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科学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历史
初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初中地理
初中生物
初中音乐
初中美术
初中体育
初中信息技术
资源详情
初中数学
人教版(2024)
七年级下册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 不等式
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课件19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课件19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3-10 07:57:38
点击下载
文档简介
学情分析
授课人
朱金辉
课 题
不等式及其解集
授课时间
4.9
评课时间
4.9
记录人
朱金辉
学情分析
(1)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不等量关系、数量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在小学阶段已有所了解。学生已初步体会到生活中的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有相等与不等的情形,就是有大小之分。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等式, 但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让学生回顾等式、方程的解等概念,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2)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不等式的数学模型,并回到实际问题解释和检验”的数学建模中。(3)学生已初步具备探究和比较的能力,因此在讲解不等式的各个定义、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让学生自己发现探究并总结归纳出来。
效果分析
授课人
朱金辉
课 题
不等式及其解集
授课时间
4.9
评课时间
4.9
记录人
朱金辉
效果分析
在这节课中我处理好了如下两个问题,学生掌握起来得心应手。
解决的第一个关键: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等关系,也存在大量的不等关系.本节课从生活实际出发导入常见行程问题的不等关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不等式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课的开始抓住了学生的心理,成功的激发了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再通过对实例的进一步深入分析与探索,引出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以及解不等式几个概念.前面学过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通过类比教学、不等式、不等式的解、解不等式几个概念不难理解.但是对于初学者而言,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时又进行数形结合,用数轴来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这样直观形象的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对理解不等式的解集有很大的帮助.这样类比,学生就可以把它们不熟悉的问题,转化为他们已熟悉的问题了.
解决的第二个关键:在课的最后小结时让学生谈感想以及在本节课中用到的思想方法,要把教材中常用的方法与技巧提炼出来.采取逐步渗透,不断加深、提高的做法教授给学生。在小结时让学生做到两点:一是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使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二是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
综上这节课同学们能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努力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通过类比的方式掌握不等式的有关知识,通过小组讨论和老师的讲解弄清了不等式的解集,特别是课堂小结的时候,学生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阐述本节课的收获。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正确理解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的概念,会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过程与方法: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模型的过程,通过类比等式和方程得出不等式的有关概念,经历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并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不等式、不等式解与解集的探究,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
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将它们应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意义,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的表示到数轴上。
难点: 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以及在数轴上正确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教学过程
(一)问题解决 温故蕴新
【多媒体演示】老师的家距学校40千米,老师7:20从家驾车出发要在7:40到达学校,设车速为x千米/分钟,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
学生独立解决师生共同修正:让学生回顾 “方程的解”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复习方程中有关知识及知识层次为学习不等式的相关知识和学习历程奠定基础.
(二)合作交流 借故生新
设问1:老师的家距学校40千米,老师7:20从家驾车出发要在7:40前到达学校,设车速为x千米/分钟,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
分析:从时间上看,汽车要在7:40之前到达学校,则以这个速度行驶40千米所用的时间不到20分钟,即<20
从路程看,汽车要在之前7:40之前到达学校,则以这个速度行驶20分钟的路程要超过40千米,即20X>40
学生独立思考与讨论交流相结合,教师巡视,给予指导.纠正出现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创设情境,从“等”过渡到“不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不等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为类比“等式”得出“不等式”的概念奠定基础.
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和等式的学习与比较,先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不等式的概念。
1.不等式的定义:像这样用“<”“>”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注意:
(1)用≠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叫不等式
(2)注意不大于和不小于的说法
培故养新
下列式子哪些是不等式?
(1)-2<5 (2) x+3> 2x (3)4x-2y<0
(4)a-2b (5)x2-2x+1<0 (6) a+b≠c
(7)5m+3=8 (8)x≤-4
总结上述不等式中,有些不含未知数,有些含有未知数,
设计意图:考察对不等式概念的了解。以及不等式中含有未知数求解集做好铺垫。
设问2:你能列举几个x的值使得 20x>40 成立吗?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让学生体会不等式解的特点,并为类比“方程解”的概念得出“不等式解”的概念奠定基础.
