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1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一轮复习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11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4 23:0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14张PPT)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公元前771年)
时空定位
本课宏观概览
元谋人
山顶洞人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早中
仰韶文化
前2070-前1600年
奴隶社会形成
奴隶社会发展
奴隶社会繁荣
前1600-前1046年
前1046-前771年
大禹治水
禹死启继
商汤灭夏
内外服制
武王伐纣
甲骨文字
宗法分封
国人暴动
犬戎灭周
奴隶社会
中华文明形成
中华文明发展
距今1万年
距今5000年
原始社会
中华文明起源
新石器晚期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三皇五帝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早期国家形成
早期国家发展
土地国有、青铜文明
原始社会时期
壹.
阶段特征
社会: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父系氏族
政治:原始民主产生;早期国家出现
经济:农工商业起源;私有经济出现
文化:原始文化产生;多元一体显现
一.旧石器时代
1.整体感知:中华文明摇篮
(1)生产工具:打制石器
(2)生活方式:群居生活、游牧生活
(3)社会阶段:原始人群→母系氏族
(4)典型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5)经济状况:渔猎采集
(6)劳作方式:集体劳作
(7)产品分配:共享成果(公共财产)
(8)社会关系:身份平等
(9)女性职责:生育抚养、提供食物
2.典型例题
2024天津二模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西柿子滩遗址中,发现了鸵鸟蛋串珠和蚌壳饰品,鸵鸟蛋来自本地,而蚌壳则来自山东沿海。由此可知()
A.私营手工业已经十分发达
B.不同地区存在交往和联系
C.柿子滩是华夏文明发源地
D.多元一体文明特征的呈现
注:选项与选必二水陆交通的变迁联系起来
一.旧石器时代
3.试题衍生——遗址与考古:考古学
(1)概念释义:依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遗存研究当时生活及其社会状况,进而解释人类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探索其发展变化背景、规律的人文社会科学。
(2)所属领域:考古学属于广义历史学的一部分,与历史文献学共同承担研究人类历史的任务。
(3)研究步骤:考古调查、考古发掘、资料整理、标本分析、编写报告、综合研究、撰写论文。
球中历史组
一.旧石器时代
3.试题提升——遗址与考古:考古学
(4)考古分类:分类多样,例如田野考古、环境考古、农业考古、冶金考古、动物考古、社会考古、航空考古、水下考古等
(5)考古意义:了解古代社会状况、丰富历史研究资料、拓宽历史研究视野、勘误既往历史认知、更新陈说史学观念、提供历史经验参考、保护传承历史遗产、了解历史发展脉络、保护传承中华文明、增进中华文化自信等、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等
球中历史组
一.旧石器时代
2.典型例题
2024浙江湖州、衢州、丽水二模
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是远古时期亚洲大陆人类社会的一个罕见的历史证据。下列关于北京人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
B.从事原始农业,已经学会用火
C.生活中大量使用原始陶器
D.成员身份平等,过着群居生活
球中历史组
二.新石器时代
1.整体感知:中华文明摇篮
(1)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器木器、少量青铜
(2)生活方式:个体生活、定居生活
(3)社会阶段:父系氏族
(4)经济基础:原始农业、工商起源(社会分工)
(5)劳作方式:集体劳作
(6)耕作技术:刀耕火种
(7)农业格局:南稻北黍
(8)产品分配:私有财产(剩余产品)
(9)阶级关系:阶级分化(贫富分化)
(0)聚落形态:城市产生、政治职能、军事职能
球中历史组
二.新石器时代
1.整体感知:中华文明摇篮
(11)经济方式:渔猎采集、农耕生活
(12)政治形态:国家产生,万邦时代
(13)民族关系:华夏核心
(14)文化格局:多元一体
(15)文化现象:原始艺术、宗教信仰、刻画符号
(16)文化遗存: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
(17)居住形式: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筑屋
(18)政治特征:部落权贵、部落战争、军事民主、公共权力、
阶级社会、奴隶社会政治制度雏形初现
(19)文化传承:远古传说
(20)手工业:陶纺轮
球中历史组
二.新石器时代
2.核心突破——国家:唯物史观视角★ ★
唯物史观:经济角度;阶级角度;历史观念;社会意识;上层建筑
生产力的发

剩余产品增多
私有产生
贫富分化
氏族贵族
早期贵族
下层平民
早期奴隶
阶级分化明显
早期国家产生
球中历史组
二.新石器时代
2.核心突破——国家★ ★
性质定义:阶级社会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统治工具
产生根源: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
经典语录: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强制机关:军队、监狱、法庭、警察等
初始阶段:国家规模、阶级分化、宫殿建筑、天文建筑、礼器产生
具备特征:强制性、阶级性、公共性
球中历史组
二.新石器时代
3.典型试题——国家产生★ ★
2023安徽省皖江名校10月联考
《史记·五帝本纪》曾记载万邦时代:“帝尧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其中“九族”是与邦国君主家族血缘关系最近的宗族集团,即所谓“帝之九族”。据此可知,万邦时代( )
A.奠定了多元一体文明的基础
B.具备了国家的基本形态
C.已呈现血缘宗法的家国特征
D.体现出聚族而居的特点
球中历史组
二.新石器时代
3.典型试题——国家产生★ ★
2024北京东城区一模
考古工作者在山西某地发现了规模宏大的城址以及七百多座墓葬所组成的墓葬群(见下表)。此考古发现( )
A.是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
B.印证了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出现
C.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的特征
D.反映了礼乐制度的成熟和发达
球中历史组
二.新石器时代
3.典型试题——国家产生★ ★
2024福建泉州一模
陶寺遗址考古发现了1万余平方米的台基基础和直径0.5米柱洞的大型基址,还有主体殿堂柱网遗迹,确证了陶寺城宫殿建筑的存在。这反映了陶寺遗址( )
A.呈现出早期文明的特点
B.体现较高的国家治理水平
C.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中心
D.凸显建筑力学与美学结合
球中历史组
二.新石器时代
3.典型试题——国家产生★ ★
2024四川南充适应性考试
《尚书 尧典》载:舜任首领后,建立管理机构设官分职,任禹怍“司空”平治水土;弃为“后稷”,播司百谷;皋陶作“士”,主管刑罚。这反映出当时( )
