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光的世界基础练习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光的世界基础练习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1-04 22:0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章光的世界基础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京剧脸谱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脸谱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人物品行,如图所示是演员正在对着镜子画关公脸谱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演员在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B.当演员与镜面间的距离改变时像与镜面间的距离不变
C.演员在镜中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D.左右移动镜子时,像的位置也随之改变
2.物体AB直立于足够大的平面镜前,甲图中物体与平面镜之间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CD;乙图中平面镜后面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MN。则物体在甲、乙两图的平面镜中,能否成完整的像?( )
A.都能 B.都不能
C.甲图中不能,乙图中能 D.甲图中能,乙图中不能
3.在做物理实验时,经常需要反复进行多次实验,其中有些是为了减小误差,为了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
①“用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时,多次测量;
②“研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
③“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多次改变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
④“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多次实验。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②③④ D.只有②③
4.公元2世纪,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这是世界上最早记载潜望镜原理的古书,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与它的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墙上的手影 B. “折断”的铅笔
C.水中的倒影 D.雨后的彩虹
5.把一反射面向上的凹镜置于容器内,有一束平行光线经凹镜反射后会聚在A点,如果向容器内加一些水,水面超过A点,则该光束的会聚点A的位置将(  )
A.向下移动一些 B.保持不变
C.向上移动一些 D.与水的深度有关,无法判断
6.海市蜃楼是一种罕见的光学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  )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镜面反射
7.关于小孔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像和物上下、左右都不颠倒 B.像和物上下颠倒,左右不颠倒
C.像和物上下不颠倒,左右颠倒 D.像和物上下、左右均颠倒
8.从岸上看,会觉得水池的深度比它的实际深度浅,主要是由于(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投影仪
B.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7.5cmC.若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D.若将光屏与凸透镜间放一个近视眼镜,应把蜡烛稍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线是真实存在的线
C.光是真实存在的,光线是不存在的
D.影子的形成不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结果
11.如图所示,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调节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撤去眼镜片,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  )
A.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
B.是凹透镜,属远视眼镜
C.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
D.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
12.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猛,轿车已经开始走进普通百姓家,各种新型汽车不断投放市场。小王驾驶汽车由东向西行驶通过某十字路口,小明驾驶汽车紧跟其后,并在该十字路口向南转弯,则小王通过观后镜看到小明坐在汽车前排的位置及汽车的转弯情况分别是(  )
A.左侧;右转弯 B.左侧;左转弯 C.右侧;右转弯 D.右侧;左转弯
13.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他首先直接观察鸢(老鹰)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鸢飞的方向一致,如图甲所示。然后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外“飞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如图乙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鸢“影”是鸢的实像
B.图乙中的鸢“影”是鸢的实像
C.图甲中的鸢“影”形成和手影戏中的“影”形成是一个道理
D.图乙中的鸢“影”与鸢移动的方向相反
二、填空题
14.如图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当物距为12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
15.如图甲所示,医生在为患有近视眼的小红同学检查视力,小红观看的是平面镜中视力表的像,她离视力表像的距离应是 m,当小红检查完视力后慢慢面镜,她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取一个装满水的圆筒形透明玻璃杯,盖上杯盖后横放在书上,透过玻璃杯可以看到放大了的“字”,看到的“字”实质上是 (选填“实”或“虚”)像;是由于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17.用一个透镜观察洗手液的商标,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则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将该透镜靠近商标,看到的字 (选填“变大”或“变小”)。
18.小明站在水平地面上,距离竖直放置的平面镜1m。当他面镜移动0.5m,则像距离他 m,此时所成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不变”)
19.如图所示,一入射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其反射光线经过的点是 ,入射角为 。
20.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水深10m,当小鸟距水面4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距小鸟 m,它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21.上海豫园前的九曲桥有“九曲印月”和“曲桥泛鲤”两绝。其中“印月”是由于光的 现象所形成的;“鲤”则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所形成的 像(选填“实”或“虚”)。
三、实验题
22.如图甲,小明和小红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与蜡烛A大小相同)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 ;
(2)如图乙,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不透明的光屏,按照眼睛 (选填“①”“②”或“③”)的方法观察光屏,光屏上不能出现蜡烛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实)像;
(3)下列操作中,像的位置不发生变化的有___________。
A.让玻璃板沿所在平面向右移动;
B.将玻璃板绕OO'轴(如图中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转向自己;
C.将玻璃板沿着水平桌面向后平移。
(4)如图丙所示,小明在实验中采用的是厚玻璃板,他观察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成了两个清晰的像k1和k2,则像k1的像距为 (填“v1”或“v2”)。
