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经典常谈》 选择性阅读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名著导读专题课件★★
【作者简介】朱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
战士。
【作品简介】《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
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内容包括《说
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国语》
附)、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概述
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
面貌。
【作品主题】传承了“整理国故”的思想,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
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
于茫然无措。
【艺术特色】①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研究传统典籍。②不只注意到
学术的高度和深度,更注意到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他时时留意这是一本
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所以普及性和通俗性强。全书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
深,读起来明快利落,不蔓不枝。③不“板着脸说话”,也不平铺直叙,
而是以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常有引人入胜之处。
教材专题探究
专题一:介绍经典
篇目 内容概括
《说文解字》
第一 秦以前是文字发生与演化的时代,字体因世、因国而不同。战国末期,由于文字统一的需要,出现了“仓颉造字”的传说。秦统一后,小篆成了国书,别体逐渐被淘汰,识字变得更加简易。秦始皇为了统一文字,教李斯、赵高、胡母敬分别作了《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三部字书,到汉代,流传下来的有《仓颉篇》和《急就篇》两部通俗的字书。
篇目 内容概括
《说文解字》
第一 东汉时期,许慎作了一部划时代的字书《说文解字》,将经典字书和别的字书里的字都搜罗在内,这部书既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总结了造字和用字的六个条例,即“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篇目 内容概括
《周易》 第二 《周易》是西周初时卜筮官将卦、爻辞按卦、爻的顺序编辑而成的。战国末期,道家、阴阳家的学说盛行,儒家受其影响,借卦、爻辞发展儒家哲学,给《周易》的卦、爻辞作了新解释,这种新解释留存下来的便是《易传》,此外还有《文言》《系辞》两传。汉代又新发现了《说卦》《序卦》《杂卦》三种传,后称这三种传为《逸易》,汉代时《周易》地位上升为儒家“六经”之首。
篇目 内容概括
《尚书》 第三 《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记事文的发展在其之后。商代甲骨卜辞大部分是些问句,记事的话不多见。两周金文也多以记言为主。直到战国时代,记事文才有了长足的进展。《尚书》的内容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即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记事的几篇大都是战国末年人的制作。
篇目 内容概括
《诗经》 第四 诗的源头是歌谣。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形成了最初的诗。“诗言志”是一句古话,“诗”由“言”“志”两字合成,“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教化。春秋时期,孔子采取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六经”之一,《庄子》和《荀子》里都说到“诗言志”,这里的“志”便指诗的教化作用。
篇目 内容概括
三礼 第五 儒家所称道的“礼”,包括政治制度、宗教仪式、社会风俗习惯等方面。由于社会情形和人的生活发生改变,未随之变化的礼就留下了许多没有需要和意义的遗形物。《老子》中所攻击的礼便是不近人情、只会束缚人的伪礼。一直以来,礼乐并称,但实际上乐是礼的一部分,乐包括歌和舞,乐声的绵延和融合也象征着天地万物的“流而不息,合同而化”。
篇目 内容概括
《春秋》三 传第六 (《国语》附) “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三传为《左传》《公
羊传》《穀梁传》。后世称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这二
百四十二年为春秋时代。《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
编年史,也是第一部通史。《左传》成书的时代大约在
战国,比《公羊传》《穀梁传》二传早些。三传之中,
《公羊传》《穀梁传》以解经为主,不免有空谈。《左
传》以叙事为主,实际用处比较大。《左传》的文学性
极强,主要表现在记述辞令和描写战争上。
篇目 内容概括
四书 第七 “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是《易》《书》《诗》《礼》《春秋》。《礼记》里的《大学》,本是一篇东西,被朱子分成经一章,传十章。《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论语》是孔子弟子们所记,教会读者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
