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第三中学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4 天净沙秋思》(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酒泉市第三中学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4 天净沙秋思》(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10 10:5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 天净沙?秋思学习目标:一、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及背诵。
二、理解《天净沙 .秋思》所描写的景物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小曲所展示的画面。解题:天净沙,曲牌名。
秋思,秋天的思念,曲的题目。作者名片: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
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
他的杂剧代表作是《汉宫秋》,后人将其散曲辑
为《东篱乐府》,其中《天净沙.秋思》和《夜行
船.秋思》尤为著名。背景资料
这首散曲选自《全元散曲》。马致远少年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执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一生几乎都过着漂泊无定、困窘潦倒的羁旅生活。这首小令正是他一生真实而生动的写照。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了解常识: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分别代表着那个时代文学作品的最高成就。“曲”分类杂剧散曲散套:是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小令:只有一支曲子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听读课文,说原初体验

哪些诗句最能打动你的心扉?哪些诗句最能扣动你的心弦?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枯藤老树昏鸦枯藤(缠绕的)老树(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首句写秋末之景,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意境,含蓄地表示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细读课文,说说新的理解和感悟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次句推出一幅优雅恬静的画面,与前句形成鲜明的对比,但他人有家而我独无,又增一分思乡之情。古道西风瘦马(荒凉的)古道(上萧瑟的)秋风
(里行着一匹)瘦马。 古道荒凉,西风起而一年将尽,马也
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此句从侧面写
出了游子在客途中孤苦寂寞的心情。以上几句用九个细节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已经朝着)西方落下,
(漂泊未归)的断肠人(还远)
在天涯!(“西”名词作状语,
“向西”)上句点明时间,并照应上文的“昏”。下句卒章显志,正面
抒发感情。“断肠”的愁苦、“天涯”的遥远,点明了这首小令的主题。段解: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断肠”一语,为
全篇主旨所在。再读课文,总体把握 1、归纳主题: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里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2、结构图解天净沙.秋思{写景抒情{枯藤-老树-昏鸦(写景触情)小桥-流水-人家孤苦思乡)古道-西风-瘦马(游子惨状)}秋思悲凉
惆怅之情{夕阳——西下(特定时间、环境)断肠人——在天涯(点明主旨)}写景铺垫
游子之悲孤寂愁苦
羁旅之思动静背诵
??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浊酒尽余欢,今霄别梦寒。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旁 涉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马致远《天净沙》
其二:

平沙细草斑斑,
 曲溪流水潺潺,
 塞上清秋早寒。
 一声新雁,
 黄云红叶青山。 比 照
其三:
西风塞上胡笳,
月明马上琵琶,
那底昭君恨多。
李陵台下.
淡烟衰草黄沙。
断肠人为何漂泊天涯?请你展开联想,演绎一段故事。联 想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缓缓前行。只见,缠满枯藤的老树上,几只归巢的乌鸦在盘旋;潺潺流动的小溪上,一座小桥通向不远处的人家;苍凉的古道上,那孤独的游子将要飘到何方?太阳就要落山了,想着那遥远的征途,浪迹天涯的游子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想象的空间:改写小令为情景交融的散文1、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静夜诗》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渡荆门送别》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次北固山下》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6、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灏《黄河楼》
7、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七、课外拓展(思乡主题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