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单元 写作 论证要合理【2024秋统编九上语文情景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单元 写作 论证要合理【2024秋统编九上语文情景教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05 18:1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统编版九上语文情景教学高效课件
第五单元 思想火花
写 作
论证要合理
01. 学习目标
02. 跟着课文学写作
03. 范文示例
04. 写作实践
在前面的写作实践中,我们已经明白:写议论文观点要明确,议论要言之有据。除此两点外写好议论文离不开合理的论证,合理的论证更能使人信服你的观点,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合理的论证呢?我们今天一起来探讨研究。
1. 学写议论文,观点要统一,论证要严密。
2. 选择恰切的材料论证观点,使材料能够支持观点。
3. 学会使用多种形式的论证方法,使文章结构合理。
学习目标
重点
重点
什么是论证合理?
就是围绕观点,选用恰切的论据,运用适当的论证方法,准确阐发论据与观点间的逻辑关联,从而推导出令人信服的合理的结论。
跟着课文学写作
如何做到论证合理呢?试从所学课文中归纳方法。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作者先针对对方的观点,正面立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进行反驳。然后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四种有自信力的人,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人具有自信力,从而驳倒对方的论点,明确指出全文统一的观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论证观点统一,合乎逻辑。
技法1 观点要一致,逻辑要严密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又无过于开肉包铺子,而竟在这里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
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词。……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创造宣言》)
先以“有人说”的形式,列出错误观点,作为批驳的靶子。然后举例论证,以古今中外的名人在平凡单调的环境中创造出不平凡业绩的事例,证明“有人”观点的荒谬。最后几句一针见血,指出“平凡单调”只不过是懒惰者的借口。具体的事例与尖锐的剖析相结合,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观点前后统一。
技法2 明确观点和材料的联系,使用的材料能够支持观点
材料为观点服务,材料与观点之间要有必然、合理、充分的联系;还要通过必要的分析、阐释,使读者明白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果材料和观点不相干或论据不足,则会出现论证不合理的问题。
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谈创造性思维》)
用“罗兰·布歇内尔”的事例证明上文中“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这一观点。为论证中心论点提供论据支撑。
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 有什么科学根据 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怀疑与学问》)
作者用“腐草为萤”作为论证材料,进一步对这个说法进行质疑,从而得出结论:“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自然地推论出对于传说要有怀疑精神,对论证“学则须疑”这一中心观点提供了支持。
技法3 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
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 (《怀疑与学问》)
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戴震幼时追问《大学章句》的事例,具体论证“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同时表明了发问求解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论证了分论点二,增强了说服力。
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谈创造性思维》)
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心理学专家小组的调查结论,指出富有创造力的人与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具有说服力。
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创造宣言》)
运用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把勇气比作斧,把智慧比作剑,把信念与意志比作金刚,论述了当陷入绝境、走投无路时,只有兼具勇气、智慧、信念与意志,才能绝处逢生,闯出一条生路,形象生动,有说服力。
技法4 论证结构合理,思路清晰
常用的结构模式有:
① 总分总式。起笔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分层论证,篇末再总结点题。
② 并列式。分别从并列的几个方面论证论点。
③ 递进式。或由现象说到本质,或由可能性说到必然性,或由“是什么”说到“为什么”。
④ 对照式。提出中心论点后,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
《怀疑与学问》
采用并列式的论证结构。文章开头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学则需疑”,然后从“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两个分论点进行论证,论证结构合理。
《谈创造性思维》
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首先引出“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接着,分析问题“创造性思维所需的条件”“是否具有创造力的两种人的区别”,最后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层层深入展开论证。
范文示例
俗话说∶“知足常乐。”有的人却说∶“知足未必常乐。”试围绕“知足与快乐”这一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在标题或者文章的开头,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2.恰当安排论证的结构,注意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3.注意对运用的材料进行分析,突出材料对观点的支撑或证明作用。
知足者,常乐也
知足者,常乐也。
知足,是一种平和的人生境界,即对己对人皆不强求;常乐,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即对事对物皆有包容。
当然,知足常乐者,并不是说这个人要安于现状,没有追求,没有理想,而是要懂得适可而止,懂得取舍,懂得放弃,毕竟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如《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艳羡富人们的生活,极力遮掩自己的贫困,对于勒的态度也完全建立在金钱之上,毫无亲情可言。因此,他们的人生注定不会常乐。
开篇亮明观点,引出下文的论证。
进一步阐释了“知足”“常乐”的内涵。
列举《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的事例,分析点评独到新颖,既抓住小说深刻的主旨,又符合本文的立意需求,从反面论证了知足常乐的观点。
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面对仕途不顺,宏图难展,仍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乡野山林中,找到了人生乐趣,其田园诗作因传递出来的悠然达观的人生信条而传唱千古。鼎鼎大名的诗仙李白,据传曾得“贵妃磨墨”“力士脱靴”,可一生才华浪置、不得重用,仍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达观之句,在周游四海、浪迹天涯中,将诗意尽情挥发,成为唐诗史上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被林语堂先生称为“无可救药的乐天派”的苏东坡,一生坎坷,正如其《自题金山画像》一诗中的自白:“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不断被贬谪的命运,并没有阻挡东坡居士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遂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超脱的胸襟。
列举陶渊明、李白、苏轼的事例,从他们的人生经历和精神品质方面展开论述,由命运的坎坷与精神的豁达的鲜明对比,从正面论证了知足常乐的观点。
人们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那么我们不妨“常想一二”,因为知足者,常乐也。
引用俗语,照应开头,深化观点。
点评:
本文开篇即点明自己的观点——知足者,常乐也。然后小作者先列出菲利普夫妇不知足的事例,从反面加以分析论证。接着又举出陶渊明、李白、苏轼的事例,从正面论证自己主张的平和、不强求、豁达,即知足常乐的观点。最后引用俗语,点题且照应开篇,整篇文章论证思路清晰,结构严整,逻辑严密,语言流畅。
写作实践
中国有句俗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对此,你怎么看?请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驳论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1.梳理驳论的写法,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来批驳,同时要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
2.选择与观点一致的材料,最好有事实论据,也有道理论据。
3.根据你的观点和材料列一个提纲,与同学交流,互相补充论据,在此基础上完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