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声现象基础练习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声现象基础练习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1-05 04:4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声现象 基础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庆祝国庆70周年的活动中,北京前门快闪响起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便立即判断出是哪位歌手在唱歌,我们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特性中的(  )
A.振幅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2.如图所示,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老师在探究声音的( )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内空气柱长度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3.别总以为植物“默默无语”,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研究人员于2023年3月30日在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植物也会发声。用能扩音的装置录音,研究人员能捕捉到频率40千赫兹至80千赫兹的声波,人无法直接听到的原因是植物发出声波的(  )
A.振幅大、频率高 B.振幅大、频率低
C.振幅小、频率高 D.振幅小、频率低
4.下列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医生用的听诊器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B.演奏小提琴时,按压弦的不同位置,发出响度不同的声音
C.音叉的木质共鸣箱可以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色
D.古代士兵用“伏地听声”防范敌军夜袭,“伏地”可以听到敌军马蹄发出的超声波
5.2024年6月2日~3日,2024年中国龙舟公开赛在荆州古城东门外九龙渊举行,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为龙舟队员呐喊助威,现场锣鼓喧天、人声鼎沸。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锣鼓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锣鼓声从空气传到水里时速度将变大
C.锣鼓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D.呐喊声通过空气传播到龙舟队员耳中
6.事实证明,当发声的物体振动加快时(  )
A.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
B.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C.发出的声音频率越低
D.发出的声音音色越好
7.如图所示是超音速飞机在超过声速飞行时出现音爆的情境,音爆的声音高达133分贝,可震碎玻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速度是340m/s B.音爆可震碎玻璃,说明声具有能量
C.音爆高达133分贝,是指它的音调高 D.图中的“白气”是水蒸气
8.同学们上网课时,很容易辨别出是哪位老师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9.青少年在变声期时,声音会变得低沉沙哑。在变声期的青少年的声音所改变的是(  )
①音色 ②响度③音调④音响
A.①② B.①③ C.③ D.①
1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如图所示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弹拨乐器古筝,用古筝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古筝通过弦的振动发出悠扬悦耳的声音
B.古筝声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弹古筝的同学通过改变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改变响度
D.古筝与长笛在演奏同一乐曲时发出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
11.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如①女高音,②低声细语,③不敢高声语,④这个男歌手声音好低沉。这四个词语中的“高”、“低”描述声音的特性--音调的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12.音乐课上,当教师发音太高时,多数同学到了高音区都唱不上去,这主要是因为(  )
A.音量不够足 B.频率不够高 C.响度不够大 D.音色不够好
13.站在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测得李明同学百米赛跑的时间是14.00s,当时气温是15℃,则这位计时员所记录结果是( )
A.准确的
B.时间多计了0.29s,应看到枪冒烟时开始计时
C.李明成绩变优异了,应为14.29s
D.李明成绩变差了,应为13.71s
二、填空题
14.初中阶段男生一般都要经历“变声期”,说话的声音“变粗”是指声音的 发生了改变。“尖叫刺耳”是指声音的 ;请勿“高声喧哗”是指声音的 。
15.男同学说话声音“低沉”,是指男同学声音的 低(选填“音调”或“响度”),这是因为男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 的缘故(选填“快”或“慢”),男同学放声高歌,这里的“高”是指 (选填“音调”或“响度”)。
16.吼猴会以雷鸣般的吼声警告其他动物不要侵犯它的领地。吼猴依靠声带的 发出声音,“雷鸣般”描述的是声音的 其他动物可以根据声音的 分辨出吼猴的叫声。
17.如图所示是声波的四种波形图,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
18.昆虫在飞行时抖动翅膀发出声音,苍蝇每10s翅膀振动3520次,蜜蜂每20s翅膀振动3800次,那么它们翅膀振动频率最小的是 ,其值为 Hz; (选填“能”或“不能”)被人耳听见。
19.八年级同学们互相非常熟悉了,甚至可以“闻其声,知其人”,通过声音识别同学的主要依据是 ,同学们面对面用语言进行交流时声音是声带 发生的,说话声是通过 传播的。
20.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则 的音调高, 的响度大。(均填“男”或“女”)
21.如图所示,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金属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0.50 1.50 2131
2 31.00 1.50 1284
3 48.50 1.50 656
4 20.50 2.00 1750
5 20.50 2.50 965
(1)敲击直管发出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人耳的。在所给的金属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号管。
(2)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直径相同的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增大而 (填“增大”或“减小”)的结论。
三、实验题
22.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如图所示,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请回答:
(1)拨动钢尺,保持振幅相同,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
(2)现象:缩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得越来越 ,音调越来越 。
23.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 猜测:即使在弦松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也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于是她和同学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 经过讨论后提出 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的音调可能与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的音调可能与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的音调可能与弦的粗细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 下表是他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1 钢 20 0.3
2 钢 0.7
3 钢 40 0.5
4 尼龙丝 30 0.5
5 尼龙丝 40 0.5
(1)本实验需要用到的物理方法是 ;
(2)为了验证猜想一,应该分析比较表中编号为 和 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兰选用编号1和编号2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数据应为 , 若观察到的现象是琴弦 1 的音调更高, 则小兰得出的结论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立即判断出是哪位歌手在唱歌,我们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特性中的音色,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C
