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3.3海陆变迁大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设计)--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3.3海陆变迁大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设计)--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1-05 14:0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章 第三节
海陆变迁
分课时教学设计 第3课时:海陆变迁
一、课时目标
能够准确阅读、理解事例并获取有效信息;明白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并能说明板块运动产生的地理结果及对人类世界的影响。(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根据材料与进行实践活动,能够说出世界的板块构造组成,辨认各组成板块特征。(区域认知)
能与他人合作开展有效的科学研究,如探究海陆变迁的原因,并绘制思维导图进行解释,能够在地理实践中表现出独立思考的意识、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地理实践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材料,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世界的板块构造组成,辨认各组成板块特征。
教学难点:结合材料与示意图,解释海南岛的海陆变迁、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1.跨学科主题探究:选取学生所生活的海南岛作为教学基本情境,架构跨学科主题问题:“海南岛前世今生的合与分”,创设沉浸式的真实教学情境,设置任务支架与相关问题链分解教学任务,实现知识内化(教学思路如图1所示)。
2.发现教学法:基于相关事例和问题等资料,利用教师创设的情境及提供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实现自我知识的发现与建构。在地理实践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知识逐步形成探究思维,培养发现问题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地理核心素养。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走进海南岛,发现问题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走进海南岛,发现问题 【教师展示】 海南岛是中国最南端的省级行政区,位于中国南海的北部,是中国的第二大岛。 【教师追问】 观察海南岛的轮廓和临近省份广东雷州半岛与北部湾对岸的中南半岛的轮廓,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预设回答】 发现问题:海南岛飘走了! 从学生所熟悉的海南岛的变化引入,带领学生从时空的角度追溯海南岛的海陆变迁,激发学生兴趣,发现问题,进入课堂学习。
探究1:动手操作,拼接验证——海南岛飘走了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1:地理小实验① 【布置实验任务】 把海南岛、广东省按照轮廓剪切下来,在学习材料清单的地图上进行拼接,验证我们的猜想。 【教学指导】 提供学习材料: 【原理总结】 介绍大陆漂移学说并思考问题: A.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 B.是不是后来因为受到某种力的作用才破裂分离的? C.大陆会不会是漂移的? ·活动2:地理小实验② 【布置实验任务】 把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按照轮廓剪切下来进行拼接,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指导】 提供学习材料: 【原理总结】 播放视频,使学生通过视频认识到大陆在漂移。 【地理实践】 利用剪切好的轮廓图进行拼接,发现问题并进行总结描述。 【知识内化】 阅读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进行问题思考,为地理实验②做知识铺垫。 【地理实践】 利用剪切好的轮廓图进行拼接,发现问题并进行总结描述。 【知识内化】 观看视频,认识到原始大陆经过板块运动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通过布置地理实践活动,在以海南岛情境为主导的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模拟地质学家,根据教室提供的相关资料提出对海陆变迁的假设,然后从现象出发找寻证据,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和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海陆变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品质。 通过展示前任研究,以视频方式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地球在进行着沧海桑田的变化。
探究2:多学科探究,深入验证——海南岛的分合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3:多学科探究 【展示材料】 海南岛古动物等材料: 【引导提问】 阅读材料,说一说海南岛的生物与大陆有什么联系? 【展示材料】 科学家曾在海南岛南部的保亭、崖县和乐东三县交界发现志留纪(志留纪是一个地质年代,约在4.4亿年前~4.1亿年前)化石。 【引导提问】 阅读材料,说一说海南岛与大陆在地层、岩石、构造上有何联系? 【展示材料】 有趣的文化传说: 【原理总结】 展示图片,说明世界各个大陆之间也存在着各种联系。 【材料分析】 阅读材料,从生物角度寻找海南岛与大陆陆地板块分离的证据。 【问题分析】 发现海南岛的生物与大陆生物的相似性。 【材料分析】 阅读材料,从地质角度寻找海南岛与大陆陆地板块分离的证据。 【问题分析】 发现海南岛的地层、岩石与大陆的连续性。 【材料分析】 阅读材料,从语文文化角度寻找海南岛与大陆陆地板块在一起的证据。发现海南岛与大陆存在着密不可分的文化传说联系。 从科学研究的视角进行探究活动:科学猜想——寻找证据——探寻原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同时从多学科视角出发解决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解释现象——海南岛火山为何这样多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4:合作学习,解释现象 【展示材料】 海南岛火山锥的分布: 【引导提问】 阅读材料,海南岛的火山锥的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集中分布在这块区域? 【原理学习】 展示世界的板块分布: 【引导提问】 世界分为几大板块? 板块运动会有哪些形式? ·活动5:探究地形与板块的分布 【展示材料】 世界地形图: 【布置探究任务】 对照世界地形图,结合世界板块分布,说一说板块边界的地形有何特征? 【材料分析】 阅读材料,发现特点:集中分布于海南岛与大陆分离的边界处。 【知识内化】 明确: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板块交界地带。 【探究总结】 根据世界地形图,总结世界地形分布与地壳运动的关系。 通过情境材料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从空间角度看待不同区域大气的差异,由此思考大气受热过程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与综合思维。
课堂小结:海陆的变迁——海南岛前世今生的合与分
·课堂总结
同课章节目录