A.等级观念已经形成
B.集权政治尚未实现
C.早期国家雏形出现
D .法家思想开始萌发
球中历史组
二.新石器时代
3.典型试题——国家产生★ ★ ★
2024吉林通榆一中高三上检测
据学者研究,禹在整个治理洪水的过程中,治水范围遍及豫东、鲁西、淮北、河北等广大区域,参与的氏族、部族众多,著名的有涂山氏、皋陶氏、伯益氏、横革氏、直成氏、共工之从孙四岳等,因此文献说“执玉帛者万国”。这可用于说明,大禹治水( )
A.根源于统治疆域扩大
B.得益于集权政治发展
C.归功于部族矛盾缓和
D.有利于强化民族认同
球中历史组
二.新石器时代
2.核心突破——原始农业★ ★
农业产生意义
粮食革命:食物来源、食物供应
生活革命:生存条件、生活方式
生产革命:社会分工
思想文化:精神生活、科技进步
原始农业状况:生产工具、劳作方式、耕作技术、农业格局
球中历史组
二.新石器时代
3.典型试题——原始农业★ ★
2024湖南三湘名校10月联考1
《韩非子》中记载“尧有天下,饭于土簋,饮于土铡……粝粢之食,藜藿之荬”;《墨子》中记载“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庄子》 中记载“禹亲自操索……腓无胈,胫无毛”。这些记载可以用来论证( )
A.原始社会私有财产的产生
B.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进步
C.万邦时代生产力发展状况
D.诸子思想兼容并包的特征
球中历史组
二.新石器时代
3.典型试题——原始农业★ ★
2024湖南长郡中学5月一模
红山文化玉龙因其头部造型以及大耳、长吻、吻上的褶皱和獠牙与猪的形象较为相似,故被称为玉猪龙。这种玉猪龙是红山文化中发现的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类玉器,据此可知红山文化( )
A.玉器制作技术先进
B.农业生产较为发达
C.分布范围最为广泛
D.礼乐文化开始形成
球中历史组
二.新石器时代
3.典型试题——原始农业★ ★
2024福建龙岩三模
在距今约7500-3000年的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中,出土陶片上有稻、粟、黍等印痕,有种类丰富的贝类堆积,还出土了多种海陆野生动物的骨骼。由此可知,当地先民( )
A.最早培植了粮食作物
B.已经使用自然货币
C.形成多样化生计模式
D.仍属采集渔猎阶段
球中历史组
二.新石器时代
3.典型试题——原始农业★ ★
2023山东淄博三模
山东莒县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了高柄杯一类饮酒器具,达663件之多,这约占整个遗址出土文物总数的45%。由此推断,当时该地( )
A.制陶技术得到普及
B.私有制度已经出现
C.阶级对立日益明显
D.粮食产量有所增加
注:选项与手工业联系
球中历史组
二.新石器时代
2.核心突破——多元一体(原始社会时期) ★ ★ ★
多元一体
多元:分布广泛、遗存众多、差异明显、地域文化
一体:共同特征、交流融合、中原核心、华夏为主
球中历史组
二.新石器时代
2.核心突破——多元一体(非原始社会)
发展阶段
新石器时代奠定多元一体发展基础;
当今时代,多元一体格局继续发展。
秦朝建立标志着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答题指导:民族关系、边疆治理、文化传承、文化认同等
即多元一体不仅适用古代,近现代社会也涉及
球中历史组
二.新石器时代
3.典型试题——多元一体★ ★ ★
2024年广东佛山一模
考古学家在西亚黎巴嫩比布鲁斯废墟发掘中发现了很多带有古埃及国王名字的物品。黎巴嫩盛产的雪松木经常被古埃及用于建造棺木、神灶和船。这反映出( )
A.古代文明的多元一体特性
B.农耕文明具备扩张性
C.区域性交流推动文明进步
D.不同文明之间的联系
球中历史组
二.新石器时代
3.典型试题——多元一体★ ★ ★
2024辽宁大连高三双基测试
良渚文化、红山文化与安徽凌家滩文化并列为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良渚文化的“暨尤”环与红山文化玉猪龙相似,凌家滩出土的玉猪龙兼有红山文化因素,良渚文化玉器汲取了凌家滩的传统并加以创新。这反映了( )
A.母系氏族普遍使用玉器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C.原始人群已有区域交流
D.华夏认同观念已逐渐形成
球中历史组
二.新石器时代
3.典型试题——多元一体★ ★ ★
2023年山东临沂高一上期中
辽人自称炎黄子孙,并不否认宋人也是炎黄子孙;辽人袭用中原即“中国”、“九州”即“中国”的理念,以为自己部分进入中原地区,且在九州“中国”之内,称自己为“中国”,同时,也称宋朝为“中国”。这说明( )
A.中原文明得到广泛认同
B.民族血缘认同意识增强
C.民族交流交往交融频繁
D.多元一体民族意识增强
球中历史组
二.新石器时代
2.核心突破——文化遗存(古代) ★ ★ ★
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 黄河中游
黄河下游
长江下游
距今约5000年前 黄河流域
辽河上游
长江下游 仰韶文化
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物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种植水稻,掌握养蚕缫丝技术
黑陶(蛋壳陶)
出土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龙山文化的源头
球中历史组
二.新石器时代
2.核心突破——文化遗存(古代)★ ★ ★★
形成原因:生产进步→农业起源→定居生活→文化遗存
遗存表现
特征:分布广泛、联系加强、相互影响、多元一体
领域
政治:阶级、宫殿、礼器、祭坛
经济:农业、聚落、私有、手工业
文化:信仰、艺术、符号、审美
遗产保护:历史遗产、历史脉络、传承文明、文化自信等(选必)
球中历史组
二.新石器时代
3.典型试题——文化遗存★ ★ ★★
2024河北承德二模
国内聚落考古研究表明,仰韶文化中期已出现中心聚落和普通聚落的分化;仰韶文化晚期,我国出现了最早的城。龙山文化时期,城邑逐渐在各个地区涌现,聚落分化为城邑聚落与城邑之外的普通聚落。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贫富分化的出现
B.特权阶层的逐渐形成
C.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
D.父系氏族社会的确立
球中历史组
二.新石器时代
3.典型试题——文化遗存★ ★ ★★
2024湖南邵阳一模
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了骨耜、木杵和石磨盘、叉、钩、骨哨、骨箭头、弹丸等工具,也发现成堆的稻谷、稻叶及大量的菱角、酸枣等遗迹。这说明河姆渡文化( )
A.仍处于旧石器时代
B.尚未出现经济和生活的第一次革命
C.率先迈入文明时代
D.渔猎和采集仍是当时重要经济活动
球中历史组
二.新石器时代
3.典型试题——文化遗存★ ★ ★★
2024天津河西区1二模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中的墓葬有两种,一种是级别最高、 最为豪华的墓葬,埋设在积石家正中,墓室宽大,随葬玉器多,其中凤鸟形器以及玉猪龙等器物绝不见于普通墓葬;另一种墓葬规模小,随葬品也少,被安排在积石冢旁边。这表明红山文化( )
A.已有发达的青铜铸造业
B.已出现社会不平等现象
C.已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D.已形成君主专制的国家
球中历史组
二.新石器时代
3.典型试题——文化遗存★ ★ ★★
2024山东烟台二二模
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古城遗址有言城、内城、外郭三重结构,内城面积为290万平方米、外郭内面积为630万平方米:古城建造了11条堤坝,构成高低两道防护体系,形成13.29平方千米的库区。这反映出当时( )
A.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
B.长江流域经济领先于北方