篇目 内容概括
《战国策》 第八 战国时期各国关系紧张,战争随时可起,担负外交的策
士和游说之士开始受到重用。当时各国看重的是威势,
策士所说的战争和计谋要因人、因地进言,广博的知识
和微妙的机智都是必不可少的。汉代刘向在汉初著名说
客蒯通整理和润饰的基础上,把这些策士的说辞编成了
《战国策》。
篇目 内容概括
《史记》 《汉书》 第九 司马迁早年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体例有五:十二本纪,记帝王政迹,是编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记侯国世代存亡;七十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汉书》是汉班固所著,其妹班昭奉汉和帝命令和马续参考皇家藏书,续写班固遗作。
篇目 内容概括
诸子 第十 春秋末年,封建制度开始崩坏。在这个大变动当中,一些才智之士主张各异,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这便是诸子之学,大部分可以称为哲学,包括儒、道、墨、法、阴阳等学派。 诸子都出于职业的“士”。“士”本是封建制度里贵族的末一级,但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士”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称。各家之“士”“思以其道易天下”,诸子百家便这样兴起。
篇目 内容概括
辞赋 第十一 《楚辞》中《离骚》和《九章》的各篇都是屈原被放逐时所作。后人常模仿《离骚》写作,并称这种体制为“辞”,又称“楚辞”。刘向将这些作品编辑成《楚辞》一书。荀子的《赋》篇最早称“赋”,《赋》篇总题分咏,安排客主,问答成篇,开后来赋家的风气。《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分赋为四类。东汉以来,班固作《两都赋》,后张衡仿其作《二京赋》,晋左思又仿作《三都赋》。
篇目 内容概括
诗 第十二 汉武帝立乐府,采集代、赵、秦、楚的歌谣和乐谱,内容以叙事为主。汉末,一般文体都走向整炼一路,最高的成就是《古诗十九首》。晋代诗逐渐排偶化、典故化。唐代谐调发展,成立了律诗绝句,称为近体;不是谐调的诗,称为古体;又成立了古、近体的七言诗。宋初的诗专学李商隐,欧阳修、梅尧臣接着发现了韩愈,起始了宋诗的散文化。黄庭坚有意讲究诗的技巧,南宋的三大诗家都是从他开创的江西诗派变化出来的。
篇目 内容概括
文 第十三 现存中国最早的文是商代的卜辞。春秋时期列国交际频繁,外交的言语关系国体和国家的利害,这种言语被称为“辞”,又称为“命”,又合称为“辞命”或“辞令”。战国时代,游说之风大盛,所以最重说辞。孔子开了私人讲学之风,从此便有了私家著作,第一部私家之作是《论语》。记事文伴随着议论文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春秋左氏传》是一座里程碑。梁昭明太子在《文选》中第一次提出“文”的标准,欧阳修和苏轼以后,古文成了正宗,宋代出现了“话本”,明代“八股文”盛行。
专题二:读经典的意义
1. 了解古代社会状况。古代典籍中记载着我国文明的发展轨迹,通过阅
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走近千年文明,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现实。
2. 充实精神内涵。通过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汲取先贤的智慧,丰富
自己的精神世界。
3. 学习语文相关知识。古代典籍中包含了数千年的知识汇总,运用了多
种写作手法,体现了语言艺术之美,例如通过《说文解字》可知造字之经
过,通过《诗经》可知诗歌艺术之美。
4. 提升个人修养。古代典籍中记载了许多先贤的言论,从学习、人际交
往、心志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用先人之美德指
导自身之修养。
针对训练
1. 名著阅读(4分)
(1)读完《经典常谈》后,同学们分享阅读收获。下列发言中不恰当的一
项是(2分)( A )
A. 《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内容
上小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大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
B. 《诗经》旧有十五《国风》,《关雎》出自《周南》,《蒹葭》出自
《秦风》,《周南》和《秦风》都属于“十五《国风》”。
C. “三礼”记录了许多周代礼仪,其中《周礼》偏重政治制度,《仪
礼》偏重宗教仪式和风俗习惯,而《礼记》则主要是儒家对礼制、礼
制变迁的历史的杂述。
D. 《史记》与《春秋》相比,不用咬文嚼字的写法,只据事实录,使善
恶自见,且书中时有著者牢骚之辞,增加了书的情韵。
【解析】《尚书》内容上大部分是号令,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
【答案】A
(2)《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与一般学术著作不同,它娓
娓道来,常有引人入胜之处。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阅读经典的
意义。(2分)
【答案】(2分)示例:①了解古代社会状况。古代典籍中记载着我国文明
发展的轨迹,通过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走近古代文明,了解我国古代
社会现实;②充实精神内涵。通过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汲取先贤的智
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③学习语文相关知识。古代典籍中不仅包含了
