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第三中学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登高(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酒泉市第三中学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登高(共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10 10:5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写秋的诗句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登 高杜 甫教学目标
能力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学会鉴赏作品,进而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操和对理想境界追求的精神。 学 海 导 航P5-2近体诗知识关于律诗
①诗句字数整齐。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
七律)。
②规定诗句数量。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
排律或长律)。
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两句成一联,八句律诗
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末联)。
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又,每联
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④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
(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诗歌鉴赏指要学 海 导 航 P5-5近体诗知识诗歌鉴赏指要鉴赏诗歌的基本要领
①朗读吟诵,整体感受。
②披词入情,激发感情。 ③展开想象,探究意境。 何谓“意境”?这里的“意”,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情);“境”是指客观世界(景),两者融为一体便成为意境。因此,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是诗情和画意的完美统一。 ④感受韵律,品味语言。杜甫小传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原籍襄阳,迁居巩县。杜审言之孙。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寓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兵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至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背景材料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诵读提示★ 节拍要清晰,体现诗的韵律。语气要缓慢,沉重,读出“悲”的基调。
首联 节奏感要强,注意表现整个画面的气氛。
颔联 要读得气势开阔,有包容宇宙之意。“无边落
木”“不尽长江”二语要一气读出,“木”“江”二字可重
读、适当延长、有余韵;“萧萧”“滚滚”要拉长声音,再现木叶和江水的形象,表现诗人不尽的愁绪哀思。
颈联 是全诗的高潮,要提高声调,读得悲愤。重读
“悲”“常”,描绘长年飘泊之苦;重读“病”“独”,刻
画老病孤愁,以加重悲苦情绪。基调沉重,宜缓缓
读出。
尾联 含无限凄凉于言外,应读得更加缓慢、沉重,
让听者仔细体味诗人此刻百感交集的心态。品味意象诗人“登高”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风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意境
凄凉孤独无依
漂泊痛苦品味意象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无边不尽萧萧滚滚生命之短暂时间之永恒意境: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壮沉郁高昂豁达、坦荡、开阔的胸襟品味意象下来想象画面:这是一个萧瑟的秋天,天空是那样辽远,远处的树林中传来一阵阵凄厉的猿声。小洲边的水是那样的清冷,岸边的沙子是那样的惨白,鸟儿在狂风中挣扎着,盘旋着,发出阵阵哀鸣。无边无际的落叶在萧萧的秋风中飞舞着,奔流不息的长江波涛拍击着江岸滚滚向前。请大家发挥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
诗三、四两联是抒情,有哪些字眼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情感?品味语言万:表明了离国别家,漂泊路途之远
常:表明了离家万里,流浪他乡的时间之久
作客:客居他乡
多:感叹年老多病,精神疲惫不堪?
独:感叹独自登台,形单影只,万分凄凉?
恨:感叹过分的愁苦和愤恨,以致两鬓过早地斑白了停:感叹因穷困潦倒没酒可喝,只好停下酒杯,郁积
在胸中的愁闷得不到渲泄的情状
苦:是极度;极度(痛恨两鬓染霜)总结这首诗的各联分写了什么内容,哪些是写景,哪些是抒情?描写了怎样的景物?抒发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