C.严格的社会等级秩序
D.奴隶制国家形态初步形成
球中历史组
二.新石器时代
3.典型试题——文化遗存★ ★ ★★
2024安徽宣城二模
山西陶寺遗址是中华文明古国阶段晚期代表性遗址。考古发掘出土了彩陶、漆木器、玉器等器物,其中冠鼓、石磬、土鼓等在大墓中随葬的数量、组合和布设位置都是固定和统一 的。即使几座大墓的入葬时间至少相距百年,上述规制也无明显变化。据此可知( )
A.神权在陶寺社会中占据主导
B.中原核心的文明格局基本形成
C.古国阶段晚期初步形成礼制
D.陶寺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
球中历史组
二.新石器时代
3.典型试题——文化遗存★ ★ ★★
2024山东滨州高三上期末
河南新郑和密县两地的墓葬考古发现:大多数随葬石磨盘、石磨棒类工具的单人墓中,不见石铲、石镰、石斧类工具,反之亦然;在随葬这两类石器的一例合葬墓中,从陈放位置来看,两类工具也是“分属两个个体”。这说明当时( )
A.出现了劳动分工
B.产生了贫富分化
C.确立了私有制度
D.形成了阶级对立
球中历史组
夏商西周时期
貳.
球中历史组
阶段特征
社会:奴隶社会形成→发展→繁荣,原始社会影响犹存;
政治:血缘政治;王位世袭;宗法分封;礼乐秩序;世卿世禄;
贵族政治;原始民主;内外服制;神秘色彩;家国一体。
经济:土地国有;集体劳作;石器锄耕;工商食官;青铜铸造;
文化:敬天保民;儒学渊源;礼乐教化;人文色彩;成熟文字;
礼乐文明;学在官府。
球中历史组
一.夏朝(前2070-前1600年)
1.整体感知
重大史事:夏朝建立、禹死启继、商汤灭夏
政治制度:王位世袭、中央官制(国家机构)
社会生活:聚族而居(血缘色彩)
地方治理:间接控制
天文历法:《夏小正》
文化遗存:二里头遗址
法治教化:残杀奴隶
商业成就:天然货币、仿制货币(考古发掘)
球中历史组
一.夏朝(前2070-前1600年)
2.核心突破——禹死启继
原因:社会生产的进步;阶级对立的产物;宗法观念的影响
趋势:王位传贤到传子;公天下到家天下;禅让制到世袭制
特点: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父系血缘)
十年,帝……崩,以天下受益……益让帝禹之子启。——《史记》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战国策》
因素:年代久远;时代影响;自身立场等影响
禅让制: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实质: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原始民主)
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
球中历史组
一.夏朝(前2070-前1600年)
3.典型试题——禹死启继★ ★
2023安徽天一大联考高二上阶段检测
据《左传》记载,夏启镇压了争夺王位的有扈氏,并召集各方国首领,在钧台之上举办献祭上天的.活动。这实际上是一次政治会盟,确立了夏启“共主”的地位,史称“钧台之字”。“钧台之享”( )
A.开启了“家天下”的时代
B.反映了王权开始与神权结合
C.体现了“敬天保民”思想
D.说明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球中历史组
一.夏朝(前2070-前1600年)
3.典型试题——禹死启继★ ★
2024湖南长沙一中高三月考
《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这种不同记载( )
A.说明客观真实的历史不可企及
B.源于夏朝未得到科学考古证实
C.表明史家立场影响历史走向
D.反映制度转型可能比较曲折
球中历史组
一.夏朝(前2070-前1600年)
3.典型试题——禹死启继★ ★
2023河北邢台高二上质检联盟
孟子的学生万章说“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 ,不传于贤而传于子”。此时距离夏启建国已经一千七百年了。这反映出( )
A.禅让制度深入人心
B.禹因道德衰落而传子
C.夏启建国之路艰难
D.新旧制度更替阻力大
球中历史组
一.夏朝(前2070-前1600年)
3.典型试题——禹死启继★ ★
2024河南名校联盟10月联考
《史记夏本记》记载,禹死后传位给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为恰,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这段记载说明,在禅让制下( )
A.禹直接传位子启破坏了规则
B.继承人需要得到诸部落认可
C.启的行为违背了禅让的规则
D.益主动让贤体现了高风亮节
球中历史组
一.夏朝(前2070-前1600年)
2.核心突破——二里头遗存
教材语录: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
资料补充: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1.概念含义:以考古调查发掘获取相关资料为主要手段,以现代科技为支撑,采取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式,揭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重大科研项目。
2.研究意义:展现中华文明起源发展历程;实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更新进入文明社会标志论断;揭示中华文明丰富内涵;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大精神动力;批驳西方学界污蔑中华文明言论等。
球中历史组
一.夏朝(前2070-前1600年)
3.典型试题——二里头遗址★ ★
2024江苏苏州高三上调研
国家文物局近日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二里头遗址中心区新发现多条道路和道路两侧的墙垣,把二里头都城分为多个方正、规整的不同规格的网格区域。这一新发现可以说明二里头( )
A.城市交通网络发达
B.礼乐制度日臻完备
C.社会结构等级有序
D.王朝国家形态成熟
注:本题材料链接选必二古代城市布局知识点
球中历史组
一.夏朝(前2070-前1600年)
3.典型试题——二里头遗址★ ★
2024广东广州一模
考古发现,二里头陶质酒礼器中的齧、盂与爵都是以大汶口—山东龙山文化的鬻为原型创造出来的,玉璋等礼器也源自山东龙山文化。这些二里头文化的陶委、爵等礼器,后来在长江流域、黄河上游等地皆有发现,玉璋也见于四川盆地、红河三角洲等地。这可说明
A.南北经济存在差异
B.中华文明由多元走向一体
C.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D.二里头周边贸易网络发达
球中历史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1.整体感知
重大史事:商朝建立、盘庚迁殷、武王伐纣
君王政治: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中央官制:官员分类
地方治理:内外服制
民族关系:设置机构(监管外交)
法治教化:残害奴隶(人祭制度)
农业生产:集体劳作、石器锄耕
土地制度: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土地经营方式:井田制)
商业发展:契约关系、天然货币、人工货币、工商食官
文化疆域: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
文化成就:青铜文明、成熟文字
球中历史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3.典型试题: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 ★ ★
(1)演变:夏朝出现,商发展,西周完善,春秋战国瓦解
(2)性质:土地国有制,实质是国王、贵族所有
(3)分类:公田、私田
(4)劳作方式:奴隶和平民集体耕种
(5)产品归属:奴隶主
(6)土地买卖:禁止土地买卖(后期存在买卖,是井田制瓦解的表现)
(7)生产积极性:低(高低是相对而言)
