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1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5 22:2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内蒙古自治区(194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10)
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10)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3)
西藏自治区(1965.9)


课程目录
课程标准
重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1947—196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1978—201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善(2012——现在)
知道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况;
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在理解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基础上,加深对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和制度保障的认识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1947—1966)
1:原因
材料1:中国历代中央政权,大都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因俗而治”的政策,即在实现政治统一的前提下,保持民族地区原有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形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
思考:结合材料和所学,举例中央政权对少数民族采取“因俗而治”的政策?
汉朝:
唐朝:
清朝:
西域都护府
安西、北庭都护府管理军政;羁縻政策
盟旗(蒙古)、驻藏大臣(西藏)、册封活佛(西藏)、土司(西南)、伊犁将军府(新疆)
①历史因素:历史上历代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理念和政策,为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材料4: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各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总体上说,比汉族落后了很多……奴隶主、农奴主、地主、牧主占人口极少数,却掌握着……主要生产资料和财富……广大农牧劳动者及从事各种生产劳动的为……绝大多数人,却只占有极少量的生产资料……(他们)政治上被歧视、被统治;经济上被剥削、被奴役;精神上被束缚、被愚弄;生活极贫穷,文化极落后。——杨建新《论我国民族问题的“变”与“不变”》
材料2:“连枷折断不可以,因为是我借自别人手里。我若死去不可以,因为我是人家的奴隶。”
——旧西藏民歌
材料3:在名义上,他(蒋介石)简直将蒙、回、藏、苗等称为边民,而不承认其为民族。在行动上,也实行民族的歧视和压迫。——周恩来《周恩来选集》
带手铐脚镣劳作的西藏农奴
②现实原因: 在旧中国,许多少数民族备受剥削、歧视和压迫,不利于民族团结和交融;加之地处边陲,交通闭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不利于新中国政权巩固和经济建设。
西藏农奴主
抗战时期
允许蒙、回、藏、苗、瑶、夷、番各民族与汉族有平等的权利,在共同对日原则下,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同时与汉族联合建立统一的国家。
——毛泽东
土地革命时期
尊重边疆人民的自主,促成蒙古、西藏、回疆三自治邦,再联合成为中华联邦共和国,才是真正民主主义的统一。
——中共二大宣言
民族自决及联邦制
A
民族区域自治
B
③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材料6:少数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和汉族人民一起积极投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东北的满族、朝鲜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在九一八事变后就积极参加抗日斗争。……蒙古族人民从1933年就参加了抗日斗争……回族人民在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帮助下,在河北、山东、冀鲁豫等地组织数十支抗日武装。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
④ 政治基础:近代以来,中国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互相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材料5:“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材料7: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民族问题上提出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指出“被压迫民族” 具有民族独立和民族自决的权力。——《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8:我们党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和政权建设的总原则以及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创造性地在单一制国家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使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构想变成生动现实。 ——人民日报《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⑤理论来源:马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总结
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背景(原因)?
历史渊源:
现实原因:
党的领导:
政治基础:
理论来源:
历史上历代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理念和政策,为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在旧中国,许多少数民族备受剥削、歧视和压迫,不利于民族团结和交融;加之地处边陲,交通闭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不利于新中国政权巩固和经济建设.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近代以来,中国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互相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马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过程:
阅读课本第一子目,梳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的过程
1941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1947
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区
1945
中共中央提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区域自治
1949
《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
195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建立过程
(1)五四宪法: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规定
规定:
①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_________;
②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的部分;
③各自治机关,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____________________,依法行使规定的自治权。
材料:民族区域自治由党的政策,转变为现实的政治制度,并获得国家宪法性地位以后,全面的制度构建便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周平
区域自治
不可分离
一级地方政权机关
(2)民族自治地方: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机构)
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地位,原则上是依据各自治地方的地域大小和人口多少决定的。自治区与省同级,自治州与地级市同级,自治县与县同级
(3)五个省级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194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10)
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10)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3)
西藏自治区(1965.9)
第十九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第二十条 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批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第二十五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根据本地方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计划……
第三十七条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班级)和其他教育机构,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根据情况从小学低年级或者高年级起开设汉语文课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节选)
民族区域自治地区拥有哪些自治权?
立法自治权
变通执行权
经济自治权
文化管理自治权
思考
民族自治区 VS 特别行政区 VS 经济特区(异同)
归纳
特别行政区 民族区域自治区 经济特区
不同点 设立区域
社会制度
解决问题
自治程度
指导原则
共同点 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
是中央和地方关系;
都要坚持中共的统一领导
港澳台地区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沿海特定区域
“一国两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特殊经济政策
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有一定的自治权
不享有自治权,只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为了实现中国和平统一
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
率先发展起来,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1978—2012)
1:背景
必须明确认识,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必须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加强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建设,保障各少数民族地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政策的自主权。——《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
(文革)这十年时间里,在“四人帮”的强制干预下……把民族节日当作“四旧”处理……禁止少数民族身穿民族服装和佩戴珠宝首饰,强迫民族群众改装;禁止各民族的歌舞,不准许唱民族歌,跳民族舞,称其为“异国情调” 等。——《尊重与保护》
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全面恢复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健康发展。
2、过程:
1984
1990
1997
制度法制化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进行了有关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工作。
“三个离不开”
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制度地位
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和发展有何意义?
思考
材料1:历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少数民族代表比例都高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以平等地位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管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各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图说西藏70年摘自央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①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
②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③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④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国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充分尊重和照顾民族自治地方的特点和需要,根据全国发展的整体布局和总体要求,将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摆到突出的战略位置。为加快西部地区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中国政府于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国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以及120个自治县(旗)中的83个自治县(旗)被纳入西部大开发的范围,还有3个自治州参照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2005年2月)
结合材料,阐述国家大力支持和帮扶民族自治地方的原因和相关举措
思考
原因:
①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②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
③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等。
相关举措:
①把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摆到突出位置;
②优先合理安排民族自治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加对民族自治地方社会事业的投入;
③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财政支持力度,特别是加大对贫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
④采取特殊措施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教育事业;
⑤组织发达地区与民族自治地方开展对口支援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2012——现在)
阅读课本第三子目,梳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1、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坚持“两个共同”、增进“五个认同”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坚持
“两个共同”
“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工作主题
增进
“五个认同”
对伟大祖国
对中华民族
对中华文化
对中国共产党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材料:56个民族是石榴籽,中华民族是整体的石榴。我们是一个中华民族共同体,要同舟共济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习近平庆祝西藏和平解放七十周年考察讲话
2019年国庆游行“民族团结”方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共十九大再次强调,并正式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章》。
意义:①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
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古代羁縻制度有何不同
材料:历代在民族事务治理理念上,既强调天下一统、又强调因俗而治......秦汉实行郡县制,但在少数民族地区设“道”,实行不同于内地郡县制的管理模式......唐朝的在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羁縻州……不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和风俗习惯,并且任命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或贵族担任,明显带有自治的性质......明、清在西南设土司,清朝后来进行“改土归流”。
区别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古代羁縻制度
服务对象
政治结构
官员产生
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
服务于专制统治
上下级关系,民族平等;属于国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主仆关系,存在不平等;
选举产生
王权册封,世袭权力
古今对比
1941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全国政协通过《共同纲领》
1949
1966
1978
《民族区域自治法》
1984
1947
内蒙古自治区
1954
基本政治制度
中共提出
“三个离不开”
1990
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1997
2012
中共提出增进“五个认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
1958
宁夏回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1965
中共提出
“两个共同”
2018
确立
发展
完善
遭到
破坏
探索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