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地球之巅》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地球之巅》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10 07:2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地球之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习快速默读课文,高度概括要点,能简要复述内容;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登山队员的团队精神和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不断向更高的人生目标迈进。
3、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默读疏通文意,通过缩写来自学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教师提供相关的知识背景,辅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通过圈点批注,理清课文脉络;通过精读重点片段,深刻感受人物的精神风貌;通过引申比较、联想拓展,提升对人类探险活动的理解和崇敬。
[教学重点]
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掌握阅读重点片段的技巧,学习探险队员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理解人类不断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意义。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在学生学习中适当给予点拨;教给方法,引导学生认识语文学习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郭超人(学生)
郭超人,1956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1992年11月起任新华社社长。50年代曾采写大量新闻报道揭露西藏农奴制的黑暗,60年代随中国登山队完成攀登珠穆朗玛峰和希夏邦马峰的报道。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等。
二、学习生字词(学生)
砭biān)骨、履(lǔ )践、崔(cuī)巍、养精蓄锐、齐心协力、头昏眼花、腰酸背疼、勇往直前
三、解题,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
提问导入:地球之颠指的是哪座山?为什么把它称作“地球之颠”?它有什么地理特征?
(一)珠穆朗玛峰 ,简称珠峰,又意译作圣母 ( http: / / www.21cnjy.com )峰,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交界的喜马拉雅山脉之上,终年积雪。是亚洲和世界第一高峰。藏语“珠穆朗玛就是“大地之母”的意思。藏语“珠穆”是女神的之意,“朗玛”应该理解成母像。神话说,珠穆朗玛峰是长寿五天女居住的宫室。
  2005年5月22日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华人民共和国重测珠峰高度测量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再次精确测量珠峰高度,珠峰新高度为8844.43米。随着时间的推移,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还会因为地理板块的运动,而不断长高。珠穆朗玛峰高大巍峨的形象,一直在当地甚至全世界的范围内产生着影响。第四版人民币十元的背面图案就是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积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处可见。珠峰地区及其附近高峰的气候复杂多变,即使在一天之内,也往往变化莫测, 更不用说在一年四季之内的翻云覆雨。峰顶空气稀薄,空气的含氧量只有东部平原地区的四分之一,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积雪,四溅飞舞,弥漫天际。珠峰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很早就为人们所注目。珠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原是一片海洋,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从陆地上冲刷来大量的碎石和泥沙,堆积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形成了这里厚达3万米以上的海相沉积岩层。这里在古生物、自然地理、高山气候以及现代冰川、地貌等多方面记录了许多珍贵的原始信息,人们可以获得丰富而有价值的资料。
(二)介绍人类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简况:
1921年,第一支英国登山队在查尔斯· ( http: / / www.21cnjy.com )霍华德·伯里中校的率领下开始攀登珠穆朗玛峰,到达海拔7000米处。 1922年,第二支英国登山队是用供氧装置到达海拔8320米处。 1924年,第三支英国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时,乔治·马洛里和安德鲁·欧文在使用供氧装置登顶过程中失踪。马洛里的遗体于1999年在海拔8150米处被发现,而他随身携带的照相机失踪,故无法确定他和欧文是否是登顶成功的世界第一人。1953年5月29日,34岁来自新西兰的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作为英国登山队队员与39岁的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一起沿东南山脊路线登上珠穆朗玛峰,是纪录上第一个登顶成功的登山队伍。1956年,以阿伯特·艾格勒为首的瑞士登山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登上珠穆朗玛峰。(有准确记录以来) 1960年5月25日,中国人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他们是王富洲、贡布、屈银华。此次攀登,也是首次从北坡攀登成功。(学生)
珠穆朗玛峰是中国人心中的圣山,也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界人民心中向往征服的高山。许多登山爱好者不约而同地把登上珠峰的最高峰看成是毕生追求的奋斗目标。曾经有英国人用乘坐热气球飞越珠峰山谷的形式作为观光旅游的一种乐趣。(见图)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屏幕上陈小奇作的《珠穆朗玛峰》歌词:
