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声现象复习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0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1-05 07:4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题
一、单选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
B.弹琴时,增大拨动琴弦的力度就会增大振动频率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环境嘈杂时,戴上耳罩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用超声波测距离是超声波的一个应用,下列距离不能用超声波来测量的是(  )
A.海水的深度
B.用于探测地下钻井深度
C.相距很远的两座建筑物之间的距离
D.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3.弹奏吉他前,通过拧动弦头来改变弦的松紧进行调音,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4.为丰富校园文化,唱响时代主旋律,某校举行了“喜迎二十大,红歌颂党恩”合唱比赛。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歌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歌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不同声部成员的歌声音调相同
D.歌声在校园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5.海豚能够发出超声波,老虎能够发出次声波,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B.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
C.超声波听起来比较高亢
D.次声波听起来比较低沉
6.某校艺术节合唱比赛中,各班在乐队的伴奏下放声高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观众听到的歌声是以空气为介质传播过来的
C.观众能辨别不同的乐器声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D.歌声只能传递信息
7.唐代诗人岑参的诗中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我们能通过声音分辨胡琴、琵琶、羌笛这些乐器,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音速 D.响度
8.老师上课时使用扬声器,主要为了使声音的( )
A.音调变高 B.响度变大 C.速度变快 D.音色变美
9.2023年5月28日,如图所示的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执飞,此次航班从上海起飞,在首都机场平稳降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乘客听到的轰鸣声是发动机振动产生的
B.地上的人听到飞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过来的
C.想睡觉的乘客带上耳罩,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人们可以根据听到的声音判断飞机的位置是因为双耳效应
10.如图所示,为某大剧院的一次演出场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越大,传播的速度越快
B.现场的音响设备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
C.观众能够辨别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D.演奏者停止演奏后,在短时间内还能听到这种声音,说明声音不一定是由乐器的振动产生的
11.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入耳处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城铁轨道两侧安装隔音板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
12.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响度相同的有图甲、图乙与图丙 B.音调相同的只有图甲与图乙
C.图甲与图丁可能是同一乐器发出的声音 D.图甲与图丁的音色相同
13.5月11日,青竹湖湘一少年合唱团暨昱老师作品音乐会在长沙音乐厅举行。在音乐会中,小歌手们在乐队的伴奏下,尽情高唱,歌颂,讴歌祖国的繁荣强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尽情高唱”时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是因为声带振动的频率高
B.声音的频率高,是因为声带振动的幅度大
C.我们能听出乐队中长笛和钢琴的声音,是因为二者音色不同
D.观众听到声音的响度只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二、填空题
14.如图所示为足球哨,吹哨时哨子内空气柱振动发出响声,流过哨子口的气流速度会影响哨子的发声频率。实验证明气流速度越大发声频率越高,即发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高。
15.啄木鸟捕食躲藏在树干虫洞中的虫子时,会用嘴敲击树干,使树干 ,发出“咚咚”的啄木声。啄木鸟用力不同,产生的声音的 不同。声波通过树干和虫洞内的 传播到虫的位置,听到声音的虫子昏头转向,逃到洞口被啄木鸟捕捉。城市街道两旁种植了大量树木,这是在 减弱噪声。
16.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即响度较 (大/小),音调较 (高/低)。甲、乙两曲线为科考船声呐系统收录的500kg的海豚和50t的蓝鲸叫声的波形图,其中, (甲/乙)是蓝鲸发出的。
17.“双减”使教育的本质回归到了最原始的状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自己喜欢的东西。某校课程超市的古琴社团深受爱好古琴演奏同学们的喜爱,悠扬婉转的琴声在手指拨动琴弦过程中演绎,琴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的,通过 传播到现场听众的耳朵。
18.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的。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声速是 m/s。
19.如图所示,是一种陶瓷水鸟口哨,先向口哨灌入适量的水,用力吹口哨,主要是口哨内 (选填“水”“陶瓷”或“空气柱”)振动,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我们听到的口哨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口哨内水的多少发生改变时,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也会发生改变。