2. 不等式的解:我们把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设问3:对于不等式20x>40还有其他解吗?如果有,这些解应满足什么条件?将它们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观察它们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尝试得出答案,指名板演画数轴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用试验方法,结合数轴直观研究,把已说出的不等式20x>40的解3,4,用“实心圆点”表示,把不是20x>40?的解的数值1,2,用“空心圆圈”表示,好像是“挖去了”.从方程的解迁移到不等式的解,突破不等式的解是适合不等式的未知数的值的全体这一难点,使学生及时掌握、运用新知识。
师生归纳:观察数轴可知,用“实心圆点”表示的数都落在2的右侧,2和2左侧的数都用空心圆圈表示,从而我们推断,大于2的每一个数都是不等式的20x>40解,而小于或等于2的任何一个数都不是20x>40的解.可以看出,不等式20x>40有无限多个解,这无限多个解既包括大于2的正整数、正小数、把不等式20x>40的无限多个解集中起来,就得到20x>40?的解的集会,简称不等式的20x>40解集.
3. 不等式的解集:学生交流,得出结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设问4:不等式的解集与不等式的解、方程的解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教师归纳:正是因为一元一次方程只有惟一解,所以可以直接求出.例如方程20x=40为例的解就是x=2?,而不等式20x>40?的解有无限多个,无法一一列举出来,不等式的解是不等式解集中的一个元素,而不等式的解集是不等式所有解组成的一个集合.因而只能用不等式?或?揭示这些解的共同属性,也就是求出不等式的解集.
设计意图: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印象较深,而不等式与方程的相同点较多,因而易将“不等式的解集”与“方程的解”混为一谈,这里设置上述问题,目的是使学生弄清“不等式的解集”与“方程的解”的关系.
4. 解不等式: 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5.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①表示不等式20x>40?的解集:(x>2??)
分析:因为未知数的取值大于2,而数轴上大于2的数都在2的右边,所以就用数轴上表示2的点及右边部分来表示解集x>2??.注意未知数?的取值不能为2,所以在数轴上表示2的点的位置上画空心圆圈,表示不包括2这一点,让学生表示出来
②表示x≥-2的解集: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指名板演并说出分析过程.
分析:因为未知数的取值可以为-2或大于-2的数,而数轴上大于-2的数都在-2右边,所以就用数钢上表示-2的点和它的右边部分来表示.如下图所示:
注意问题:在数轴上表示-2的点的位置上,应画实心圆心,表示包括这一点.
设计意图:利用数轴表示不等式解的解集,增强了解集的直观性,使学生形象地看到不等式的解有无限多个,这是数形结合的具体体现.教学时,要特别讲清“实心圆点”与“空心圆圈”的不同用法,还要反复提醒学生弄清到底是“左边部分”还是“右边部分”,这也是学好本节内容的关键.
(三)问题解决 培故养新
1.写出下列数轴所表示的不等式的解集:
设计意图:我们已经能够在数轴上准确地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反之若给出数轴上的某部分数集,还要会写出与之对应的不等式的解集来.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能力,理解空心圆圈与实心圆点的意义,并且能正确确定方向.
2.下列哪些数是x+3>7 的解?哪些不是?
-4,-2.5,0,1,2.5,3,3.2,4.8,12.
设计意图:判断一个数是不是不等式的解。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3 是2x>1的解 B.x=3是 2x>1的唯一解
C.x=3 不是2x>1的解 D.x=–3是 2x>1的解
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正确理解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区别与联系,并且理解数学中的从属关系与包涵关系.
4.用不等式表示:
⑴ a是正数 ; ⑵ a是非正数 ;
⑶ a与5和小于7 ; ⑷ a与2的差不小于-1;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认知和熟悉不等式的概念;与列方程比较,体会文字叙述中的不等关系,并能列出这些不等关系。
5.直接写出不等式的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⑴ x+3>6 ; ⑵ 2x<8 ;⑶ x -2>9.
设计意图:巩固不等式解集的两种表示方法。
(四)总结反思 拓展升新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你学到了哪些方法?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以这种形式的小结,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每一位学生都提供了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五)布置作业 巩固提高
P119 第1 题和第2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作业,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教学进度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
六、板书设计
不等式及其解集
一、1.不等式
2.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3.不等式的解集: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的解集,简称不等式的解集.