(8) 评价:稳固分封制;是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基础(促进社会发展)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
球中历史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3.典型试题: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 ★ ★
(9)瓦解原因:铁犁牛耕(根本);
各国改革(鲁国初税亩、齐国相地而衰征)
(10)彻底废除:商鞅变法(法律上确立土地私有制,授田百姓)
注:相关史学研究认为战国变法推动土地私有不符合战国实际。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收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
齐国管仲改革土地生产关系,实行相地而衰征,包括“均地分力”和“与之分货”两个方面,实际也承认土地私有。
球中历史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3.典型试题: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 ★ ★
2024山东淄博高一上期末
西周时期拥有姓氏是贵族及其后裔的特权,普通民众有名而无姓氏。春秋以前,百姓通常指贵族成员,战国以后普通民众也开始有自己的姓,“百姓 ”成为民众的通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分封制度施行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注:打破经济决定论
球中历史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3.典型试题: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 ★ ★
2024四川内江三模
《国语》 载“宣王(前828-前782年 )即位,不籍千亩。”“籍”意为民力耕“公田”,“不籍千亩”即宣王拒绝执行天子耕籍田的祭祀之礼。这说明当时社会( )
A.礼乐制度崩溃
B.井田出现变化
C.农本思想动摇
D.儒家地位下降
注:历史变迁不是一蹴而就的
球中历史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3.典型试题: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 ★ ★
2024广东惠州高一上期末
公元前685年,管仲在齐国将田地分给耕种者,实行-家-户的个体生产;公元前645年,晋国承认民众开垦荒地的台法性。这些举措旨在( )
A .推动社会转型
B .瓦解井田制度
C .增加赋税收入
D .推行重农抑商
注:注意“目的”与“影响”的区别
球中历史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3.典型试题: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 ★ ★
2024河北沧州11月联考
商代借民力以助“公田”而不向百姓的“私田”征收赋税;周代后期,不分公田、私田,均按什一比例征收实物税,政府的收入得以增加。这一变化的发生( )
A .减轻了农民的赋役负担
B .直接导致分封制的崩溃
C .推动了生产工具的改进
D .源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注:因果倒置是一常见错误类型
球中历史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3.典型试题: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 ★ ★
2024重庆一中高三开学考试
《诗经:周颂》 记载:“噫嘻成王,既昭假(招请先公先王)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睃发尔相(农具),终(土地单位)三十里。亦服(配合)尔耕,十千维耦”。这可以说明西周时期( )
A.祖先崇拜的意识增强
B.农民为贵族集体耕作
C 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
D 统治的疆域不断扩大
球中历史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3.典型试题: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 ★ ★
2024四川蓉城名校高三入学联考
《公羊传》中记载,西周时期将土地分为三品:“上田一岁一垦,中田二岁一垦,下田三岁一垦。”即“肥沃不能独乐,稻不得独苦,故三年换主(土)易居。”西周土地能够“三年换主易居”得益于( )
A.土地买卖自由
B.铁犁牛耕出现
C.土地国有制度
D.重农抑商政策
球中历史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3.典型试题: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 ★ ★
2024河北新时代高三入学考试
据记载,夏朝大禹管实行“任土作贡”制度,即开展土地经界勘丈,设置专门负责绘制人文地理图、丈量划分田地的官员,按照九州的水士肥沃贫瘠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将土地划分为九个等级,以此登记造册收取贡赋品。据此可知,“任土作贡”( )
A.实际上是井田制的萌芽
B.根源生产力的巨大进步
C.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D.旨在提升单位面积产量
球中历史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3.典型试题: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 ★ ★
2023重庆模拟
井田制被看作上古的理想王道,复井田的呼声在宋代很高。北宋思想家张载认为,“治天下不由井地,终无由得平,周道止是均平”;李覯也提出限制私人占有土地,“各有顷数,不得过制”。这些呼声( )
A.反映宋儒思想复古守旧
B.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要求
C.体现士人济世安民情怀
D.推动实行抑制兼并政策
球中历史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3.典型试题: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 ★ ★
2023福建宁德高三上期中
史载周厉王为了恢复王室实力,取缔了贵族和公社成员在山林川泽之地开辟的私田,结果受到舆论指责。春秋时期,因土地侵夺而引|起的杀戮、政变在《左传》中比比皆是。这些现象说明( )
A.周王室统治已名存实亡
B.井田制已走向瓦解
C.铁犁牛耕推动经济转型
D.土地私有观念增强
球中历史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3.典型试题: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 ★ ★
2022河北省普通高中高三3月联考
《论语微子》记述了“耦而耕”的隐士长沮、桀溺,“植其杖而耘”的丈人,他们或“耨(古代农具)而不辍”, 或“杀鸡为黍而食之”,而且敢于讥讽孔子。由此可见,春秋晚期( )
A .井田制开始遭破坏
B .个体农户劳动盛行
C .自耕农经济已产生
D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球中历史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2.核心突破:内外服制
(1)性质: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2)构成:王畿与方国部族
