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8.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5 16:0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20世纪30年代,美国《名利场》杂志的漫画,画中把"山姆大叔"描绘成受到小矮人攻击的格利佛。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从繁荣到危机
罗斯福新政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
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繁荣”到危机
一、从繁荣到危机
1.经济繁荣:
表现:
(1)新兴产业迅猛发展;
(2)新产品开始进入大众家庭;
(3)汽车也不再是富人才能买得起的奢侈品。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
资本家陶醉于繁荣的
美梦中!但是他们
看不到......另外一种现象!
  1929年初,第31任总统胡佛在就职演说中宣称,“我们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辉灿烂,充满希望”。“每个美国家庭里每天都有两只鸡吃,每家都有一辆汽车…”
材料一:
20年代美国国民收入的1/3为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所占有。另一方面,1929年约60%的美国家庭生活在仅够维持生活的水平上或在这一水平之下。更为严重的是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
材料二:
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了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美国国民收入分配严重不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繁荣掩盖不住社会矛盾和不公。
2.繁荣背后的悲剧
1925年德莱塞
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
思考:材料所暴露出繁荣背后美国的社会问题?
材料1: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55%,而工人工资仅增长了2%。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1%的人拥有。人们的消费水平很低,买不起那么多产品,可工厂还在不停的生产。
产销矛盾,生产过剩
严重的贫富差距导致民众购买力不足
原因:
生产
消费
矛盾

材料2:20年代的美国盛行分期付款的购买方式,约有70%的汽车是这样购买的。当时美国的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类似信贷消费造成虚假的经济热潮(泡沫经济)。
材料3:20年代股票投机成风。 20年代初,在购买力严重不足、分期付款的压力情况下,普通民众怀着发财的梦想,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股票被哄抬到3倍到20倍的价格卖出。
原因:过度信贷消费、股票投机活动 造成虚假繁荣。
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排起长队领救济金
  1825年英国发生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经济危机,1857年美国发生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1929~1933年,美国开始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究其根源,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所导致的,即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且会周期性的爆发。
3.经济危机爆发原因
银行
企业
崩盘
民众
股市
大量投资
刺激生产
大量贷款
扩大供应
消费降低
利润降低
无力偿还
股票贬值
财富缩水
挤兑存款
审视“繁荣”
市场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崩溃
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是当时世界经济的中心,经济曾一度出现繁荣景象。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孕育着经济危机因素的增长。其中,财政信贷是当时美国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股票发行面额大大超过社会上的资金,以致潜伏着巨大的金融危机。
危机爆发时的美国总统胡佛
  1929年初,第31任总统胡佛在就职演说中宣称,“我们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辉灿烂,充满希望”。然而,好景不长,随着1929年10月24日(要您饿死)华尔街股票市场的崩溃,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胡佛总统基本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得经济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
Herbert Clark Hoover
1874.8.10~1964.10.20
美国第31任总统 “饥饿总统”
八个月后,美国流传着一则悲凉的幽默话
“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下去”
  在其他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但现时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
——美国第30任总统卡尔文·柯立芝
  有人描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起社会危机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成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
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
美国旧金山等待领取救济金的贫民
德国儿童用贬值的货币做积木游戏
反映了德国财政金融的困难状况和整个信贷体系的崩溃
1929年~1933年危机期间美国经济状况
美国 德国
55.5﹪ 52.2﹪
英国 法国
32.0﹪ 36.1﹪
1929~1932年工业生产下降
银行倒闭
失业率
工业生产指数下降
农民总收入下降
工人周工资下降
进出口贸易下降
70
60
50
40
30
20
10
49
25
38
57
32
70
  危机很快波及世界各国,演变成一场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场危机持续了4年之久。危机期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了2/3,失业工人达到3000万以上。其中,美国遭受的打击最为严重,德国仅次于美国。直到1933年以后,这场危机的高潮才过去,但各国经济的恢复依然缓慢而沉重。1930年11月,法国经济危机开始。
经济危机时各国经济数据
特 点 具 体 表 现
范围特别广
持续时间
特别长
破坏性
特别大
笔 记
4.经济大危机——特点
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农、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
从1929---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
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2/3。
5.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项目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外贸缩减 46.2% 40.6% 28.4% 16.5% 8.4% 1/3
工业下降 70% 69.1% 50% 48% 50%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476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近3000万
笔 记
材料一
(1)、经济上:使生产大幅下降,工人失业,破坏生产。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的打击。
美国发生了失业工人、退伍军人的示威游行;法国工人罢工频繁;德国接连发生大规模工人罢工。
材料二
材料三
1930年美国各种商品进口税率平均提高约40%;1931年,有25个国家进口税率比1929年提高60%-100%。
(2)政治上: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引起资本主义各国政局动荡
(3)国际关系上: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进一步激化,引出了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
美国
德国
日本
苏联
工人举行示威游行
工人罢工举行示威游行美国的法西斯团体也纷纷成立
军国主义势力抬头
“一五计划”
经济高速发展
法西斯分子
政治影响猛增
那时,全世界的人们都在认真思考与坦率讨论这样一个可能性:西方社会的制度或许会垮台,再也行不通了。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 汤因比
罗斯福新政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我向你们保证,我对自己立下誓言,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
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
胡佛
472 59
目的
背景
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笔 记
时间
1933年。
直接目的:
根本目的:
救治经济危机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二、罗斯福新政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 斯 福
⑴所谓“彻底的革命”是指什么?
⑵“旧民主秩序”是指什么?
⑶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的前提是什么?
废除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秩序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工人失业
股市崩溃
银行破产
饥民成群
企业倒闭
农副产品严重过剩
罗斯福该如何“对症下药”?
项目 具体内容
整顿金融体系
调整农业政策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以工代赈
社会福利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并制定最低工资和限制工时;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保护农产品价格。
通过投资新建大量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桥梁、机场、运动场、公园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二、新政内容
情景一: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1933年3月3日,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
情景二: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到1932年,工业生产指数与1929年相比,下降了46.2%,最严重的是汽车业开工率只有5%。危机期间企业倒闭了13万家以上。
情境三: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情景四:1932年,美国的失业人数达到1100万。美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许多人活活饿死,活着的人也处境困难。
材料一 1933年3月5日,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就下令全国银行一律休假四天,随后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授权总统对银行进行审理,凡有偿付能力的银行才允许开业,同时,由国家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
材料二 1933年《全国工业复兴法》:由政府指导各行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政府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材料三:1933年,制定《农业调整法》并据此成立农业调整署,其措施为: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
罗斯福通过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吸收了近400万人就业;
修建了50万公里的二级公路;
修建了近5万幢学校教学大楼;
修建了近500个机场……
整顿金融体系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调整农业政策
推行以工代赈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罗斯福的“药方”
核心
开端
失业保险卡
美国生产变化示意图
-0
5
100
150
200
1933年
1937年
美国国民收入变化示意图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1933年
1935年
亿


