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音与环境练习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练习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1-04 22:0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蝙蝠的视力很差,它通过接收自己发出的超声波的回声来探测周围的物体
C.汽车的倒车雷达表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D.打雷时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闪电比雷声先发生
2.古时排萧又叫做“参差”,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响度和音色
3.2021年11月26日,沿河县某中学举行学党史、感党恩、唱响新时代暨“4+2”特色教育系列活动,本次活动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活动中蕴含许多物理知识,其中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歌手唱歌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发声
B.台下观众根据声音的响度区分台上伴奏的有钢琴声
C.同学们合唱时发出的声音通过音响放大,增大了声音的音调
D.台下的观众能听到优美的歌声,是通过真空传播的
4.关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会越来越小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一般声音在固体,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慢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一样
5.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音箱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的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一现象说明了(  )
A.声可以传递信息 B.传声不需要介质
C.响度与频率有关 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6.下列事例属于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确定目标
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体内的结石
C.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D.利用超声波探测地下储存的石油
7.下面所描述的四种情景,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击鼓时,水平鼓面上的纸屑跳得越高说明音调越高
B.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时能在水中形成波纹,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C.用“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D.潜水的人能听到岸上的人说话,说明液体能传声
8.从环保角度看,下列不属于噪声的是(  )
A.阅览室内,正在学习的同学听到的絮絮细语声
B.上物理课时,同学们听到隔壁教室音乐课传来的歌声
C.夜深人静时,正要入睡的人,听到楼上传来的钢琴声
D.吉利4S店内,修理工检修汽车时仔细听发动机发出的声音
9.4月4日上午,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黄陵县轩辕广场举行.如图所示,击鼓鸣钟,典礼正式开始,120名身着礼服的男女合唱队员与120名身着56个民族服装的少每儿童齐唱《黄帝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声和钟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鼓和钟能够发声是因为空气振动
C.“鼓声雄浑”,“钟鸣悠远”是形容声音的音色 D.合唱《黄帝颂》的声音大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10.在一些闹市区,常会看到如图所示的监测设备,显示屏上的数据分贝反映的是声音的(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振动频率
11.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B.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销钟罩内的空气抽去,铃声明显减弱
C.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故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D.耳朵贴在桌子上,敲击桌子能听到更大的声音
1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拨动皮筋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吹横笛时,手指压不同的孔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
C.倒车雷达应用了声可以传递能量
D.马路上安装的噪声检测仪能有效降低街头的噪声
二、填空题
13.由于声带的 使我们能够发出声音;舰艇上的声呐系统是利用了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进行定位。
14.《我是歌手》的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改变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如果把点燃的蜡烛放到音箱附近,烛焰会随着音乐跳动,这说明声音能传递 。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地震,是因为地震时伴有 声波产生。
15.清晨,逐渐变强的闹铃声吵醒了正在熟睡的小明,他把闹铃关掉,这是在 (请选填“人耳处”“传播过程中”或“声源处”)控制噪声的。当初选择闹铃声时,小明对于选择“男低”和“女高”犹豫不决,这里“男低音”和“女高音”的主要区别在于声音特性中 的不同。
16.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松紧有关。于是他想:
(1)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如图1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松紧程度相同。若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 的关系;
(2)请你据图2判断,在松紧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A、C在细的琴弦上,B在粗的琴弦上)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 点。
17.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就做成了一个“鸟哨”,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哨音主要是由空气柱振动发出的。要使哨音音调升高,可以 (选填“向上推”或“向下拉”)活塞。
18.二胡和小提琴是通过弦的振动发声的,短而细的弦发出的声音 高;开始演奏后,听众能够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的声音,依据的是 不同。
19.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可以发出音调由高到低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同样的音律来,那么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想达到目的,我们应该 敲。用嘴吹气时,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想达到目的,我们应该 吹。(2、4空选填“从左向右”或者“从右向左”)
20.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 、 、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 振动,再经 、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三、实验题
21.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
(1)如图,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拨动其伸出桌面一端,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 ;
(2)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将钢尺按下 的幅度(选填“相同”或“不同”)。能够听出声的 (响度/音调/音色)发生了变化。重复上述实验;
(3)实验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 ,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就越 ;
(4)实验时,让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 ,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22.小明在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封的广口瓶内,如图a,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 ;
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
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D.插入广口瓶中的导管不足够长
(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音调 (变高/不变/变低),响度 (变大/不变/变小),通过该实验现象并进一步推论,可得到 不能传声;
(3)如图b,敲击右侧音叉,看到靠在左侧音叉的小球弹跳起来,说明声音具有 。小明推测,假如把该装置放在月球上,敲击右边音叉时,与左边音叉接触的乒乓球 弹起。(会/不会/有可能)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
B.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和方位,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故B正确;
C.汽车的倒车雷达表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的多,所以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故D错误。
故选B。
2.A
【详解】不同长度的竹管内空气柱长短不一样,因而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也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会不同,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A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歌手唱歌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故B错误;