(3)特点: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相结合;地方独立性自主性较强
血缘政治色彩较为浓厚;松散联盟关系。
(4)根源: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
(5)影响:国家治理能力提高;为分封制提供借鉴参考
球中历史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3.典型试题:内外服制★ ★ ★ ★
2024江苏常州期中
有学者认为,商朝的王畿是“国都不远的地方,由国王直接控制”, 王畿以外“隶属于商王朝距离遥远的诸侯方国,对王朝所负担的义务是很有限的,也只能是名义上的服从”。这主要是因为( )
A.内外服制度弱化商王统治
B.商朝疆域局限于王畿地区
C.商朝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D.商王对诸侯方国没有影响力
球中历史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3.典型试题:内外服制★ ★ ★ ★
2024辽宁沈阳期中
商朝前期的许多军事征战,往往要征集本王国内和诸多方国部族的族众参与。自商王康丁以后,常备军的数量大增,临时征集族众以应付战事的记载日趋减少。以上变化反映出当时( )
A.方国离心倾向加强
B.商朝政治势力逐渐扩展
C.国家机器走向完备
D.原始民主传统受到破坏
球中历史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2.核心突破:工商食官★ ★
(1)性质:商周政府占有工商业者进行垄断性经营制度
(2)特点:集中管理;垄断经营;政府控制;职业世袭
(3)演变:商周形成发展;春秋战国瓦解
(4)影响:铸就青铜文明;推进经济发展;影响社会流动
球中历史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3.典型试题:工商食官★ ★
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一模
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制度瓦解;以陶朱公范蠡、儒商鼻祖子贡、慧眼识人的吕不韦等人为代表的富商巨贾走到历史的前台,带动了中国商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商人成长为社会统治阶层
B.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形成
C.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
D.儒学兴起带动商业的繁荣
球中历史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3.典型试题:工商食官★ ★
2024浙江宁波一模
《礼记·王制》记载:“壁金璋不鬻(购买)于市,命服命车不鬻于市,宗庙之器不鬻于市,牺牲不鬻于市,戎器不善于市。”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的( )
A.工商食官制度
B.重农抑商政策
C.商业契约出现
D.国内关税体系
注:契约精神:自由、平等、公平、诚实、守信、救济等
球中历史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2.核心突破:甲骨文★ ★
(1)性质:商朝文字
(2)意义:成为研究商朝社会重要资料;实证商朝历史;了解商朝状况、拓宽历史研究视野、勘误既往历史认知、保护传承中华文明、增进中华文化自信
(3)特点:与政治联系紧密(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注:二重证据法及多元互证
球中历史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2.核心突破:甲骨文★ ★
资料拓展:史料类型
(1)史料表现形式:
①文献史料: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书籍、文集、碑刻、摩崖、墓志、报刊、杂志、信件)
②实物史料: 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遗址、墓葬、出土的文物、钱币、饰品、家具,近代的旧照片等)
③口述史料: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民谣、采访、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音)
注:出土竹简既属于实物史料,又属于文献史料
球中历史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2.核心突破:甲骨文★ ★
资料拓展:史料类型
(1)史料表现形式:
④民俗史料:保存在人们生活中的社会风俗、民间习惯、文化传统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传统舞蹈、婚礼丧葬习俗)
⑤图像史料(绘画、照片、古地图、壁画、岩画、洞穴画、插画、宣传画、漫画、木雕、砖雕)
球中历史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2.核心突破:甲骨文★ ★
资料拓展:史料类型
(2)按史料信度分类
①一手史料: 原始资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对象的情况。
②二手史料: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
注:一手史料价值并不一定高于二手史料,如《戊戌政变记》等;
球中历史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2.核心突破:甲骨文★ ★
资料拓展:史料类型
(2)按史料信度分类
①有意史料:出于特定目的愿望,影响人们思想观念
②无意史料:无意之间留存史料,无意左右时人观念
球中历史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2.核心突破:甲骨文★ ★
资料拓展:史料实证方法
①二重证据法:是把发掘的出土文物和史书的记载相互验证。
②多重证据法:是在多学科知识鉴定史料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材料, 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研究。
③史料互证法: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证据证明。
④史料反证法:即举出有利的反证,以判断是非。
⑤以文证史法:是指以诗词歌赋和笔记小说等文学作品作为史料来研究历史和书写历史。
⑥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探讨解决历史问题。
⑦读史证信法:阅读史料和分析史料,发现历史的真实。
球中历史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3.典型试题:甲骨文★ ★
2022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普通高中毕业班联合模拟
甲骨文中的“田”字,方框中纵横交错的笔划不定,有些还在方框外又凸出几块方格田;而金文中则-律作田字格,与今天使用的田字没有区别。这一变化源于( )
A.土地井田制度瓦解
B.农业生产显著进步
C.国家统一局面出现
D.文字使用频率提高
球中历史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3.典型试题:甲骨文★ ★
2024河北沧州高三总复习监测
商代甲骨文中有许多卜辞是君主过问是否“受年(获得丰收)”,还有很多卜向是否“有雨”。卜辞中所见农作物有黍,稷;粟,麦,稻等诸多品种。上古时代的主要翻土农具耒、 耜,在卜辞中也一再出现。据此可知,商代( )
A.君主拥有绝对权力
B.农事具有重要政治意义
C.小农经济获得发展
D.粮食作物种植区域扩大
球中历史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3.典型试题:甲骨文★ ★
