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5 16:1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学习目标
1.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从而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2.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
3.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及对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学习重点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学习难点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和对罗斯福的评价
一.女神遇难 危机四伏
20世纪初,美国经济极大发展,进出口在十年间翻了一番,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8%。钢产量到1913年达3100多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1%。这一年,美国工业生产占整个世界工业生产的38%,比英、法、德、日四国之和还多。
一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到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转移到纽约。当时的美国被称为世界金元帝国。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
但是,繁荣的表象下面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材料1:1920--1929年美国经济增长及财富分配数据
材料2:1929年的美国,大约60%的家具和75%的收音机都是用分期贷款购买的。90%的股票是投机性的,投资者只需支付10%至20%的现金购买股票,其余的均可借贷。
材料3:如果我们坐下静止不动的话,我们4/5的烦恼都会消失,首要的是简洁。 ——卡尔文·柯立芝
贫富分化
分期付款,股票投机
自由放任政策
表现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经济繁荣
政府放任经济发展
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工人工资增长慢,人民的购买能力弱
产能过剩
经济危机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
焦虑不安的人们注视着华尔街股票的下跌
一位牧场主,将牛羊全部射杀后扔进山沟,因为运往市场的运费超过了卖掉它们的价钱。地里的棉花没有采摘,果园里挂满正在溃烂的葡萄和橄榄,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还合算 。而千百万的城市人却买不起那贱到使农民破产的农产品。没有失业的工人拿的则是名曰“饿不死人的工资”。
------《罗斯福传》
一桶桶牛奶倒入河水
美国人民的反饥饿大游行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身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
“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
这是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
3.感受“危机”
(1)工人大量失业,劳动人民生活恶化,流离失所。
(2)产品大量被销毁,生产遭到破坏。
(3)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造成各国社会的动荡不安。
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直接原因),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存在(根本原因)。
“危机”影响
原因
材料一:从金融业迅速波及到几乎所有部门;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所有资本主义国家。
材料二: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一年最多不过两年,而30年代初的危机持续了长达4年之久,有的甚至更长
材料三:
持续时间长
破坏性特别大
仅限于资本主义国家
影响范围广
特点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外贸缩减 46.2% 40.6% 28.4% 16.5% 8.4% 1/3
工业下降 70% 69.1% 50% 48% 50%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476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近3000万
a、股市崩溃,银行倒闭——金融危机
b、企业破产——工业危机
c、农产品价格猛跌——农业危机
d、失业人数激增——就业危机
如何“救美”?
拯救“女神”
二.英雄救“美” 大国新政
罗斯福
戏说罗斯福新政
新政措施
拯救“女神”
罗斯福是如何“救美”的?
项目 具体内容
整顿金融体系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调整农业政策 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保护农产品价格。
推行“以工代赈” 通过投资新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社会福利 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中心措施)
拯救“女神”
新政措施
拯救“女神”
材料1:
材料3:战后,英国实施国家干预政策……二战后,法国加大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材料2: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
新政特点(”新“在哪里)(变的是什么)
材料4:罗斯福:“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材料5
新政不变的是什么
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1)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挽救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直接影响)
(2)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实质),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特点),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深远影响)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没有得到消除,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影响(P61)
资本主义制度就像一棵出现枯枝烂叶的树一样,激进分子说:“把它砍倒。”保守分子说:“不要动它。”我则采取折衷的办法:“让我们把它修剪一下,这样我们既不会失去老树干,也不会失去新枝。”……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1.所谓“彻底的革命”是指什么?
2.“旧民主秩序”是指什么?“新运用”指的是什么?
3.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的前提是什么?
废除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秩序
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罗斯福简介1
罗斯福新政 新经济政策 改革开放
相同点 背景: 目的: 不同点 背景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经济和政治危机 文化大革命,导致经济濒于崩溃
特点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经济建设为中心
实质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自我调整 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一定程度恢复资本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结果 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巩固工农联盟,经济恢复和发展 实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都是在各国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
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美国真正的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奥巴马
18世纪70年代:
19世纪60年代:
20世纪30年代:
英国殖民压迫
黑人奴隶制
经济大危机
独立战争
南北战争
罗斯福新政
民族独立
国家统一
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