20.人耳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为 ;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海面上用声呐装置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8s收到海底返回的回声,该处海深为 m。
21.长丰造甲乡建有我省首条“音乐公路”,路面上建有一条条凹槽,当汽车以40km/h的速度行驶时,车轮与凹槽摩擦会“弹奏”出美妙的旋律-《在希望的田野上》。若该汽车以60km/h的速度通过时,则听到音乐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会发生明显变化。
三、实验题
22.为了认识声音,某实验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
(1)如图甲所示,敲响音叉后,用悬挂着的轻质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义,发现轻质小球会被多次弹开。实验中,轻质小球的作用是 ,采用的研究方法与“通过温度计内液体热胀冷缩判断温度高低”的方法 (选填“相同”或“不同”);
(2)如图乙所示,小明将衣架悬挂在细绳中间,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两只手的食指上,进行如下实验:
a.小明伸直手臂,让小军敲打衣架,小明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 (选填“固体”或“气体”)的传播;
b.小明用食指堵住双耳,小军继续用相同的力敲打衣架同一位置,听到的声音的大小与第一次相好比变大了。可归纳出的结论是:固体能传播声音,且传声性能比气体 (选填“好”或“差”);
(3)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侧,轻拨与重拨钢尺,则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尺的同一位置,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
(4)在实验中会发现:当用手慢慢拨动钢尺时,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钢尺振动发出的是
23.近几年,一些城市道路由从前的水泥路面变成了沥青路面。小明发现汽车走过时产生的噪声比从前小多了,那么汽车行驶的噪声是否与路面的材料有关呢?
如表是小明在互联网上查到同一辆轿车在不同路面行驶时噪声的实验数据:
试验次数 试验车型 车速 水泥路面噪声 沥青路面噪声
1 桑塔纳轿车 72 85.4 78.5
2 桑塔纳轿车 108 92.6 80.6
(1)由表格信息填空,轿车速度72km/h= m/s。在表格中出现了一个不足之处:没有写出噪声的单位;人们以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2)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汽车通过路面产生的噪声大小除了与路面材料有关外,还与 有关。
24.利用钢尺可以做“探究声音的特性”的实验:
(1)如图所示,用一只手将钢尺压在桌沿上,另一只手轻轻拨钢尺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动钢尺,这时钢尺的振幅变大,听到其响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说明响度与 有关;
(2)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超声波具有方向集中、穿透能力强等特点,故A正确;
B.弹琴时,增大拨动琴弦的力度会增大琴弦的振动幅度,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C错误;
D.戴上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2.D
【详解】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等特点,可用于探测海水的深度,探测地下钻井深度及相距很远的两座建筑物之间的距离等,但超声波不能在真空在传播,所以不能用超声波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详解】调节琴弦的松紧,就会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A
【详解】A.任何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故B错误;
C.合唱中,不同的声部,音调是不同的。故C错误;
D.正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D错误。
故选A。
5.A
【详解】AB.次声波和超声波都是声波,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B错误;
CD.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由于超声波、次声波的频率都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人听不到,故CD错误。
故选A。
6.B
【详解】A.“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大小,即表示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观众听到的歌声是以空气为介质传播过来的,故B正确;
C.音色表示声音的品质与特色,观众能辨别不同的乐器声,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
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歌声传递的是信息,故D错误。
故选B。
7.B
【详解】我们能分辨出不同的发声体,是因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详解】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形状等有关。扬声器可以使声音的响度变大,但不能改变声音的音调和音色。
故选B。
9.C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乘客听到的轰鸣声是发动机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地上的人听到飞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过来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想睡觉的乘客带上耳罩,可以防止声音进入耳朵,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双耳效应是指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以及其他特征不同,据此人们就能辨别出声源的位置;人们可以根据听到的声音判断飞机的位置是因为双耳效应,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B
【详解】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声音的大小无关,故A错误;
B.现场的音响设备可以使声音大一些,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故B正确;
C.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观众能够辨别不同的乐器,是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