2024安徽A10联盟高三4月检测
随着殷王朝逐步把其它部族置于自己的支配之下,殷王朝也会祭祀其它部族祭祀的神灵,甚至有些本是异族之神,也被殷人作为自己的先公而列入祀谱。据考证,甲骨卜辞中出现的“河”等神灵,就是殷以外的其它族民祭祀的神。这主要用来说明殷商时期( )
A.宗教信仰体系不断完善
B.以祭祀为统合族群的工具
C.统一的文化心理形成
D.通过内外服制以扩大疆域
球中历史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1.整体感知
重大史事:武王分封、国人暴动、共和行政、西周灭亡
政治制度:宗法制度、分封制度、礼乐制度、世官制度
经济制度:井田制度、工商食官
赋税制度:贡赋制度
德治思想:敬天保民
文艺成就:宫廷舞蹈
球中历史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2.核心突破: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 ★ ★ ★
(1)性质:地方行政制度
(2)渊源:商朝内外服制
(3)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巩固西周统治)
(4)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圣王后裔和殷商后裔)
(5)依据:血缘为主,兼具政治因素
(6)内容:授土授民
(7)权利:世袭统治;内部分封 ;建立武装;
设置官员;征派赋税;土地人民
(8)义务:服从命令;随从作战;朝觐述职;
镇守疆土;军赋力役;定期纳贡
球中历史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2.核心突破: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 ★ ★ ★
(9)特点:
①分封对象——对象多元,以同姓亲族为主
②分布地区——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同姓贵族多分布于战略要地
③纵向联系——明确天子权力与诸侯义务,加强中央与地方联系
④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加强诸侯国横向之间的联系
⑤内部层级——对内再分封,等级森严
⑥周王地位——天下共主,众星拱月
⑦分封原则——相互交错,相互监督
⑧诸侯权力——独立性强,权力较大
球中历史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2.核心突破: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 ★ ★ ★
(10)评价:
①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周朝统治
②开发边疆地区,促进经济交流
③促进民族融合,形成文化认同(天下一家观念;传播礼乐文明)
④打破方国联盟,政权走向紧密
⑤成为姓氏起源,成为各省简称
⑥有较大独立性,易成割据势力(消极影响)
(11)后世:
①汉初:行郡国并行制,后来导致“七国之乱”
②西晋:分封宗族为王,后来导致“八王之乱”
③明朝:分封诸子为王,后来导致“靖难之役”
球中历史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2.核心突破: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 ★ ★ ★
内服外服制 分封制
王畿内外关系 松散联盟关系 严格君臣关系
方国封国产生 诸侯承认天子 天子封立诸侯
方国封国义务 定期纳贡、奉命征伐 服从命令、镇守疆土、交纳贡赋、随从作战、朝觐述职
血缘政治内涵 不同家族统治天下 唯一家族统一天下
球中历史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试题:分封制★ ★ ★ ★
2024河北三模
西周盟誓的种类,包括建周过程中的战争动员盟誓、西周早期的分封册命盟誓和西周中晚期的诉讼判决盟誓等。此外,西周盟誓还形成了-套严格而复杂的程序,逐渐系统化、制度化。由此可见,西周的盟誓( )
A.促进了宗法分封的形成
B.利于巩固和扩大周王朝的统治基础
C.确保了政治秩序的稳定
D.一定程度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完善
球中历史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试题:分封制★ ★ ★ ★
2024安徽皖北五校联考
历史上西周和西汉都曾经实行过分封,西周是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到各地区建立诸侯国以拱卫王室。西汉初年,则是先分封异姓王而后分封同姓王到各地做诸侯。由此可见,两者的分封都( )
A.巩固了中央集权
B.维护了封建统治
C.加强了君主专制
D.强化了血缘关系
球中历史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试题:分封制★ ★ ★ ★
2024广东惠州高3调研
西周初年,周王朝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之弟康叔于卫,镇抚殷遗民;封周公之子伯禽于鲁、开国元勋太公望于齐,作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重镇;封成王之弟唐叔于晋,与居于附近的戎狄部落周旋。据此可知,分封制( )
A.建立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
B.具有移民驻防的作用
C.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D.形成森严的等级结构
球中历史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试题:分封制★ ★ ★ ★
2024江西南昌三模
周初分封诸侯,被封者率本族族人到达封地后,首先要建立一个军事据点即“国”,“国”以外广大田土则称为“野”。国人是周部族为主体的统治部族成员,野人主要是被征服地区的传统居民。这种治理模式( )
A.加剧了地方的冲突
B.促进了民族认同
C.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D.维系了专制集权
注:国野制是地方行政制度;尊重野人生活方式;链接民族关系
球中历史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试题:分封制★ ★ ★ ★
2020四川绵阳三模
西周前期,“王臣 ”主要为周王所有,平时在国都附近活动。西周晚期,“王臣 ”变得前所未有的扩大,整个周王朝除周王以外的人都应当属于“王臣”的范畴。王臣内涵的扩大表明( )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增强
B.天下共主理念日益凸显
C.贵族世袭特权地位受冲击
D.周天子的权力得到强化
球中历史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试题:分封制★ ★ ★ ★
2024山东日照二模
周灭商之后,武王“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 又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后又“以微子开(帝纣之庶兄)代殷后,国于宋”。西周褒封古帝王后代和夏商宗室后裔的深层用意是( )
A.强化血缘等级关系
B.建立贵族联合统治
C.彰显天下共主地位
D.安抚潜在敌对势力
球中历史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试题:分封制★ ★ ★ ★
2024广东深圳二模
西周在封邦建国的同时,也常常将诸侯的部分家族成员留守王畿辅佐周王。如周公长子就封于鲁,周公次子-脉在王室累世任官。这种做法( )
A.实现了对诸侯国的有效控制
B.破坏了宗法等级秩序
C.兼顾了周王室和地方的发展
D.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