刮不断的风雪哦,解不开的冰封哦,无尽头的高寒就叫它做长空,千百年的沉默就叫严冬。
收不住的期待哦,按不下的骚动哦,陨落的太阳就叫它做火种,孤独的雪莲也是葱茏。
珠穆朗玛峰放逐不了的英雄梦,珠穆朗玛峰冷却不了的笑容。
我知道滚烫的热血正在你心头奔涌,我相信热情的叫喊你已听见你也已听懂。
(三)1960年3月19日,来自祖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中国登山队214名队员和工作人员,在珠峰下的“大本营”战天斗地,争分夺秒,做了大量周密的准备工作。他们有一个共同目标:登上珠峰,为国争光。为确保登顶成功,登山队员分成四个“战役”来进行,分别制定6400米、7600米、8300米的攀登高度,再返回大本营的计划,最后从8300米处突击顶峰。5月3日晚上,登上了8600米的高度。5月24日上午,登顶的总攻打响。
过渡: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接续的。刚才介绍中国登山队也是为了让同学清楚一点,不仅四名中国人参与登山活动的。
三、根据缩写情况复述课文。(学生先快速默读课文,再进行交流活动)
教师备案:课文主要写了这么六件事——(见幻灯)
1、登山队出发。
2、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他队员登上第二台阶。
3、黑夜中,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顶峰。
4、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刘连满冒着生命危险将氧气留给队友,并写下了感人的短信。
5、三位登山队员果断抛掉空氧气筒,开创人类历史上的无氧攀登。
6、完成由北路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
四、本文内容安排的特点:不管叙事还是写人,都做到点面结合,详略得当。
1、提问导读:本文在叙事方面,详写什么?略写什么?在写人方面,着重刻画哪个人物?为什么这样安排?(幻灯显示)
学生朗读课文重点段落后,作答。
2、教师备案:
(1)作者叙述事件有详有略,选择最典型的事件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课文略写爬第一台阶的经过,而重点写了队员们是怎样征服“第二台阶”。这一台阶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越的险峰。1924年英国赫赫有名的登山家马洛里和欧文就是在这一带失踪的。这样写,可以突出表现中国登山队员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2)课文写人也做到有详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重点写了刘连满同志甘当人梯的行动和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战友的感人事迹,其中花了大量笔墨刻画他的内心活动,即思想斗争的过程。这样写,让读者从一个人的行为,可以窥见全体登山队员的优秀品质,也可以推断这支队伍是不可战胜的。这种写法叫“由点带面”。
五、精读文章重点部分,领会登山队员的精神品质。
1、提问导读:
登山队员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表现了队员们怎样 的优秀品质?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人物描写语段,再分析概括。(幻灯显示)
2、教师备案:
遇到四大困难——陡峭、寒 ( http: / / www.21cnjy.com )冷、黑夜、缺氧,这四者都构成对登山队员生命的极大威胁。四名队员坚强意志、顽强毅力、和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神来克服这些困难。
六、找出景物描写部分,并简析其表达作用。
教师备案:
这些描写,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领略神奇珠峰的美丽景色,感受它之所以吸引登山者勇攀高峰的魅力之处,也可在阅读的紧张之余放松一下心情。
七、拓展引申:
(一)自1960年以来,1963年,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诺曼·迪伦弗斯为首的美国探险队首次从西坡登顶成功。1975年,日本人田部井淳子成为世界上首位从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女性。是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登山队第二次攀登珠峰,9名队员登顶。其中藏族队员潘多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从北坡登顶成功的女性。1978年,奥地利人彼得·哈贝尔和意大利人赖因霍尔德·梅斯纳首次未带氧气瓶登顶成功。1980年,波兰登山家克日什托夫·维里克斯基第一次在冬天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尼泊尔三国联合登山队首次从南北两侧双跨珠穆朗玛峰成功。1996年,包括著名登山家罗布·哈尔在内的15名登山者在登顶过程中牺牲,是历史上攀登珠穆朗玛峰牺牲人数最多的一年。1998年,美国人汤姆·惠特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登顶的残疾人。到1998年底,全世界有1054人享有登临世界巅峰的殊誉。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和开创了11条登山路线。
2008年5月8日,中国北京奥运火炬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功登顶珠峰。至此,中国共有82人次分12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多名勇士长眠于珠峰洁白的冰雪世界里,1人失踪,众多人留下了终身的残疾。中国人以及其他外国人攀登珠峰的历史,是一个前仆后继和不断取得胜利的可歌可泣的历史。
(二)比较阅读:
本文与《伟大的悲剧》相比,在叙述内容上、事件意义上、情感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或不同点?
教师备案:两文写的都是冰冷地带的探 ( http: / / www.21cnjy.com )险行动,都反映了人类挑战自然、挑战自我的伟大精神,都表达了作者对英勇探险者的崇敬、赞美之情。在写法上运用了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八、布置作业:
1、 给课后成语造句,既可连词成句,也可分别各造一句。
写一个200字左右的作文片段:假如让我去登珠穆朗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