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7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5 22:3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测试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2分,共40分)
1.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中共二大的胜利召开 B.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胜利 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提出
2.“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经过浴血奋战,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文中叙述的是一场战争胜利进军的史实,这场战争是
A.护国战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3.国共两党共同推动的北伐战争是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北伐的对象不包括( )
A.吴佩孚 B.孙传芳 C.张作霖 D.袁世凯
4.《毛泽东选集》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指
A.实现全国统一 B.召开国民党一
C.北伐胜利进军 D.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5.“有些学校不是一个普通的教书有人的地方。孙中山创立一个学校,说到“我们要用这个学校内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成立了革命军,我们的事业使可以成功。”这所学校是( )
A.北京大学 B.清华大学 C.中山大学 D.黄埔军校
6.下图所示为龙江书院,是井冈山会师时毛泽东和朱德相见的地方。两军会师之后组建的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 )
A.北伐军第四军 B.工农革命军
C.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D.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7.1927年,大革命处于低潮时期,毛泽东作《菩萨蛮 黄鹤楼》一词。词中“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表达了对革命前途的信心与乐观。在此背景下,毛泽东领导共产党探索出的具有 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 )
A.南下广东并建立根据地
B.攻打敌人力量强大的中心城市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8.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的同志说:“ 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来”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发动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
B.揭开了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C.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D.完成了共产党军队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9.1921—1949 年,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 年。“日出东方… ‘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星火燎原”相对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工农武装割据 B.遵义会议 C.一大召开 D.七届二中全会
10.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闽西革命根据地
C.川陕革命根据地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1.下图所示两图反映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A.1921年和1924年 B.1924年和1927年
C.1927年和1928年 D.1928年和1937年
12.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以上史实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A.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独立领导中国革命,从幼年走向成熟
C.开创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13.美国作家哈里森 李尔兹伯曾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且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是指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红军长征 D.秋收起义
14.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曾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
A.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B.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D.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5.下列会议属于长征途中召开,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八大
16.毛泽东在《清平乐六盘山》中写道“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该词的创作背景是
A.战略转移看见曙光 B.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C.庆祝解放战争胜利 D.庆祝抗日战争胜利
17.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历史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 )
①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②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③红军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④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昌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这首诗描写的事件不包括
A.巧渡金沙江 B.飞夺泸定桥
C.翻越大雪山 D.井冈山会师
19.刘伯承元帅在《回顾长征》中写道:“_____之后,胜利地结束了“左”倾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处处主动,生龙活虎,左右敌人。”横线处填写最恰当的历史事件是
A.瑞金出发 B.渡过湘江 C.遵义会议 D.四渡赤水
2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从延安精神、 大庆精神到载人航天精神,它们的源头无不来自长征精神。下列哪些属于长征中的历史史实
①飞夺沪定桥 ②四渡赤水③井冈山会师④ 甘肃会宁会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材料三 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
(1)图一再现了哪一历史事件?图二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哪一次重要会师?(6分)
(2)材料二中“战略转移去远方”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歌曲一和所学知识,说一说红军被迫转移的原因是什么。(8分)
(3)材料三中,遵义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6分)
22.阅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两幅历史图片,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图一中革命的区域中心发生了从A 流域到 B 流域转移?此次革命中心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2)图二反映出中国革命的区域中心方向上发生了怎样的转移?并分析说明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6分)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中国革命中心转移的认识?(6分)
23.国共关系深刻影响着中国政治,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相当强大的力量,如果只靠少数人孤军奋斗,或是几种力量分散的各自为战,都难以把它打倒。因此自然地产生联合和合作的需要。这是共同的要求,国民党方面有共产党方面也有。
——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归纳国共两党合作的必要性,并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两党联合和合作的重要成果。(6分)
材料二 国民革命进入了一个军事力量比重不断上升的阶段。此时,凭纯粹的政治手段左右局势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蒋介石和军方加入了国民党右派,反对国民党左派和中共。不久,国民党左派也背信弃义中共并最终与右派合流。这样,争取国家统一和建立政治新秩序的民族主义运动把可能能导致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共产党成分清洗了出去……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根据材料2,简述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历程,并分析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的原因。(6分)
材料三
(2)根据材料三,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分别对中国革命进程有和深远的影响?(8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C D C C B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C A A A B D C D
二、非选择题
21.(1)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
(2)工农红军长征;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3)①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②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③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22.(1)A珠江流域B长江流域;主要原因: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2)革命中心区域由南方转移到北方。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和指挥中枢,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中国革命道路艰难曲折;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要实事求是;要勇于创新,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3.(1)必要性:反帝反封建是国共两党的共同目标,但是由于敌人力量强大,需要合作。成果:国共第一次实现合作,创办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做了准备;掀起了工农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从合作走向对立
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3)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方转移到北方。
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辟(城市转移到农村),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使中国革命的中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红军长征的胜利(南方转移到北方),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