球中历史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试题:分封制★ ★ ★ ★
2024河北邯郸二模
西周青铜器的出土范围北起内蒙古、辽宁,南到湖南、江西、四川,东起山东半岛,西到甘肃、宁夏,以陕西、河南最多。其中王臣铸作的礼器占比很大。诸侯国的青铜器也有所发现,但多属姬、姜两姓的诸侯国。材料可用于说明,西周( )
A.诸侯挑战王室权威
B.宗法分封逐步弱化
C.政治制度特点鲜明
D.政治经济中心转移
球中历史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2.核心突破:宗法制★ ★ ★ ★
(1)含义: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分配政治权力、解决
财产继承、协调家族关系、维护贵族特权、维系等级
秩序、 加强族长权威、巩固西周统治以达到天下归
宗政治制度。
(2)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3)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4)特点:嫡长子继承制;等级森严;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
以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球中历史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2.核心突破: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 ★ ★ ★
(5)影响:
①家国密切联系,王权有所强化,维护贵族特权
②凝聚宗族力量,规范政治秩序,防止内部纷争
③强调尊祖敬宗,重视宗庙社稷,影响民本思想
④强调家国同构,强化民族认同,巩固国家统一
⑤注重家庭关系,提倡尊老爱幼,维护社会和谐
⑥等级观念严重,传宗接代思想,重男轻女思想
⑦导致家族本位,产生裙带关系,任人唯亲现象
⑧强调远近尊卑,压抑自主意识,平等权利受限
⑨思想守旧保守,重传统轻变革,缺乏创新意识
球中历史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2.核心突破: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 ★ ★ ★
(6)宗法观念
由宗法制派生出来的宗族(家族)观念,以“尊祖敬宗”“别子为祖、继别为宗”为主要内容,强调“忠孝”及“亲亲尊尊,男女有别”的社会心理与人际关系,起源于父系氏族时代。
宗法
观念
天下一家
忠孝同义
尊祖敬宗
男尊女卑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支子为祖,继承支子的为宗
尊老爱幼
家族本位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故以孝事君则忠。——《孝经》
球中历史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试题:宗法制★ ★ ★ ★
2024河南三模
《左传》记载:“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亡父宗庙牌位)庙”,从异姓到同姓、再到同宗、同族,血缘关系由远到近,强调了宗子(指大宗的嫡长子)的权威。由此可见,周代宗法制( )
A.维护了社会的长期稳定
B.形成了严格的等级秩序
C.强化了统治者专制统治
D.构建起和谐的祭祀体系
球中历史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试题:宗法制★ ★ ★ ★
2024内蒙古包头三模
在西周中期的佣伯和其妻毕姬的墓葬中,毕姬墓随葬有五鼎五簋,而佣伯墓随葬了三鼎一簋。有学者认为,这主要缘于毕姬出身于周人之强宗毕氏,而佣伯因其少数民族士著的狄人身份成为周人的附庸。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政治实力冲击宗法制度
B.等级观念阻碍民族融合
C.血缘与政治的结合紧密
D.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球中历史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试题:宗法制★ ★ ★ ★
2024四川德阳三模
西周时,卿大夫的家臣设置比较简单,人数有限。春秋时期,卿大夫的家臣设置日趋完备,分工越来越细,其结果是家臣的数量不断增多,甚至在鲁襄公举行射礼时,出现了“公臣不足,取于家臣”的现象。这说明( )
A.卿族势力擅权日甚
B.礼乐观念走向消亡
C.宗法秩序受到挑战
D.官僚政治趋于成熟
球中历史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试题:宗法制★ ★ ★ ★
2024湖南长沙一中一模
根据《左传·隐公传》记载,春秋时期,鲁国第十三任国君为惠公,他的妾为他生了个儿子叫息,后来惠公又娶了正妻,生了个儿子叫允。惠公薨时,允尚年少,无法独立执政,就立息为国君,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息的王位来的不台礼制,死后谥号称为“隐公”。“隐公 ”的称谓反映了( )
A.依据选贤任能确定王位继承人
B.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被削弱
C.鲁国保留了浓厚的宗法制传统
D.治国理政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球中历史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试题:宗法制★ ★ ★ ★
2024四川蓉城名校联盟高三联考
敬畏天地,崇拜祖先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商人的信仰主要是“敬天”, 到了周代,祭天和祭祖成了同样重要的“国之大事”。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天下为家的出现
B.礼乐制度的形成
C.宗法制度的实行
D.民族融合的发展
球中历史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试题:宗法制★ ★ ★ ★
2024陕西安康商洛、榆林二模
西周中后期,周宣王不顾大臣的反对立鲁武公次子戏为储君。鲁武公死后,戏即位为鲁懿公,后来鲁人杀懿公而立武公长子括之子伯御。伯御因未得到周宣王的承认而被周宣王所杀,伯御成为西周鲁国唯一个没有获得王室谥号的国君。 这表明周宣王时期( )
A.嫡长子继承制已被废除
B.宗法制度遭到了破坏
C.尊卑等级秩序开始淡化
D.王权专制得到了强化
球中历史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试题:宗法制★ ★ ★ ★
2024湘豫名校高三11月一轮复习诊断考试
西周时期,诸侯只要执行周王室的命令,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就会在比功、协虑补灾、结好、交福、赞喜等方面得到周王的关怀,表现突出的还会得到周王赏赐的财物珍宝。如果诸侯出现反叛行为,周王就会起兵讨伐。由此可见,西周时期( )
A.宗法分封占主导地位
B.地方治理呈现理性化
C.贵族政治实现等级化
D.中央集权制趋于完善
球中历史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试题:宗法制★ ★ ★ ★
2024湖北部分学校10月联考
孔子在六艺教育中,强调礼乐和射御结合。这在射礼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射礼根据礼射者社会地位的高低和活动性质的不同分为四个等级,即大射、宾射、燕射、乡射,而且还制定了严格的程序、复杂的步骤和完备的规则。由此可见,先秦时期的射礼( )
A.渗透着宗法等级观念
B.受到了古代民众的欢迎
C.承载着强身健体意识
D.体现了孔子思想的精华
球中历史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试题:宗法制★ ★ ★ ★
