起来。
【答案】×
3.在古代印度有一户家庭,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你认为这户人家的等级是(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讲评】这人开着棉布店,是一个商人,应该属于第三等级吠舍。
【答案】C
四、课堂小结
古代印度是亚洲南部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3世纪出现了一些早期文明,后因不明原因而衰亡。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在那儿定居下来。公元前3世纪,印度半岛除南端外一度统一,后又多次受到外来民族的侵扰。在古印度奴隶制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严格的种姓制度,成为印度奴隶社会的重要特点。随着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婆罗门和其他等级的矛盾激化,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并逐渐发展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板书设计
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文明
古代印度的文明历程;
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定居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公元前324—前187年,
孔雀王朝,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鼎盛时期,华氏城
种姓制度:
四个等级:波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贱民:不可接触者
佛教的诞生和传播:
创立:公元前6世纪 释迦牟尼思想: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地位: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
公元前1世纪:中国、朝鲜、日本、越南、锡兰、缅甸、泰国、柬埔寨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课通过对印度的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了解古印度文明的历程、种姓制度和佛教的诞生与传播。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印度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进行统治的社会制度。佛教的教义因为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某种需要,受到统治者特别是刹帝利的保护。教学时对于这些内容,要额外指导学生去交流了解。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加以联系,学着站在历史的角度去评价历史事物,得出较为全面、客观的看法。
- 1 -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