(5)回家后小红想用自己的梳妆镜继续实验,结果实验无法进行,因为无法确定 。后来她又将一根点燃的蜡烛靠近双层真空玻璃,从玻璃中可以看到 个像。
23.如图所示,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1)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采取的操作是______;
A.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 B.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
(2)图甲中反射角是 度。实验过程中,如果将一束光沿BO射入,反射光线将沿OA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
(3)为了得到普遍规律,还需要再次测量数据,如果将入射光线AO向法线靠近,则反射光线OB 法线(填“靠近”或“远离”);
(4)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一个角度后,F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上;
(5)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光的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
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15° 75°
2 30° 60°
3 45° 45°
24.小阳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其中ENF是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一个平面。
(1)实验前,应将纸板 放置于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 时针方向转动;
(2)保持入射光的位置不变,把纸板F向后折(如图乙所示),则在F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改变入射光的位置,多次重复上述实验过程,发现相同的实验现象。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ON在 (选填“同一”或“不同”)平面内;
(3)若让光紧贴纸板F沿图中BO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 ;
(4)同组的小东同学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你认为他的结论正确吗 ?理由是 。
次数 1 2 3 4 5 6
∠i 20° 30° 40° 50° 60° 70°
∠r 20° 30° 40° 50° 60° 70°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因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演员在平面镜中成虚像,故A错误;
B.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当演员与镜面间的距离改变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随之变化,故B错误;
C.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演员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
D.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左右移动镜子时,演员的位置没有改变,所以像的位置也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2.A
【详解】先根据“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画出A、B 点在平面镜中成的像A'、B';从A点反射的光线沿CD的最下边缘射到平面镜上,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若这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能过像点A',则AB能在平面镜内成完整的虚像A'B'。如图所示: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不是实际光线照到像点,所以乙图中镜子背面放什么物体都不会影响成像,并且根据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物体AB能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D
【详解】①.“用刻度尺测量同一长度物体“时多次测量是为了减小测量工具或方法带来的误差,通过求平均值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②.“研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对应关系,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这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③.“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多次改变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
④.“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多次实验目的是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因此,选项②③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而选项①④是为了减少误差。
故选D。
4.C
【详解】“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这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来观察周围事物的情况,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原理。
A.墙上的手影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
B.水中“折断”的铅笔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故B不符合题意;
C.水中的倒影利用了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原理,故C符合题意;
D.雨后的彩虹属于光的色散,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B
【详解】容器内加水后,由于两条光线是垂直于水面入射的,因此传播方向不改变。
经凹镜反射后,在水中时仍然按原方向传播,如图所示,因此光线的会聚点还在A点,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A
【详解】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时,发生了偏折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D
【详解】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上部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小孔后照射到了光屏的下部,下部的光照到了上部,小孔成的像上下是颠倒的;物体左边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右边,右边的光射到了左边,小孔成的像左右是颠倒的。
故选D。
8.B
【详解】从岸上看河水的深度比它的实际深度要浅,其原因是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致。
故选B。
9.B
【详解】A.由题意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此时物距

像距

由①②可得
7.5cm故B正确;
C.若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则物距减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可知,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C错误;
D.若将光屏与凸透镜间放一个近视眼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则像距会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蜡烛稍稍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D错误。
故选B。
10.C
【详解】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错误;
BC.光是真实存在的,光线是不存在的,故B错误,C正确;
D.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11.D
【详解】撤去眼镜片,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撤去眼镜片之前,像距较小,说明该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该眼镜片是凸透镜,属于远视眼镜,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2.C