4.解不等式:
二、表示方法
1.?x >2. x≥-2
2.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课件19张PPT。博兴县第五中学 朱金辉9.1.1不等式及其解集老师的家距学校40千米,老师7:20从家驾车出发要在7:40到达学校,设车速为x千米/分钟,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家40千米学校温故蕴新老师的家距学校40千米,老师7:20从家驾车出发要在7:40前到达学校,设车速为x千米/分钟,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温故蕴新1.定义:用“>”或“<”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像a+2≠a这样用“ ≠”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提醒:像a≥b或b≤a这样的式子,也经常用来表示两个数量的大小关系
借故生新你还记得小孩玩的翘翘板吗?你想过它的工作原
理吗?其实,翘翘板就是靠不断改变两端的重量
对比来工作的. 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懂得了翘翘板的工作原理,并且根据这一原理设计出了一些简单机械,
并把它们用到了生活实践当中.拔河时力气的大小 由此可见,“不相等”处处可见。小结:不等式中可以含有未知数,也可以不含未知数.2.不等式的解:你能列举几个x的值使得 20x>40 成立吗?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3.不等式的解集 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对于不等式20x>40还有其他解吗?如果有,这些解应满足什么条件?将它们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观察它们的分布有什么规律?问题:不等式的解和不等式的解集是一样 的吗?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注:
(1)不等式的解集中包括了不等式的全体的解;
(2)解集中任何一个数都是不等式的解。
(3)不等式的解集是一个范围;4.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第一种:用式子(如x>2),即用最简形式的不等式(如x>a或x
-3X ≥ 2X < -3X ≤ a培故养新2.下列哪些数是x+3>7 的解?哪些不是?
-4,-2.5,0,1,2.5,3,3.2,4.8,1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x=3是2x>1的解
x=3是2x>1的唯一解
C.x=3不是2x>1的解
D.x=3是2x>1的解集4.用不等式表示:
⑴ a是正数 ;
⑵ a是非正数 ;
⑶ a与5和小于7 ;
⑷ a与2的差不小于-1;a > 0a ≤ 0a + 5 < 7a -2 ≥ -1拓故升新直接写出不等式的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⑴ x+3>6 ;
⑵ 2x<8 ;
⑶ x -2>9.X>3X<4X>11小结与升华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你学到了哪些方法?有什么感受?教材分析
授课人
朱金辉
课 题
不等式及其解集
授课时间
4.9
评课时间
4.9
记录人
朱金辉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等式,方程,方程组的概念,重点研究了解方程及方程组之后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不等式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等式的延伸,而在此之后,我们所要学的很多知识,比如,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甚至以后的高等数学中所涉及到的优化问题都要用到本节课的内容,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中学数学乃至整个数学领域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思维变得更开阔,也对以后更好的学习各种科学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观 评 记 录
授课人
朱金辉
课 题
不等式及其解集
授课时间
4.9
评课时间
4.9
记录人
朱金辉
评课人
韩少华
赵华
赵林家
巩建英
魏仕君
评 课 意 见
优点如下
赵华: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整合和课堂教学设计的调整,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处理得当,教学思路清晰,师生配合默契,教学过程中注意了对学生的评价,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韩少华:教师通过枚举法来形象直观地推出不等式的解集,再给出不等式解集的概念,从而更准确地让学生掌握该概念.再通过师生的互动学习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对理解不等式的解集有很大的帮助.
巩建英:老师抓住了初一的学生记忆能力强这个特点,让学生复习等式、方程的解等概念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老师及时表扬学生,在课的开始就把课堂气氛烘托起来了,但这个年龄的孩子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所以老师设置了好几个设问,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知识,一方面给孩子们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另一方面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特别是第一个实际问题的引入老师让学生多角度的进行思考,进行思维。
赵林家:在本节课中不等式的解集以及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是个难点,学生不易理解,老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语言进行分析,最后老师出示典型,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学生不仅能够在数轴上准确地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反之若给出数轴上的某部分数集,还要会写出与之对应的不等式的解集来).在此老师向学生渗透的不仅仅是正向的思维,还有逆向的思维和立体思维。
魏仕君:老师注重方法的传授,用类比等式、方程的学习让学生体会不等式的相关知识,用数轴来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使新课更加形象生动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突破难点,老师形式多样的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改进的建议
1.教师应富有激情些,个别地方语速再稍微慢一些,声音再高些;
2.课堂语言个别地方需要再推敲,精炼;
3.课堂评价语丰富灵活些,多点表扬和鼓励。
评测练习
授课人
朱金辉
课 题
不等式及其解集
授课时间
4.9
评课时间
4.9
记录人
朱金辉
评测练习
一、刚刚学完不等式的概念后出示练习题
下列式子哪些是不等式?