C.同学们合唱时发出的声音通过音响放大,增大了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台下的观众能听到优美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
故选A。
4.D
【详解】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有关,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变,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5.D
【详解】A.台上的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可以说明声音传递能量,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调与频率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D.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台上的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也能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B
【详解】A.蝙蝠靠超声波确定目标,通过超声波“回声定位”来获取信息,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体内的结石,通过声波的能量来粉碎结石,属于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故B符合题意;
C.利用声呐探测鱼群,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来获取信息,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D.利用超声波探测地下储存的石油,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来获取石油的信息,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A
【详解】A.击鼓时,水平鼓面上的纸屑跳得越高说明响度越大,故A不正确,A符合题意。
B.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时能在水中形成波纹,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声可以传递信息,用“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潜水的人能听到岸上的人说话,说明液体能传声,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D
【详解】A.阅览室内絮絮细语声,会妨碍同学们的学习,属于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上物理课时,临班教室内上音乐课的歌声,会妨碍同学们的听课,属于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夜深人静时,正要入睡的人,听到楼上传来的钢琴声妨碍人们的休息,属于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吉利4S店内,修理工检修汽车时仔细听发动机发出的声音,从而判断汽车哪一部分出了问题,不属于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A
【详解】A.声速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鼓声和钟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A正确;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鼓和钟能够发声是鼓面和钟振动产生声音,故B错误;
C.“鼓声雄浑”,“钟鸣悠远”是形容声音的响度较大,故C错误;
D.合唱《黄帝颂》的声音大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A。
10.A
【详解】由显示屏上的数据(70分贝)可知,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1.C
【详解】A.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液体能够传播声音,故A不符合题意;
B.放在玻璃钟罩内的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铃声明显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不符合题意;
C.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C符合题意;
D.耳朵贴在桌子上,敲击桌子能听到更大的声音,表明固体能传播声音,且传声效果比较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A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手拨动皮筋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用手分别按住不同的笛孔,空气柱的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B错误;
C.倒车雷达应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马路上安装的噪声检测仪只能用来检测声音的强弱等级,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13. 振动 超声波
【详解】[1]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我们发出的声音是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2]声呐利用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和反射特性,超声波频率方向性好,反射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等,适用于水下探测。
14. 音调 能量 次
【详解】[1]弹奏电吉他时,不断改变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改变了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琴弦振动快慢改变,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2]因为声音能传递能量,所以把点燃的蜡烛放到音箱附近,烛焰会随着音乐跳动。
[3]地震能产生次声波,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人感觉不到,有些动物能感觉到。
15. 声源处 音调
【详解】[1]噪声的控制途径有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以及人耳处,把闹铃关掉,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
[2]“男低音”和“女高音”的主要区别是声音的音调不同,是由人的声带振动频率不同造成的。
16. 长度 A
【详解】(l)[1]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如图l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松紧程度相同。若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材 料和粗细相同,长度不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长度的关系;
(2)[2]请你据图2判断,在松紧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A、C在细的琴弦上,B在粗的琴弦上)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A点,因为按住A点琴弦较细、较短,音调最高。
17.向上推
【详解】要使哨音音调升高,可以向上推活塞,使管内空气振动的长度变短,空气振动频率变快,音调变高。
18. 音调 音色
【解析】【小题1】[1]弦越长、越粗、越松,振动越慢,音调越低;弦越短、越细、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2]不同发声体的结构、材料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听众能分辨出小提琴、二胡等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声音的音色不同。
19. 玻璃瓶 从右向左 空气柱 从左向右
【详解】[1]敲击瓶子时,玻璃瓶振动,所以声音是由玻璃瓶振动产生的。
[2]敲击瓶子时,玻璃瓶水的高度越高,瓶子振动得越慢,音调越低,如果要发出音调由高到低的声音,我们应该从右向左敲。
[3]用嘴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所以声音是由瓶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4]用嘴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越短,空气柱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如果要发出音调由高到低的声音,我们应该从左向右吹。
20. 鼓膜 听小骨 鼓膜 听小骨
【详解】[1][2]根据人的耳朵结构可知,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3][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因此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21. 快慢 相同 音调 长 低 大
【详解】(1)[1]根据题意要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要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
(2)[2]在实验中改变了伸出桌边的长度,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所以将钢尺按下的幅度要相同。
[3]可以听出声的音调发生了变化。
(3)[4]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
[5]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
(4)[6]当钢尺伸出桌面长度长度相同时,钢尺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22. C 不变 变小 真空 能量 不会
【详解】(1)[1]ABC.图a中,抽气一段时间,瓶中发声手机的声音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瓶中空气的多少没有明显变化,这是可能是因为广口瓶存在漏气现象,所以是瓶塞未塞紧造成漏气,故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接入瓶中的导管不足够长,依然能将空气吸走,则手机的声音会有明显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3]瓶内空气变小,传播声音的介质变小,手机声音的响度会随之变小,但手机振动发出的声音振动的快慢不变,所以音调不变。
[4]瓶中空气变小,声音会变小,当瓶中变成真空时,将听不到手机的声音,所以可得:真空不能传声。
(3)[5]图b中,敲击右侧音叉,音叉振动发声,这个声音向各个方向传播,向左传播的声音引起左侧音叉振动,将小球弹开,这是因为声音具有能量,引起左侧音叉振动。
[6]该装置放在月球上,敲击右边音叉,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右边音叉发出的声音不能向四周传播,不能引起左边音叉振动,所以与左边音叉接触的乒乓球不会弹起。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