【详解】已知小王驾驶汽车由东向西行驶通过某十字路口,小明驾驶汽车紧跟其后,并在该十字路口向南转弯,当小王通过观后镜看到小明坐在汽车前排的位置及汽车的转弯情况时,因为是从镜子里看到的,左右颠倒了,所以小明坐在汽车前排的位置是右侧,而且汽车是右转弯。
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A
【详解】A.图甲中的鸢“影”是光沿直线传播,鸢挡住阳光形成的影子,而实像是光线实际交汇形成的像,两者是有区别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图乙中的鸢“影”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后,光线在纸屏上交汇形成倒立的实像。所以,图乙中的鸢“影”是鸢的实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图甲中的鸢“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手影戏中的“影”形成的原理也是光的直线传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小孔成像中的像与物的移动方向相反,正如《梦溪笔谈》中所记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 10 投影仪
【详解】[1]在所有成实像的情况中,只有当物体到凸透镜距离等于2倍焦距的时候,像距也等于2倍焦距,即只有这种条件下,像距与物距才相等。由图像可以看出,当像距与物距相等时,物距为20cm,因此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当物体到凸透镜距离为12cm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种成像的应用是投影仪。
15. 4.6 不变
【详解】[1]平面镜成的是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物体距平面镜的距离等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视力表距平面镜的距离为2.5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2.5m,人距平面镜的距离为2.1m,则人距视力表的像的距离为
2.5m+2.1m=4.6m
[2]平面镜成的是一个与物体等大的像,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当小红检查完视力后慢慢面镜,她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16. 虚 折射
【详解】[1]玻璃杯中装水形成一个水凸透镜,字在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水凸透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字反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进入人的眼睛,属于折射现象。
17. 虚 变小
【详解】[1]由图得,此时凸透镜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2]将该透镜靠近商标,物距、像距均变小,看到的字变小。
18. 1 不变
【详解】[1]小明站在水平地面上,距离竖直放置的平面镜1m,小明靠近0.5m,距离平面镜为
物距与像距相等,小明和小明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2]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大小相等,物距变化时,像的大小也不变。
19. 丙 0°
【详解】[1][2]当光线垂直射到一平面镜上时,反射光线按原路返回,则其反射光线经过丙点, 此时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入射角为0°。
20. 8 反射
【详解】解: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已知小鸟距水面4m,像到水面的距离也是4m,所以“倒影”距小鸟为4m+4m=8m.故答案为8;反射.
21. 反射 虚
【详解】[1]九曲印月其中“印月”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属于光的反射。
[2]“曲桥泛鲤”,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从水中通过空气进入人的眼睛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而形成的虚像,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22.(1)大小相等
(2) ② 虚
(3)A
(4)v2
(5) 像的位置 4
【详解】(1)为了研究像与物的关系,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与蜡烛A大小相同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相等。
(2)如图乙,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不透明的光屏,按照眼②的方法直接观察光屏,光屏上不能出现蜡烛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让玻璃板沿所在平面向右移动,对称面的位置没有变化,故像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故选A。
(4)厚玻璃板前后两个面都能成像,根据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知,像k1到P面的距离与蜡烛A到P面的距离相等,k1是P面所成的像,k2是Q面所的像,k1的像距为v2。
(5)[1]小红想用自己的梳妆镜继续实验,因为梳妆镜不是透明的,不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透过玻璃看到放在后面B蜡烛,因此不能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不能用梳妆镜进行实验。
[2]她将一根点燃的蜡烛靠近双层真空玻璃,此时有两层玻璃,并且玻璃是有厚度的,所以共有四个反射面,可以看到成四个像。
23.(1)A
(2) 40 可逆的
(3)靠近
(4) 不能 在
(5)将反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当作反射角
【详解】(1)为了能够在纸板上显示光路,则应让光在纸板上发生漫反射,因此实验时应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图甲中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50°,则入射角为40°,反射角为40°。
[2]光在传播过程中,当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入射时,反射光线也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反射出去,实验过程中,如果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为了得到普遍规律,还需要再次测量数据,如果将AO向ON靠近,入射角变小,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也变小,故反射光线OB靠近ON。
(4)[1][2]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一个角度后,F板不在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平面上,在F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5)由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15°、30°、45°时,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15°、30°、45°,不是75°、60°、45°,而此时75°,60°,45°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因此其中的原因是将镜面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当作了反射角。
【点睛】
24.(1) 垂直 顺
(2) 不能 同一
(3)光路可逆
(4) 错误 先有入射角,才有反射角(或先有入射光线,才有反射光线)
【详解】(1)[1][2]实验前,应将纸板垂直放置于平面镜上,否则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入射角变大,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可知,反射角也变大,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2)[1][2]保持入射光的位置不变,把纸板F向后折,此时纸板F和纸板E就不在同一平面上,则在F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ON在同一平面内。
(3)让光紧贴纸板F沿图中BO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原反射光线变为入射光线,原入射光线变为反射光线,即光线可以沿原路返回。这表明反射时光路时可逆的。
(4)[1][2]发生反射时,先有入射角,才有反射角,反射角的大小是由入射角大小决定的,应该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所以小东是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