-20
-10
0
10
20
30
40
50
1933年
1936年
美国公司利润变化示意图
亿


美国工人失业变化示意图
0
5
10
15
20
25
30
1933年
1937年



罗斯福新政作用
1、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材料二:
“新政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像德、日、意那样走上法西斯道路,因此,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
——《大国崛起》
2、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罗斯福新政作用
材料三: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
  “二战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等,虽然发展模式各不相同,但政府干预都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共同之处。
——岳麓版必修二
3、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评价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作用
“资本主义经过他(罗斯福)的手术,得到的不是死亡,而是变得比过去更强壮,并取得新的生命。”
——罗伯特·舍伍德:《罗斯福与霍普金斯》P114
2008年的金融危机
罗斯福新政作用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局限性:
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实质),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特点 共同点
苏俄 新经济政策
美国 罗斯福新政 中国 改革开放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20世纪成功的三大改革各有何特点?这三大改革在经济调节方面有何共同之处?
以史为鉴,罗斯福新政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之处?
改革要从本国国情出发,适时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经济政策的制定要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国家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知识拓展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1882.1.30~1945.4.12
美国第32任总统 惟一连任4届
华盛顿、林肯、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位总统
乔治·华盛顿
George Washington
1732.2.22~1799.12.14
美国第1任总统 领导独立战争
亚伯拉罕·林肯
Abraham Lincoln
1809.2.12~1865.4.15
美国第16任总统 领导南北战争
著名历史学家黄安年说,20世纪出现了两大改革家,一个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一个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他们是谁?为什么?有何突出成就?
罗斯福通过新政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渡过经济危机,走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道路,对西方资本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邓小平通过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
学习与探究
1910年(28岁)任纽约州参议员;
1913年(31岁)年任海军助理部长;
1921年(39岁)患脊髓灰质炎致残;
1928年(46岁)任纽约州长;
1933年(51岁)当选总统。
1882年出生于一个非常富有的家庭,22岁毕业于哈佛大学;
一个州长不一定是一个杂技演员……他干的是脑力劳动,是想方设法为人民造福。
罗斯福,一位出身高贵的总统,一位腿部残疾的总统,一位空前绝后的总统,一位最终成就了伟业的总统,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优秀品质。你觉得他的哪些优秀品质支撑起他的成功?他的哪些品质对自己最有启发?或许这正是我们实现梦想所需要的!
罗斯福新政对我国社会发展有哪些有益的启示?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调节,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
——1992年邓小平
要继续深化改革,我们准备建立四个体系: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体系、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为主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以及包括失业、医疗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
改革不停顿
开放不止步
背景
内容
措施
整顿金融体系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调整农业政策
推行“以工代赈”
社会福利
经济大危机
影响
积极方面: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特点
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局限性: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本课小结
1、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3R”来概括:Recovery(复兴),Relief(救济)、Rcform(改革):课本介绍的哪些史实可以说明这三方面的内容?
复兴(Recovery)
救济(Relief)
改革(Reform)
复兴工业、农业
以工代赈、社会福利
国家干预手段
课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