数千年的知识汇总,还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体现了语言艺术之美;④提
升个人修养。古代典籍中记载了许多先贤的言论,从学习、人际交往、心
志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用先人之美德指导自身
之修养。(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
2. (2024昆明市盘龙区二模)班级举行《经典常谈》名著亲子共读主题活
动,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4分)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
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歌谣
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
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
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
(1)请结合语段内容和下面的诗歌,向家长介绍《诗经》中“重章叠句”
手法的作用。(2分)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诗经·邶风》)
【答案】(2分)示例一:诗歌是抒情的,重复吟唱能突出地表达情感,也
形成了节奏(1分)。《式微》中相同的部分都是重复表达,强烈地表现了
劳作的辛苦(1分)。
示例二:重章叠句的作用是重复吟唱强化情感,并且使诗歌具有一种回环
往复的音乐美和节奏美(1分),如《式微》中两节诗只是改动了几个字,
重复吟唱突出了劳动者的辛苦,句式相同,又使吟唱有一种整齐的节奏韵
律,朗朗上口(1分)。
(2)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从下列读书方法和书目中向家长推荐恰当的
组合,并说明理由。(2分)
读书方法:选择性阅读 摘抄和做笔记 精读和跳读 圈点与批注
备选书目:《朝花夕拾》 《红星照耀中国》 《昆虫记》 《水浒传》
《儒林外史》
【答案】(2分)示例一:《水浒传》适合采用“精读和跳读”的方法(1
分),把一些诗词歌赋和过多的描写跳过,对书中的重要情节做精读,把
握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主旨(1分)。
示例二:《昆虫记》适合采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1分),选择自己感
兴趣的昆虫,仔细阅读了解它的生活习性特点等,并且学习作者的观察细
致,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1分)。
示例三:《水浒传》适合采用“圈点与批注”的方法(1分),圈点人物描
写的生动传神,用词的精炼准确,批注人物命运发展体现出的“官逼民
反”的主题(1分)。
示例四:《水浒传》适合采用“精读和跳读”的方法(1分),因为《水浒
传》章节繁杂,人物众多,先看目录,对全书有个大概的了解,对于已经
熟悉或者不太重要的内容采用跳读的方法,节省阅读的时间。选择自己喜
欢的章节或者人物进行精读,细细品味,能够深入了解艺术特色和体会人
物性格特点。精读和跳读的结合,既能深入了解书中内容,把握人物特
点,又能提高阅读效率(1分)。(言之有理即可)
3. 请仿照下面的解读示例,从给出的备选书名中任选一个进行解读。
(2分)
解读示例:《朝花夕拾》——早上还是盛放的花朵,傍晚已然落下,被人
依依不舍地捡起来。喻指书中所写的都是鲁迅先生中年时回忆自己从幼年
到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备选书名:《经典常谈》 《骆驼祥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答案】(2分)示例一:《经典常谈》——经典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民
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我们需要在经典中获取“精神动力”(1分)。经典是
沉默的,所以必须经过“诠释”才能使它“开口说话”,经典必须“常
谈”,才能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1分)。
示例二:《骆驼祥子》——骆驼代表憨厚朴实,祥子是书中的灵魂人物(1
分)。早期的祥子善良淳朴、吃苦耐劳,有着如骆驼一般坚忍的意志。他
还曾与骆驼发生过一段故事,因此“骆驼祥子”诠释了祥子的形象,并反
映了祥子的人生经历(1分)。
示例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只有在烈火和骤冷中铸造,才能
坚不可摧(1分)。喻指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残酷的斗争和艰苦的考
验中接受磨炼,最终成长为一名拥有钢铁般意志的共产主义战士(1分)。
4. 古辞小组制作了《经典常谈》读书卡片,请你结合经典古诗《赤壁》,谈谈对《诗第十二》选段中加点内容的理解。(100字左右)(4分)
《经典常谈》读书卡片
经典古诗 《诗第十二》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绝句是五言或七言的四句,大多数
是谐调。南北朝民歌中,五言四句的谐
调最多,影响了唐人;南朝乐府里也有
七言四句的,但不太多……绝句最短
小,贵含蓄,忌说尽。
新考法
综合性
【答案】(4分)杜牧的七言绝句《赤壁》中,前两句由断戟产生联想,暗
含岁月流逝物是人非之感(2分)。后两句运用典故,以“二乔”可能的命
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含蓄、形象又颇见风致(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