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部编2018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2.理解罗斯福新政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重要概念,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运用具体史实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过程讲述、图片直观、分组讨论、问题探究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资本自由发展弊病和国家有效参与的力量。
2.体验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在“自由竞争”和公共权力引导关系上的教训与经验。
3.理解政治精英个人品质对历史发展的特殊作用。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学习;
难点: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自主预习
新课教学
一、从繁荣到危机
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移到纽约。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当时的美国被称为世界金元帝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一时。
1. 20世纪20年代经济繁荣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
新课教学
一、从繁荣到危机
2. 20世纪20年代末经济危机出现
新课教学
一、从繁荣到危机
2. 20世纪20年代末经济危机出现
美国总统胡佛
自由放任
不干预政策
新课教学
一、从繁荣到危机
3.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新课教学
一、从繁荣到危机
4. 20世纪20年代末经济危机爆发及特点: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新课教学
【合作探究1】美国经济危机的表现有哪些?
一、从繁荣到危机
材料一:我会三项技能,我会说三国语言,我已经有三年工龄了,我有三个孩子,我已经失业三个月了,我现在仅仅需要一份工作。
材料二:经济大危机爆发后,美国发生了失业工人罢工游行、退伍军人示威游行;法国工人罢工频繁,社会动荡。德国法西斯分子利用人民对现状的不满,趁机造势,政治影响猛增;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也趁机抬头。
新课教学
一、从繁荣到危机
新课教学
一、从繁荣到危机
20世纪20年代末经济危机爆发及特点:
特点 具体表现
范围广 从美国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从金融业波及到所有生产部门;
时间长 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最多不过两年,而30年代初的危机持续了长达4年之久,英国持续了10年,法国持续了15年
破坏大 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总额缩减了2/3;美国工业产量下降超过40%,贸易额较少70%,失业人数1500-1700万人
新课教学
5. 经济危机影响
一、从繁荣到危机
1.经济:对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2.政治: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各国国内矛盾激化
3.世界局势:为摆脱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日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新课教学
二、罗斯福新政
1. 罗斯福当选总统
罗斯福总统
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总统,连续任职四届(1933-1945),美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总统之一。1933年3月4日,发表了“无所畏惧”的就职演说,对美国人民说“我们惟一值得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领导美国人民渡过了大萧条时期。
新课教学
1. 罗斯福当选总统
二、罗斯福新政
我向你们保证,也向我自己保证,美国人民今后一定可以有一种新政……这并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宣传,这是一种进军的命令。
——罗斯福竞选演说
新课教学
二、罗斯福新政
2.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新手段: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新课教学
二、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项目 具体内容 作用
整顿金融体系 整顿银行,恢复信用 恢复金融秩序和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加强对工业的 计划指导 《国家工业复兴法》 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复苏,缓和了劳资矛盾
调整农业政策 《农业调整法》保护农产品价格 促进农业的复苏
“以工代赈” 兴建公共工程 增加了就业;刺激了消费,扩大内需;改善了国家的基础设施
发展社会福利 《社会保障法》 稳定社会,维护资本主义统治
新课教学
二、罗斯福新政
材料一 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出资扶植大企业,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根据材料,这是对什么行业的调整?在调整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谁?
工业 政府
由此看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新在哪里)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新课教学
二、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就下令全国银行一律休假四天,随后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案》;同时,由国会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
新课教学
二、罗斯福新政
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1935年《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的权利;雇主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并根据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1938年《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最低工资每小时1美元。还禁止雇用16岁以下的童工。
新课教学
二、罗斯福新政
1933年,制定《农业调整法》并据此成立农业调整署,其措施为: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农民的现金收入从1932年的40亿美元增加到1935年的近70亿美元。
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新课教学
二、罗斯福新政
通过投资新建大量公共工程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
新课教学
二、罗斯福新政
“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轻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
1935的《社会保障法》: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
人民生活得到保障
新课教学
二、罗斯福新政
特点:开创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罗斯福新政的成效
生产恢复图
失业率下降图
新课教学
二、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积极:美国经济缓慢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增加,人民生活改善;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局限:没改变资本主义本质,无法解决根本矛盾。
实质: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和完善。
罗斯福新政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1.改革要从本国国情出发,适时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
2.经济政策的制定要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
3.国家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课堂总结
作业布置
1.“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他”是( )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尼克松
2.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来,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罗斯福试验的“明智”之处在于( )
A.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 B.对工业的调整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引导资本主义企业自由竞争
3.《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一文中指出:“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罗斯福新政( )
A.建立了新的政治体制 B.使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
C.消除了国内社会矛盾 D.强化了政府的管理职能
4.1933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采取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制度,对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允许尽快复业。6月,国会通过了《1933年银行法》,建立由联邦承担责任的联邦储备体系。这说明新政( )
A.以整顿金融为核心措施 B.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
C.挽救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D.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C
C
D
D
作业布置
5.有人认为,罗斯福在走社会主义道路。这种说法你同意吗?说出你的理由
罗斯福新政措施,“新”在何处?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罗斯福实行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稳定资产阶级的统治,罗斯福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调整。不能因为政府干预了经济,就认为是走社会主义道路。
罗斯福新政“新”:①新的理论和政策:放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②新的特点: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实行一些有利于民众的措施。③新的起点:资本主义制度获得新生,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