【详解】用同样的力吹越来越短的吸管,则吸管的长短不同,振动的快慢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所以的是声音的音调与吸管长度的关系,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详解】用能扩音的装置录音,研究人员能捕捉到频率40千赫兹至80千赫兹的声波,不在人耳达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所以植物发声人类听不见,扩音装置是扩大声音的响度的装置,用到扩音装置说明声音的响度小,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A
【详解】A.听诊器的前端面积远远大于末端面积,能够收集更多的声音,减小了声音的分散,增大了响度,故A正确;
B.演奏小提琴时,按压弦的不同位置,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故B错误;
C.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音叉的木质共鸣箱的作用是增大听到声音的响度,不会改变音叉的音色,故C错误;
D.古代士兵用“伏地听声”防范敌军夜袭,是因为固体传声比空气快,马蹄发出的是声波,不是次声波,人耳是听不到次声波的,故D错误。
故选A。
5.A
【详解】A.锣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A符合题意;
B.一般情况下声音,因此锣鼓声从空气传到水里时速度将变大,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温度有关。15℃时,锣鼓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此呐喊声通过空气传播到龙舟队员耳中,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B
【详解】物体振动加快指的是振动的频率加快,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
故选B。
7.B
【详解】A.声速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A错误;
B.声音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音爆可震碎玻璃,说明声具有能量,故B正确;
C.音爆高达133分贝,是指它的响度大,故C错误;
D.火箭升空瞬间,喷向水池的火焰使水池中的水迅速汽化成为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过程遇冷液化为大量的小水珠,即我们看到的“白气”,故D错误。
故选B。
8.B
【详解】A.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故A不符合题意;
B.音色指声音各自的特色,能辨别出是哪位老师的声音,就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B符合题意;
C.响度指声音的大小,故C不符合题意;
D.频率指发声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B
【详解】青少年在变声期声音会变得低沉,指声音的音调变低,声音会变得沙哑是指音色发生改变。
故选B。
10.A
【详解】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古筝是通过弦的振动发出声音的,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没有介质,声音无法传播,故B错误;
C.弹古筝的同学通过改变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弦振动的快慢,即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
D.古筝与长笛在演奏同一乐曲时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故D错误。
故选A。
11.D
【详解】“女高音”和“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不同;“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响度不同;对照选项可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2.B
【详解】发声时高音区是指声带振动较快、频率较高时发出的声音,多数同学唱不上去,这主要是因为声带振动的频率不够高,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3.C
【详解】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了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测得时间不准确,少计了,少计的时间为声音传播100m所用的时间,即
李明同学跑出百米的真实时间应为
t=14.00s+0.29s=14.29s
所以记录的结果是李明成绩变优异了,实际成绩应为14.29s,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4. 音调 音调高 响度大
【详解】[1][2][3]说话的声音“变粗”是指声音的音调变低;“尖叫刺耳”是指声音的频率高,音调高;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请勿“高声喧哗”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15. 音调 慢 响度
【详解】[1][2][3]男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速度较慢,音调低。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速度较快,音调高。男同学放声高歌,这里的“高”是指响度。
16. 振动 响度 音色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吼猴依靠声带的振动发出声音。
[2]这里的“雷鸣般”指声音非常大,即指的声音的响度。
[3]不同物体具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故其他动物是可以根据声音的音色分辨出吼猴的叫声的。
17. 乙、丙、丁 甲、丙、丁
【详解】[1]音调的高低取决于频率,即每秒内振动的次数,由图可知,乙、丙、丁振动的次数一样,故音调相同的是乙、丙、丁。
[2]响度的大小取决于振幅,即振动幅度,由图可知,甲、丙、丁振幅相同,所以响度相同的是甲、丙、丁。
18. 蜜蜂 190 能
【详解】[1][2]苍蝇每10s翅膀振动3520次,则苍蝇翅膀1s振动352次;蜜蜂每20s翅膀振动3800次,则蜜蜂翅膀1s振动190次;苍蝇翅膀振动频率>蜜蜂翅膀振动频率,所以,苍蝇的音调最高,蜜蜂的音调最低。
[3]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所以频率小的蜜蜂翅膀振动的声音人耳也能听得到。
19. 音色 振动 空气
【详解】[1]声音识别同学的主要依据是音色,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不同,声音的品质不同,即为音色不同。
[2]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说话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中的。
20. 女 男
【详解】[1]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女高音,说明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2]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叫响度。男歌手放声歌唱,声音大,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
21.(1) 空气 3
(2)减小
【详解】(1)[1]敲击直管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
[2]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五根管中3号管的振动频率最低,所以音调最低的是3号管。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1、2、3中,管子的直径相同,长度不同,长度越长,频率越低,故可以得出,直径相同的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的增大而减小。
22. 控制变量法 快 高
【详解】(1)[1]在该实验中,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保持振幅相同,只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这是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2)[2][3]缩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得越来越快,即钢尺振动的频率变快了,导致音调也越来越高。
23. 控制变量法 3 5 20 当琴弦的材料、松紧、长度都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小, 音调越高
【详解】(1)[1] 本实验是探究发声的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所以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单一变量,探究音调是否与这个因素有关。
(2)[2][3]猜想一是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的材料是否有关,所以要控制琴弦的长度和琴弦的横截面积相同,改变琴弦的材料,所以选取编号3和编号5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3)[4]猜想三是探究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的粗细是否有关,需要控制琴弦的材料和琴弦的长度相同,所以表中缺少数据与编号1中琴弦的长度相同,故为20cm。
[5]若观察到的现象是琴弦 1 的音调更高, 则小兰得出的结论是:当琴弦的材料、松紧、长度都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小, 音调越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