D.演奏者停止演奏后,在短时间内还能听到这种声音,是因为乐器还在振动,故D错误。
故选B。
11.C
【详解】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在城铁轨道两侧设置屏障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即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B
【详解】A.由图知,甲、乙、丙的振幅相同,所以响度相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知,相同时间内甲、乙、丁振动的次数相同(都有2个波峰和2个波谷),即它们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乙、丁,故B不正确,符合题意。
CD.图甲与图丁的波形相同,因此它们的音色相同,图甲与图丁的声音可能是同一乐器发出的,故C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C
【详解】A.“尽情高唱”时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是因为声带振动的振幅大,故A错误;
B.声音的频率高,是因为声带振动得速度快,故B错误;
C.我们能区分乐队中长笛和钢琴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C正确;
D.观众听到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声源的距离有关,故D错误。
故选C。
14.音调
【详解】气流速度越大,空气振动越快,发声频率越高,即发声的音调越高。
15. 振动 响度 空气 传播过程中
【详解】[1]啄木鸟捕食躲藏在树干虫洞中的虫子时,会用嘴敲击树干发出“咚咚”的啄木声,此声音是由于树干的振动产生的。
[2]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它决定声音响度的大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啄木鸟用力不同,产生的声音的响度不同。
[3]声音传播过程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传递声音。所以,声波通过树干和虫洞内的空气传播到虫的位置,听到声音的虫子昏头转向,逃到洞口被啄木鸟捕捉。
[4]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街道两旁种植了大量树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6. 大 低 甲
【详解】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1][2]由信息知: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故响度大,音调低。
[3]由图像知:甲的振幅大,频率低,故甲是质量大的蓝鲸的叫声的波形图,相反乙是海豚的叫声的波形图。
17. 振动 空气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因此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2]琴声和我们的耳朵之间有空气,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中。
18. 不同 340
【详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2]测量得,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19. 空气柱 空气 音调
【详解】[1]在口哨内装入一定量的水,对着口哨吹气,口哨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声音。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口哨声通过空气传入人耳。
[3]改变口哨内的水量,会使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发生变化,即声音的音调发生改变。
20. 20~20000Hz 6000
【详解】[1]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人耳不能听到,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人耳不能听到,所以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2]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在海面上用声呐装置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8s收到海底返回的回声,则该处海洋深度
21.音调
【详解】由题意可知,汽车速度由40km/h变成60km/h,行驶的速度变快,汽车轮胎单位时间内接触到的凹槽就越多,接触频率越大,所以听到的声音的音调越高。
22. 将音叉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相同 气体 好 响度 音调 次声波
【详解】(1)[1]用悬挂着的轻质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发现轻质小球会被多次弹开,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悬挂着的轻质小球的作用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图甲中用到的方法是转换法,转换法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通过温度计内液体热胀冷缩判断温度高低”利用的也是转换法,所以研究方法相同。
(2)[3]将衣架悬挂在细绳中间,细绳绕在两手食指上,伸直手臂,敲打衣架,敲打衣架的声音会通过空气传播到人的耳朵里,属于气体传播。
[4]用绕有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敲打衣架,发出的响声通过细绳和手指传到小明的耳朵里,小明听到衣架发出的声音变大了,说明固体传声的效果比气体好。
(3)[5]轻拨与重拨钢尺,会导致钢尺振动幅度不同,响度就不同。
[6]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声音调不同。
(4)[7]实验中发现:用手慢慢摇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钢尺振动太慢,振动频率低于20Hz,是次声波,科学家用这种声波可以监测地震,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3. 20 分贝 车速
【详解】(1)[1] 1m/s=3.6km/h,轿车速度
[2]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即描述响度的大小。
(2)[3]由实验数据可知,车速为100km/h的桑塔纳轿车的噪声比车速为72km/h的噪声大,即车速越大,噪声越大,由此可以得出汽车通过路面产生的噪声大小除了与路面材料有关外,还与车速有关。
24. 变大 振幅 快 高 频率
【详解】(1)[1][2]重拨钢尺比轻拨钢尺的振幅大,响度大,所以响度跟振幅有关。
(2)[3][4][5]尺子伸出桌面越短,振动部分的钢尺质量越小,体积越小,越容易振动,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所以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