2024江西稳定派10月调研
关于六亲,历代的说法不一。按《左传》的说法,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娅;按《老子》的说法,指父子、兄弟、夫妇;按《汉书》的说法,则指父母、兄、弟、妻、子。这些说法主要体现了( )
A.宗法文化的影响
B.儒学的划分标准
C.先秦的政治体制
D.秦汉的文明进程
球中历史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2.核心突破:礼乐制:权力认同制度★ ★ ★ ★
(1)依据贵族身份等级而设置的维护贵族等级秩序和达到天下
归心、上下相同目的,在礼器使用、音乐、舞蹈等方面作不
同规定的政治制度
(2)场合:祭祀、丧葬、婚嫁等政治私人活动
(3)规定:不同等级行不同礼仪
(4)影响:维护等级制度;稳定统治秩序;规范世人行为;
承担教化职责;和谐社会关系;形成礼乐文明;
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
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士二佾
球中历史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试题:礼乐制★ ★ ★ ★
2024江苏南通三模
西周后期,各铜器作坊为了满足贵族们对大量成套青铜礼器的需求,将产品集中到鼎和编钟等不多的器类上,并简化了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流程。此时的作坊生产反映出( )
A.青铜铸造技术衰落
B.贵族等级分封制解体
C.礼乐制度得到发展
D.官府不再垄断手工业
球中历史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试题:礼乐制★ ★ ★ ★
2024湖南高三模拟
西周时期,诸侯朝觐天子时需采用最高等级的玉礼器七寸璧琮作为信物,诸侯之间来往则只需要六寸玉礼器即可。诸侯和别国使者来往时,使者的玉礼器应比国君的爵位降一等。这表明,西周时期( )
A.王权与神权得到有效结合
B.官僚政治制度上下等级森严
C.宗法制基本原则遭到破坏
D.重视等级秩序的构建与维护
球中历史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试题:礼乐制★ ★ ★ ★
2024吉林长春三模
中国古代音乐一般包括言、商、角、徵、羽等五音。武王克商后,《周礼》规定音乐不用商音。西周晚期,青铜编钟越来越多地用于娱乐活动,商音再次出现,并提高了音乐性能。这种变化体现了( )
A.社会变革的时代特征
B.青铜铸造工艺的进步
C.自然尚美的现实需求
D.西周礼乐制度的完善
球中历史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试题:礼乐制★ ★ ★ ★
2024北京丰台区二模
中国古代重视礼治。《周礼》 把礼分为五大类:“吉礼” 是有关祭祀之礼,“凶礼”是有关丧葬哀悼之礼,“军礼”是与军事行动有关的礼仪,“宾礼 ”是四夷诸侯朝觐君王的礼仪,“嘉礼” 是饮宴婚冠、节庆活动等方面的礼仪。此“五礼”( )
A.规范人们的行为并维护社会的稳定
B.主要针对王室日常生活而制定
C.体现中华民族革故鼎新的优秀传统
D.使得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确立
球中历史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试题:礼乐制★ ★ ★ ★
2024海南海口二模
周人青铜器铭文内容中最有特色、最多见的是“颂扬”。西周中期以后的铭文中管大量出现臣下对君主的颂扬以及属下对.上司的颂扬,多见于册命赏赐。但后来,这种因册命赏赐而发的颂扬逐渐消失。材料反映出周代( )
A.礼乐制度逐渐消亡
B.王权由强盛到衰落
C.青铜铸造业的变迁
D.敬天保民思想丢失
球中历史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试题:礼乐制★ ★ ★ ★
2024四川巴中一模24
王国维先生指出:“周之制度典礼,实为道德而设”,“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这表明( )
A.制礼作乐弱化了贵族政治色彩
B.制礼作乐促成了殷周文化转型
C.礼乐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D.礼乐制度弱化藏礼于器的传统
球中历史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试题:礼乐制★ ★ ★ ★
2024安徽安庆二中高三质量检测四
周代,礼乐制度将德和礼紧密联系起来,每个人都被一套复杂的礼仪体系控制在文化系统之内,各安其位,做自己的事情,周天子则成为精神上的统治者。这说明,周代礼乐制度( )
A.奠定了分封制的基础
B.加强了周天子的君主集权统治
C.促进了周文化的传播
D.增强了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感
球中历史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试题:礼乐制★ ★ ★ ★
2024广东汕头高三上期末
据《左传》记述:“先君周公制周礼, 日:则(“礼”)以观德,德以处事。” 春秋时期,“德”的内涵不再强调礼乐等级和对天子的服从,转而强调对民的重视。战国时期,“德”的内涵呈多元化发展,其中部分转化为个体的道德。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
A.宗法秩序逐渐破败
B.儒家思想影响扩大
C.变法运动开始兴起
D.统-之势渐趋明朗
球中历史组
四.夏商西周核心知识框架
1.西周三大政治制度关系
礼乐制
宗法制
分封制










血缘纽带(里)
政治表现(表)
注:分封宗法礼乐制度作用具有共同点,要灵活运用,不必死记
硬背前面所讲作用的相关知识。
球中历史组
四.夏商西周核心知识框架
2.西周五大政治制度关系
井田制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宗法制
礼乐制
分封制
世袭制
世官制
天下共主
家国同构等级森严
地方分权
贵族政治
球中历史组
四.夏商西周核心知识框架
3.夏商周之变
(1)国家形态:部落联盟→方国联盟→天下共主
(2)王位继承:兄终弟及→嫡长子继承
(3)行政区划:内外服制→分封制度
(4)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5)关注对象:自然神灵→注重人事
球中历史组
四.夏商西周核心知识框架
4.早期国家基本特征
(1)政治:血缘关系纽带;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部族色彩浓厚;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
政权族权结合;世袭制下的贵族政治;
尚未实现集权;地方管理具有松散性;
原始民主遗风;国家法律制度不健全。
(2)经济:青铜铸造发达;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度;
实行集体劳作;政府强化工商业管控;
(3)文化:成熟文字体系
(4)思想:礼乐文明发达;从鬼神治国到敬天保民;
儒学渊源产生;盛行祖先崇拜;人文思想萌发
球中历史组
四.夏商西周核心知识框架
5.夏商西周文明传承
(1)文字严格:甲骨文、铭文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2)宗法观念:分封思想后世有所体现;宗法观念影响深远;
(3)政治制度:最高统治集团权力逐渐强化,专制主义萌发
(4)国家治理:国家治理能力渐趋理性,德治法治影响后世
(5)民族关系:重视民族关系,多元一体中华文明格局延续
(6)科技成就:夏小正与天干地支,天文历法凝聚人民智慧
(7)人文精神:人文意识破土而生,礼乐思想成为儒学土壤
(8)城市规划:城市营建形成制度,城市功能分区影响后世
(9)经济成就:契约关系产生,成为后世契约精神历史渊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