(1)-2<5 (2) x+3> 2x (3)4x-2y<0
(4)a-2b (5)x2-2x+1<0 (6) a+b≠c
(7)5m+3=8 (8)x≤-4
总结上述不等式中,有些不含未知数,有些含有未知数,
设计意图:考察对不等式概念的了解。以及不等式中含有未知数求解集做好铺垫。
二、学完新课以后设计的练习题
1.写出下列数轴所表示的不等式的解集:
设计意图:我们已经能够在数轴上准确地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反之若给出数轴上的某部分数集,还要会写出与之对应的不等式的解集来.设计意图: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能力,理解空心圆圈与实心圆点的意义,并且能正确确定方向.
2.下列哪些数是x+3>7 的解?哪些不是?
-4,-2.5,0,1,2.5,3,3.2,4.8,12.
设计意图:判断一个数是不是不等式的解。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3 是2x>1的解 B.x=3是 2x>1的唯一解
C.x=3 不是2x>1的解 D.x=–3是 2x>1的解
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正确理解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区别与联系,并且理解数学中的从属关系与包涵关系.
4.用不等式表示:
⑴ a是正数 ; ⑵ a是非正数 ;
⑶ a与5和小于7 ; ⑷ a与2的差不小于-1;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认知和熟悉不等式的概念;与列方程比较,体会文字叙述中的不等关系,并能列出这些不等关系。
三、拓展升华
直接写出不等式的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⑴ x+3>6 ; ⑵ 2x<8 ;⑶ x -2>9.
设计意图:巩固不等式解集的两种表示方法。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学得更好,及时在小组内让优等生教一教学困生,争取让每个孩子都不掉队。
(四)布置作业
P119 练习第 1 题 和第2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作业,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教学进度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
课后反思
授课人
朱金辉
课 题
不等式及其解集
授课时间
4.9
评课时间
4.9
记录人
朱金辉
课后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引领学生进行学习。
1.激发学生的兴趣,坚定学生的信心
通过实例引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不等式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经历、感受概念形成的过程,正确抓住不等式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为进一步学习不等式解法及简单应用起到铺垫作用。让学生产生学习不等式的需求,也使学生对解不等式的方法有了很自然的联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必要性。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为生活服务”,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决定。
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在整节课的教学中都非常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习不等式时,类比方程、不等式解集的概念,渗透“类比”思想。使学生在已有知识上进行迁移,在主动参与、探索交流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新知识。利用数轴求不等式的解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掌握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利用数轴把解集讲解得非常透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用处。列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渗透“建模”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最后的小结,不是流俗的学习内容小结,而是思想方法的小结,它起到了提纲挈领,梳理总结的目的。
3、重视数学的“再创造”
要将“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自己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学习的引导,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建立不等式的数模思想,在学习不等式的解集时不是硬性灌输给学生,而是借助数轴归纳求不等式的解集一般规律,教学时重视了数学的“再创造”,由学生本人把需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而不是依着老师的惯性运转,被动地接受所学知识和方法. 在传授新知识时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吸收知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知识的过程,而是通过反复研究、探索、思考、概括,亲身经历“再创造”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从而自主获得知识。
总之,我在教学过程中时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和理念,注重知识与能力并重,培养发展学生自主探索的独立思考精神。
课标分析
授课人
朱金辉
课 题
不等式及其解集
授课时间
4.9
评课时间
4.9
记录人
朱金辉
课标分析
了解不等式、不等式的解和解集概念,理解它们与方程的解的区别,会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5.3 平行线的性质
5.4 平移
第六章 实数
6.1 平方根
6.2 立方根
6.3 实数
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7.1 平面直角坐标系
7.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8.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8.4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 不等式
9.2 一元一次不等式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0.1 统计调查
10.2 直方图
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